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瑞幸打敗了瑞幸,企業出海的戰略選擇,歡迎閲讀。
作者 | 何紹茂 中茂梁咨詢 | 知凡葉茂創始人 華夏基石首席戰略财務專家 《華為戰略财務講義》作者
來源 | 管理智慧 知凡葉茂
咨詢合作| 13699120588
注: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
西漢初年,張骞鑿空,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不曾想,卻拉開了中國同西網域諸國經濟貿易的徐徐大幕。
大漠孤煙,黃沙漫天。伴随着陣陣駝鈴,一隊隊商賈沿着這條絲綢之路,轉運、交換、貿易,大大加強了中西方貿易、經濟、文化的交流。
時至今日,絲綢之路的駝鈴聲猶在耳,千年古道再煥新機。
然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全球化正不斷撕裂,"半球化"忽隐忽現。
如何打破增長的瓶頸?如何拓展海外市場?如何在全球範圍内配置資源,降本、提質、增效?
這是諸多中國企業面臨的難題。
不出海,就出局。
可以説,出海,已成為中國企業在"半球化"時代實現全球化之路的戰略抉擇。
出海,是中國企業2024年的必答題,也是持續增長、赢得市場的必選項。
然而,天各一方,海路茫茫。走向全球,敢問路在何方?
中國企業出海,要從業務和财務兩手抓,構建起業務的護城河和财務的"大壩"。
關鍵是要回答三大問題:
1.為什麼要出海?
2.海外業務怎麼做?
3.海外财務怎麼管?
為什麼要出海?
有人辭官歸故裏,有人星夜趕考場。
近年來,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随着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同時受某些國家全球貿易政策的影響,許多外資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求,紛紛從中國撤出,轉移至東南亞、墨西哥等地。
與此同時,随着技術進步和競争力的不斷提升,中國企業也在不斷走出去,走向海外。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有進出口記錄的外貿經營主體,首次超過60萬家。除了跨境電商和近幾年備受關注的新能源車,一些細分領網域和新賽道,也在不斷出海,比如遊戲、短劇、中國工藝等。
中國企業出海的形式,也呈現多元化趨勢。
從最初的出口產品,到國外投資建廠,再到股權投資和收并購,甚至直接在海外創業等,中國企業和投資機構的身影,随處可見。
同時,對比過去20年國内企業"走出去"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發現,如今的出海主體,已經由之前的大企業為主,逐步轉為中小企業為主。國内眾多的中小企業,開始走入國際舞台。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開辟全球市場,不斷走向海外呢?
01
從宏觀層面看,中國企業出海,是大勢所趨。
國際貿易在宏觀經濟中所占分量越來越重。
以"一帶一路"為例。
2023年,是"一帶一路"建設十周年。10年來,貨物貿易累計規模達19.1萬億美元,年均增速6.4%(高于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5.68%和全球貿易增速2.6%)。
據世界銀行《"一帶一路"經濟學報告》測算,至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每年将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
另據英國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研究預測,到2040年,"一帶一路"對沿線50多個國家的GDP貢獻都将超過100億美元,美國雖未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也獲益1.4%的經濟增長。
同時,國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從金融、物流、基礎設施、通關便利等維度,為中國企業出海掃除障礙。
可以説,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勢在必行。
02
國内市場增速放緩和容量有限,也是企業走向海外的重要原因。
随着國内市場競争加劇,許多行業已進入"紅海",企業發展面臨瓶頸,很難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和更多的利潤。
随着新興市場的不斷發展,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消費能力不斷提升、消費需求日益多樣化,這為國内企業業務增長提供了無限可能。許多企業便紛紛把目光投向海外。
通過開辟國際市場,将國内的商業模式復制到國外,企業可以開拓新的市場,獲得新的增長極,為企業的持續發展獲取新的機會。
比如,拼多多。
随着用户數量的爆發式增長,其增長瓶頸也越來越接近。
如何突破瓶頸,尋找新的增量?
拼多多将目光鎖定在了海外市場。
既然低價+社交的模式在國内能夠成功,為什麼不把同樣的模式復制到國外,讓外國友人也感受下"砍一刀"的樂趣呢?
