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影視制作的進化之路,下一步指向AIGC,歡迎閲讀。
作者|不空
" 我們這代導演經歷了從膠片到數字時代(的轉變),而現在的電影從業者,正在經歷 AI 技術的變革,他們的職業生涯注定是與 AI 伴生的。" 第五代電影導演李少紅在談及自己參與的新項目——可靈 AI 導演共創計劃時如此感慨,"如何處理與 AI 的關系、如何讓 AI 為我們所用,是全球電影人共同面臨的問題。"
「藝術性」與「創新力」早已成為現代電影工業的核心叙事,兩者的多元融合重新定義電影制作的本質與門檻。
詹姆斯 · 卡梅隆執導的《阿凡達》調用 3D 攝像技術營造出精妙、奇幻的潘多拉星球,成為電影史上第一部基于真實人類角色的 3D 數字影像技術拍攝而成的作品,3D 電影也因此廣泛普及。近兩年,丹尼斯 · 維倫紐瓦的《沙丘》系列将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推至更高峰。三月份上映的《沙丘 2》以極致的奇觀畫面和技術化影像被影迷稱為「當代太空歌劇類科幻片」。
數次技術更新延展着内容創作邊界,也催生出一部部經典影像作品。在當下電影制作流中,人工智能技術接棒,成為更受行業矚目的「新質生產力」。
今年的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首設「AIGC 電影短片單元」,印證行業技術轉向的決心。在更大的影視文娛領網域,以《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為代表的 AIGC 短劇大量湧現,亮起影像制作革新的信号。
一個集結眾多知名導演的創作計劃應運而生。9 月 9 号,快手啓動「可靈 AI」導演共創計劃,匯聚李少紅、賈樟柯、葉錦添、薛曉路、俞白眉、董潤年、張吃魚、王子川、王卯卯等 9 位電影導演。此次共創計劃,他們将依托可靈 AI 的技術能力以及自身的内容創意,制作九部 AIGC 電影短片。
個性鮮明、風格各異的名導集體躬身入局,堪稱電影創作史的一大先例,也是行業向 AIGC 邁出的關鍵一步。「AIGC+ 電影」的前行路,終于走到新篇章。
行業轉向,「AIGC+ 影視」進入爆發期
科技浪潮迭起,AIGC 技術帶着「降本增效」、「颠覆生產」的标籤迅速滲透各行各業,影視行業也将變革轉型的目光投射到人工智能上。
去年至今,大批平台、制作方沿循着「AIGC+ 影視」的路線,試圖尋找融合賦能的最佳解法,伴生而來的還有 AIGC 内容的小規模爆發。
内容生產鏈路對技術風向更為敏鋭。AIGC 技術實時渲染、跨模态輸出等能力成為重塑影像表達的根基。在技術加持下,觀影體驗愈發沉浸、精細和震撼。
8 月,藝術家亞歷克西娅 · 阿達納使用 Sora 生成了一部科幻影片《Bloomchild》。她以區别于傳統影像表達的手法,創意性地展現自己的童年成長經歷:鮮花堆疊而成的人形模樣、綠色的皮膚和頭發 ...... 畫面既生動,又富有想象力。
圖源:《Bloomchild》影片
在 AIGC 玄幻短劇《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中,AIGC 技術以新視角重新解碼山海經的奇幻文字。紅頭發的共工、栩栩如生的鲲鵬異獸 ......AIGC 技術突破傳統制作方式在場景、拍攝等方面的局限,打造出更加新奇、精妙的視覺效果。
也有制作方基于提高生產效率的訴求,在制片管理環節積極引入 AIGC 技術,如角色建模、場景搭建、特效制作等。
一個典型案例是預覽片拍攝方式的變化。在影視制作流程中,預覽片是尤為關鍵的一環。正式拍攝前,創作者往往會拍攝一條預覽片,幫助自己梳理思路、與投資方、團隊溝通等。但是,這一步驟帶來的成本支出也不容忽視。編劇、導演張小北曾在一次論壇中提到,「做減法」是創作者在影視制作過程中的必修課。
利用 AIGC 技術制作預覽片的方式在近兩年越來越常見。《流浪地球 2》C 組導演、海外組制片人周滌非在采訪中透露,劇組的預覽片拍攝過程中就使用了大量 AIGC 技術。
在不影響叙事表達和畫面的前提下,AIGC 技術能夠大幅降低制作成本,在相對有限的創作周期裏,高效、準确地完成制作。
随着 AIGC 技術探索、應用的深入,大量影視垂類 AIGC 工具也在批量湧現,并且愈發注重與垂直、細分創作場景的有效結合。
Runway 公司推出的 AI 視頻生成模式,Gen — 3,尤其擅長還原人類的自然表情和動作,能夠以更加細膩的技術視角拓闊影視創作的空間;Pika 聲音同步以及實時口型的功能,使其在動畫内容生成領網域嶄露頭角。Dream Machine 在文本與影像之間的快速轉換,與社交媒體内容創作節奏尤為契合。
