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全球經濟動蕩的第一批受害者出現了,歡迎閲讀。
混亂是财富的階梯?
當特朗普在 2023 年 11 月宣布角逐 2024 年總統大選時,全球經濟的多米諾骨牌開始傾倒。黃金價格在避險情緒推動下突破歷史高位,4 月初的 " 對等關税 " 政策讓人民币匯率跌至兩個月低點,而本周關税落地後的全球股市 " 黑色星期一 ",更是讓資本市場的寒意滲透到每一個普通人的賬户餘額。
不少年輕人試圖在動蕩中尋找财富機會,正站在資本浪潮的浪尖上跳舞,他們将社交媒體上被反復渲染的理财聖 經——黃金避險、價值投資、匯率套利奉為圭臬。
但當他們用公積金炒金、拿工資炒股、把存款折算成美元定存時突然發現——自己不過是全球資本棋局中最脆弱的卒子,尚未觸摸到财富自由的衣角,卻先嘗到了金融煉金術的反噬之痛。
01 公積金提現炒黃金
" 财經頭條天天説黃金破新高,怎麼我要變現就成冤種了?" 李佳聳了聳肩,自嘲中透着無奈。
去年 10 月的某個深夜,李佳把黃金價格走勢圖發到閨蜜群時,那句 " 咋,你月薪五千的勇士要硬剛金價?" 的調侃至今還在耳邊回響。
這位 25 歲姑娘的賬本裏,每月到手 5000 元工資被精确切割,部分給家裏購物、部分出去旅遊、部分購衣、化妝品 ...... 賬户餘額永遠在四位數邊緣遊走。而黃金市場的狂熱情緒,讓 " 攢金自由 " 的執念像風筝線般牽扯着她的幻想。
黃金價格走勢總體穩步上升(圖源:金投網)
轉機來得猝不及防。一條支付寶公積金提醒讓她心跳加速:工作十個月積攢的五位數數字,
像一盞忽明忽暗的财富燈。她反復研讀當地 " 每月限提 1 次、年度累計不超 15000 元 " 的提取政策,像破解密碼般點開 " 租房提取 " 通道——無需合同、無需發票,15000 元額度恰好繞開了理智的圍欄。
李佳提取公積金 15000 元(圖源:受訪者)
半小時到賬的短信像發令槍。她騎着小電驢衝進金店,以 816 元 / 克的成本,挑了款 6.99 克的手鏈和 8 克的項鏈,理由簡單粗暴:" 好看 "。刷卡離店時,她甚至在腦海裏模拟金價突破 900 元 / 克時的暴利場景,幻想自己成了朋友圈裏那些曬金飾的 " 理财達人 "。
四個月後她卻遇到了緊急變現需求,讓美夢碎成渣滓。黃金櫃台當日挂牌價 932 元 / 克,到店後,卻發現回收價死守在 695 元 / 克,這讓李佳徹底傻眼。經手過無數金飾的櫃員熟練敲擊計算器:" 您這條 6.99 克的黃金手鏈,回收價為 4858.05 元。" 相比買入時的 816 元 / 克,每一克黃金還要虧損 121 元,整條黃金手鏈虧損 844 元,這意味着幾個月自己炒黃金不但不賺錢還虧錢。
李佳想變現時,當天挂牌價與回收價不一致(圖源:某黃金品牌官網)
" 我認為以按 816 元 / 克的價格購入,如果金價上漲到 900 元 / 克多出手,中間 100 多的差價都是我的。但實際上這個賬不能這麼算,回收價格和挂牌價格并不一樣。按照我的買金成本,只有等金價漲到 1000 元 / 克,才能填平工藝費、手續費和點差,勉強實現保本。" 李佳對于自己沒弄搞懂規則感到非常懊惱。
直到 4 月,國際局勢震蕩導致黃金價格從 745.16 元 / 克下探至 695.43 元 / 克,李佳才明白——在黃金市場,跟風理财是收割幻想的鐮刀。" 至少還能戴着拍照 " 李佳苦笑着安慰自己,手指無意識地摸了摸手上的金手鏈,那個曾被賦予 " 資產增值 " 使命的首飾,如今只能回歸飾品本質,同時,李佳 " 賺差價 " 的美夢徹底破滅。
