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 商場裏最該淘汰的項目,我提名“室内動物園”,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深圳微時光 (ID:szdays),圖文作者:地豆大(除标注外),原文标題:《深圳商場裏最應該淘汰的項目,我提名"室内動物園"》,題圖來源:地豆大
文章摘要
室内動物園因環境差、管理不善被批評。
• 空間狹小導致動物福利低下
• 潛在衞生隐患與病菌傳播風險
• 商業模式難以持續盈利,面臨倒閉潮
你去過室内動物園嗎?
是的,你沒看錯,室内+動物園,兩個原本幾乎毫無關聯的存在,卻被合二為一,成為近幾年的商業項目新寵。
它們通常開在商場裏,以親子為主要目标客户群,把動物親密接觸(零距離喂食、觸摸、拍照等)作為賣點。
其中飼養的動物除了常見的貓狗、金絲熊、鹦鹉等寵物外,還會飼養爬行動物一類的異寵,甚至還包括鴕鳥、水豚、袋鼠等通常只有在野外和大型户外動物園才得以一見的動物。
繁盛之際,深圳幾乎每個區都有至少一家室内動物園,并被作為人氣溜娃去處大肆推廣。
然而如開頭所言,室内和動物園兩個名詞之間堪稱風馬牛不相及、大清皇帝祖籍意大利。
如此混搭結合,真的能打造出宣傳所描述的那種美好環境嗎?
先説結論:完全不能。
而且它們的存在,堪稱文明倒退的表現。
室内動物"怨"
室内動物園的展區,大體均可以抽成三部分:
爬行動物展區、小型鳥類展區和面積最大、物種混雜的綜合展區。
爬寵屬于近幾年國内寵物圈新興的熱門板塊,從早期的玉米蛇,到近兩年大熱的豹紋守宮,越來越多人對這些長鱗片的朋友萌生了興趣。
豹紋守宮
爬行動物俗名又叫"冷血動物""冷血"是指他們維持體温靠外界能量(主要是陽光),而不像我們哺乳動物和鳥類那樣能"自發熱"(很耗能)。
也就是説,它們比我們更"省油"。
消耗少,同樣意味着活動少。因此作為寵物的小型爬行動物,通常不需要太大的活動空間,一般采用爬寵缸的形式飼養。配備以模拟太陽光的曬背燈,以及砂石、木樁等模拟它們野外生活環境。
我走訪的幾家室内動物園,爬寵展區大體達到了家養寵物的及格水平。遊客參觀期間,飼養員會提供基本的科普講解。不怕爬寵的遊客,也可以在飼養員的幫助下撫摸一番。
小型鳥類展區,算是室内動物園飼育水平排行第二的展區。
展示的鳥類主要以鹦鹉為主,包括寵物市場常見的虎皮、玄鳳,以及需要特殊資質才能飼養的金剛鹦鹉、鳳頭鹦鹉等。
鹦鹉的展示方式被按體型分為兩種,小的被集體籠養,大的通常被"架養"或成對籠養。
和爬行展區一樣,飼養員會為遊客提供講解服務,然後選擇願意"接客"的鹦鹉與遊客互動。
不同于相對"遲緩"的爬行動物,鳥類的新陳代謝旺盛,活動頻繁,更重要的是,它們會飛。室内的有限空間,對它們而言顯然有些局促。
不過就家養寵物的标準來衡量,這裏姑且還處于可接受的範圍内。注意,我用的一直是家養寵物的标準,而非動物園的标準。後面将進一步展開講述。
爬寵展區和鹦鹉展區,勉強撐起了"動物園們"的招牌。然而步入綜合展區,招牌便轉瞬間落入無底深淵。
室内動物園,既然開在商場室内,便決定了它們的面積都比較有限,最大不過千餘平米。但為了吸引顧客,商家不約而同地選擇盡可能增加展出動物的數量和種類。這便造成一個顯而易見的後果:大部分動物的籠舍都小得可憐。
你可以看見,不過十幾平方的籠舍裏關了兩只成人大小的鸸鹋,或是擠了4只藍孔雀。
幾平方米的空間,塞了好幾只小香豬,甚至梅花鹿等等。
稍大些的籠舍,商家就會抱着不打架就好的标準,想方設法地填滿。下圖中的籠舍裏,關了約十只羊、一只羊駝和兩只鸸鹋。
去過户外動物園的人都會知道,動物籠舍都是有外舍和内舍之分,這是動物園籠舍設計的基本要求。外舍主要用于動物活動和對遊客展示,内舍則主要用于動物休息。
深圳動物園的亞洲象籠舍,圖中的小門為内場入口。
動物畢竟不是人類模特,天職并非給人類上演T台秀。因此内外舍的劃分,有利于減少遊人對動物的打擾,也有助于動物園對籠舍的衞生等環境進行更科學的管理。
除了簡單的内外舍區分外,優秀的動物園還會在外舍布置一些可供動物藏身的空間,對于膽小易應激的動物而言,這尤其重要。
