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伍爾夫:女人這一生只有兩件事最重要,不是婚姻也不是孩子,歡迎閲讀。
大家好,我是千媽。
當我發現這個時代成人比孩子更需要閲讀後,我決定除了推薦童書,也做一些經典作品的推薦與解讀,尤其是适合女性的經典解讀。
只有我們自己先豐富了,才有餘力帶動孩子提升。今天是經典解讀的第23本書,我們一起來讀弗吉尼亞 . 伍爾夫的經典作品《一間只屬于自己的房間》。
▲來源:當當
推薦版本:果麥出品豆瓣 9.2 高分譯本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浮躁時代,我們一起安靜讀書,閲讀不指向成功,但它可以為我們帶來豐盈的靈魂和寬廣的認知。
過往回顧:
當我準備解讀這本書時,就會想起剛畢業那會發生的一件事。
當時有個遠房表姐來找我借錢,她先是套了下近乎,得知我還沒打算結婚,然後就在家搞搞策劃寫寫稿,立馬進入過來人角色,用一種很懂又很擔心我的語氣説,再不結婚以後更沒得挑了,女人是貶值的,年紀大了生孩子風險也大,你這個工作又不穩定,怎麼保證以後的生活。
我承認當時工作是不太穩定,但也不覺得婚姻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她自己不就是現身説法嘛,表姐畢業就結婚,根本沒上過班,他們家全款買房後,丈夫做生意突然遇到資金鏈問題,只能到處找親戚借錢貼補家用。
不過表姐這通電話引發了我的思考,婚姻顯然不是生活的保障,那麼一個女性要如何才能擁有獨立生活的底氣呢?
在《一間只屬于自己的房間》中,伍爾夫寫出了女性完成寫作事業的兩個先決條件 :
500 英鎊和一間只屬于自己的房間。
其實這也是女性獨立生活于世的先決條件,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經濟自立。
很多閲讀博主談這本書時,都會談到的一個關鍵詞:金錢羞恥。
包括我自己,也常常在朋友聚會中,感受到一種關于金錢的難言之隐,似乎過多談論錢,會顯得有些市儈,不夠理想主義。
但伍爾夫在她的文字中,用極為堅定的語言,打破了這種所謂的禁忌,相當明确地指出,經濟自立對女性自主的重要性。
這種觀點在伍爾夫所處的時代,具有很強革命性,因為它直接挑戰了當時社會對女性的預期和約束。
其實,我理解伍爾夫筆下的五百英鎊,并非對物質的單一追求,而是一種理性實現個人自由的手段。
可以説,物質條件不僅在于物質本身,更在于它是達到更高自由人生的基石。書中的瑪麗一直被貧窮困擾,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這痛苦就像毒素一樣每天腐蝕着她:
想到自己那不加施展就會消亡的天賦—雖然很小,但對我這個擁有者來説彌足珍貴,我的本體、我的靈魂都會随之消亡,所有的一切都會變成一塊鏽,把春花鏽蝕,把樹芯鏽毀。
這樣的痛苦一直持續到瑪麗姑姑去世,瑪麗的人生才迎來重要轉折,姑姑留給了瑪麗每年五百英鎊的遺產,從此她的生活開始有了底氣:
每當我打開錢包,掏出一張十先令鈔票,鏽迹就會被拭去一點,我心中的恐懼和苦楚就會得以減輕。真的,我一面把找零的銀币放進錢包,一面回想着那些苦日子。有了穩定的收入,人的性情是真的會產生巨大的變化啊。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能奪走我的五百英鎊,我将永遠有食物、住所和衣物。
我能感受到這字裏行間滲出的安全感,以及這份安全感所帶來的喜悦。
錢一點也不庸俗,它真的是獨立生活的底氣。
我還記得第一次用自己的錢給自己房子添置些沒什麼實際作用的東西,音箱、投影儀、大浴缸 ....... 東西是并什麼不重要,重要是我再也不用考慮父母覺得好看與否,有用與否,值得與否,只需要考慮自己喜不喜歡。
當泡在浴缸聽着我喜歡的音樂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這力量是那麼踏實可靠,讓我相信可以依靠它走向更遠,用第一人稱去了解這個世界。
帶着這樣的憧憬,我更加認真努力地工作,而經濟自立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實現了更高質量的生活,也給了我面對未知風險的底氣。
第二件事是精神自立。
伍爾夫寫的 " 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 " 相當于一個不被外界打擾,讓自己個人意識自由綻放的空間,這是一個物理意義上的房間,更是一個精神意義上的空間。
精神自立是女性獨立的第二步。
在伍爾夫的書裏,女人們幾乎都受限于社會結構問題而無法開展自己的人生,性别偏見、話語權缺失,導致她們即便有才能也無處施展,文中説:
無法想象莎士比亞時代能出現擁有莎士比亞那樣才華的女性。她怎麼可能誕生于幾乎從孩童時期就開始工作、被父母強迫、被法律和世俗束縛的女性之中?