在國内,AIGC 工具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
在 9 月 13 日舉行的快手投資者日活動上,快手高級副總裁、主站業務與社區科學線負責人蓋坤介紹,可靈從 6 月 6 号發布到今年 9 月,已經進行了 9 次迭代和發布,這在整個行業都是非常令人驚嘆的迭代速度,他稱之為 " 奪命狂奔 " 式的更新。即将發布的可靈 AI 新版本,在語義響應、畫面質量等維度上都有明顯提升,并開發了運動筆刷等精細控制工具。
技術上的迭代,也帶來了用户數的快速增長,而這又反過來為開發團隊提供了更多語料素材,形成了一個產品最樂于見到的閉環。截至目前,快手視頻生成大模型可靈 AI 的累計用户量已超過 260 萬,并累計生成超 2700 萬個視頻,而在 7 月份的 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這個數字僅為 1000 多萬。顯然,AIGC 正在加速與影像内容制作融合共通。
技術颠覆 VS 視覺糖衣,AIGC 影視困于優質爆款内容
盡管 AIGC 技術來勢洶洶,但是,影視行業對待新興技術的态度和觀點,卻并未達成一致。
樂觀派認為,AIGC 在生產端、創意端的出色表現将會實現影視產能的解放。相對地,也有部分行業人士對 AIGC 秉持着謹慎乃至消極的态度,認為 AIGC 只是一次工具更新,對影視制作的帶動效果有限。
截然相反的兩個觀點,恰恰能印證出 AIGC 影視的發展窘境。
過去兩年,以 AIGC 為營銷亮點的影視作品大肆湧現。然而,批量生產的另一面卻是爆款、優質内容的缺失,無論是内容關注度,還是話題熱度,都未能激起較大聲量。
更為重要的是,許多 AIGC 影視作品,還被貼上了「視覺糖衣」的标籤。所謂視覺糖衣,是指部分 AIGC 影視作品充斥着絢麗、奇特的畫面和場景,然而,稍加觀察就會發現,故事情節漏洞百出,經不起推敲,角色動作、面部表情也不夠自然、流暢。
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技術層面的不足。雖然 AIGC 技術加速迭代,但是,流暢、自然的視覺效果還需要技術側的持續沉澱和優化。
《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導演及制作人陳坤多次提出,AIGC 在影視行業的應用還處在初級階段。在看片會上,他也直言,成片部分鏡頭還不夠成熟,無法經受大銀幕的考驗。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對此深有同感。他解釋道,AIGC 在影像創造的精細、準确、動态等方面還有較大的完善空間,無法在高清晰度、高密集度、高動作性的大螢幕上實現流暢觀影體驗。目前,AIGC 技術只能在局部場景、局部段落進行有限運用。
圖源:pexels
用户在觀影過程中出現的「AI 感」、「僵硬感」等視覺感知,其實都是 AIGC 技術短板所致。當前的 AIGC 技術無法自然呈現物理規律、運動拟合和人體形态等。
結合 AIGC 技術的發展規律,蓋坤也做出一個技術預判:大約還需要 1 年左右,視頻生成模式技術就能達到個人制作精美影視劇的成熟度。
應用思路的局限是導致 AIGC 影視内容難以突破品質關卡的又一主因。
從技術邏輯來看,AIGC 确實能夠突破題材、風格的壁壘。但是,結合當前的技術能力和用户側反饋,對人物表情、細節要求更為寬松的動畫内容與 AIGC 技術的匹配度更高。正因如此,制作方大多在 AIGC 的「舒适區」盤旋,堆疊大量華麗動畫,圍堵在動畫、玄幻等内容賽道。
曾有媒體總結,時長短、玄幻題材、動畫類型,正在成為「AIGC+ 影視」的三大标籤。迫于技術和應用思路的重重桎梏,沒有玩家敢打破僵局,突破瓶頸。影視行業對 AIGC 的探索,只能淺嘗辄止,進展緩慢。
補内容短板,破 AIGC 影視壁壘
技術與内容創意的高效融合,不僅需要技術的持續完善,更期待着優秀影視制作者、電影人的投入與實驗。他們利用 AIGC 工具的技術長板,拓展影像表達的想象空間,又能夠發揮自身風格和内容力,填補技術空缺,使内容與技術實現順暢、自然的融合。
從這一視角來看,快手啓動的「可靈 AI」導演共創計劃可以稱得上行業性的轉捩點和裏程碑。
在共創計劃的導演陣容中,有多位在視覺美學、動畫等領網域深耕多年的創作者。其中,曾獲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大獎的葉錦添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從《胭脂扣》細膩、哀婉的凄美小調,到《橘子紅了》江南水鄉的離愁别緒,再到《封神三部曲》中宏大震撼的視覺盛宴,葉錦添善于運用濃烈的色彩對比和簡單線條勾勒,帶給觀眾極具中式美感的美學享受。
