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中國版超級“星鏈”将幹掉馬斯克?!将發1.4萬顆衞星覆蓋全球,亞馬遜叢林也能刷視頻.,歡迎閲讀。
中國 " 星鏈 ",馬上要來了!
近日大量消息傳出,中國計劃在 8 月初首次發射其 G60 Starlink 超大型衞星群的衞星。根據規劃,一期将完成發射 1296 顆衞星,未來将打造 1.4 萬多顆低軌寬頻多媒體衞星的組網,旨在提供全球互聯網接入,并挑戰包括美國的 Starlink 星鏈在内的項目。
對于 " 星鏈 " 這個概念,許多人還是比較陌生的,但應該也有不少人聽説過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即将一個個小衞星發射到太空中,形成一個能覆蓋全球各個角落信号的 " 超級 wifi 網絡 ",全天候提供高速互聯網,未來大家坐飛機、輪船,甚至于在亞馬遜叢林也能連上網刷抖音。
尤其随着 5G 的全面展開商用,人類通信技術再一次走上快速發展期。而未來,随着火箭回收、低軌衞星和 6G 技術的發展,科幻式的通信方式似乎離我們也不再遙遠。
衞星寬帶通信将是未來非常重要的技術之一,這也是當下發展的 6G 重點。馬斯克的 Space X 星鏈已經發射了上千個衞星,成為行業先行者。中國雖然起步較晚,但在技術突破上再次體現出了 " 中國速度 "。
前面我們搞明白了 " 星鏈 ",那什麼是中國 " 星鏈 "?
説人話就是,中國人自己的星鏈!
在此之前,我們要知道,當下的太空軌道資源是有限的,當下衞星通信技術越來越成熟,基本可以實現大規模發射。而進入大規模發射,也就意味着就有點在搶地盤的味道,尤其是低軌道運行的衞星。馬斯克的 SpaceX 公司就在瘋狂搶占資源," 星鏈 " 衞星就是他們的武器。
換句話説,現在衞星頻率和衞星軌道的使用權,基本就是采取 " 先到先得 " 的競争方式。在如此競争激烈的環境下,中國也必須有能力保護本國的衞星安全,才不至于被别人掐脖子。這種情況下,中國版 " 星鏈 " 應運而生。
進一步來看,其實中國版的 " 星鏈 " 計劃,與 SpaceX 公司搞得星鏈有異曲同工之處,也是聚焦地球低軌衞星通信,畢竟按照地球距離的遠近來算,目前太空低軌道最适合寬帶通信。
但不同于 SpaceX 公司是一家民間商業公司,中國搞星鏈主要由 " 國家隊 " 支撐。最早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提出了 " 鴻雁 " 星座計劃,随後又發布 " 虹雲 " 星座計劃。
最終在 2020 年 9 月,"GW" 星座計劃正式發布,也是從這個時候起,中國版 " 星鏈 " 計劃提上日程。背靠大樹好乘涼,有了國家層面的支持,咱們中國版 " 星鏈 " 計劃也就順利展開。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政府也積極參與,設立多個產業基金,例如北京市大興區設立的 50 億元商業航天產業基金,專項用于推動商業航天產業基地項目的落地。
據不完全統計,到 2023 年,中國商業航天領網域新增企業數量達 11.3 萬家,同比增長 29%。其中 43% 為火箭制造企業,35% 為衞星制造企業。目前市場上已湧現出一批具備火箭發射能力的民營火箭公司,如星際榮耀、天兵科技、中科宇航等,這些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其中天兵科技的天龍二号,在去年 4 月成為國内民營液氧煤油入軌第一箭,可見中國國家隊和民營企業都跨出了重要一步。
只不過,重擔大頭還在國家隊。目前中國計劃是,用大約 10 年的時間完成衞星發射,并構建起通信網絡。細分來看,中國早在 2020 年便向聯合國提交了構建由 1.3 萬顆衞星組成的高速太空互聯網計劃,并于 2021 年成立中國衞星網絡集團。2024 年上半年,中國發射了首顆衞星,已經實質性踏出了第一步。
而按照規劃,2029 年發射的衞星數量将達到 1300 顆,最終在 2035 年完成 1.3 萬顆衞星的發射目标。
這個發射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知道,太空低軌道大約只能容納約 6 萬顆衞星,資源稀缺性強,目前已經被搶占了大部分,因此本次我國 1.3 萬顆衞星計劃申請成功,也是為我國取得一席之地。最終,中國的計劃是在近地軌道建立由 2.6 萬顆衞星組成的網絡,将覆蓋整個地球。
前面提到,目前衞星互聯網市場大部分由美國 SpaceX 公司占領,它當下正在發射 12000 顆衞星,構建 Starlink 網絡,為全球提供低延遲的互聯網接入,已經有超過 10 萬用户,其中包括一些偏遠地區和發展中國家。