沒有繼承權,沒有工作機會,也沒有受教育機會,那時候的女性連最基本的貧窮問題都難以擺脱:
任何一個出生在十六世紀的天賦異禀的女性,都一定會發瘋,會開槍自殺,或者離群索居,被當成半人半巫的異類,在嘲笑聲和恐懼中孤獨終老。
雖然今天和伍爾夫所處的時代相比已大不一樣,越來越多的女性擁有了受教育機會,也有了更多的工作機會,但仍然有很多人選擇性不獨立。
我印象很深有個大學同學,畢業就嫁了本地一個有錢的房地產商,沒工作過一天,她當年説過這麼一番話:
女人反正最後都要嫁人,早嫁早享福,我可不想忙活半輩子還買不起套房。
這番話在我們同學中流傳甚廣,有不少女孩誇她人間清醒的,還有同學失業時跟我聊起那個女同學,感嘆她命好。
我能理解那種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依靠心理,但她在對外展示時,有意識地忽略了一點,這點其實她自己心裏也清楚,那就是她所擁有的富足生活就像随時可能破滅的粉紅泡泡,她在其中毫無自主權,只是個工具人而已。
家裏大事小事都是丈夫婆婆説了算,她的畢生事業就是生小孩,因為婆婆找大師算過,他們家第二個男孩最有出息,于是她生完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後,還在努力生第四個,多麼荒謬。
精神獨立很難的 ~
你可能無法想象,説到獨立,很多女性的第一反應其實是不想要。
一個人解決問題,聽起來總感覺有點憂傷,什麼都靠自己,好像很孤單很可憐,所以即使已經擁有主宰生活的能力,還是想找個人靠上去。
不願意擁有精神獨立的人,終生都在尋找某個神秘他者,如狂風驟雨般改變自己,拯救自己。
但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神秘他者,虛妄的幻想只會導致你努力嗅聞别人身上的權力氣息,我見過太多女性因此而失去穩定性,如同牆上蘆葦飄搖不定,現實往哪裏誘導,她們就往哪裏靠,這樣的人生是走不遠的,也會走得很累,努力維持的光鮮只是穿給别人看的袍子,掀開裏面都是患得患失的可憐。
為什麼精神獨立對現今女性來説更重要,因為只有精神獨立,我們才有資格進入正面戰場,而那些真正穩固、有價值的東西,都在正面戰場上。
女人太容易被誘入一場中介化的戰鬥,比如有人覺得自己嫁個有錢有能力的對象,就赢了其它女性,那只是幻覺而已,你不但沒有實際權力,甚至連對自己的掌控權都可能喪失。
説到這裏,順便給大家科普下 " 權力 " 的含義,馬克思韋伯的理論是這麼講的:
權力是指在他人反對的情況下,貫徹自我意志的能力。
大家可以認真品味下這句話,再去衡量你現在所擁有的生活,到底是幻覺,還是實實在在的正面戰場。
閲讀《一間只屬于自己的房間》時,我時常忍不住感嘆,那些曾經藏在心裏無法付諸語言的向往與苦楚,好像找到了一份來自百年前的共鳴。
" 用你們的聰明才智,去掙每年五百英鎊吧。" 出現在第四章第一小節的這句話,不僅是一種呼喚,更是一種激勵。
女性需要放下依靠心,走上正面戰場,哪怕這戰場上的厮殺更殘酷,壓力更大,縱然遍體鱗傷,也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建造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 " 房間 ",它可能很簡陋,沒什麼值得炫耀的,但即便如此,你也應該用心珍惜,因為它是你自由意志做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