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結盟”的元旦檔,拿下15.33億,歡迎閲讀。
整合營銷,行業與觀眾的全面參與
文|李欣媛
2023 年電影總票房最終定格在了 549 億。
549 億裏,史上最強暑期檔,票房最高元旦檔,以及刷新票房紀錄的跨年檔等多個歷史性時刻,都在賦予 2023 不一樣的定義:電影市場復蘇明顯。
尤其作為承上啓下的元旦檔期,紅火的态勢更為 2024 年的電影市場開了好頭。今年元旦檔,上映七部新片,總票房 15.33 億,總觀影人次 3661 萬,總場次 141.7 萬,創中國影史元旦檔票房新高、人次新高、場次新高,堪稱 " 影視最強元旦檔 "。檔期整體呈現新片扎堆,類型繁多的熱鬧景象。
2024 元旦檔票房(圖源:貓眼專業版)
元旦檔的火熱,一方面是内容供給類型豐富、質量尚佳,口碑效應帶動影片票房。另一方面,檔期背後的整合營銷,輻射到了每一部電影身上,帶動了整體大盤的繁榮。
這種變化在 " 檔期競争 " 裏體現的尤為明顯。
今年的檔期競争不再是劍拔弩張的 " 戰場 ",反而有點行業聚會的意思。各家使出渾身解數的同時,彼此之間也形成了聯動,相互帶動宣傳,整體氛圍顯得其樂融融。
圖源:豆瓣
全線聚合的宣發鏈路,拉高了檔期大盤,也拉回了暑期檔之後觀眾沉寂許久的觀影熱情。
跨年氛圍感的造勢宣傳吸引不少年輕觀眾,情緒價值和社交價值的雙重疊加,讓觀眾對線下觀影有了新的感受。
變數多多的 2023 電影市場,直到最後一刻也在帶動着行業的新趨勢。今年元旦檔所呈現的整體性變化,為下一階段電影市場提供了一些思考。
檔期共創,挖掘潛力觀眾
" 檔期之争 " 向來是電影市場常事。
各家新片都想在有限的檔期空間内搶占先機,争奪線上話題熱度,以此影響線下排片率、上座率,讓檔期的大盤紅利降臨在自己身上。
然而,檔期有限,一個檔期能容納的爆款更是有限。更何況,疫情三年,大盤極速降温,檔期環境無力支撐起新片熱度,少有影片能殺出重圍,更多情況是扎堆成了炮灰。過去幾年,五一檔、十一檔等檔期都曾陷入類似危境。
當然了,影片也無法從一汪温水的檔期環境裏獲益。電影市場發展不是不該競争,而是缺少 " 良性競争 "。
今年的元旦檔似乎打破了這種僵局。整體氛圍雖然激烈,卻呈現了少見的一片祥和。新片在宣傳自家物料的同時,與同檔期電影進行物料互動,實現各種維度互惠共創。
影片的 " 共融 " 無形之中促成了檔期的 " 共榮 "。一方面,檔期影片進行聯合活動,跨年檔電影 Logo 印在火箭上發射上天,以及 " 跨年電影聯合送好運 " 等活動,凸顯檔期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各片官方社交平台互動轉發,發布共創内容,比如,在抖音 " 征集票根官方活動 ",或是微博發起的 " 限時拼團觀影福利 ",都是在利用社交平台屬性為影片互增聲量。
傳播内容方面,從 " 梗 " 入手,玩梗同時,也有态度地傳達影片内容。
比如,《一閃一閃亮星星》的經典場景 " 張萬森,下雪了 " 出圈之後,官微活學活用,借梗宣傳其它兩部電影:" 程一言,下錢了 @電影金手指 ;胡建林,下班了 @電影年會不能停 "。
影片之間的連通性,消弭了彼此之間的隔閡,緩解了觀眾競争激烈的排斥感。觀眾對影片的興趣不再局限于單一影片,而是蔓延到了整個賀歲檔。
