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瘦身咖啡”就是“智商税”,為何還有人上當?,歡迎閲讀。
潮新聞客户端 特約評論員 胡欣紅
圖源:中國甘肅網
近日,甘肅蘭州警方破獲一起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查獲 18 種含西布曲明的 " 瘦身咖啡 " 共 13 萬餘袋,抓捕產銷團夥 33 人,查封銷售有毒、有害咖啡制品網店 22 家。西布曲明是一種中樞抑制藥,早在 2010 年就已被禁售。但在該案中,犯罪嫌疑人卻将西布曲明添加進咖啡裏,再包裝成可以快速減肥的 " 瘦身咖啡 " 在電商平台上出售。蘭州的段先生,就曾長期飲用這款所謂的 " 瘦身咖啡 ",時常出現心悸、嘔吐等症狀。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保持好身材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但不少人總是想着走捷徑,最好能輕輕松松實現減肥。正是瞅準了 " 躺着也能瘦 " 的心理,各種減肥 " 神器 "" 神藥 " 你方唱罷我登場,輪流收割 " 智商税 "。所謂的 " 瘦身咖啡 ",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瘦身咖啡 " 并非第一次被曝光。幾年前,最高人民檢察院、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聯合發布的典型案例中曾披露:韓某某、洪某某在減肥咖啡中摻入國家禁止添加的西布曲明并在網上大規模銷售,銷售金額達 800 餘萬元。成本僅為 8 元一盒的減肥咖啡,竟以 298 元的價格出售給消費者,暴利背後更是對消費者身心健康的嚴重危害。
殷鑑不遠," 毒咖啡 " 何以重出江湖?電商平台上為何還能公然出售?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長期飲用?是沒了解過還是明知其不可而為之?
面對無良商家公然挑戰法律底線的行為,必須依法嚴懲,以儆效尤。最高檢發布的減肥咖啡案件中,上海鐵路運輸法院以韓某某、洪某某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韓某某有期徒刑十五年,罰金 1000 萬元;判處洪某某有期徒刑十二年,罰金 700 萬元。從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定性,到最高 15 年有期徒刑與千萬罰金的判決,彰顯了司法機關 " 最嚴厲處罰 " 的決心。蘭州警方破獲的 " 瘦身咖啡 " 案件将會如何處理,不妨拭目以待。
置消費者生命健康于不顧的商家固然要嚴懲不貸,這些案件所折射出減肥市場的亂象與公眾健康認知的誤區,更值得引發深思。
減肥沒有捷徑,但商家利用 " 躺着就能瘦 " 的虛假宣傳,精準擊中一些人的心理焦慮。醫學早已證明,健康減重必須遵循科學規律:适度運動與合理飲食的有機結合,循序漸進的生活方式調整,才是可持續的瘦身之道。那些宣稱 " 三天瘦五斤 " 之類的營銷話術,本質上是對健康規律的無視與對消費者智商的愚弄。正如網友所言,任何違背生理規律的 " 神藥 ",最終都将成為身體難以承受之重。
治理網絡食品亂象,需要構建多方協同的治理體系。守土有責的電商平台應切實履行審核義務,對違規產品堅決下架;監管部門要完善網絡銷售監管機制,将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等納入常态化監管;消費者更要增強風險防範意識,樹立正确的審美觀,理性看待進而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減肥,避免跌入 " 速效 " 陷阱。多管齊下鏟除 " 瘦身咖啡 " 滋生的土壤,讓減肥市場回歸理性,讓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刻不容緩。
"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