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賣保險不再是中年人職場的退路,歡迎閲讀。
題圖來自:AI 生成
中年人職場的保險退路徹底斷了。
曾幾何時," 三個月買寶馬 " 的财富傳説與 " 時間自由 " 的柔性承諾,讓保險業成為互聯網、教培、地產等裁員重災區人員的首選避風港,而賣保險也被定義為中年人職場盡頭的 " 兜底 "。但如今,這條退路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崩塌。
最新年報顯示,2024 年,五大上市險企人身險代理人數量已連續第五年呈下降趨勢。而從全行業來看,代理人數量已較 2019 巅峰時期的千萬級減少超七成,相當于每月超 10 萬從業者離開行業。
與此同時,行業資源正加速向高知代理人群體集中。據統計,在非标準體核保、法商税務規劃等復雜領網域,掌握相關知識的 3.8% 的持證者收割了行業 90% 的高端訂單,再加上 AI 的加速入局,保險作為 " 職場退路 " 的温情面紗已被徹底撕碎。
一、保險神話 " 祛魅 "
當互聯網大廠員工黃銘在 2023 年毅然加入保險代理人隊伍時,他以為找到了對抗 30+ 職場危機的避風港。但短短三個月後,日均拜訪 3 人和頻遭拒絕帶來的壓力,徹底擊碎了他對 " 零門檻高收入 " 的幻想。
五年來,千萬級保險代理人大規模縮減的背後,實則是保險行業重塑職業理性的結果。
曾經,在大多數人眼中賣保險是門檻低的 " 維生 " 職業,不少人都将保險銷售視為職業盡頭的轉型選擇或臨時性過渡工作,因此導致保險代理人群體數量龐大、魚龍混雜,2019 年規模逼近千萬大關。
據《2024 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生态白皮書》數據,2019 年開始保險代理人數量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截至 2023 年末,人身險公司保險營銷人員人數為 281.34 萬人,相較于 2019 年高峰時期的 912 萬人減少了約 631 萬人,降幅達 70%,幾乎跌回十二年前的水平。
圖源:《2024 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生态白皮書》
物極必反,2020 年開始,行業開始進入深度調整期,監管部門陸續發布《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等檔案,要求行業 " 清虛向實 "。
重錘之下,整個壽險行業開啓了 " 大裁員浪潮 "。不僅險企開始裁撤 " 虛挂人力 ",甚至那些可能自己都看不懂條款的外行代理人們在賣完人情單後主動離場。
4 月 18 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推動深化人身保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的通知》,這份 30 多年來最為清晰的政策信号檔案,深刻觸動百萬保險代理人群體核心利益。
這個曾被視為 " 職場退路 " 的行業,正經歷着從社會就業蓄水池向職業化賽道的蜕變。
二、高學歷者 " 攪局 "
最新年報顯示,2024 年,五大上市壽險公司保險代理人數量總量繼續下降但降勢放緩,整體降幅為 2.71%,較 2023 年的 13.63% 明顯收窄,其中平安人壽代理人數量甚至逆勢小幅增長 4.6%。
五大上市壽險公司代理人規模
這是否意味着保險代理人 " 清虛 " 行動告一段落,又迎來新的擴軍時間?