為了不讓 SpaceX 公司成為衞星互聯網霸權者,或者説不讓美國獨霸太空,中國斷然出手,并正在加大力度推出自己的衞星互聯網計劃,想要與 SpaceX 的 Starlink 展開競争。
目前來看,咱們國家還是有一定優勢。首先參與人數多,與美國 SpaceX 公司單打獨鬥不同,咱們這邊有國家和民間企業一起出力,這點前面也提到過。中國除了國家隊主流 "GW" 星座計劃外,民間企業中聲勢浩大的還有開頭提到的 "G60 星鏈 ",這幾乎是繼 "GW" 後,第二個巨型星座計劃。
這是由上海航天通信科技公司(SSST)與中國科學院微小衞星創新研究院共同合作的星鏈計劃,旨在構建一個由超過 12000 顆衞星組成的低地球軌道網絡。這一網絡不僅能為全球提供互聯網服務,還能确保國家數據安全和互聯網覆蓋的完整性。
除了參與者多外,中國搞星鏈還有一個很大優勢——無論是國家隊,還是民營航天企業,都具備了 " 一箭多星 " 的技術。
所謂一箭多星,就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将多顆衞星送到預定軌道。它能充分利用火箭運載能力,降低衞星發射成本,就好比私家車和公交車,在相同目的地情況下,公交車不僅能夠運送數量更多的乘客,而且效率也高。
目前 SpaceX 公司能做到的最高程度是,一箭 60 星,而我國目前的最高記錄是一箭 41 星,即去年成功發射了吉林一号高分 06A 星等 41 顆衞星,這批衞星主要用于提供商業遙感服務及相關技術驗證。
雖然中國起步晚,但勝在發展快速,相信不久的将來,會與競争者差距越來越小。
另一方面,SpaceX 公司在太空采取的策略是——部署大量衞星,多如牛毛,讓敵人打也打不完。不過這些衞星的壽命有限,需要随時進行補網發射,來替換已經喪失功能的衞星,因此造價成本較高。
而根據當前消息,目前中國生產 G60 星鏈衞星的工廠已經開始運轉,設計產能約 300 顆 / 年,單星成本将下降 35%。這樣一對比,中國星鏈确實更加 " 省錢 "。
同時,根據此前浙商證券研究所的研報顯示,Space X 研發的 Starlink 一代衞星的重量接近 200 千克,通信容量為 20Gbps。作為對比,我國銀河航天 02 批衞星重量做到了 190 千克,而通信容量則超過 40Gbps。
顯而易見,重量的降低也就是成本的節約。
這裏還提下,雖然 SpaceX 公司的 Starlink 網絡用上了可重復使用的火箭,一定程度上降低發射成本,但它的回收成本高啊。在火箭回收技術上,相比 SpaceX 的部分回收技術,中國已經開始試驗 " 全部回收 ",而且在飛行試驗中取得了成功,這意味着中國已經初步掌握了降低發射成本的方法。
另外,中國 " 星鏈計劃 " 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它能與北鬥衞星導航系統聯系起來,兩者或将聯合提供服務,并減少對地面布站的依賴,有效降低系統的運行管理成本。
整體看下來,中國搞 " 星鏈 " 雖然起步要晚些,但發展迅速,并且基于美國 SpaceX 公司的基礎之上,在保證星鏈效率和強大作用的同時,還節約了各種成本,也算是一種 " 彎道超車 "。
前面説了,中國計劃是在近地軌道建立由 2.6 萬顆衞星組成的網絡,将覆蓋整個地球。而與很多西方國家推進利用源自美國的 " 星鏈 " 計劃不同,中國則是通過構建自己的網絡與美國抗衡,用 " 星鏈 " 打敗 " 星鏈 "。
如此大費周章,必然是有道理的。往大了看,從當下局勢來看,太空星鏈布局已然是必争之地。在全球商業航天競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國星鏈計劃不僅是技術展示,更是國家戰略的一部分,這将有助于我國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上占據一席之地。
另外很重要的,在未來 6G 的空地互聯競賽中,中國也必須争取更大的領先地位。
往小了説,衞星互聯網在實際應用時,覆蓋範圍廣,能服務全球,且成本低,同時受地理條件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小。在 5G 覆蓋較少的偏遠地區,衞星互聯網依舊可提供穩定信号。随着互聯網服務普及,星鏈項目必将促進我國邊遠地區的信息化建設,縮小城鄉之間的信息差距。
都説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相信随着中國太空網絡系統布局完成後,未來勢必會開啓一番新天地。
本文由極果用户極果媒體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