2022年9月,拼多多跨境電商平台Temu在美國上線,大量商品以0.9美元定價,驚呆了正處于通貨膨脹高位的水深火熱的美國人民,迅速獲得青睐。
雖然在财報中,拼多多并沒有公布Temu的營收、成本投入、利潤等相關數據,但我們可以大膽猜測,Temu的收入、利潤貢獻度正在不斷提高,而且發揮着越來越關鍵的作用。
可以説,Temu正在成長為拼多多未來增長的第二曲線。
03
降低成本,也是眾多企業出海的重要考慮因素。
海外市場不僅是消費市場,還是研發和制造的重要基地。
随着人口紅利的消退,國内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國内制造的產品在成本上已經沒有優勢。
因此,許多企業選擇在國外設工廠,建研發中心,利用當地豐富的原材料和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實現降本增效。
同時,海外市場往往可以提供更多的税收優惠和政策支持,企業可以借此降低税負。
為了吸引外資和促進經濟發展,許多國家對外資企業提供税收減免、關税優惠等政策支持。國内企業在當地可以通過合理利用税收政策進行适當的税務籌劃,降低税負和運營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當然,通過出海分散經營風險、獲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也是企業出海的重要考慮因素。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網域。
每家企業都有各自不同的訴求。
在決定出海之前,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業務模式、發展階段、產品特點等考慮清楚:企業出海的最大訴求是什麼?做到三思而後行。
海外業務拓展的四個階段
昨夜西風凋敝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新進一個陌生的海外市場,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這并不妨礙我們有章可循。
根據筆者常駐雅加達、迪拜等海外市場一線的親身經驗,參考标杆公司海外業務拓展的實踐,我們通常把海外的業務拓展分為四個階段:
市場調查階段:
孫子兵法雲: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行軍打仗,要了解自己,更要了解敵人。
企業出海同樣如此。
很多企業剛出海就折戟,不是產品不行,而是沒有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導致戰略誤判。
偉大領袖曾經教導我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調查階段的主要目的在于徹底了解市場,完成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這一階段的持續時間,通常為3個月左右,當然越快越好。
市場調查的信息包括客户情況、競争對手情況、當地政策等。
然而,剛進入一個陌生的市場,一切都是空白的,如何才能完整了解市場呢?
寄希望于代理商、駐外機構等并不現實,也很難獲得最真實的市場聲音。那就要到市場的最前端去,與客户建立關系,親耳聆聽客户的聲音。
可以説,市場調查階段,一切最核心的工作,都應當圍繞客户展開。
但是,初到異地,人生地不熟,與客户接上頭也并非易事。如何才能聯絡到客户呢?
主要有如下幾個途徑:
通過中國使館、經商處約見當地的經貿官員,并通過當地官員的推薦與客户建立聯系。
想方設法獲取客户信息,通過郵件、電話、社交平台等直接聯絡客户,介紹公司,提出拜訪要求。
通過行業内的上下遊關聯部門、媒體報刊、咨詢機構等途徑,獲取客户信息,結識客户。
關注客户的活動,通過客户參加的研讨會、發布會等活動擴展與客户接觸的渠道。
支付報酬,通過合作者、咨詢機構等途徑,獲取相關報告。
在開展這一階段工作時,有兩點需要格外注意:
一是真正以客户為中心,對準客户需求,把工作中心聚焦在客户上。
做國際市場,一定要與當地的客户、管理機構取得直接聯系,而不是靠第三方與客户取得連接。一切不能圍繞客户開展的工作,都是多餘的、無效的。
二是市場調查階段,工作重點不是單純地尋找代理商,而是尋找長期夥伴,長期合作者。