對此業内人士表示," 清虛 " 只是手段," 優增 " 才是目标,代理人數量降幅收窄甚至部分公司出現逆勢增長,是行業從粗放式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階段性成果。當前行業已從 " 減量 " 階段過渡到 " 提質 " 階段,未來,只有真正具備專業素養、能夠為客户提供優質服務的代理人,才能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正如其所言,從現實情況看,保險行業在歷經一場深度的 " 大掃除 " 之後,當前那些歷經考驗留存下來的保險代理人并沒有因為減員而減少開單壓力和競争,反而面臨更嚴峻的 " 生存博弈 "。
保險代理人琦琦説," 行業經過優勝劣汰後留下來的都有自己的殺手锏,同行間的競争更加激烈,簡直是‘神仙打架’ "。
《2024 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生态白皮書》顯示,2024 年保險營銷員的總體學歷水平進一步上升,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占比近三成,同比提升了約 4 個百分點。也就是説,現在三個保險營銷員中,就有一個學歷在本科或以上。
随着人情單紅利期結束、理财類產品優勢縮小,行業發展正向高質量轉型,而產品銷售邏輯發生顯著變化,復雜性明顯加大。為此,近兩年,各大險企不斷推出誘人政策廣納高知賢才。
例如,友邦人壽推出 "HEA 高端人才招募計劃 "、" 保險企業家孵化計劃 " 通過高額創業津貼來吸引高學歷人才,引得不少 985/211 畢業生、海歸精英加入。
中宏保險則推出 " 宏才計劃 ",邀請具有影響力及營銷管理潛力的精英人士加盟,承諾給予 3+18 個月财補周期以及 2 年時間踏上主管舞台等,吸引了不少不同領網域的跨界精英。
除了險企抛出的誘人條件,保險行業本身也成為更多精英人才眼中的 " 香饽饽 "。
首先,保險業作為與民生緊密相連的關鍵領網域,備受國家重視并獲得政策層面的扶持,具備長期發展潛力;其次,随着社會風險意識逐漸增強和養老需求的爆發,保險市場需求依舊旺盛。
而對于中途轉型的其他行業精英人士來説,他們自帶人脈與資源,踏入保險行業有先天優勢,可以為個人職業發展創造更多可能性。
比如,在泰康 HWP 隊伍中,截至 2024 年上半年博士、碩士超 300 人,國内雙一流大學、海外頂尖高校超 1500 人,來自醫療、法律等行業的專業人才占比持續攀升。這種精英化趨勢正在改寫行業基因——從單純推銷產品轉向提供風險管理綜合解決方案。
中信保誠人壽總經理助理姜宏維表示," 現在并不是走投無路的人來選擇保險行業,保險代理人和律師、會計師一樣,都是向客户交付專業的落地方案。"
職業外卷疊加内卷,也讓傳統代理人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保險銷售人人都能輕易 " 撈金 " 的黃金時代,早已一去不返。
三、職業 " 理性 " 的重塑
據業内人士透露,行業資源逐漸向少數頂尖人才集中,在非标準體核保、法商税務規劃等復雜領網域,掌握相關知識的 3.8% 的持證者收割了行業 90% 的高端訂單。
此外,代理人收入兩極分化依舊顯著,近六成代理人月收入在萬元以下。
圖源:《2024 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生态白皮書》
除了同行的 " 内卷競争 " 以外,賣保險還面臨着來自 AI 技術的 " 降維打擊 "。
曾經,保險代理人憑借人際關系和口才在市場中拓展業務,如今 AI 橫掃江湖,讓這份 " 人情飯碗 " 涼了半截。
某險企科技部門負責人指出,"AI 可替代 50% 的初級代理人工作。" 目前,互聯網保險的滲透率已成功突破 25% 大關,不少客户選擇通過線上渠道了解和購買保險產品,AI 核保系統已經覆蓋了 80% 的标準化保單業務,車險領網域也達到 78% 線上化,客户可以輕松地在線上完成投保、理賠等操作。
從《2024 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生态白皮書》調查結果來看,2024 年約有 66% 的營銷員認為 AI 對保險營銷工作的衝擊較大或很大,比 2023 年上升了近 2 個百分點。
從事保險營銷 5 年的營銷員琦琦説 " 現在 AI 可以 24 小時在線,随時解答客户問題,而且 AI 瞬間就能識别所有信息,反饋又快又準,準确率高得離譜,感覺早晚被代替。"
但也有行業觀點認為,AI 替代率的攀升更倒逼職業本質回歸。某咨詢機構預測,2026 年保險銷售環節 AI 替代率将達 43%,但風險管理方案設計等復雜服務仍需要人類專業判斷," 當機器接管标準化流程,人性化服務、倫理判斷和跨界資源整合能力,将成為不可替代的職業護城河。"
有職業規劃師表示,保險行業的轉型陣痛,實為中國勞動力市場更新的微觀投射,更是整個社會走向職業理性的必經之痛。" 真正的職業安全網,從來不在某個行業的温柔假象裏,而在個體持續進化的專業壁壘中。"
職業盡頭早已不再是賣保險,賣保險也不再是中年職場人的退路。
(文中黃銘、琦琦等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