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增長不及預期,聯合利華甩包袱,歡迎閲讀。
随着一次一次出售旗下品牌,百年聯合利華來到轉型路口。12 月 19 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聯合利華将打包出售旗下非核心美容和個人護理業務部門 ElidaBeauty,預計此次出售價格低于 10 億美元。關于交易的原因以及更多細節内容聯合利華方面未進行披露,但在業内看來,接二連三的品牌出售是響應今年 7 月聯合利華高層對外宣布未來重點發展 30 個關鍵品牌的戰略。對于當下的聯合利華來説,想要将更多的籌碼放在高端市場上,就需要對旗下品牌作出取舍。
早有迹象
12 月 19 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聯合利華宣布将把旗下非核心美容和個人護理部門 Elida Beauty 出售給美國私募股權公司 Yellow Wood Partners。關于這筆交易,聯合利華方面沒有披露更為詳細的内容和細節,傳出的信息僅僅是該交易的财務條款預計将于 2024 年年中完成。
根據媒體報道,預計此次交易價值将低于 10 億美元(約合 71.11 億元人民币)。業界也有説法,聯合利華此次出售計劃尚處于不确定中,也有可能失敗。
根據美通社消息,私募股權公司 Yellow Wood PartnersLLC 宣布已發出正式要約,收購聯合利華旗下的 Elida Beauty 品牌組合。同時,Yellow Wood Partners 合夥人 Tad Yanagi 也公開表示:" 我們很高興與聯合利華的 Elida Beauty 團隊合作,進行這次剝離,并引領這些品牌進入它們的下一個增長和擴張階段。"
據了解,聯合利華旗下 Elida Beauty 品牌組合有 20 多個美容和個人護理品牌,包括 Caress、TIGI、Timotei、Monsavon、St. Ives、Zwitsal、Ponds 旁氏、Brut、Moussel、AlbertoBalsam 和 Matey。根據财報信息,該業務在 2022 年為聯合利華創造了約 7.6 億美元(約合 54.05 億元人民币)的收入。
針對此次打包出售事件,聯合利華官方客服人員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暫時未收到相關出售信息,無法回復,後續會進行反饋。随後北京商報記者發送郵件對聯合利華進行采訪,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事實上,聯合利華早有出售該業務的打算。早在 2021 年期間,聯合利華就放出消息試圖剝離 Elida Beauty,不過在同年末放棄了出售,主要因為其他消費品公司在挑選收購品牌時,報價沒有達到其估值預期。
直到今年 7 月,聯合利華新上任的首席執行官 Hein Schumacher(司馬翰)再啓出售事宜,并聘請了摩根士丹利和 Evercore 投資銀行進行協助。Hein Schumacher 對外表示,公司現在将把重點放在 30 個關鍵品牌上。
事實上,這樣的打包出售貫穿聯合利華近兩年的發展史。早在今年 2 月期間,聯合利華就将包括護發、護膚、皮膚清潔和除臭劑等業務的個護品牌 Suave 北美業務出售給了 Yellow Wood Partners。而在 10 月,聯合利華又将男士護理品牌 Dollar Shave Club 出售給美國私募股權公司 Nexus Capital Management LP。與此同時,此前在 2020 年期間,就有消息傳出,聯合利華出售了部分體量較小的美容和個護品牌。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 CEO 伍岱麒表示,聯合利華出售低迷業務或者達不到銷量及利潤要求的業務,有助于聚焦自身優勢業務,減少資源損耗,提高運營效率。
增長乏力
這次交易被業界認為是聯合利華在甩包袱。據了解,此次出售的品牌之一旁氏,近兩年在中國市場一度面臨着品牌老化、市場競争力不足的情況,甚至有消息稱旁氏将退出中國市場。雖然聯合利華否認退出市場一説,但旁氏所面臨的問題确實存在,譬如旁氏因銷量下滑導致銷售渠道由專櫃退向商超渠道,以及被不少消費者吐槽超市售價太低反而不敢用。
" 甩包袱 " 的背後是聯合利華難言樂觀的業績。根據聯合利華最新财報數據,其三季度營業額同比下降 3.8% 至 152 億歐元(約合 1178.88 億元人民币)。其中,美容與健康部分營業額三季度同比下滑 4.9%,為 31 億歐元(約合 240.43 億元人民币);個人護理部分營業額為 36 億歐元(約合 279.21 億元人民币),同比下滑 2.2%。
2022 年,聯合利華營業額增長 14.5% 至 601 億歐元(約合人民币 4381.47 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 29.05 億歐元,同比下降 6.92%。