代理商并不能使出海企業真正觸及到客户,而是會把公司隔離在客户之外。出海的目的是直接與客户對話,傾聽客户的聲音,因此代理商并不是企業出海的最佳選擇。
長期夥伴、長期合作者,可以幫出海企業組織公關活動、舉辦交流會、匯報會等,通過這些方式,企業可以直接與客户建立聯系,從而讓客户真正了解企業、認可企業。
市場調查階段結束後,要輸出當地的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報告内容要從宏觀、中觀、微觀三方面闡釋。
宏觀層面,包括當地的政治情況、經濟情況、雙邊貿易情況、政策情況、政府管理部門情況;
中觀層面,包括企業所在行業的市場空間、容量分析、行業技術發展趨勢、行業價值鏈轉移趨勢等;
微觀層面,包括客户的未來發展規劃、投資計劃、關鍵痛點與需求、已存在的項目、規劃方案、采購程式、内部決策鏈,競争對手分析等。
同時,報告還應提出對于開拓該國市場策略的基本建議。
報告的所有内容,都應以事實為依據,不能編造、謊報虛假信息,也不能擴大或縮小信息範圍,從而影響企業對海外市場的戰略判斷。
市場拓展階段:
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企業已對海外目标市場有了比較充分的了解,業務拓展也随之轉入第二個階段:市場拓展階段。
市場拓展階段,需以市場調查分析報告為依據展開,這也要求在第一階段進行市場調查時,一定要做到細致入微、實事求是。
市場拓展階段,以解決準入、資格問題為目标。
不同行業所需時間不一,通常持續時間為6-12個月。當然,越快越好。
這一階段要解決幾個主要問題:
獲取在當地國的經營資格、產品準入資格(如有準入許可)。
傍大款,尋找能為業務拓展提供支持的長期合作者。
營造良好環境,建立良性的市場關系。
加強客户對企業品牌、產品、技術的認可和信任,同潛在客户維系良好的關系。
樹燈塔:開設試驗田,建立模範點,讓產品展示在客户面前,拉近與客户的距離。
萬丈高樓平地起。
這一階段,是打地基,要做扎實。為當地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奠定產品基礎、客户基礎、品牌基礎。
鞏固發展階段:
随着市場拓展的不斷深入,海外市場走向鞏固發展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目标是獲取項目、拿訂單,實現從0到1的突破。
2C業務,可能會快些。2B業務,時間通常會持續6個月-2年。
對于制造企業而言,在海外獲取項目的主要途徑,有三個:
一是投标。從查找招标公告開始,到獲取招标檔案、分析招标檔案,到資格預審、繳納保證金,再到制作标書,投标是一項復雜而又精細的工作。
在标書制作時,要仔細審核招标檔案的相關采購要求,确保标書中沒有不利條款,同時要對企業產品進行詳細的介紹分析,使其契合采購方的需求痛點,從而提高得標的成功率。
二是引導。從客户的角度出發,積極主動提出我司的解決方案,通過交流、考察等途徑,引導項目需求,進而籤約。
三是直采。在與客户關系發展到一定成熟階段後,可獲取直接采購項目。
此階段結束的重要标志,是成功獲取一單大項目。
04
持續發展階段:
這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目的在于通過多元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持續獲取訂單,多打糧食。
在這一階段,除了進一步占領市場之外,客户服務也越來越重要。服務的及時性和質量,不僅關乎客户的信賴和復購,更對能否在該市場持續深耕,產生決定性影響。
海外市場的拓展,無論2C,還是2B,抑或2G業務,一般情況下,都需要經歷以上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側重點,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堅持以客户為中心,持續挖掘有潛力、有實力的價值客户,籤訂"果樹模式"合同,實現持續的挂果和訂單。
海外業務中心的區網域布局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世界那麼大,出海口在哪?
俄羅斯的天才數學優勢,法國的浪漫工業設計禀賦,英國的數百年嚴謹金融優勢,非洲的自然資源禀賦,東南亞和墨西哥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哪裏才是我們出海最需要的?
