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有一些事,永遠不會有人向領導匯報,歡迎閲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神共奮 Author 人神共奮
作者: 人神共奮
來源: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
01
一個忙碌的上午
這是一個忙碌的上午,每個人都在賣力的工作。但他們真的在工作嗎?讓我們按下暫停鍵。
小張已經忙了一個早上了,她覺得自己還是很有條理的,這種有條理的忙碌感讓他覺得内心充實。她會把每件工作按照緊急程式進行一個大致的排序,一件件處理,但是判斷依據呢?只是自己的一個感覺而已。
她最讨厭别人催他工作,那些工作在别人看來是否緊急,她不在乎,自己只是工作當中的一個環節而已,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完,别的管不着。
再來看一看老王。老王的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了,卻故意放慢了工作節奏,原因很簡單,下一項工作需要等前面的小張把她的那一部分工作做完,但剛才問了,小張還沒有開始做。
如果現在就把手上的工作處理完,他就會顯得無所事事,這不好。沒有人關心工作流程,只要他沒有在幹活,别人就會認為他在偷懶。
還有小李,小李的工作需要老王配合,他是個沒有安全感的人,不停地催促老王,至于這個項目是否比别人的更急,他才不管呢。
小李的工作做完之後還需要小趙處理,但是他也不在乎小趙有沒有時間,他最在乎的是自己是不是全部門效率最高的那一個人,因為這個關系到他下半年能否更新?
小李的方法是不停地抱怨别人的效率不高。這樣一來,别人一旦遇到他的活就會趕緊把它做好,以免被他説。雖然小李真的成了全部門效率最高的員工,但代價是所有跟他無關的項目,都會被耽擱。
可以説,大部分公司的 " 工作流 " 體驗都是如此,不但無法提升效率,還激化了人際矛盾。
到底是哪裏出錯了?
02
工作的上下遊關系
工作流上的關系有三種:一是統籌協調,二是監督支持,三是上下遊關系——後者也是最主要的關系,比如記者采完稿給編輯、商務拓展找到意向客户後給客户經理、產品經理向程式員提產品需求,等等——好的 " 工作流 " 就是把 " 工作原料 " 一步步地變成工作成果。
大部分的工作合作關系中,都有主動請求與被動配合的兩種角色:有上遊主動,下遊配合的,比如服務員報上菜單,大廚才能燒菜;也有下遊主動提需求,上遊配合,最後由下遊審核的,比如產品經理對產品功能提出改動需求,工程師執行完成後,交給產品經理審核。
如果真的按工作流順利跑下來,那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年終考評升職的升職、加薪的加薪。
實際上,很少有任務能照着設計好的 " 工作流 " 順暢地跑一遍,每次不是這裏溝通出了問題,就是那裏多了意想不到的需求。整個流程,上下遊在不同階段中,主動與被動的角色會交換好幾次,比如工程師覺得需求不明确,工作被打回,產品經理覺得又有新需求補充,要調整方案;明知需求發生變化,有些人也不會打破 " 工作流 " 立刻通知團隊成員,一定要等到同事的工作做完了,才告訴大家這個噩耗。
甚至可以説," 沒有意外 " 才是讓人感到意外的事。
在團隊配合中,如果始終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工作流,結果無非兩種:一是 " 對方态度不積極 ";二是 " 對方能力差 "。
再加上個人績效訴求,人人都要放大自己的部分,最好的辦法就是,平時多給工作流上的夥伴 " 挑刺兒 ",别人多承擔一點責任,你就多一點業績。
流程不但可以用來抱怨,更重要的是 " 保護自己 "。比如説,如果你在某任務的最後一個環節,你發現由于前面的流程被拖了下來,導致你不可能按時完成任務,很多人的第一個念頭并不是 " 想辦法挽救 ",而是立刻發郵件通知相關的人,以撇清自己的責任,最重要的是——抄送上司。
于是,除了一部分 " 抱怨者 " 之外,團隊中大部分都是被工作流支配的 " 被動配合者 "——來了活就做,做完就丢到下一個環節,只對工作職責負責,不對任務執行結果負責。
就算你可以把 " 抱怨者 " 看成是一個團隊的害群之馬,可那些 " 被動配合者 " 才是大多數人。
所以真正需要對流程負責的人,是部門經理。
03
有一些事,永遠不會有人匯報
工作流程優化可能是部門經理最核心的工作——還是加上之一吧。
如果你是一個幾十個人的部門的負責人,你看見下屬帶着客户進公司,你可以裝作沒看見;會議室裏的新業務談判正在進行,供應商正在拍桌子,你可以裝作沒看見;技術的幾個同事對某個方案的細節產生了分歧,你仍然可以裝作沒看見。
反正按流程,最後下屬總要向你匯報,如果不匯報,説明一切順利且你已經充分授權了,只要你不是故意推诿,一個好的組織可以自行解決大部分的問題,領導的介入反而讓事情橫生枝節。
但有一些事件,不會有人向你匯報,不會有人告訴你流程有問題,下屬和客户只會告訴你 XXX 工作效率太低,XXX 下班後就聯系不上了。
