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降價到三四千元!宇樹科技要用小米模式讓機器狗普及?,歡迎閲讀。
已在機器狗(四足機器人)行業占據主導地位的宇樹科技,打算實現更偉大的目标——将機器狗的價格降低至三四千元,讓每個人都買得起。
機器狗領網域宇樹科技與波士頓動力角力多年,現況卻差異極大。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24 年宇樹科技機器狗年銷量高達 2.37 萬台,約占全球市場 69.75% 的份額,波士頓動力機器狗銷量卻僅為 2000 台出頭,相差超過 10 倍。
宇樹科技之所以能夠戰勝波士頓動力,一來在于放棄了成本高、維護難的液壓驅動方案,選擇了電機驅動;二來則在于產品價格更便宜,如号稱 " 具身智能新物種 " 的新一代機器狗 Unitree Go2 售價僅 9997 元起,波士頓動力推出的 Spot 價格則高達 7.5 萬美元(約合人民币 54.6 萬元)。
(圖源:宇樹科技)
然而已經擁有價格優勢的宇樹科技并不滿足,該公司一位負責人在接受九派新聞采訪時表示,四足機器人價格降低到三四千元的問題不大,可以真正進入消費級時代,目前四足機器人 1 萬元的價格,對普通老百姓來説還是有點貴的。
最近幾年國内布局機器人行業的企業不在少數,大眾廣為熟知的小米集團,就連續推出了機器狗 " 鐵蛋 " 和人形機器人 " 鐵大 "。不過機器狗的價格依然居高不下,起步價一般在 1 萬元左右,不适合普通消費者。如今全球機器人行業領導者宇樹科技透露出将下沉市場的消息,似乎每個人都買得起機器狗的時代真的要來了。
新浪科技報道稱,已向知情人士求證宇樹科技降低機器狗價格的消息,但知情人士僅表示價格描述不準确。其實無論宇樹科技是否承認,產品價格都會随着成本變化而調整,宇樹科技上一代機器狗 Unitree Go1 起售價 2700 美元(約合人民币 2 萬元),新一代產品價格減半已能説明趨勢。
機器狗的成本主要分為開發成本和硬體成本,開發成本可以通過大規模量產平攤到每一個產品上,機器狗產量越高,平攤下來每一台設備需要負擔的成本自然就越少。
降低硬體成本有兩個方案可選,首先同樣是以大規模量產,增強機器人企業在采購硬體時的議價能力,而采購規模越大,供應商生產零部件的平均成本自然也會越低,形成良性循環。
其次則是自研自產零部件,從采購零部件轉為采購原材料,降低硬體采購成本。至于人工成本,則可以通過提高工廠的自動化程度降低。新能源汽車行業一哥比亞迪年年新車加量還降價的秘訣,就在于近乎全產業鏈自主研發和生產,大幅降低了零部件的采購成本。
在接受《晚點 LatePost》采訪時,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表示,宇樹科技将機器狗價格降低至市場最低水平的秘訣便在于自主研發和垂直整合,通過自研自產電機、3D 激光雷達等核心部件,成功降低了硬體成本。
電機、軸承、減速器、傳感器等機器狗主要硬體雖技術含量不低,但降低成本只是時間問題。參考自動駕駛重要硬體激光雷達,曾因一台數十萬元的巨額成本被特斯拉放棄,現在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企業開發的激光雷達不但性能更強,價格也降低到了數千元。
大量企業湧入機器人行業,将進一步加快機器人上下遊技術的發展速度,通過技術研發的跟進和大規模量產,機器狗所需的硬體成本自然會慢慢下降。快則一兩年,慢則三五年,我們大概率就能見到售價三四千元的宇樹科技機器狗。
市場調研機構 QYResearch 預測,2024 年到 2031 年,全球機器狗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 12.3%。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在報告中指出,2024 年到 2030 年國内機器狗復合增長率将達到 33%。小雷認為,無論是 QYResearch 還是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都低估了機器狗的潛力。
在各大平台,小雷看到不少網友認為,機器人、機器狗等產品更适合工業領網域,取代人工。誠然,機器人和機器狗可以代替工人處理某些具有危險性和限制條件的工作,但完全沒必要設計成兩足或四足,靈活性高的載具加機械臂設計更适合工業場景。
特斯拉、小鵬等企業雖已将人形機器人安置在生產線,但并不是不想賣給 C 端消費者,只是人形機器人功能匮乏且價格昂貴,暫時沒有多少消費者願意買。将其放到汽車生產線上至少可以發揮出價值,還能對機器人進行多維度測試,以便于改善缺點、更新技術。
消費級場景,機器狗、機器人作用和意義重大。不少企業在宣傳機器狗時,會将其與寵物狗對比,以營銷陪伴功能。AI 大模型的到來,解決了機器狗的互動問題,令機器狗可以更準确地理解用户的要求,并且如真人一般與用户聊天,陪伴能力或許更勝碳基寵物,但 " 陪伴 " 只是機器狗非常基礎一項功能。
截至 2023 年國内視障人士高達 1700 萬,導盲犬僅有 400 只左右,根本不夠用,而且導盲犬能夠記住的路線有限,通常僅能在住所附近使用。機器狗在融入 AI 大模型後,對于自然語義的識别能力顯著提升,配合 GPS 和地圖導航軟體,可為用户提供精準導航服務。用户可通過語音指令指揮機器狗,帶領自己前往目的地。
此外,機器狗還可以一定程度取代智能音箱、家用監控攝像頭、兒童早教機等設備,承擔起幫助用户控制家中電器、照顧老人和小孩,以及指導兒童學習的任務。當前宇樹科技開發的 Unitree Go2 機器狗 AIR、PRO、MAX 三個版本極限載重可達 10kg,曾在杭州第十九屆亞運會上運輸鐵餅、标槍等器材,日常替代用户攜帶快遞、食材不是問題。
(圖源:宇樹科技)
相較于工業場景,家用場景才是機器狗發揮最大價值的領網域,有可能成為新能源汽車、AI 大模型之後的又一個風口行業。比機器狗實用價值更大的人形機器人,同樣前景無限,但因高昂的成本,短期内難以被普通消費者接受。
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博士授予儀式後的訪談環節中,NVIDIA CEO 黃仁勳表示,未來機器人的種類可能不少,但很可能只有汽車、無人機、人形機器人三種機器人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
在小雷看來,消費級市場這三類機器人中前景最差的應該是無人機,汽車幾乎是必需品,人形機器人則是我們未來解放自己的關鍵。機器狗因四足設計限制了功能與用途,達不到人形機器人的高度。但在人形機器人行業尚未成熟,價格和功能不符合消費者要求的情況下,機器狗将成為最好的過渡產品。
以目前的硬體配置和 AI 技術,機器狗已能夠替代導盲犬、家用監控攝像頭、智能家居控制中樞等設備,未來經過硬體更新,還将加入更多實用功能。前景無限意味着機器狗擁有龐大的發展空間,方便企業通過大規模量產降低成本。
現階段機器狗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續航太短、承重能力太弱等,都需要企業通過技術更新迭代改善。機器狗能實現哪些功能并降低到什麼價位,不只看機器人企業的努力,也要看與其合作的供應商的實力,雙方通力合作攻克技術難關,方能加快機器狗下沉市場的速度。
機器狗具體何時會降價到三四千元,現在仍無法确定,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人都能買得起機器狗是遲早的事。機器狗行業領頭羊宇樹科技率先作出表率,決定将機器狗的價格降低至三四千元價位,相信其他企業也會迅速跟進。在眾多企業的競争之下,或許用不了幾年,我們就能夠買到三四千元,甚至價格更低的機器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