企業海外業務中心的布局,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四項原則:
戰略一致性原則:
海外業務中心的布局,應與公司的整體戰略保持一致,确保每個業務中心都能為實現公司的長期目标做出貢獻。這包括與公司的產品定位、市場定位以及競争優勢相契合。
市場需求導向原則:
海外業務中心的布局要充分考慮目标市場的需求和特點。
通過對市場進行深入分析,确定具有潛力和吸引力的地區,并據此制定布局策略。同時,要關注市場的變化和趨勢,及時調整布局以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
資源禀賦優化配置原則:
在布局海外業務中心時,要充分考慮我們自身的資源禀賦,當地的資源禀賦,優化配置。
根據各地的業務需求和市場潛力,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資源,确保業務中心能夠高效運轉。同時,要注重資源的共享和協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風險可控原則:
海外業務中心的布局需要考慮各種潛在風險,包括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法律風險等。在布局過程中,要對這些風險進行全面評估,并制定相應的防範和應對措施。同時,要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和應對機制,确保業務中心的穩定運營。
确定了海外業務中心的布局原則,如何選擇具體的根據地呢?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優勢,不同行業的企業,有不同的偏好。
以造車新勢力為例。
2022年起,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先後邁出了走向海外的步伐。
小鵬算是出海最早,也是節奏最快的。早在2020年底,小鵬就把第一批車G3發往挪威,但海外市場的運營體系,直到2021年初才搭建起來。
2023年1月,小鵬宣布要在歐洲上新兩款主力車型,并将在挪威、瑞典、丹麥、荷蘭四國新設交付中心。
蔚來與小鵬相似,出海第一站,也選擇了歐洲。
2020年8月,蔚來創始人李斌對外宣稱,蔚來計劃在2021年下半年開始出海,第一站是歐洲。
2021年9月,蔚來出海的第一款車型ES8在挪威上市,并開啓交付。
而哪吒以及零跑,這兩個主打高性價比的造車新勢力,二者雖然定位相似,但出口首站的選擇,卻相距甚遠:一個選擇了東南亞的泰國,另一個看上了消費需求潛力巨大的以色列。
在路線選擇上,有些企業會選擇較為落後、沒有國際品牌進入的地區,采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有些企業則會高舉高打、以高端化的姿态切入發達地區。
比如慕思,作為一個成立了19年的寝具品牌,便選擇了一條高端化的出海之路。
2023年12月17日,筆者到東莞的慕思現代化工廠車間參觀。慕思副董事長兼總裁姚吉慶分享了慕思的出海路徑。
慕思所進軍的基本是發達國家與地區,并且選擇在最熱門的奢侈品聚集區網域開設門店。其線下睡眠體驗館已覆蓋澳大利亞、意大利、美國、德國、新西蘭、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千萬客户提供健康睡眠體驗。
2023年4月,慕斯更是宣布在米蘭成立慕思歐洲設計中心,成為國内首家擁有歐洲設計中心的家居寝具品牌,開創了家居寝具行業的先河。
不同的能力中心,可根據"地利"和"人和",建立在不同的區網域。
比如标杆A公司,根據各地區特點和業務需要,在風險控制領網域,構建了三角聯動的倫敦、紐約、東京風險控制中心。
紐約風控中心,對宏觀經濟形勢進行預判,站在明天看今天。倫敦風控中心,評估财務策略和架構,以确定的規則應對不确定的未來。東京風控中心,鑑于日本的精細化管理優勢,從微觀的項目層面洞察業務風險。
海外的業務拓展,要建立與之相匹配的組織,将能力構築在組織上。
基于海外親歷實踐,筆者認為,需建立面向業務、面向客户、面向一線的"三個面向"業務組織。
堅持貼近客户的原則,将支持和決策中心設在離客户最近的地方,以保證對客户需求最快速、最準确的響應。同時,不斷強化客户需求驅動的研發體系建設,持續創新,為客户提供有競争力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只有組織沒有人,只能是一個空架子。因此還要招聘、培養海外業務人才,并不斷實現幹部、人才的本地化。
在出海的早期,人力資源就應提前介入,對當地勞動力市場環境的研究、人力資源與文化盡職調查、可行性分析等。
在出海的拓展階段,輸送國際化人才、搭建經營管理團隊、市場拓展成為工作的重點,需培養滿足海外戰略發展所需的高級管理人才。
随着出海業務的不斷成熟,往往會面臨本地化業務适配問題、本地人才培養問題。
人員本地化能夠使出海企業更好地融入當地市場,降低文化衝突和語言障礙帶來的風險,提高經營效率。同時,利用本土人才,也有助于公司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當地市場需求,從而做出更加精準的決策。
這一階段,應當建立起合理的本地化幹部選拔和人員培養體系。比如标杆A公司,至2023年底,在全球範圍内設立了36個培訓中心,目的便是培養當地技術人員。
總而言之,海外業務中心的布局,既要考慮業務發展的戰略需要和地理區位因素,根據自身特點做出合理的決策;也要建立起與業務相匹配的本地化組織和人才體系,以支撐業務中心打勝仗。
海外經營的财務策略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宗教、文化、生活習慣的差異,帶來海外經營的不确定性。有限的資源,如何高效配置?如何平衡增長與盈利、追求與紅線、短期與長期?
