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雷諾“重返”中國:在華建研發團隊,為歐洲開發電動車,歡迎閲讀。
文 | 汽車像素,作者 | 陸飛揚,編輯 | 冒詩陽
雷諾集團從 2021 年開始逐漸将在華業務 " 輕資產 " 化,彼時的核心任務是降本。如今,這家歐洲車企開始以另一種方式構建在中國的業務體系。我們獨家了解到,雷諾集團正在中國搭建電動車研發團隊。
目前雷諾已經将一款純電車型的研發放到了上海。這是雷諾首次将新車的研發放到中國,項目量產(SOP)的時間節點在 2025 年底。但按照雷諾計劃,該車并不在中國生產,也暫時沒有在中國上市的計劃,制造和銷售都在歐洲。
借由這款車的研發,雷諾集團希望跑通中國的供應鏈體系,并初步搭建起中國的研發團隊。目前雷諾還在中國招募軟體團隊,中國的研發和供應體系,未來可能會逐漸成為雷諾電動車布局的核心。
以往跨國車企在中國的業務以制造、市場為核心,如今大部分車企改變了這種單一目的的布局,開始将研發和供應鏈向中國轉移,以應對中國市場的變化。但對于雷諾集團來説,首要目标反而是歐洲等非中國市場。
一個行業共識是,經濟型小車會成為電動車在歐洲代替燃油車最先的市場機會,比亞迪、零跑、蔚來等謀求出海空間的中國車企都在加緊布局。雷諾希望利用中國在電動車領網域的研發和供應鏈資源,守住自己的市場陣地。
01.雷諾電車研發向中國轉移
我們獨家獲悉,雷諾集團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已經陸續在中國上海搭建起了一支規模數十人的研發團隊,負責一個改款電動車項目的開發。該團隊屬于雷諾中國的上海分公司,但與雷諾中國并沒有實質的匯報關系,而是直接向雷諾法國總部匯報。
一位與雷諾中國有業務往來的負責人向我們透露,目前初建的研發團隊人員數量少、流程不清晰,還不具備獨立完成新車開發的能力,因此該整車項目具體的設計,甚至部分供應商的選擇,都整體外包給了國内的一家第三方公司,雷諾中國研發團隊負責管理和審核。
這或許只是開始。一位接近雷諾中國的負責人告訴我們,雷諾會在合适時間對外公布中國業務的新布局。知情人士透露,雷諾有意将更多電動車的研發轉移到中國,因此有可能會在中國搭建電動車研發的完整體系,包括軟體和硬體。
兩周前的 2024 巴黎車展上,用于乘用車的展館僅有四個,而雷諾集團設定了一個面積接近 5000 平方米的展位,幾乎占據了一整間展館。雷諾一共展出了兩款概念車和七個全球首發車型,電動車是雷諾參展的重點,包括雷諾 4 E-Tech、純電復古轎跑雷諾 R17 electric restomod 等。
在中國新能源市場激烈的競争中求得市場份額,并不是雷諾此次 " 重返 " 中國的核心。我們了解到,雷諾中國團隊現階段研發的新車,将會放到歐洲生產和銷售。
雷諾 - 日產 - 三菱聯盟分離後,雷諾已不再是規模領先的跨國車企,2023 年總銷量 223.5 萬輛,僅相當于大眾的約四分之一,豐田的約五分之一——這已經是雷諾業績復蘇後的結果。
如今,不少中國的新能源車企開始探索歐洲市場,經濟型車、小型車,被認為是最先的機會。除了比亞迪外,蔚來曾計劃在歐洲發布小型電動車 " 螢火蟲 " 項目,零跑也計劃用 T 系列小型車來探索歐洲市場。
中國的新能源車對于雷諾來説是個威脅。小型車是雷諾在乘用車市場的核心,比如歐洲市場知名的兩廂小車 Clio 即來自雷諾品牌。