這類導演多年的藝術沉澱與 AIGC 技術相互碰撞融合,補足藝術性和内容張力,為 AIGC 影視找到一條兼具鑑賞性和價值觀的創作思路,極大地拓寬 AIGC 舒适區的内容邊界。
與此同時,可靈 AI 導演共創計劃還邀請了李少紅、賈樟柯等強個人風格的創作者。前者作品先鋒、深刻,後者在現實題材有着更為鋭利的表達視角。
圖源:pexels
此前,李少紅和賈樟柯并未創作過 AIGC 電影作品。于他們而言,導演共創計劃也是個人創作史的全新挑戰。可以預見,帶着強烈的個人風格入局,李少紅、賈樟柯等人将為 AIGC 影視注入更為多元、豐富的風格色彩,在内容多元化、全民關注度等方面邁出一大步。
值得一提的是,賈樟柯等現實主義風格導演的加入,也要得益于可靈 AI 的產品迭代速度和能力。持續優化的可靈 AI 能夠滿足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在畫面、動作、人物特寫等方面的制作要求。只有最具包容度的技術基底,才能支撐多元内容的釋放與爆發。
這一計劃更大的意義發生在創作者對 AIGC 工具的應用思路層面。
全新技術力與深厚内容創造力的完美融合,轉變創作者們對 AIGC 技術的傳統理解。AIGC 技術不再只是生產工具與降本增效的手段,而是颠覆内容生產邏輯、拓展影像表達邊界的「新質生產力」。
全鏈條開花,AIGC 與電影行業的深度共融
按照行業更迭規律來看,AIGC 與電影行業的融合之路将會不斷深化。在這一過程中,快手可靈 AI 與九名導演的共創計劃成為前行道路上的強勁動力,加快進化步伐。
歷經數位創作者與 AIGC 技術的磨合、調整、共創,電影行業的未來方向,也變得有迹可循。
沿着制片管理工作流來看,無論是劇本創作,還是場景構建、叙事表達,AIGC 已經滲透至電影創作的每一個環節中。AICG 技術能夠通過智能算法,在保證高質量制作标準的同時,快速完成内容產出,節省制作時間。
陳坤在采訪中介紹,借由 AI 生產的能力,可以突破傳統影視制作過程中的線性工作流程,并帶來制作成本的大幅縮減。有研報預測,未來在人機共創模式下,AI 可降低影視制作成本的約 43%;而在全 AI 模式下,這個數字将提升至 95%。
這一點在動畫内容制作中同樣也有表現。日本動畫導演河森正治在采訪中表示,對于重復性高、繁瑣的工作内容,AIGC 技術可以顯著提升效率,減輕畫師的創作負擔。
事實上,這一技術早已在場景識别、剪輯、聲音優化等各個場景進行應用,後續也将延展到更加精細、細分的工種。近期,快手可靈 AI 與藍色遊標正式達成合作,在 AI 視頻生成技術研發、平台合作、場景共建、内容創作優化等多維度展開深入合作。以這次合作為起點,AI 生成視頻技術在營銷領網域也将朝着更加多維的角度推廣、落地。
生產效率的提升,也将會逐步改變電影、影視行業的工作流。強生產力的技術補足,勢必将打破傳統分工模式,重新分配工作内容。
尹鴻提出,除了傳統的編劇、導演等創作者之外,行業還需要「AIGC 創作總監」這一工種。"AIGC 創作總監不僅需要具備較好的藝術創作審美素養,同時也有計算機、軟體、智能化等多方面的信息技術基礎。" 在打磨更具創造力、想象力、呈現力影像的同時,還能夠更為快捷、高效地運用各類 AIGC 工具。
在内容生產環節,AIGC 也将會以「創作夥伴」的定位激發創作者們的靈感。不少從業者都曾表示,AIGC 技術的強随機性常常會刺激全新的創作可能性,啓發創作思路。
上海電影集團、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健兒在上影節分享時談到,創作者用 AIGC 生成内容時,雖然不一定會得到預想的結果,但同時也會收獲一個全新的創作思路和形象。" 認為 AIGC 不可控,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的創意特别重要。"
通過與創作者的次次磨合,AIGC 技術不斷開拓創意邊界。随着創作者與技術工具的平衡,這種相互融合共同的生產模式也将釋放更為廣闊的内容空間。
綜述
主動跳出創作「舒适區」,前往行業空白之地,參與可靈 AI 導演共創計劃的九位導演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氣魄與決心,帶動行業跨出變革第一步。
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們的内容產出已經超越傳統電影、影視作品的評價範疇。從電影工業史發展的視角來看,這些新作品更大的意義在于對行業進程的推進作用,他們通過自己的前瞻性眼光與深厚的内容功底,打破行業轉型壁壘,讓行業看到了技術與内容結合的更多可能,也讓 AIGC 與電影行業的融合步伐走得更加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