财務,作為業務的夥伴,需為業務保駕護航。
然而,除了國内普遍面臨的戰略落地、資源配置、業财融合等共性的痛點外,海外的财務管理,還面臨如下痛點:
會計語言不統一,财務報告難出具。
當地國所采用的會計準則與我國的會計準則不一致,即使同樣采用IFRS(國際财務報告準則)的國家,在具體的适用場景,也不盡相同。這給财務報表的出具,尤其是合并财務報表的出具,帶來諸多難題。
外匯匯率波動大,境外資金難管控。
企業出海,必然面臨外匯的問題。但受當地國金融環境、地緣政治、國際宏觀經濟等影響,外匯經常面臨貶值的風險。同時,受當地國金融管控政策等的影響,外匯的進出存在障礙,外匯管制、匯回困難,給境外資金的管控增加了難度。
税收政策差異大,風險敞口難閉合。
不同國家的税收法規和政策差異較大,導致税務管理成為海外财務管理的一大難點。财務人員需要深入了解當地的税務法規,避免税務違規和不必要的税務支出。税務人員的本地化成為優選。
人員素質跟不上,人才隊伍難為繼。
海外财務管理,由于相較于國内的特殊性,無論在人員專業能力、語言能力、業務能力甚至國際化視野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務人員的能力難以跟上業務發展的需要。
基于以上痛點和海外經營需要,海外的财務管理,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
建立全球統一的核算科目、流程和制度,大公司可以考慮建立全球共享中心。
以A公司為例,截止2023年底,已在全球建立起7個賬務共享中心。由于這些共享中心分布在全球不同時區、南北半球,可以不受時差影響,"日不落"循環結賬。按照本地國會計準則、中國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分别出具三種會計準則下的财務報告。同時,出具按產品、區網域、客户群等維度的責任中心經營報告。
這些報告都在3天之内高質量輸出,确保數出一孔。
建立自外向内、以客户為起點、自下而上項目卷級、以利潤中心的預算核算體系。計劃預算核算體系,是企業價值管理的核心任務之一。建立計劃預算核算體系,就是從戰略制定到戰略解碼,到業務計劃、全面預算、滾動預測、核算,再到業績考評的閉環體系,真正實現力出一孔,保障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建立集中統一管理的司庫制度,實現資金的日清日結,外匯風險可控。
做好當地的税務管理,實現納税遵從和税務安全。
建立海外财務人員畫像,明确海外财務人員所需的專業能力、語言能力、風險管理能力素質模型,選拔匹配業務發展的财務幹部。通過内部培養、輪崗、外部招聘等方式,補充人才梯隊。
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勵機制,吸引優秀的财務人員走出國門、走向海外。
海外财務管理是一項精細又復雜的系統工程,出海企業可借鑑标杆公司的管理經驗和最佳實踐,制定适合自身的海外财務管理策略。
海外運營的風控合規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盈利是0,合規是1。
沒有1,再多的盈利,賬上再多的現金,都是0。
如何避開那些隐匿的"陷阱"?
君不見,2023年,印度扣押小米48.2億元資金,相當于小米2022年經調整淨利潤的56.7%。
小米的組織能力尚且如此,我們又當如何?能賺錢,怎麼能調度賺的錢?
