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南海整活!法國“戴高樂”号核航母停靠菲律賓,歡迎閲讀。
當地時間 2 月 23 日,法國海軍 " 戴高樂 " 号航母打擊群在首次參加與菲律賓的南海聯合巡邏之後,各艦分别停靠菲律賓蘇比克灣和馬尼拉市。法國駐菲律賓大使瑪麗 · 豐塔内爾在 " 戴高樂 " 号的甲板上表示:" 鑑于緊張局勢加劇,(無論是在海上還是空中)捍衞國際法和航行自由都顯得更加重要 "。
2 月 23 日,與 " 雅克 · 謝瓦利耶 " 号補給艦停靠蘇比克的 " 戴高樂 " 号
此次駛入南海的 " 戴高樂 " 号航母打擊群,包括 " 地平線 " 級驅逐艦 " 福爾班 " 号 ( D620 ) 、" 阿基坦 " 級護衞艦 " 普羅旺斯 " 号 ( D652 ) 、" 阿爾薩斯 " 号護衞艦 ( D656 ) 和 " 雅克 · 謝瓦利耶 " 号補給艦 ( A725 ) 。除了韓制的 " 何塞 · 黎刹 " 号護衞艦之外,菲律賓海軍老舊的美制 " 漢密爾頓 " 級巡邏艦也參加了演習。
法國海軍 " 阿爾薩斯 " 号護衞艦 ( D656 ) 和菲律賓海軍 " 何塞 · 黎刹 " 号護衞艦 ( FF150 ) 在南海航行(法新社攝影)
此次演習的重點是聯合防空和反潛作戰。為此," 戴高樂 " 号上的 " 陣風 " 艦載戰鬥機和菲律賓空軍的 FA-50PH 戰鬥機,以及雙方的直升機和巡邏機都參與了演習。
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布勞納在新聞稿中表示:" 通過聯合海上合作活動和協作努力,菲律賓武裝部隊尋求建立更強大、更具彈性的防御系統,以應對現代安全形勢的挑戰 "。去年 11 月,菲律賓宣布從法國購買 40 條快速巡邏艦,總價值 4.4 億美元。
" 陣風 " 與 FA-50PH 編隊掠過 " 戴高樂 " 号
這也是 1 月與美國海軍 " 卡爾 · 文森 " 号航母戰鬥群共同巡邏之後,菲律賓海軍今年第二次通過 " 蹭航母 " 的方式進行所謂 " 南海聯合巡邏 ",菲律賓武裝部隊在新聞稿中表示:" 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國家連續舉行海上演習,凸顯了國際社會對南海海上安全的日益關注,旨在加強盟國和夥伴國家之間的互操作能力和防御能力 "。
在此次 " 南海聯合巡邏 " 之前," 戴高樂 " 号航母打擊群參加了與美、日等國航母的聯合演習
上一次法國航母在南海部署,還要追溯到 70 年前。當時接替 " 阿羅芒什 " 号(原英國皇家海軍 " 巨像 " 級輕型航母 " 巨像 " 号)在越南外海執勤的 " 拉斐特 " 号(原美國海軍 " 獨立 " 級輕型航母 " 蘭利 " 号)航母先後兩次出動,往返于西貢和馬尼拉之間,負責掩護 1954 年《日内瓦協定》籤訂後,分批撤離北越的法國軍隊。
1955 年,在越南海防市東北方向的下龍灣近海航行的 " 拉斐特 " 号,它在 1955 年 4-7 月和 1956 年 2-5 月兩次執行了類似任務,當時搭載的是 F4U-7" 海盜 " 活塞式戰鬥機
由海軍少将雅克 · 馬拉德率領的 " 戴高樂 " 号航母打擊群,于去年 11 月 28 日從土倫啓航,開啓 " 克萊蒙梭 25" 遠航任務,期間經過東地中海、紅海、印度洋、南海和西太平洋,與多個國家進行聯合演習。根據出發時的相關報道,此次的部署周期 " 接近四個月 ",因此預計 " 戴高樂 " 号編隊還将繼續在相關海網域活動一段時間,以顯示其在印太地區的 " 軍事投射能力 "。
編隊出發前,馬拉德少将向媒體介紹此次遠航任務的大致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 戴高樂 " 号航母打擊群在印度洋進行了一次名為 " 回到 80 年代 " 的演習。在這場演習期間,航母打擊群的所有現代化通信系統,包括衞星通信、互聯網、電話、電子郵件和即時通信等均被關閉,各艦僅依靠高頻或超高頻無線電進行聯絡,以檢驗在高強度太空戰、網絡戰環境下,航母編隊的作戰能力。
按照計劃," 戴高樂 " 号航母結束 " 克萊蒙梭 25" 遠航任務返回土倫母港後,短期内将不再進行遠航部署,只用于地中海範圍内的訓練,并準備啓動服役以來的第三次更新改裝。此次改裝的核心内容,是将艦島上的幾部老式雷達,更新為一台 " 海火 500" 多用途有源相控陣雷達,并更新 SETIS 3.0 作戰指揮系統,改裝工作預計将在 2027 年啓動——按照法國海軍的預計或者希望,這将是 2038 年新航母服役前的最後一段 " 航母空窗期 "。
上圖為 " 戴高樂 " 現在的艦島,下圖為法國海軍下一代核動力航母 PANG 艦島部分的想象圖,可見 " 海火 " 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的安裝位置;預計 " 戴高樂 " 此次更新工作,也将為 PANG 的艦島起到部分驗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