雖然中國車企在歐洲的處境還滿是艱難,但雷諾已經意識到了威脅。雷諾中國董事長兼 CEO 蘇偉銘稱," 很多歐洲人會説,中國的客户跟歐洲不一樣 ",但他認為這只是一個階段," 中國絕對是這個潮流的引導者。每三四年過後,歐洲其實也在用這個東西。"
雷諾的策略是融合,雷諾集團 CEO 盧卡 · 德 · 梅奧希望雷諾能夠融入中國的新能源車行業生态,巴黎車展上,他對外表示:" 歐洲企業與中國企業之間應當是既競争又合作的關系。歐洲企業需要找到切實有效的方法,最大化利用好中國的優勢。"
02.外資車企在華業務新模式
時隔多年,這是雷諾集團在中國業務的一次轉向。
雷諾在中國建立過多個合資公司,其中整車公司主要包括華晨雷諾、東風雷諾和江鈴集團新能源,但銷量始終處于市場邊緣。其中最重要的東風雷諾,曾在 SUV 市場推出過科雷嘉、科雷傲兩款產品,始終沒有擠進主流乘用車的主流市場。
與所有跨國車企的目标一樣,這一階段雷諾中國業務的核心訴求是銷量,希望通過建立合資公司來探索本土市場,但失敗了。
2021 年 3 月,前大眾集團高管蘇偉銘開始擔任雷諾中國 CEO,雷諾中國的戰略重心從過去的謀求市場份額,轉入輕資產運行。這麼做的原因,除了雷諾在華業務本身處境不佳外,雷諾此時急需在全球範圍内改善财務狀況。
2020 年雷諾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虧損,銷量和營收都在下滑。
2021 年 1 月,盧卡 · 德 · 梅奧發布了 "Renaulution" 革新戰略規劃,将雷諾後幾年的目标分為了三個階段,2021 到 2023 年是 " 復興階段 ",重點關注盈利能力;随後進入 " 創新階段 ",至 2025 年,推出更多的新產品和新技術;2025 年之後進入 " 變革階段 ",實現商業模式的轉向,成為一家科技、能源和出行公司。
如今,雷諾的第一階段目标已經完成,開始進入二、三階段。
與很多歐洲車企一樣,雷諾集團也将新能源作為未來數年的核心戰略,但與大眾等車企在全球市場的守成心态不同,市場份額處于弱勢的雷諾,将新能源視作搶奪歐洲市場的機遇。這也是盧卡 · 德 · 梅奧所説,與中國企業之間的 " 競合關系 "。
2021 年起,雷諾陸續将法國北部的三家工廠整合,建立雷諾電動汽車城(Renault ElectriCity),2025 年產能目标為 40 萬輛電動汽車,是歐洲規模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基地。一些中國的電池廠家發揮了作用,成為供應商,比如敏實集團和遠景動力。
除了這兩家外,雷諾集團也陸續與吉利集團、文遠知行等中國企業在整車、動力總成和智能駕駛等領網域合作。
雷諾初步享受到了新能源市場的成果,2024 上半年,電動車銷量占據雷諾集團歐洲整體銷量的 29.6%。但電動車在歐洲真正的替代效應還沒有發生,真正的機遇沒有到來,挑戰也沒有開始。
受益于國内完整的新能源供應鏈,跨國車企越來越多的将研發和供應鏈體系向中國轉移,但轉移方式有所不同。以大眾為代表的車企正在做中國研發、中國銷售的 " 特供 " 新能源車,寶馬、奔馳等也在嘗試本土開發電動車,但產品面向全球市場。
與大眾、寶馬、奔馳不同,在華業務 " 輕資產 " 化後的雷諾,在中國沒有維持市場份額的負擔。一位接近雷諾中國的負責人認為,雷諾暫時對參與中國日趨激烈的新能源汽車競争缺乏興趣,希望單純把電動車的研發和供應鏈向中國轉移,首要目标還是歐洲和其他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