對于出海企業而言,由于受當地國政策變動、營商環境、貿易規則等影響較大,合規運營顯得尤為重要。
出海企業面臨的常見的經營風險有哪些?
法律和合規風險: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法律法規體系。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可能與國内相去甚遠。企業需要了解目标市場的法律環境,并确保自身的商業活動,符合當地的法律法規規定。
知識產權保護風險:
在全球市場中,知識產權的保護極為重要。企業需要采取措施保護自己的網域名、商标、專利、版權等知識產權,以防止侵權和盜版行為。
瑞幸咖啡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2020年,泰國皇家50R集團在泰國搶注瑞幸咖啡的商标品牌。由于中泰之間沒有籤訂商标合作協定,根據泰國商标法規定,因泰版瑞幸先向泰國商标局注冊使用這一商标,其有權利在泰國從事該領網域的業務。
雖然瑞幸咖啡向泰國知識產權和國際貿易中央法庭進行了訴訟,但仍未擺脱敗訴的結局。
"李逵"輸給了"李鬼",瑞幸的出海計劃,因此不得不做出調整。
财務風險:
财務風險包括流動性風險、資金安全風險、匯率風險、信用風險、税務風險等。
政府管制和政策風險:
全球市場中,各國政府可能實施不同的管制和政策,如貿易限制、出口管制、政府補貼等。這些政府行為,可能對企業的國際業務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企業需要密切關注相關政策和管制的變化,并及時應對。
2018年的中興通訊被制裁案,理由便是中興通訊違反了美國制裁伊朗的出口限制法規。
而這起案件,也給中興通訊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根據美國商務部與中興通訊達成的和解協定,中興通訊需支付10億美元罰款,并再支付4億美元保證金;同時,中興通訊必須更換全部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接受美國指派的合規團隊對其業務進行為期十年的監督。
政策不确定風險的典型代表,便是印度。
印度,國如其名,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奇葩國度。
筆者對印度充滿崇敬,除了酷熱和衞生。
去印度,首要準備的是,腸胃接受恒河神水的洗禮。
其次,是足以中暑的酷熱。
最後,是堪比蝸行的擁堵。
但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其文化之燦爛,與浩瀚的中華文明相比,也不遑多讓。
印度人聰明,勤奮,尤其擅長軟體,畢竟英語是其第二附加官方語言,亦是全國性通用語言。這從财富500強的高管構成也能窺知一二。2014年接任鮑爾默、帶領微軟煥發第二春的CEO 薩蒂亞·納德拉、2019年接任谷歌聯合創始人拉裏·佩奇的Alphabet CEO 桑達爾·皮查伊,都是印度人。
印度人正在"統治"世界,但用一種奇怪的方式…...
在印度做生意,最大的風險是,契約精神與智商的嚴重錯配。
某種程度上,印度,就是外資收割機,對外來企業"一視同仁"的收割。
微軟、IBM、寶馬、沃爾瑪、三星、亞馬遜、谷歌、小米、VIVO……沒有誰能逃得過印度的鐮刀。
如果一兩家企業出問題,那説明企業的合規風控出了問題。
如果跨國巨頭紛紛折戟,那就是這個國家的問題了。
最讓人驚愕的是,為了收割外資——英國電信巨頭沃達豐,印度可以連夜修改税法。
2007年,英國沃達豐看上了印度巨大的市場,雄心勃勃收購了李嘉誠在印度的和記黃埔業務。由于雙方母公司都沒在印度,所以走賬沒有通過印度。
印度一看,非常不爽,你們這麼大筆交易,竟然沒有給我交税。于是開出了26億美元的罰單。
沃達豐可不是吃素的:你們印度的法律都是英國制定的,現在竟然來坑宗主國?
于是,沃達豐聘請頂尖律師,把官司打到了印度最高法院。由于沒有法律依據,法官沒辦法,只能判沃達豐勝訴。
但印度政府不幹了。煮熟的鴨子怎麼能飛呢?
