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銀發族”的娛樂需求值得被看見,歡迎閲讀。
近段時間,在微短劇市場中,一批講述中老年群體故事的霸總劇獲得了市場熱捧。這類題材微短劇的爆火,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小的争議。有人調侃 " 霸總愛上退休的我 " 内容獵奇,有人擔心付費陷阱導致 " 追一部劇刷爆子女銀行卡 "。紛紛擾擾之下,微短劇究竟是好還是壞?
從人類踏足這個世界開始,娛樂休閒就是一種本能,并不因為年齡大小而有所改變。今天中國的 50 後、60 後和部分 70 後,成長于物質匮乏的年代,也親歷了改革開放時期的高速發展,成長環境與當下年輕人并不一樣,自然一些娛樂需求也大有不同,會有很多情感中的空白渴望被填補。平心而論,由于媒介形态的局限、制作力量的短缺等種種原因,早先社會并沒有重視這些中老年人的需求。就像專家所言," 小朋友有迪士尼,年輕人有漫威和好萊塢,而老年人有什麼呢?" 微短劇這種媒介形态的出現,以及其所帶來的影視市場變革,令制作方有能力看見 " 精英視角 " 的盲點,打破影視劇創作的 " 無人區 ",滿足中老年人的影視需求。因此,老年微短劇本身并無 " 原罪 "。
更進一步看,所謂 " 老年人沉迷微短劇 " 的論斷見仁見智。中老年爆款劇和多平台的用户畫像數據顯示,中老年題材劇的主要觀眾是 30-50 歲的中年人,占比過半;超過 50 歲的用户小于 20%。如果説 18 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由于年齡太小涉世未深,導致分辨内容的能力較差所以需要予以保護,那麼中老年人在漫長的人生歷程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智慧,他們對劇情有自己的判斷力。今年 6 月,相關部門發布了微短劇備案新規,線上短劇在首集開頭均有 " 網微劇 " 備案标識,明确提示用户這是網絡劇,不是真實發生的人和事,中老年人更不可能對那些 " 閃婚 "" 豪門 ""50 歲 "" 保姆 " 的劇情信以為真,只會把看短劇作為生活中的娛樂消遣。同時,一些老年人為愛好買單,他們可以與家人、朋友分享自己觀看短劇的感受和體會,這顯然是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态,也是他們保持活力和幸福感的重要方式。這一權利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不能簡單地以 " 年齡 " 進行 " 一刀切 " 式的管理。
針對老年人制作霸總微短劇算不上 " 圍獵 ",更稱不上 " 詐騙 ",只能説是市場發現了老年人短劇消費的潛在需求。當然,在市場經濟之中,新事物在發展的早期難免伴随着質量的參差不齊。一些微短劇在價值取向上缺乏向上引導,也是這類短劇誕生之初在創作上的一個遺憾。目前,微短劇已進入備案時代,未經審核且備案不得上網傳播。相關部門與平台也始終在加強打擊力度,一些内容低俗的劇目很快就遭到了下架。在重拳打擊的同時,良性引導也沒有缺位。比如,有平台已經推出免費的短劇平台,并在功能設計上積極進行 " 适老化 " 改造;再比如,有平台開啓微短劇精品化戰略,重視核心用户的需求,制作出貼近用户的作品 …… 可以預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監督下,在微短劇這個新賽道中,能夠出現既滿足中老年人情感需求、又能讓人向上提升的精品佳作。
在 " 銀發經濟 " 蓬勃發展的今天,老年人消費是拉動内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其中一環。而在确保短劇定價合理的前提下,微短劇的确可以成為老年人消費生活的一部分。用好 " 夕陽紅 " 流量,為老年人呈現更多更高質量的作品,任何媒介内容都值得被鼓勵。
( 中國新聞網 文 / 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