這樣一來遊客雖然可能無法很快發現動物的身影,但卻也提供了一份發現的樂趣。比如在上海動物園的小熊貓園區,遊客們會一起聚精會神地尋覓小熊貓的身影,一旦發現大家會由衷地感到開心,這是那種"一覽無餘"的老式園區無法提供的體驗。
上海動物園小熊貓展區。攝影:浮白
室内動物園則幾乎無一例外地缺乏這種分隔,不知是缺乏專業知識,還是空間所限,又或是故意為之。
近乎所有動物都被置身于一個簡陋的敞開空間中,一眼望穿。
恐懼的圓盾袋鼠
為了實現展示最大化,某些室内動物園還采用了四面透明玻璃展示櫃,動物處于360°無死角的視線包圍網中,無所遁形。
一言難盡的暹羅鳄缸
四角透明籠裏的侏儒山羊、赤麂(jǐ)和狐獴
試想下長期生活在這種局促且被監視的空間裏,會是種什麼體驗?理所當然地會感到壓抑、緊張,進而產生心理疾病,嚴重者會縮短壽命。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布的《動物園管理規範》規定:動物園要将豐容計劃、行為訓練計劃和行為計劃納入飼養人員工作範圍内。
所謂"豐容",正是現代動物園為了減少飼養動物的環境壓力、提高動物福利提出的概念。簡單來説,就是用各種方式豐富動物的生活情趣,滿足它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促進它們展示更多自然行為。既然冠以"動物園"之名,豐容就應該是基本操作。
豐容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生活環境物理豐容,生活在山地的岩羊,野外條件下經常會在山崖上攀爬跳躍,沈陽動物園專為園區裏的岩羊建造了一座假山,提高它們的活動量。
沈陽動物園岩羊展區。攝影:浮白
幹飯也可以豐容,下圖中用懸吊的方式給浣熊喂食,同樣增加了活動量,并讓浣熊感覺更新鮮,生活更豐富。
總之,所有豐容都應該基于動物的行為習性。比如貓科動物、靈長類動物喜歡攀爬,合格的動物園就應該種樹或安置攀爬架來滿足它們的需求。
可在近乎"裸奔"的室内動物園籠舍中,這簡直是種奢望。
大部分籠舍的地面直接就是裸露水泥地,完全沒有墊料和哪怕一棵活的植物。在動物園界,這是種野蠻落後的象征。
水泥地、假石頭、假植物
生活在非洲沙漠的狐獴,會在地面上挖掘洞穴作為自己的"家"。然而深圳某家室内動物園的狐獴,卻只能徒勞地刨着水泥上薄如蟬翼的一層沙。
更荒唐的是另一家室内動物園的黑天鵝與鴨科展區。
明明都是水禽,兩個展區卻連一個水盆都沒有,天鵝和鴨只能趴在砂石地面上。另外因為兩邊沒有有效隔離,我還目睹黑天鵝伸頭攻擊隔壁柯爾鴨的場景。
上文提到爬寵展區和鳥類展區只是達到了家養寵物合格水平,是因為它們的豐容條件還達不到動物園的标準。
如此惡劣的籠舍條件,生活在其中的動物顯然不可能像商家宣傳地那般"幸福",行為處處見異常。
下圖裏的浣熊,長時間在籠舍頂下方扭動抓撓,這跟你在户外動物園看到的有些老虎獅子一直繞圈一樣,屬于刻板行為的表現。簡單來説,就是抑郁了,精神異常了。
還有些動物長時間在角落裏縮成一團,為什麼?因為恐懼。
貉(一丘之貉的hé)
旱獺(土撥鼠)
飼養動物的生活狀況,還由飼養員的專業能力和責任心,以及動物園的管理水平決定。
上文有提到,室内動物園的爬行動物和鳥類展區條件相比之下好些。這也歸因于展示物種親緣比較近,方便統一管理,并且爬寵和鳥寵的市場成熟,容易招聘到專業技能達标的飼養員。
然而其他展區就一言難盡,甚至連最最基本的環境都漏洞頻出。
在我參觀當天,某室内動物園的飼養員關圍欄門時沒注意,一只狐獴奪門而出,在場地裏飛速逃跑。
"越獄中"
我不由得為他的短暫自由感到一絲欣喜,但它即便逃出店裏,面對的只有人流穿行的商場,出了商場,也只有嘈雜的城市。偌大的深圳,并沒有能供它生存的環境。
據工作人員稱,狐獴的逃跑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可見這裏的管理水平和飼育水平之低下。
同樣是在該動物園,一只羊駝癱倒在地上無法站立,工作人員稱它是在運輸過程中受傷弄折了腿。
人們前往動物園,是為了看動物。換言之,動物是動物園的财神爺,理應被好好伺候。
可若動物園連養動物這件最最基本的事都做不好,又如何稱得上動物園呢?