于是連夜修改了企業所得税法案,并且可以追溯60年。
這樣一來,有了連夜修改的法律作為依據,印度最高法院立馬推翻了自己的判決,并依據最新法律,判沃達豐敗訴,要求沃達豐繳納罰款、利息和滞納金共計51億美元。
你想要印度的市場,印度卻想要你的錢。
印度掙、印度花、一分别想帶回家。
05
法人維度管理風險:
對于很多出海企業,談起海外業務,第一反應是看區網域看國家看產品,很少有人想起背後支撐着業務開展的子公司等法人維度架構。
正是因為對法人維度風控意識不足,可能面臨一系列運營風險。
比如,某國税務機關要求B公司在該國的子公司提供組織架構圖。由于只有各業務維度的組織架構圖,沒有子公司法人維度的組織架構圖,導致遲遲未向税務機關提供資料,税務機關也因此對B公司在當地的業務實質產生質疑。
除了上述五類風險,出海企業可能還會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文化衝突風險、社會責任風險、數據安全風險等。
面對海外市場風險,從财務角度出發,如何控風險、促經營呢?
首先,要樹立牢固的合規和風控意識。
合規是底線,也是紅線。"千裏之堤,毀于蟻穴",對于合規,絕不能抱有任何僥幸心理。
其次,要搭建海外風控合規的管理架構,建立合規管理體系。
出海企業要建立完善的合規管理體系,包括制定明确的合規政策、設立專門的合規部門、定期進行合規培訓等。這有助于确保員工了解并遵守合規要求,降低違規風險。
再次,做好資金風險管控是關鍵。資金是出海企業的血液,不可大意。
1.要建立健全的匯率風險管理機制。海外市場涉及多種貨币交易,匯率波動可能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财務狀況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出海企業應密切關注匯率變化,采取貨币多元化投資、匯率套期保值等措施,降低匯率風險。同時,制定合理的匯率風險管理政策,明确管理責任和流程,确保匯率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2.對于外匯管制國家,要及早識别匯困風險,合法合規提升匯出能力,面向風險做好資源拓展和整合,定期監控與回顧。
3.管理好資金流動性,持續優化資本架構和短期流動性規劃及預算和預測體系,用于評估公司中長期資金需求及短期資金缺口。采取多種穩健的财務措施保障公司業務發展的資金需求,包括保持穩健的資本架構和财務彈性、持有合理的資金存量、獲取充分且有承諾的信貸額度、進行有效的資金計劃和資金的集中管理等。
再其次,确保税務合規,做到納税遵從。
最後,加強信用風險管理,提高變現能力。
商業的本質是一切交易都要變現。
不能變現的合同是耍流氓。
要建立起從評定客户信用等級、确定客户授信額度、量化交易風險、設定交易流程關鍵控制點等端到端的閉環管理機制,定期審視風險敞口,及時采取必要追索手段,降低信用風險,提高變現能力。
比如,對于應收賬款,要分售前管理、交付開票管理、回款和争議管理、風險應收等,在業務各階段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
售前管理階段,要根據業務模式及客户資質确定應收賬款管理策略,同時要關注合同中的付款條款必須清楚、明确。
交付開票階段,要及時與客户溝通确認,并判斷應收賬款收回的可能性。
回款和争議階段,對于即将到期的應收賬款,及時催收;對于逾期的應收賬款,要揭示風險并采取措施;對于不可收回的應收賬款,要合理反映在财報中,披露風險。
對于風險應收,要及時采取措施,将損失盡可能降到最低;對于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仍需納入管理範圍,通過法律等手段開展催收,盡最大可能挽回損失,降低風險。
出海,對中國企業而言,是2024年乃至未來數年的命題作文,必答題。
筆,就在每個企業手裏。
誰能堅定出海的戰略抉擇,做好業務布局,優化資源配置,管控風險底線,誰就能在這場比賽中赢得勝利。
正所謂:
企業出海有妙招,所謂何求要想好。
業務拓展分步走,四個階段要記牢。
全球遍尋出海口,業務布局細細挑。
客户痛點要聚焦,财務策略不能少。
合規運營控風險,走向全球步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