影片的有效聯動,也讓新的營銷創意開發出來。《金手指》裏 " 撒錢老板 " 梁朝偉和《年會不能停!》裏 " 卑微打工人 " 大鵬白客,上演面試現場小劇場,既顯露兩部電影特性,又彼此借勢宣傳,類型的差異化反而促成了閱聽人面進一步擴大,增加了影片的曝光。
同時,聯動之中,差異化營銷策略也有更新。
《一閃一閃亮星星》與《非誠勿擾 3》同為愛情片,但一個主打暗戀,體現年輕人的心底事,一個主打懷念,展現成年人的感情觀,兩條路徑的差異性宣傳,進一步細化了愛情片的閱聽人取向,避免了搶奪核心閱聽人群的尴尬與衝突發生。
圖源:豆瓣
其實,電影的聯動營銷無論是找準共性,還是尋找差異,其核心仍舊是為不同觀眾制定不同的營銷方案。
在觀影人次已觸及增量天花板的時代背景下,與其搶奪觀眾,不如攜手挖掘當下觀眾的觀影潛力,培養大眾觀影習慣,提高觀影頻次,吸引觀眾不斷產生消費行為。
畢竟,讓觀眾回歸影院是整個行業共同面臨的難題。對目前的電影環境而言,強調競争反而得不償失,與其各自為營,不如互利共赢,市場環境好了,作品才能都受益。
氛圍營銷,沉浸式服務
雖然暑期檔的火熱為頹靡已久的電影市場帶來了希望,但實際上電影行業仍未完全脱離危險。
暑期檔之後,電影市場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冷卻,沒有爆款跟上。觀察整個市場環境不難看到,大量内容產品始終在争搶觀眾注意力。
以元旦為例,跨年晚會從陣容到形式 " 卷生卷死 ",線下旅遊步步升温,除此之外還有桌遊、演唱會等線下活動,這些產業的繁榮都在擠壓電影市場的生存空間。
激烈的市場競争早已不再是電影之間,而是電影與整個内容環境。這也就要求電影不僅在内容上革新,還需要在體驗上創新。
電影《一閃一閃亮星星》自開拍定檔之初,就緊緊圍繞着 " 雪 " 為核心,進行發散式宣傳,一邊發揮劇集 IP 的長尾效應,拉攏穩定的劇集粉絲關注,另一邊,用營造的儀式感刺激潛在觀眾的需求," 跨年下雪 " 漸漸在觀眾心中形成強印象。
與此同時,片方對部分影院給予 500 元的補貼購置下雪機,線下影院也快速反應,自發購置下雪機。随後,片方主動在微博發起路演城市投票,邀請網友自發投票決定《一閃一閃亮星星》的路演城市及路演互動内容。
線上營銷及線下影院的高度配合," 下雪場 " 的氛圍營銷很快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預售首日票房破 7000 萬," 下雪場 " 需求大增,甚至影院也自發加入 " 下雪場 " 的陣地宣傳中。社交平台上,關于《一閃一閃亮星星》的相關話題持續發酵,帶動預售票房穩步上升。
其它電影也紛紛跟上《一閃一閃亮星星》的腳步,在特殊場次上發揮創意,吸引觀眾。
《金手指》舉辦 " 暴富專場 " 觀影,給購買 12 月 30 日 18:18 分影票的觀眾送上新年 " 第一桶金 ";《潛行》的 " 彩票場 ",現場觀眾收到内含彩票的定制信封;《年會不能停!》舉辦 " 啤酒場 ",觀影提供免費啤酒;《非誠勿擾 3》舉辦 " 特别橙意場 ",跨年假期間觀眾參與特殊場,可獲得一枚橙子;《泰勒 · 斯威夫特:時代巡回演唱會》的 " 粉絲場 ",現場觀眾跟唱應援;《舒克貝塔 · 五角飛碟》點映期間有 " 泡泡專場 ",跨年期間舉辦 " 主題場 "。
這種 " 跟風 " 惠及到了 " 下雪場 " 以外的觀眾,被活動吸引的觀眾,紛紛在社交平台曬現場照,幫助電影進行二次傳播。
