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上市險企保費增速放緩為哪般,歡迎閲讀。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姜鑫 2023 年年報正式披露前夕,幾家上市險企披露了 2024 年前兩個月的保費收入情況。在保費增速方面,8 家險企出現分化。
數據顯示,包括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平安(601318.SH)、中國人保(601319.SH)、中國太保(601601.SH)、新華保險(601336.SH)、中國太平(00966.HK)、陽光保險(06963.HK)、上市公司天茂集團(000627.SZ)控股的國華人壽和眾安在線(06060.HK)在内的 8 家險企共實現了 7964 億元的原保費收入。
在上述險企前兩個月的保費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超過 5673 億元,是保費收入的主要貢獻力量。
在 7 家壽險業務公司中,5 家險企前兩個月保費收入出現下滑,僅中國人壽和陽光人壽(陽光保險旗下壽險公司)實現小幅上漲。幾家财險公司則呈現不同幅度的上漲,其中陽光财險(陽光保險旗下财險公司)前兩個月保費增速超過 20%。
此前,監管機構曾披露 2023 年保險業經營情況: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 5.12 萬億元,同比增長 9.14%,其中人身險增速超過 10%。
在保險業歷來出成績的前兩個月,從頭部險企的保費增長中可以看到人身險行業轉型進程中的困難仍然存在。一位中小險企管理層人士表示,經過 2023 年透支性的增長過後,加之 " 報行合一 " 的推動,2024 年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觑,盡管沒有看到行業交流數據,但是可以預見中小險企面臨着一個殘酷的競争局面。
" 報行合一 " 影響壽險增速
就上市主體來看,中國人壽是上市保險公司中體量最大的一家,公司上市主體壽險業務板塊前兩個月保費收入 2527 億元,同比增長 2.8%。平安人壽(中國平安旗下壽險公司)前兩個月實現保費收入 1338.44 億元,同比下滑 1.08%。這是上市險企中,壽險業務規模突破千億的兩家公司。
在百億規模陣營中,太保壽險(中國太保旗下壽險公司)、人保壽險(中國人保旗下壽險公司)、新華保險、陽光人壽、國華人壽分别實現保費收入 632.74 億元、412.83 億元、395.91 億元、253.02 億元、113.87 億元。對比去年同期,除陽光人壽外,幾家險企的保費增長均呈現負增長狀态,太保壽險、人保壽險、新華保險同比降幅分别為 9.3%、16.77%、14.55%,而規模更小一些的國華人壽則出現了 28.57% 的下降。
在披露保費數據時,新華保險稱,保費收入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銀保渠道趸交保費收入下降,但個險渠道業務達成和增長良好,價值較好,結構優化。
信達證券研報分析認為,壽險保費收入增長有所放緩,主要系險企主動壓降銀保渠道長險趸交產品,不再一味以趸交等低價值產品擴大規模。
而将前兩個月保費數據拆分來看,可以看到積極信号。招商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 月單月,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分别實現保費 461 億元、370 億元、183.5 億元、97 億元、92.8 億元,同比增幅分别為 7.4%、7.0%、5.3%、-10.4% 以及 -13.2%。
招商證券研報分析,不同險企表現分化,太保壽險、平安人壽和中國人壽增速環比顯著改善,人保壽險和新華保險則持續承壓,預計是銀保渠道 " 報行合一 " 對各公司的影響差異所致。值得注意的是,人保壽險還披露了首年保費情況,前 2 個月長險首年保費同比下降 30.2%,且趸交業務同比大幅下降 45.6%。
在監管推進 " 報行合一 " 下,保險公司與銀行網點重新籤約以及重新厘定產品定價,影響到了銀保渠道的銷售力度。此外,監管關于嚴禁大幅提前收取保費的規範對險企的業務流程產生了影響。
進入 3 月,一些保險中介機構的保險銷售人員進行了一波 " 炒停式 " 銷售,而產品即将下架的背景則是 " 報行合一 " 在經代渠道的推進。不少保險中介機構從業人員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預計 3 月底,經代渠道會全面推進 " 報行合一 ",部分策略激進的公司更是在 2 月底就被要求下架相關產品,但是不知道最終是否會如銀保渠道一樣明确最後的調整期限。
中介機構統計的數據顯示,春節復工以來,已經有十餘家公司近 50 款產品停止錄單或進行調整,例如中英人壽、信美相互、弘康人壽、信泰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在 2 月底均有多款產品停售。
所謂 " 報行合一 ",是指保險公司給監管部門報送產品審批或備案材料中所使用的產品定價假設,要與保險公司在實際經營過程當中的行為情況保持一致,不能 " 説一套,做一套 "。
這一舉措劍指險企銷售費用高企,因此直接的影響是銷售傭金的降低。對于依賴中介渠道的中小險企來説,未來要承擔着比中介機構更多的壓力。
上述中小險企管理層人士表示,在銀保渠道之後,經代渠道的 " 報行合一 " 會進一步影響中小險企的業務規模和未來發展。這可能導致以個險和銀保渠道為主的大型險企與中小險企的經營差距進一步拉大。
事實上,在養老、儲蓄需求仍然旺盛的背景下,保險產品相較其他金融產品而言具備較強的吸引力。随着個人代理人渠道的轉型逐步深化,個險發展有望呈現上升趨勢,因此,多家券商對上市頭部保險公司的新業務增長持樂觀态度。
财險公司季節性增速放緩
2024 年前兩個月,财險行業呈現出了保費緩慢增長的态勢。
數據顯示,1 — 2 月,人保财險(中國人保旗下财險公司)、平安產險(中國平安旗下產險公司)、太保產險(中國太保旗下產險公司)、陽光產險、眾安在線 5 家上市财險公司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 2032.08 億元,同比增長 2.97%。在單家產險公司增速上,陽光產險增幅達 20.95%。
在保費規模上,人保财險以 1012.43 億元保費遙遙領先于其他險企,平安產險、太保财險分别在前兩個月實現保費收入 504.87 億元、389.77 億元," 老三家 " 占五家產險企業保費總量比例為 93.84%。
在保費增速上,人保财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增速分别為 1.05%、1.03%、6.25%。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陽光產險、眾安在線保費規模均不足百億,但增長迅猛,前兩個月保費分别同比增長 20.95%、15.89%。
從單月來看,财險公司 2 月份保費增速較 1 月份有所放緩。僅看 2 月份保費收入,人保财險、平安產險、太保财險三家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分别為 -1.55%、0.91%、1.57%。
信達證券分析稱,2 月份财險保費有所放緩主要與業務結構主動調整和業務季節性節奏變化有關。另外,1 月份實現乘用車零售銷量好采頭後,2 月份銷量受春節假期、前期部分透支需求等影響同比和環比均有所下滑,影響到了财險保費收入。不過,3 月份起乘用車零售銷量有望持續回升并帶動車險保費回暖。
在公告中,人保财險還披露了 2024 年前 2 個月具體險種的保費收入情況。數據顯示,報告期内,人保财險實現車險保費收入 447.61 億元,同比增長 1.3%。非車險方面,報告期内,人保财險實現意外傷害及健康險保費收入 313.04 億元,同比增長 3.2%;農險、責任險、信用保證險的保費收入分别為 87.46 億元、59.45 億元、8.99 億元,同比分别下降 8.6%、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