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氣象衞星影像裏,藏着預測災害的黑科技!,歡迎閲讀。
前不久,台風杜蘇芮、卡努的接連襲擊,造成了很大的人員傷亡和财產損失。面對台風這樣的災害,想象下面兩種情況:
A:能通過手機、電視等等随時知道台風到哪兒了,下一步可能往哪兒去,早早準備物資做好防災工作。
B:只知道這個季節刮台風,憑經驗判斷。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相信所有人都會選擇 A 吧?沒錯,與搶險救災同樣重要的,是對天氣的持續監測跟蹤,做出準确判斷,及時發出預警。那麼,我們的氣象數據從何而來呢?有很大一部分的氣象數據,來自天上的氣象衞星,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氣象衞星和它們的基本工作原理吧!
物理基礎:遙感
氣象衞星的工作原理是遙感,顧名思義也就是 " 遙遠的感知 " ——只看不摸,用非接觸手段去探測物體的各項屬性。
雖然聽起來很高科技,但其實遙感屬于咱們每個人的基本功能。比如我們在路上走着走着,忽然聽到身後咚咚咚的腳步聲,回頭一看,是小李呀!這就是耳朵和眼睛發動了遙感技能。
不過,把問題難度拔高一點,我們天生的遙感技能就不夠用了。比如,小李今天穿的白襯衫,是純棉的、真絲的還是化纖的呢?這要用手捻一下才知道,可這一伸手,就成了接觸式探測,不是遙感了。
怎麼辦?我們可以請儀器來幫忙,觀測小李這件衣服的反射光譜。
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當光線照射到物體上時,有些波長(顏色)的光會被吸收,有些會被反射,我們用不同的波長去照射它,就會看到不同的亮度,把亮度随波長變化的曲線畫出來,就是反射光譜。
例如樹葉吸收紅光藍光,反射綠光,我們看到的綠色就是樹葉大致的反射光譜。借助儀器,這個光譜還可以更加精細,具體到波長。如果在紅外波段觀察小李的白襯衫,不同的原料就會呈現不同的紅外光譜,我們就不用動手捻一下了。
此外,一切物體都在輻射電磁波,冷的物體波長較長,熱的物體波長較短,而且會随着物質構成,呈現出特色的光譜分布。所以,通過觀測物體的輻射光譜,能夠判斷它的成分和温度。比如大家眼前的手機,每個 " 白色 " 像點其實都只有紅綠藍三種顏色,而真正的陽光,就從紅到紫一應俱全。
液晶顯示屏的顯微圖,每個像點都由紅綠藍三色配比而成
了解了遙感的基本原理,接下來咱們就看看氣象衞星是怎麼做的。
氣象衞星看什麼
讓我們來設計一個氣象衞星,我們會讓它看什麼?怎麼看?
既然是氣象衞星,那麼最起碼要能拍攝常見的可見光衞星雲圖。這是最直觀的天氣表現,我們可以看到雲的分布、厚薄,如果持續觀察,還能看到雲的流動。這些是普通大眾都能看明白甚至還能做點分析的數據,所以是必須實現、也比較容易實現的功能。
但是,僅僅可見光還是不夠。到了夜晚,地球的有一面陷入黑暗,用肉眼就看不清雲了。所以,為了 24 小時連續監測天氣,我們還要增加夜視功能。我們前面説過,一切物體都會發出輻射,在紅外甚至微波波段去觀察,就能看清楚夜晚的雲。
風雲 4A 拍攝的雲圖,左方是夜景,右方是晝景
這樣看來,好像很簡單呢!那我們再深入説説,我們能相信衞星看到的景象嗎?它看到的雲為什麼不能是地面上的雪呢?如何與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區分呢?夜晚看到的明亮的雲,為什麼不能是城市的燈光呢?
所以這裏就用到了前面説過的遙感原理,通過科學儀器的 " 眼睛 " 去做光譜分析,我們不但能看出物體的顏色,還可以知道它真實的温度和構成。
當然,實際上,無論是可見光也好,紅外線也好,衞星觀測到的都是復雜的疊加信号。例如,白天看到的雲層,就是由雲層反射的陽光、雲體自身發出的輻射、大地和大氣層背景輻射三部分疊加而成。這就需要專業人員設計專門的算法,把這三樣信号一一分離出來,從而得到準确的信息。衞星觀測到的雲和大氣,不但具有形象輪廓,還有温度濕度、高度分布、成分構成、閃電雷暴等等詳盡的信息。
氣象衞星觀測到的種種數據,送回地面後,就由超級計算機接手,使用數值模式做出預報了。台風卡努的詭異舞步,就是因為被三個高壓反氣旋夾在中間揉搓的結果。最終卡努的路徑和預報一致,正是氣象衞星精準觀測與超算數值模式通力合作的成果。
氣象衞星只用來預報天氣嗎?
氣象衞星的基本原理,決定了我們還可以把視線放寬、放遠,用氣象衞星去研究許許多多好玩的東西。
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氣象衞星去監測農業。土壤的温度和含水量都可以反映到光譜中,而且植被對光的反射光譜,在不同波長上,可以分别反映葉綠素、細胞結構和含水量情況,不同的作物有各自的反射光譜。通過衞星遙感,能夠判斷土壤狀況、作物種類、作物長勢、是否有病蟲害。我們的 " 風雲 " 氣象衞星就具有農業監測功能,它們除了看雲識天氣之外,更是農業的守護星。
我們還可以使用氣象衞星去監測大氣碳含量。地面輻射透過大氣傳到衞星的途中,一些波長會被二氧化碳吸收。通過分析吸收譜,可以掌握全球各地的大氣碳含量,為節能減排、科學合理地設定碳排放目标提供科學依據。中國 2022 年發射的碳衞星 " 句芒号 " 就是做這個業務的。
往遠了説,光譜分析不僅可以用在氣象衞星上,我們還可以通過光譜分析去研究宇宙,去觀測研究其他行星的天氣,帶有這種功能的航天器,某種程度上可以算是 " 宇宙氣象衞星了 "。比如韋布空間望遠鏡拍到的這幅海王星的照片。左上角的海衞一看起來完全壓倒了海王星的亮度,幾乎會被當成一顆恒星。這是因為韋布望遠鏡在紅外波段觀測,海衞一表面有豐富的水冰,對陽光(包括紅外線)的反照率很高,而海王星大氣中的甲烷成分卻能吸收紅外線,所以整體就暗下來了。海王星表面的亮條和斑點,則是甲烷和水構成的冰的高反射區,它們的分布勾勒出了海王星上的暴風。
海衞一和海王星。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總結一下,氣象衞星主要靠的是遙感技術來獲得各類氣象數據,而氣象衞星的遙感能力,也讓它們不僅能幫忙預報天氣,還能提供更多的幫助。最後,再次提醒大家,看到各種氣象預警,要及時做好準備防災減災哦!
策劃制作
作者丨曲炯 科普創作者
審核丨楊磊 國家衞星氣象中心 風雲四号副總師
策劃丨丁崝
責編丨一諾
往期
精選
看走路狀态就知道壽命長短?走路時出現這 8 種症狀,或與長壽無緣!
福島核污染水排海,食用鹽不安全了?專家:無需恐慌,沒必要囤鹽
《甄嬛傳》第 41 集的 " 情節 bug",竟然藏着 1 個很多人不知道的冷知識!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復 " 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