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焦點訪談》和《人民日報》輪番誇獎,《哪吒2》預售卻創新低?,歡迎閲讀。
《哪吒之魔童鬧海》截至目前,2 億多人次看電影,賣出了 120 多億的電影票房,撬動了上千億的實體經濟規模。這不,讓央視高興得合不攏嘴。
快一個禮拜了,《新聞聯播》緊急插播,《共同關注》天天更新票房數據,《東方時空》不能落伍,每個節目都在播《哪吒之魔童鬧海》,能蹭的都蹭了。2 月 17 日晚上的《焦點訪談》直接做專題欄目,花了 30 分鍾都在講這部電影帶來了多出圈的效果。也就在 2 月 17 日星期一的一早,《人民日報》的頭版上也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講述這部電影的價值和内涵。
這待遇,這排面,堪稱是前無古人。然而,即便是這麼連珠炮的轟擊之下,卻在 2 月 18 日,也就是星期二當天,這部電影的預售創下了自上映以來的最低紀錄,僅有三千萬。難道,這部電影的神話要就此結束了嗎?這話説的太早,畢竟延期上映到六月份,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集體組織大型團建,活動剛開始
一直以來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什麼時候過完元宵節什麼時候才是真正的收假。以前要説起這個論調的話,還有反駁之處,這次《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票房拐點也是出現在了元宵節之後。雖然收了假,對消費市場給了很大的傷害,但與此同時,散軍也變成了正規軍。
以往我們能夠看到,全國各大體制内相關部門工會有習慣組織員工共同去看主旋律題材的電影,個人組織和民營企業也會有時候發放電影兑換券作為員工福利。看着一部如此為國争光,主流媒體紛紛下場力捧的電影。果然,有大組織開始集體下場了。
有網友陸陸續續曬出了部門發的電影福利票,還有部分商家為了打廣告特地在互聯網上贈票的活動。怎麼説這都是一部難得一見的好電影,的确是值得大家都去看看。别説是一般的小企業小部門想組織活動給員工一起共同觀賞這部電影,還就在 2 月 17 日當天,被拿去了聯合國邀請全世界各地在聯合國駐聯的各國辦事員去欣賞。説不準裏面就有真心喜歡上這部電影的外國友人,希望并且促成推動這部電影可以在他們國家本土上映,又能開拓一個海外市場。
戰線拉長上映半年,積少也成多
此外,根據售票平台統計,其實這部電影真正達到二刷乃至三刷以上的人連 15% 都沒有,所以市場其實真的潛力還巨大。
而這一部分始終不願意去到電影院的人一來可能是常年沒有去電影院觀影的習慣;二則可能是因為還想再等一等看什麼時候這一波熱鬧過去了,電影院人不多了,能搶到好位置和好影廳的票了之後再説。
做一個很簡單的算術,假設這部電影一直要播到六月份,從三月份開始算起,還有整整三個月,三個月就是九十天,一天就算是只有五千萬的票房,這也都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了。
同樣,還能回到集體組織觀影這一點上。萬一在此期間,遇到各種節假日,比如三八婦女節組織婦女集體觀影活動,或者是五一勞動節部門發福利電影票都有可能。中國影史第一,誰不想進去看看這到底是個什麼來頭?
待映電影沒有競品,暫時仍領先
憑什麼《哪吒之魔童鬧海》能夠在這個春節檔裏面脱穎而出?當然,不可否認的一點,它确确實實是足夠優秀。可我們同時不能忽視的,什麼叫做豬一樣的對手。看一眼春節檔其他的幾部電影,那絕對屬于説得上是給人家送人頭的。再説誇張點,過去一年的國產電影都是在給《哪吒之魔童鬧海》做鋪墊呢。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啊。
接着,我們再把指針往前播一下,看即将在三月份和四月份上映的電影,比利時獲獎卡通片《貓貓的奇幻漂流》、日本動漫《你的顏色》、評價一般的奉俊昊新作《編号 17》以及打着女性題材的《想飛的女孩》,似乎也沒有爆款的潛力。
本來,這幾個月就不是會有大片衝擊的時間段。上映的都是配合時令節假日小成本、女性題材等作品。沒有正經大片,更沒有一部什麼能夠全年齡段覆蓋的作品,《哪吒之魔童鬧海》會持續沒有同類競品。
如果有這幾個月還有要去電影院觀影的觀眾,依然是會選擇把将特效放在第一位的電影放在首位,《哪吒之魔童鬧海》就能躺着再撈一波票房。
説過來説過去,還是那句話,只要你足夠優秀底氣夠硬,大家總是會無條件去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