02 985 碼農打造 " 環保 "K 線
小夏的股票賬户是朋友圈裏行走的黑色幽默。這位 985 畢業的碼農,工位上擺着《算法導論》和《數據結構》,但他的 A 股戰績卻堪稱反面教材——持倉股的 K 線圖硬是走出了一條獨立于大盤的 " 環保色 K 線 ",朋友笑稱他的持倉組合堪稱 A 股 " 碳中和先鋒 "。
這一切得源于他聽信了作為公司财務高管的父親説的 " 在股市搞價值投資 " 的理論。
2020 年,尚在校園的小夏,揣着兩萬塊獎學金衝進股市,買了支聽起來就很穩健的股票型基金。結果到 2024 年國慶前打開賬户時,浮虧大幾千的數字扎得他眼睛生疼。思忖再三,他決定割肉離場,用這筆 " 學費 " 去免籤國家看秋色。
夏賣掉持有近 4 年的基金(圖源:受訪者)
命運的諷刺總在轉身時顯現。國慶假期後大盤普漲,已割肉離場的基金突然變奏,連續幾個交易日大漲,這一波回本機會沒抓住,讓小夏氣得拍大腿。
2024 年 11 月,父親再一次給他推薦了半導體產業鏈上的某家 " 龍頭股 ",并教導小夏要有耐心。彼時已為大廠牛馬的小夏,拿着工作第一年攢下的 20w 再一次像執行代碼部署一樣精準下單,熱切期盼自己發财,乃至一夜暴富。
小夏入手股票大概走勢圖(圖源:同花順)
然而,股市就是這麼沒道理、沒邏輯。小夏買了後就開始跌,眼看着浮虧從四位數變成五位數。終于,程式員的理性開始瓦解,小夏将交易軟體藏到桌面角落,并用 " 理财是場馬拉松 " 的自我安慰封存賬户。" 打工人兩個月工資喂給了莊家,上班動力都沒了,所以幹脆不看了 "。小夏説到當時天天看盈虧,以至于影響上班狀态。
直到 3 個月後,在和同事一起吃飯時,交流起 " 進步焦慮、副業焦慮 "。
" 這個股票上周整個一周表現都還不錯,你可以看看 " 同事表示自己拿了一萬元在股市學習,并向小夏推薦了一支股票。小夏這才終于下定決心點開賬户,發現虧損數字已經可以去周邊國家玩兩趟了。
這個為了省幾百塊錢,連攝影設備都只在二手市場淘的程式員,突然意識到自己正在用最理性的消費方式供養最感性的投資衝動,生活縫縫補補,股市一擲千金。那些成千上萬的虧損,都被賺錢的可能性和遠景粉飾了太平。
" 回本之路漫漫無期,但只要我不賣就沒虧。" 小夏指着星盤報告自嘲道:" 連紫微鬥數都説我八字不帶偏财 "。年終獎到賬的那天,他毫不猶豫地将資金投入銀行理财。即便七日年化收益率僅 1.58%,也比心跳過速的股市令人安心。
真正的暴擊總在松懈時降臨。2025 年 4 月 7 日,受當特朗普宣布推出全球對等關税措施影響,全球股市地震,A 股迎來 " 黑色星期一 ",場中所有股民欲斷魂,小夏也不能幸免。而小夏的銀行理财賬户裏那串穩健增長的數字,在 " 價值投資 " 封存賬户的那一條綠線面前,連塞牙縫都不夠資格。
03 拿存款美元定存:賺了利率虧了匯率
" 你最近換美元了嗎?你最近存美元了嗎?" 這是去年王嶽在茶水間總能聽到的對話。作為金融性質公司的行政人員,他每天浸泡在投資理财的環境中,但自己對理财的認知還停留在餘額寶。直到聽到茶水間的對話,他突然意識到,原來 " 賺匯率 " 也是一種理财方式。
" 匯率每天變化,早點拿着人民币存款去換,避免夜長夢多。" 抱着這種信念,王嶽趁着上班間隙,刷了幾篇小紅書做攻略後,便鎖定了一家地方性銀行:3000 美元起存,三個月利率 4.3%,無需復雜操作。