一提到工作流,很多人就想起管理學中的 " 工作流程再造 ",但這不是部門經理的事,任何流程的改革都會涉及到其他業務部門," 工作流程再造 " 是整個公司底層業務邏輯的根本性變革,并不是部門經理能解決的。
部門經理考慮的是工作流程優化,是在不推翻業務流的前提下,盡可能提升效率。
這就要求部門經理抛開人的問題,只在技術工程的層面找問題。
04
工作流的問題在于找到瓶頸
雖然中國的高層領導中,工程師出身的人特别多,但這只是因為理工科出身的人比文科生聽話好管,整個工作文化、管理文化呈現出深厚的 " 道德傾向 ",強調人的主動性,無視技術性的因素。
而工作流的優化首先應該抛開人的能力問題,回歸技術問題和工程問題。
原因在于,工作流的根本問題不在于人,任何部門都有一些瓶頸環節,以現有的技術水平,不管是砸錢還是加人,都無法提高效率,人的能力也有問題,但不是根本問題。
這個瓶頸環節前的工作,大量被積壓;這個瓶頸環節後的員工,沒有足夠工作量,又得假裝工作,反而幹擾了其他環節的正常工作。
工作流的優化應該圍繞這個瓶頸環節,提高工作流的通過效率:
1、嘗試瓶頸前置
類似于 " 以產控銷 ",把效率最低的瓶頸環節放在第一位,以約束非瓶頸環節的無效工作,來控制整個工作流程的成本,類似豐田生產方式中的 " 看板管理 "。
把效率最高環節的效率降下來,只是一個 " 控制成本 " 的權宜之計,而治本之道,仍然是要在無法提升 " 瓶頸部門 " 產能的情況下,提高 " 通過瓶頸 " 的效率。
一條大馬路的 " 通行效率 " 通常低于總寬度相同的幾條小馬路,後者可以讓司機有通過選擇權,所以對瓶頸環節改造最好的方法是 " 切碎 "。
2、對瓶頸環節設計各種分流方案
比如把品控等環節前置,業務早期大部分都是無效的咨詢、方案,但每一件都要按流程走到它的 " 終點 ",這些無效業務同樣耗用了 " 瓶頸環節 " 的工作時間,把品控等環節前置,或兩次品控,雖然增加了運營成本,但好處是降低了瓶頸環節的 " 無效業務流量 "。
比如按業務緊急程度分流。
工廠的訂單一般都不是先來後到的,而是分緊急程度,讓有些訂單 " 插隊 ",但大部分公司的業務往往沒有這個緊急度評估的常規環節,這就導致一個人連夜加班趕出來的工作成果,卻在下一個環節的同事的電腦裏睡了一個禮拜的大覺,而他在做一件對他而言很緊急,但對公司而言卻一點也不急的事。最後,客户催得急的業務還在走流程,客户沒那麼急的業務已經完成了。
只是這個分類不光要看緊急程度,也要看是否需要經過瓶頸環節,不需要進入 " 瓶頸環節 " 的,正常處理;需要進入 " 瓶頸環節 " 的,按緊急程度分類,保證 " 最緊急的任務 " 優先通過 " 瓶頸環節 "。
只要能從業務流的角度觀察,類似的方法還有很多,雖然都是小修小補,但在無法改變瓶頸的情況下,累加在一起也可以大大提高整體的效率。
當然,以上方法都有一個問題,都是需要人來進行主觀判斷的,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誰來判斷?誰有權決策?授權的範圍是什麼?
首先,這個人不可能是部門經理,他管不了那麼細。
所以説,流程優化雖然是一個技術工程,但歸根到底還是用人的問題。
05
" 業務發動機 " 員工
适合承擔這個角色的,就是職場上被視為 " 發動機 " 的團隊成員,他們職位不高,卻常常成為 " 工作流 " 的推動者,他們關注結果,注重溝通,願意承擔責任并且為之付出。
因為具備未來管理者的潛力,這一類員工未來也更有機會在企業脱穎而出。
有一個公式:團隊業績 = 成員能力 + 人崗匹配 + 協同工作。
從積極的一面講," 協同工作 " 可以比單打獨鬥創造更高的效益,是一個 " 正和博弈 ",所以人人離不開團隊合作。
但員工真正到了業績評估時才發現," 團隊配合 " 只是其中的一項,而且很難評估,主要還是看 " 成員能力 "。所謂的 " 團隊配合 " 是指在團隊配合中突出個人的作用,所謂的 " 協同績效 " 是指利用團隊資源實現自己的業績。
一位員工平衡團隊配合與個人工作能力的關系,是評估适合的 " 業務發動機 " 人選的主要依據。
大公司競争激烈,小圈子眾多,太過循規蹈矩的員工,常常因缺乏關注而喪失晉升機會;而個人能力強的人,通常内心只相信自己的判斷;但作為團隊的一員,又要學會掩飾自己的競争本能。為了實現自己的想法,在努力影響其他成員,説服團隊的同時,也要付出必要的妥協。
" 團隊協作 " 能力強者在 " 非管理者 " 中有下面的特征:
善于活躍團隊氣氛,善于發現團隊其他成員的長處;
在溝通中,聚集共同目标、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不做無益争論;
能夠跳出團隊,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人物,也能與公司高層溝通,巧妙地運用這些外部力量,完成團隊的目标……
" 團隊意識 " 不是什麼高尚的品德,而是一個人身處優秀企業時的一種目光長遠的理性選擇,是在自己還沒有成為團隊領導者的時候,證實自己潛者力的好方法。
換句話説,部門經理在自己設想的工作流程優化方案,卻找不到合适的 " 發動機 " 員工時,首先要思考一件事:你的企業對于員工而言,是否值得為之延遲滿足的付出。(本文完)
不懂匯報,工作等于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