室内動物園暗雷遍布
動物園裏最多的是什麼味道?
許多人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臭。
而室内動物園的氣味,更是臭上加臭。
由于處在商場室内,每家室内動物園都免不了通風條件的硬傷。加之動物數量多,且籠舍内的糞便處理不夠到位,有的店家甚至會提供口罩給遊客以降低臭味帶來的負面體驗。
某家室内動物園牆上公示的最新消殺時間,停留在7個月以前。不知果真如此還是忘記更新。但無論如何,都難掩衞生管理方面的欠缺。
欠缺的衞生條件,不科學的飼養環境,兩者共同作用之下就容易醖釀出傳播疾病的風險。一旦有動物染病,這種封閉且動物密度大的空間,便會成為細菌和病毒傳播的温床。
況且,有些疾病屬于人畜共患病,比如鹦鹉容易感染的鹦鹉熱,不僅會在鳥類間快速傳播以至于引起死亡,而且可以感染人,引發高燒、肺炎等病狀。
室内動物園都會将親密接觸作為最大賣點,然而這也為可能存在的病菌提供了更便捷的"順風車"。
糞便大量散布的籠舍
為了給接觸和投喂賦予更多價值,室内動物園還會将其冠以"可以培養孩子的愛"的名頭。但比起培養愛,恐怕更容易滋養不正确的認識。
在這些室内動物園的網絡評價裏,可以輕易找到不止一兩條相關描述:一些孩子粗暴地對待乃至虐待動物,卻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地制止。
而投喂本身,就是一種由來已久的陋習。深圳市動物園便因為向來鼓勵投喂,常年處在中國動物園的鄙視鏈下遊。
優秀的現代動物園一個重要的管理工作,便是杜絕投喂。不同于飼養員按科學配比準備的飼料,遊客投喂的食物不可控,可能高鹽高糖不利于動物健康,甚至有毒導致動物死亡。例如泉州動物園就曾有一只羊駝,吃了遊客投喂的夾竹桃後中毒死亡。
北京動物園棕熊展區,掘棄了傳統的"熊坑"陋習,防止遊客投喂。攝影:浮白
雖然室内動物園們打出了只能在店内購買食物投喂的規定,但開闊的籠舍和漏洞百出的管理,是否真的能避免違規投喂的現象?
室内動物園的環境,還會扭曲人們對動物的認知。首先是動物的寵物化,可摸、可抱、可喂,強行消除了動物和人類之間本應該有的距離感,也抬高了人在其中的支配地位——"我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處置動物"。
這種思維一旦根深蒂固,很容易成為很多意外和事故的根源:虐貓、與野生動物產生衝突、盜獵等等。
單純從觀賞的角度而言,室内動物園也不是一個好選擇。由于長期習慣于被投喂,許多動物見到人後,只會表現出一種行為——乞食,就像單純被條件反射控制的"巴普諾夫的狗",全無它們本應有的靈性。
類似的狀況,你也可以在深圳動物園的"熊坑"見到。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正常條件下,動物的行為本來應該像人一樣多彩。在那些豐容條件優秀的動物園裏,你可以領略到鴛鴦在枝頭築巢和嬉戲、觀賞小象在泥地打滾、仰望長臂猿靈巧地在樹間蕩來蕩去······動物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們盡情展示自己的天性。
條件足夠優越,動物紀錄片裏的精彩畫面,在動物園裏就能看得見。這些才是動物園最精彩的部分。
杭州動物園的鴛鴦和亞洲象。攝影:浮白
今日的動物園,早已不是單純的娛樂場所,還承擔起了教育的職責。我想這教育不僅包括自然知識的普及,還在于道德觀念的塑造,即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動物,進而延伸到思考我們同樣作為動物,在世上所擔任的角色。
而如今的室内動物園,絕不會是一名合格的導師。
室内動物園,是一門好生意嗎?