把時間拉長,或許更能看到聯合利華業績增長的乏力。公開數據顯示,聯合利華從 2018 年到 2021 年,營收基本維持在 510 億— 520 億歐元左右,增長緩慢。而在 2022 年,其營收規模達 601 億歐元的背後,更多源于漲價因素。
根據财報數據,聯合利華 2022 年在所有業務的推動下,基本銷售額同比增長 9%,價格增長 11.3%,銷量下降 2.1%。根據聯合利華披露,2022 年,漲價潮連續維持了 8 個季度。
這一年,以中國市場為代表的亞太市場在漲價因素的帶動下實現低幅度增長。财報數據顯示,亞太非地區銷售額在集團占比為 46%,已是聯合利華第一大市場。2022 年基本銷售額增長 10.3%,價格增長 11.3%,銷量增長 0.9%。單看中國市場出現一定的下滑。聯合利華在财報提到,因為較低的市場增長反映了疫情的影響,特别是二季度和四季度對聯合利華食品解決方案和家庭護理的影響。
新上任的首席執行官 Hein Schumacher 也表示了聯合利華業績的滞後。" 過去六年中,我們的銷量增長一直滞後,競争力難以達到并保持在預期水平。聯合利華優化組合需進行更多‘修剪工作’并将圍繞加速增長、生產力與簡化、績效文化三大方向行動起來。"Hein Schumacher 説道。
押注高端
增長不及預期,聯合利華甩包袱,然而甩掉之後,聯合利華如何獲得增長才是重中之重。
聯合利華大刀闊斧的修剪背後,似乎并不是縮小甚至放棄化妝品業務的發展,而是想把更多的籌碼壓在高端市場。
譬如在 2017 年,聯合利華買下中高端彩妝品牌 Hourglass,首次進入彩妝領網域,3 個月後入駐天貓國際進入中國市場;同年,收購珂泊亞化妝品集團将 AHC 收入麾下。2018 年,聯合利華推動收購英國高端天然護膚品牌 REN 通過天貓國際進入中國市場;2019 年引入好萊塢高端護膚品牌 KateSomerville;2020 年引入高端護膚品牌 Tatcha 并随後在天貓國際開店進入中國市場;2023 年,聯合利華旗下風險投資部門 Unilever Ventures 與美國投資公司 True Beauty Ventures 合作投資了獨立高端香水品牌 The 7 Virtues 七大美德。
在盤古智庫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江瀚看來,聯合利華一直以來都專注于洗護日化領網域。然而,随着消費者對高端化、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不斷增長,聯合利華也開始逐漸布局香水香氛等高端美妝領網域,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尋求進一步增長。
抛售也好,收購也罷,聯合利華尋求增長的決心不言自明。
但單就中國市場而言,聯合利華尋求增長的路上面臨着不小的挑戰。就其最大競争對手寶潔而言,近兩年也在不斷調整業務結構尋求增長。根據财報數據,2024 财年第一财季,寶潔淨銷售額為 218.71 億美元(約合 1600 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 6%,有機銷售額(不包括外匯以及收購和剝離的影響)增長了 7%,略高于華爾街預測的 215.8 億美元,歸屬于公司淨利潤為 45.2 億美元(約合 330 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 14.94%。多番騰挪下,寶潔交出了近兩年業績最好的财季報表。
抛開寶潔,在美妝領網域,還有歐萊雅、雅詩蘭黛、資生堂、花王等品牌也都在加緊布局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市場。其中,資生堂在 2022 年接連出售 ZA、泊美等中低端美妝業務,加大力度布局高端領網域;花王官宣重組或出售 10 個美妝品牌;歐萊雅出售有機美妝品牌 Sanoflore 等轉型尋求更高的增長,對于聯合利華而言,這些巨頭的競争無論是在中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都不可避免。
江瀚表示,中國市場競争激烈。眾多國内外化妝品品牌紛紛湧入中國市場,競争愈發激烈,聯合利華需要應對強大的競争對手,争奪市場份額。另外,消費者需求變化迅速。中國消費者對化妝品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對品質、品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聯合利華需要及時洞察市場變化,調整產品策略,滿足消費者需求。
" 在美妝方面,聯合利華面臨同行國際品牌和中國本土品牌的雙重夾擊,原本也非企業優勢領網域,即難以形成規模優勢或者品牌勢能,故此很難獲得理想發展。" 伍岱麒補充道。
北京商報記者 張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