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京東、美團為什麼搶着為你送外賣,歡迎閲讀。
記者 何暢 編輯 高宇雷
2025 年 4 月,坐在一群身着紅衣的京東外賣員中間與他們把酒言歡,劉強東也許會想起多年前的那個飯局,王興也在。
京東推進外賣業務,美團更新閃購品牌,二人背後的兩家公司在業務和輿論層面都展開了正面交鋒。如果你同時認識京東和美團的員工,那麼在 4 月中下旬,你的微信朋友圈将抽成泾渭分明的兩派:一派轉發《致全體外賣騎手兄弟們的公開信》,奉上一句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一派帶着《與其造謠引流,不如兑現承諾》,感慨一聲 "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
在此之前,美團核心本地商業 CEO 王莆中與京東集團 CEO 許冉已經分别在個人社交賬号和接受采訪時,表達了對于外賣競争的看法。前者火藥味十足,後者不提美團但又指向美團。王興沒有發聲,但劉強東已經穿上工服開始送外賣、和騎手一起涮火鍋了。相關内容在小紅書、微博等平台經過有意或無意的傳播,收獲了不小的熱度——社互動動、走到一線、貼近用户,曾經為車主拉開車門的小米集團 CEO 雷軍再熟悉不過。
某種程度上來説,以公司為出口的口水仗與高管表态,讓更多的人知道了京東和美團在做什麼。畢竟,輿論較量的基礎是業務本身。不過,這絕不僅僅是外賣領網域的比拼,京東和美團最後會打到什麼程度,取決于雙方業務重疊的大小。
補貼與運力
此次京東對外賣業務的發力開始于 2024 年。一位商家説,2024 年底,出于 " 多一條經營渠道 " 的考慮,她開始聯系店鋪入駐,不過沒有成功。因為當時京東更傾向于招募規模較大的品牌商家,尚未對中小商家開放。
這位商家很快等來了機會。2025 年 2 月 11 日,京東打出 "0 傭金 " 招牌,正式啓動餐飲外賣商家招募,僅限 " 品質堂食餐廳 ",5 月 1 日前入駐的商家,免除全年傭金(即技術服務費)。
大範圍開城招商、把線下門店搬到線上,是京東加速外賣領網域布局的第一步。由于設定了具備堂食餐飲實體店的要求,京東篩掉了一部分專營外賣的中小商家。京東集團 CEO 許冉在接受晚點 LatePost 采訪時稱:" 我們只聚焦在品質外賣這條賽道,不是從上到下都在打,這一點對我們來説更可控。" 所謂的 " 可控 ",她指的是補貼。
但在補貼之前,京東的第二步落在了運力上。2025 年 2 月 19 日,京東宣布自 3 月 1 日起逐步為京東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為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其宣布的時間點早于美團。當日晚間,王莆中在内網發文表示,履行好社會責任,不必用競争思維來思考,稱美團 " 讨論社保問題很久,也和相關部門做了很多種方案的匯報 ",最終目标是幫助騎手 " 生活更好 "。" 至于友商是否知道我們要發布信息來‘搶跑’,不得而知。但如果整個行業都向我們看齊,也是好事。"
抖音入局本地生活之時主打團購,外賣消耗的精力不多,原因之一在于外賣對運力的要求較高,自建團隊的方式過重。當時,抖音的選擇是與第三方配送服務商合作,達達正是其中之一。可以説,運力是京東的長板,但美團的配送效率同樣是核心優勢。等待填飽肚子的用户,除了食品衞生安全,最在意的大概只有兩件事情——送餐速度是不是快,餐品價格是不是便宜。
于是,第三步就顯得尤為重要。4 月 11 日,京東外賣上線百億補貼。許冉提到,京東對于百億補貼的投入非常堅決,預計 1 年時間會投入 100 億元。補貼的帶動作用是顯著的,4 月 15 日,京東透露其外賣訂單量超過 500 萬單。
如果説騎手社保繳納是京東和美團的第一次交鋒,尚屬克制,那麼在補貼上線之後,雙方已經不再客氣。王莆中點評京東過去對外賣 / 即時零售的探索 " 收效甚微 ",稱美團在即時零售領網域取得的成績 " 讓某些公司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一段劉強東去年的内部講話則在美團閃購品牌發布當日流出,直指外賣平台傭金過高:" 為什麼變成今天這樣,對入口的東西沒有一點敬畏之心,本質還是由于外賣平台壟斷,導致外賣平台抽傭太多。"
邊界與重疊
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曾經在一次演講中通過 " 一橫一豎 " 兩刀,将中國互聯網產業分為三類:供給和履約在線上的平台、實物電商、本地生活服務電商。他認為,每一家公司都擁有主要的坐标選項,一些公司在另外一欄裏也會有所涉及," 一般來説,一家公司在另外一欄裏的成功率不會太高 "。
從美團過往的業務軌迹來看,這是一家不給自己設限的公司,它可能主動走到對手面前,比如上線網約車業務,也可能在對手靠近時擇機出招,比如與抖音本地生活的對線。
當京東涉足外賣,美團發力閃購,實物電商與本地生活服務電商的兩家公司,正在向對方的領地探索,邊界模糊,重疊產生。需要注意的是,外賣其實是京東秒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能夠如此吸引外界的目光,是因為京東展現出來的重視程度。事實上,京東秒送才是京東和美團決戰的核心,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即時零售。
即時零售,與傳統零售的區别在于 " 即時 ",依托高效的本地倉儲和配送網絡,能夠實現從下單到履約的快速響應,為用户達成 "30 分鍾送達 " 的零售體驗。目前,京東秒送與美團閃購在商超、生鮮、酒水、水果、數碼、服飾、鮮花、寵物、母嬰等多個品類均有重合,而雙方的戰況究竟持續多久、激烈程度如何,與業務重疊的大小密切相關。
在正式大舉切入外賣領網域之前,京東秒送就出現在了京東 App 首頁。和傳統零售相比,生鮮等即時零售品類往往存在更為高頻的需求,同一場景下的餐飲外賣也是這樣。對京東來説,為外賣業務輸送流量,其帶來的流量也将作用于秒送板塊的其他品類,乃至核心零售業務。
即時零售業務被京東視為其核心零售業務的自然延伸。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發布之後,許冉在回答分析師提問時透露,京東零售的戰略重點 " 沒有改變 "。她認為,不要單獨思考即時零售或外賣業務,而是應當結合京東整體零售業務能力和服務體驗通盤考慮。" 在即時零售包括外賣業務上的投入,對于我們豐富消費場景、打造能力、滿足用户的需求和提升用户體驗都有積極的效果。"
一位下單過京東外賣的用户發現,外賣歷史訂單是和京東核心零售業務的歷史訂單放在一起展示的,秒送的其他品類也是如此。
而美團已經深谙 " 高頻帶動低頻 " 之道," 苦生意 " 外賣業務的用户數量,正是高毛利酒旅業務運轉的流量基礎。2020 年,美團就在朝着 " 萬物皆可到家 " 的方向持續努力,将外賣訂單從餐飲品類轉向形形色色的商品,在提升配送網絡使用效率的同時,降低運營成本、增加用户黏性。換句話説,做大即時零售業務,不僅有助于美團運力和技術能力的充分應用,也有望進一步提高其利潤水平。
當然,這是一個彼此占據生存空間的過程,京東、美團向前的每一步,都相當于試探對方的底線。進攻也是防守,這一仗當然要打,而且要打得越熱鬧越好——獲客成本居高不下,業務進擊已經使得股價承壓,花出去的錢必須聽到響聲,起碼要讓用户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