" 國際大行,地方銀行的起存門檻低,利率卻能跑到 4% 以上,只要美元兑人民币匯率不跌到 7 塊以下,這比人民币定存劃算多了。" 他回憶當時信心滿滿的樣子。
王嶽當時做攻略時的參考利率(圖源:小紅書)
現實總比網上攻略復雜。午休時,王嶽攥着銀行卡和身份證衝向銀行,櫃員遞來的換匯水單卻讓他一愣:挂牌匯率是 7.26,實際結算卻按 7.28 計算。" 説是免手續費,但匯率差吞掉了我好幾杯奶茶錢呢。" 他事後苦笑。
接下來的日子,這個平時至關心食堂菜單的行政人員,微信上多了幾個國際新聞 app。不到一個月時間,市場風向驟變——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温,美元存款利率從 "4 字頭 " 斷崖式跌至 3% 以下,當王嶽還在為自己抓住上車機會感到暗暗竊喜時, 人民币匯率走勢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王嶽辦理了 3000 美元定存(圖源:受訪者)
年初美元兑人民币還在 7.35 高位徘徊,到定存滿期後卻跌至 7.23。折騰三個月後,在今年 3 月,當他取出本金加利息 3031.89 美元時,兑換成人民币賺了不到 100 元。" 這哪是理财?賺了利率虧了匯率,一番折騰幾乎沒賺。" 他在部門聚餐時自嘲。
在和同事復盤這場美元定存的 " 理财 " 時,王嶽總結出美元定存兩大暗礁:首先是匯率黑箱:即便鎖定高利率,人民币升值會直接吞噬收益。" 比如説 2025 年 3 月,人民币中間價升至 7.17,較我買入時升值 2.4%,如果我在 7.17 的時候到期的話,完全可以抹平 4% 的利率優勢 "。王嶽為自己躲過了 7.17 匯率時感到後背發涼。
" 第二大暗礁則是政策鐮刀,國際形勢變幻莫測,我這種沒有專業知識積累的,更是難以把控。" 王嶽説。
在贖回美元前的那段日子,王嶽的手機推送幾乎被特朗普推特和貿易摩擦新聞占據。彼時,恰逢特朗普推特頻繁提及關税政策,市場關于中美貿易摩擦的傳聞甚嚣塵上。王嶽坦言:" 每天刷推特像在拆定時炸彈,生怕某條推文瞬間引爆市場恐慌,導致匯率暴跌。"
" 幸好我的定存 3 月就到期了,不然看到現在中美互加關税的局勢,真怕自己被匯率反向收割。" 王嶽提及一位同事目前尚有一筆美元存款處于定存期間,每天如 996 般神經緊繃。
04 尾聲
全球經濟動蕩如同撤退的浪潮,正在撕開那些被包裝成 " 财務自由 " 的幻夢。
特朗普關税博弈仍在持續,美聯儲加息縮表的漣漪仍在擴散,而年輕人追求 " 财富自由 " 的賬户早已成為全球經濟博弈的犧牲品。從黃金回收價的隐形殺手到 A 股的 " 碳中和先鋒 " 再到美元定存的單薄收益。資本市場的規則從未改變:當普通人以為摸到了财富自由的門檻時,鐮刀早已懸在頭頂。
但這并非終點,而是覺醒的起點。李佳開始研究黃金市場的運行邏輯,小夏回歸真正的 " 價值投資 " ——用勞動創造财富;王嶽則深入理解匯率波動的本質。他們不再追逐短期暴利,而是選擇在波動中尋找長期價值。
資本寒潮仍在肆虐,但年輕人正在用理性為自己築起抵御風暴的堤壩。他們逐漸明白,最可靠的資產從來不是 K 線圖上的數字,在這個充滿不确定性的時代,真正的财務自由,只能依靠所謂的智慧與多一點點的耐心。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縱向青年 ",作者:周有圓,編輯:路子甲,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