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套利交易玩不轉了,外資減持人民币債券,歡迎閲讀。
随着美債收益率飙升,套利空間迅速壓縮
中美利差近期迅速走闊。截至北京時間 12 月 23 日,中國 1 年期國債收益率報 0.85%,創階段性新低;受到美聯儲鷹派信号影響,美國 1 年期國債收益率飙升至 4.295%,創今年 9 月以來新高。
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發布的數據也顯示,截至 11 月底,境外機構持有中國銀行間市場債券的規模從 10 月的 4.25 萬億元降至 4.15 萬億元,約合 5697.80 億美元。自 8 月觸及 4.52 萬億元的歷史最高水平以來,外資持債規模每月都在下降,目前占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 2.7%。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美元 / 人民币掉期點負值程度很深(一度逼近 -2900 點),外資機構一度通過掉期交易大幅湧入,以套利為目的購買存單等資產。然而,随着美債收益率飙升,套利空間迅速壓縮,多位交易員也對第一财經表示,疊加 " 特朗普交易 " 導致的強美元影響,近階段這類套利交易基本已玩不轉。
不過,主導中國債市走勢的仍是境内機構。接受記者采訪的債券交易人士普遍認為,此前 " 債牛 " 迅速回温,當前的長債收益率已定價了超 30BP(基點)的降息空間,預計短期會維持震蕩走勢,但機構仍傾向于在回調時加倉,未來降準、降息的概率仍大。
外資套利交易暫歇
2023 年,外資淨流出中國債市,不過從當年年底開始,境外投資者重返中國債市,只是步伐有所放緩,且青睐的資產從國債變成了同業存單(當時利率相對更高)。套利交易主導了大部分的資金流入,而近期這種套利空間已經逆轉。
海外機構一般通過美元、港元的融資流入,在境内的外匯掉期市場兑換為人民币并鎖定匯率風險後,投資于半年或 1 年期存單(NCD)并持有到期,成為當時較為常見的交易策略。
法國巴黎銀行外匯、利率策略師王菊此前對記者稱,境外投資者對中國債券的興趣主要來自資產互換形式(即上述境内的外匯掉期融資)。但随着美債收益率上升,這種交易的後續動能有限。
今年初和現在中美利差同樣是倒挂的狀态,為何外資當時可以進行套利交易,而如今不行?其實,影響因素要從掉期點和中美利差的具體幅度兩方面綜合分析。
上半年,人民币遠期存在較強的升值預期,同時也有觀點認為,是央行通過掉期市場來穩匯率(短端買入美元、賣出人民币,長端賣出美元、買入人民币),導致掉期點處于深度的負區間。同時,當時中美利差幅度不如當前,因為掉期點提供了較豐厚的套利空間。
例如,7 月 31 日,1 年期美元 / 人民币掉期點數收盤價為 -2892,即期匯率為 7.2261,對應的遠期匯率為 7.2261-0.2892=6.9369,可以推算遠期匯率隐含的兩國國債利差(0.2892/7.2261)約為 -3.9%,但當時 1 年期中美國債利差為 -3.31%,也就是存在 60BP 的超額利差。
而在當前情形下,根據第一财經的計算,雖然掉期點仍接近 -2500 點的深度負值,但由于美債收益率短期快速跳升,導致上述超額利差不復存在。具體而言,即期匯率為 7.3062,公式隐含的兩國利差為 -3.39%(-0.2479/7.3062),而實際上兩國利差為 -3.445%(1 年期中國國債收益率 -1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超額利差從 60BP 變成了當前的 -5BP,因此,套利交易的瓦解在情理之中。
美債收益率短期難跌
就未來一段時間而言,美債收益率很難大幅下行,中美利差預計仍将維持在 250~300BP 的區間。
當前,美聯儲對未來降息的預期已經減半。美聯儲在 9 月議息會議上預測明年将有 4 次降息,但最新預測已将降息次數減少了 1~2 次。
根據最新發布的經濟預測,美聯儲官員預計明年通脹将比之前預期的更為頑固。這可能與即将上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的政策變化有關。美聯儲預計個人消費支出通脹(PCE)将在明年上升至 2.5%,高于今年 9 月預測的 2.1%。
全球首席投資官辦公室(The Global CIO Office)首席執行官 Gary Dugan 對記者稱,本質上,美聯儲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進一步刺激經濟,除非是為了迎合投資者的要求。這些動态綜合起來可能導致股市回報平淡,并推動長期利率走高。
此外,近期關于美國債務上限的戲劇性變化暴露了共和黨内兩種思想流派的分歧。Gary Dugan 稱,一派主張嚴格控制政府債務上限并大幅削減政府支出,另一派則支持減税,并依賴提高關税和更強的經濟增長來平衡預算。這種分裂可能會使實施一致的财政政策變得更加困難。在他看來,随着财政和貨币政策逐漸脱離投資者的期望,股市的上漲勢頭可能減弱。同時,由于财政不确定性和謹慎的央行政策,更高的長期利率可能成為一種副產品。
中國債市或轉入震蕩狀态
雖然中美利差擴大,但中國債市 12 月的走勢頗為強勁。在貨币政策 " 适度寬松 " 定調和降準降息預期下,10 年期國債收益率首度跌破 2%,随後 30 年期國債收益率也觸碰 2%,上周五(12 月 20 日),1 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 1% 大關。
上周,利率市場延續了近期的上漲勢頭,但震蕩明顯加大。受弱于預期的社會融資總量和部分經濟活動數據影響,收益率曲線上周一(12 月 16 日)全線下行。随後上周二至上周三上午保持區間震蕩。上周三中午有消息稱,央行敦促金融機構遏制激進的債券交易,消息傳出後,長債出現抛售。然而,自上周四下午起,由于税期後資金面趨于寬松以及市場對降準預期升温,收益率再度下行,短端收益率下行速度最快,超長期限收益率接近年内低點。
就二級市場交易方面來看,上周基金和其他產品類對長債進行了獲利減持,農村金融機構接棒買入長債超 900 億元,而保險資金對 20~30 年利率債淨買入超 500 億元;貨币基金增持超 900 億元存單。股份行、城商行和券商仍是一級市場買入、二級市場賣出。業内人士認為,近期債市收益率下行速度較快,央行約談金融機構,短期有可能引發債市波動,但市場 " 學習效應 " 很強,逢調增配資金較多。
整體而言,降準、降息尚未落地,但債市已定價了超 30BP 的降息空間,因此機構判斷債市短期将轉入震蕩。
南銀理财研究部負責人王強松對記者表示,短期債市可能以震蕩為主,在應對策略上,如果長債收益率出現 5BP 以上回調,則建議左側分批追加倉位。此外,可以關注跨年配置下信用債 " 補漲 " 機會。當前,中短端資產确定性較高,建議繼續持有存單等流動性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