本文并非單純的動物保護主義批判,作為一個面向大眾的商業項目,室内動物園對它的消費者也并無太多裨益。再放遠了説,以商業營利的眼光審視,它也未必算是一門好生意。
國内的室内動物園之風,大致興起于2018年左右,在2020年左右達到頂峰。當時,連京東、居然之家等大企業也紛紛加入,一時間全國室内動物園層出不窮。
此類項目招商信息往往寫得很誘人:節約時間,投入成本低。可當真開起來,從業者會發現運營成本高、環境要求高和管理難度大三座大山,正橫亘在自己面前。
動物畢竟不是機器,購入之後還需要長期的飼養。除了最基本的飼料成本以外,動物飼養還離不開繁育、衞生清潔、設施維護、專業人士招聘等多個方面的持續投入,屬于極度依賴現金流的商業項目。
而為了節約成本,商家常會選擇在這些環節偷工減料,結果招致更大的損失。新京報就曾報道,北京多家室内動物園的羊駝、土撥鼠扎堆,動物混養造成病毒交叉感染。若是令遊客感染病菌,更要面臨數額高昂的索賠。
此外,室内動物園的飼養環境、管理水平,也直接左右了遊客對其的評價,決定遊客願不願意額外消費、當老顧客。因此,室内動物園暴露出的種種弊端,令自身的搖錢樹變成了勸退消費者的"臭饽饽",很容易陷入"遊客少-減成本-環境惡化-遊客更少"的惡性循環當中。
于是在短短幾年的火爆以後,衞生堪憂、管理混亂、大量動物死亡等負面風波接踵而來,室内動物園迎來了倒閉潮。目前,深圳僅剩幾家大型連鎖室内動物園仍在開業,但相比過去也已經減少了店面數量。
室内動物園,我勸你别開。
最後
在不少動物園從業人員看來,動物園本身是一個帶有原罪的存在——它始于人們出于私欲剝奪動物的自由。
在瘋狂的殖民時代,甚至還出現過"人類動物園",即将原始部落的土著關起來供獵奇觀摩。
現代動物園始于1828年建立的倫敦動物園,确立了研究動物的公用。中國最早對公眾開放的動物園,是建于1906年的北京動物園,當時叫"萬牲園"。
100多年後,世界動物園與水族館協會(WAZA)1993年發表的《世界動物園保護策略》中首次明确了現代動物園具有休閒娛樂、科學普及、易地保護、科學研究四大職能。
随着動物園職能的轉變,2005年版《世界動物園保護策略》強調了"物種保護、動物福利、公眾教育"等功能,将保護、教育、科研放在前三位,同時弱化了休閒娛樂功能。
動物園,從野蠻圈養到科學保育的進化之路,用了數個世紀的時間。這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側寫。
今天的動物園更像是一種"必要之惡",當人類的聚居區蓬勃擴張,自然荒野被城市化的鏟車推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邊界。幸虧動物園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得以在城市裏看見世界的另一面。
羽毛的色澤如何随光線流轉千般變幻,大象怎樣鼻走龍蛇······當我們的目光和思緒被它們所俘獲,其實是在捕捉驚奇。當驚奇進一步成熟時,人們便會回到經驗中去尋找奇迹背後更深的一層。這是科學最高的目的。
動物園裏的動物,其實都是我們從自然世界裏請到人類社會做客的貴客與導師。
反觀室内動物園的出現,何嘗不是一種文明和歷史的倒車呢?
幸而文明的印記并沒有那麼容易泯滅,當動物園在時間的星河裏穿行,其灑落的星光也引領着公眾的前行方向。當公眾的意識匯集起來,反過來又能哺育動物園的成長。
深圳人常去的珠海&廣州長隆,裏面的馬戲團過去是有動物表演的,經過市民們的長期投訴和反映,在前幾年終于成為歷史。即使是深圳動物園,也在長期的公眾壓力之下,于近些年逐步取消了園内的動物表演。
作為自然環境最優越的一線城市,深圳和深圳人,理所應當擁有更好的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