從 " 下雪場 " 的供不應求,到 " 啤酒場 " 的高昂熱情都可以看出,單向性的灌輸宣傳套路已不再适用,當下的觀眾更看重影院是否能提供他們社交價值和情緒價值。
電影氛圍的具像化,為觀眾帶來了全維度的沉浸感受,年輕觀眾體驗到了線上難以感受到的樂趣,形成線上到線下的遷移,讓線下觀影重新成為年輕人選擇實現社交價值的重要方式,為電影市場帶來更多的觀眾。
其實,觀影本身就具有一種文化儀式感,在影院的特殊場網域下,觀眾得到思想共鳴和情感共振,但是随着互聯網時代科技的發展,觀眾的觀影習慣發生巨大改變,對影院的 " 儀式感 " 也有了新的期待。
這種期待讓影院不得不開發出新的業态應對危機,利用影院的特殊空間屬性,容納劇本殺、脱口秀等新的文化產品。當電影新的營銷環境與影院的新業态相結合時,便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年會不能停!》在 " 啤酒場 " 之餘,還舉辦了 " 火鍋場 ",與餐飲娛樂結合起來,強化整體的娛樂化沉浸式體驗;《金手指》根據劇情内容,在影院安排領看員,與現場觀眾一起玩電影套圈遊戲,将電影與遊戲結合。
可見,觀影行為正逐漸發展成一種深層次的服務,利用線上線下的結合共創,增加了觀眾的觀影欲望。
電影領看員 圖源:網絡
這種變化對行業也是利好的。在一次行業直播中,院線經理 @董小姐聊電影 曾提到,現在豐富的營銷活動也在刺激他們影院自發地做更多陣地宣傳,創意拉近了整個電影產業上下遊的緊密性,往年頗受诟病的 " 排片費 " 在今年少有提及。
整合營銷下的行業潛力
行業的進步,需要打開思路。
今年元旦檔的 " 抱團取暖 ",對國内電影市場來説算是不錯的開頭。類型不同的電影進行共創聯合,既打消了同日上映的競争顧慮,還擴大了閱聽人群體,将觀影開發為一個全體驗的娛樂活動。
如此看來,面對當下復雜而多變的内容環境,對電影由内而外的挖掘,呼應觀眾需求的整合營銷已然成為一大趨勢。
對整合營銷來説,其核心就是以消費者需求為主,使用各種方式與消費者接觸,讓營銷傳播要素協同發揮作用,和消費者建立聯系,最終影響消費者行為。
在信息爆炸的環境下,優質内容繁多,單靠質量本身無法吸引更多的觀眾入場,只有建立電影與觀眾的深度關系,才能吸引具備消費黏性的觀眾。
圖源:微博
從今年的電影市場反饋也能看出,觀眾對電影的需求,逐漸從單純的娛樂性過渡到了參與性。
一方面是内容層面的參與,觀眾更希望看到與自己息息相關的話題故事,讓電影能夠成為社交通貨。另一方面是線下活動的參與,存在内容距離的電影,觀眾對觀影氛圍和情緒價值更加看重。
觀眾對參與感需求全維度的提升,對于電影營銷來説是個不小的挑戰。
過往只關注傳播媒介更迭的傳統營銷策略已經過時,電影與電影、電影與社交平台、營銷與發行等各個行業線上線下貫通型的合作,才能從根本提升票房的轉化率,實現檔期空間的拓展。
适合的營銷包裝能擴大的電影的傳播,但是前提是建立在令人信服的電影質量之上,質量不佳,全線路的宣發只會引起觀眾的逆反與不滿。
而且,類型化趨勢成為大潮,如何精細化解決類型融合的宣發難題,也是在一個階段亟待解決的問題。
可見,元旦檔所呈現的繁榮之下,仍舊潛藏危機。精品内容創作不能動搖,營銷策略反而要不停适應變化。
今年元旦檔所呈現出的新趨勢,需要電影行業從業者們都要摒棄固有思維,用全新的态度去迎接新的行業變化。
畢竟,電影從不是零和博弈,只有實現產業價值最大化,才能推動電影市場真正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