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騰訊财報閃現神秘彩蛋:微信分付,歡迎閲讀。
文 | 周天產業分析
3 月 20 日,騰訊控股發布 2023 年全年及四季度未經審計的财務報告。财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累計 6090.15 億元,同比增長 10%;淨利潤(Non-IFRS)為 1576.88 億元,同比增長 36%。
此外,周天财經注意到,财報裏終于顯示了出消費貸產品微信分付的蛛絲馬迹了,财報原文是這麼説的:
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的毛利同比增長 38% 至人民幣 806 億元,毛利率由去年的 33% 提升至 40%。毛利率提升乃由於雲業務重組後毛利率提升、高毛利率的視頻號帶貨技術服務費收入的引入、其他商業服務商業化的增加,以及金融科技服務的高毛利率產品收入的增長。
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 2023 年第四季的收入同比增長 15% 至人民幣 544 億元。金融科技服務收入維持雙位數同比增長,乃歸因於商業支付活動增加以及理財服務及消費貸款服務增長。企業服務收入實現約 20% 的同比增長,主要由於視頻号帶貨技術服務費增加,以及雲服務收入的穩步增長。
這裏有兩個關鍵詞值得注意:金融科技服務的高毛利率產品收入增長,消費貸款服務增長。這應該是騰訊财報裏第一次閃現了微信消費貸款的身影,也就是神秘的分付和分期了。
分付的神秘體現在,問遍身邊的朋友熟人,有資格能用到分付的寥寥。目前分付僅開放給三四線城市和下沉市場,用意之一,就是避開一二線城市人群的視線,降低關注度。像極了快手早年的發展路徑,等快手作為一個龐然大物被主流語境所認知到時,已是多年以後。
「分付一直在灰度測試」,此前超級審慎,但 2023 年推廣力度明顯加碼,「你見過已經灰度到 1 億用户的產品嗎?怎麼能一直這麼灰度測試下去呢」,談及分付,一位行業人士這樣反問我。從 2020 年初試水,如今已是 2024 年,四年過去,還在灰度之中,這可能是騰訊灰度時間最長的產品了。
從產品細節看,分付沒有花呗和招商銀行信用卡 40 天的免息期,從第一天就開始計算利息,沒有實行差異化定價(給好用户更低定價,給風險用户更高定價),而是對全體用户統一定價,一律 14.6%(年化),在行業人士看來:「14% 定的不算低,非常非常賺錢」。
畢竟,這是一款月活躍用户達到了 13.43 億的超級 App,覆蓋全體國民,天然的流量優勢,把支付用户轉化成信貸用户,絲滑體驗,無感貸款,是騰訊產品力的優勢。
除了分付,騰訊的消費金融產品還有「分期」,產品入口都在微信錢包内。「分期」是一款助貸產品,目前光大銀行、平安銀行等機構已接入作為資金方。
微信做消費貸的天花板有多高,我們不妨做一組算術題:假如用户數達到 3 億,人均在貸餘額達到 1 萬元,這就是一個 3 萬億的大生意。如果用户量翻倍,則是一個 6 萬億在貸餘額的大生意,天花板極高,微信要實現起來,并非難事。
可以做個類比是,招商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是 9058.89 億元(2023 年中報數字),2023 年一整年下來,信用卡業務創造的收入應該超過 900 億元。
粗略估算,10000 億貸款餘額對應的是 1000 億級别的收入,騰訊如果把消費貸做到 30000 億餘額,據此推算,帶來的會是 3000 億級别的營收,這在騰訊 2023 年實現的 6000 億營收裏,将占據半壁江山。
另一個參照物是螞蟻,參考螞蟻集團的情況,2023 年螞蟻的在貸餘額大約在萬億出頭,其在 2023 年一季度的淨利潤是 132 億,目前缺乏最新數據,但可推測 2023 年全年淨利潤應在四五百億左右。對于騰訊來説,數百億的淨利潤,也占到了當前淨利潤(1577 億)的三分之一。
因此,簡單估算就能得知,騰訊的消費信貸,足以撐起新的增長極,這一點,目前的資本市場可能還沒有察覺到。日後,股價上或許會逐漸反映出來。
一位内部人士告訴周天财經,把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放到一個類目裏合并計算營收和增速,意圖之一就是用一個虧損業務去隐藏盈利業務的漂亮數字,讓報表沒那麼好看。
如此反向市值管理,騰訊是善于藏鋒的,但也依然需要向市場緩慢釋放一些利好,以免日後業績好到藏不住了,而給市場營造出過大的轟動效應,此次财報首次披露消費貸款的良好進展,應該是包含了這層用意。
周天财經作為第一個披露抖音放貸餘額突破 3000 億的發布者,就有業内人士告訴我,拖着不説,等成為巨無霸的那天再也藏不住,并不是一個好策略。2024 年,随着用户體量越來越大,分付也應該更透明公開一些了。
微信分付目前的放貸規模尚不可知,但有一個數據可以作為側面參照,抖音所控制的小貸公司,目前注冊資本金是 190 億,而在 2024 年 1 月,财付通小貸注冊資本由 100 億元增至 105.26 億元。放貸業務受制于杠杆倍數,放款量往往和注冊資本直接對應,可以理解為有多少資本金,才能放多少貸。抖音放貸的餘額是三千大幾百億,那麼依此類推,不難得出分付餘額規模的可能區間。
況且,今年年初,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披露檔案顯示,已接受深圳市财付通網絡金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财付通小貸」)、重慶美團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美團小貸」)額度各為 50 億元的 ABN 注冊。小貸 ABN 注冊資格批復開始重啓,部分互聯網平台旗下的優質小貸公司将在融資上有更大空間。
微信做信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天然優勢是:純互聯網運作,沒有招商銀行厚重的線下網點和業務經理開支(信用卡公司獲取一個新開卡用户的成本,大約是 300 元),也沒有實體卡片相關的支出成本,内嵌在支付行為中,喚醒用户很容易,而從壞賬角度看,強場景本身可以把壞賬率做的極低。
這種還款制約可能是:微信支付和微信關系鏈。前者會直接體現在合同中,而後者未必體現在借款合同中,但已在心理上對用户形成足夠的制約:賴賬的潛在代價是很高的。正如很多用户就算信用卡逾期,也要還花呗的一個邏輯,就在于大家還想繼續用淘寶,電話催收對逾期行為是無法形成此等約束力的。
關系鏈是用户獨一無二的社會資產,比起購物平台,有着更強的潛在約束力,這是大多數用户都能掂量清楚的一個隐含要素。
最近,互聯網巨頭在金融領網域暗流湧動,螞蟻在拆分,字節則在暗中招兵買馬,騰訊的分付分期也在暗暗發力,在鼓勵消費擴大内需的趨勢下,巨頭們的金融擴張,2024 加速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