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浪姐6》三公:葉童拒絕陳德容,不僅因為性格,聲樂實力也關鍵,歡迎閲讀。
《浪姐》的每一次公演分組都是一場重點大戲,很多話題都由此誕生,《浪姐 6》(《乘風 2025》)三公(第三次公演)分組過程亦然。
這次分組讓筆者印象深刻的事件有兩個,一是 " 葉童拒絕陳德容加入 ",二是 " 陳德容是唯一被剩下的姐姐 "。
兩件事都與陳德容有關,想來很多觀眾看到節目時都感覺大快人心,那個 " 欺負 " 了王蓉的陳德容又一次嘗到了自己種下的惡果。
那麼,葉童拒絕陳德容真的是因為陳德容在和王蓉的矛盾中暴露出來的性格問題嗎?
是,但不全是。
一、陳德容欲入團,葉童堅定拒絕
三公分組環節,陳德容将葉童選定為自己心儀的隊長。
陳德容對葉童是抱有期待的,一上車便滿臉笑意,親切地喚道:"Cici(葉童)姐姐。" 語氣裏滿是友好與親近。
然而,葉童的反應卻與陳德容的熱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只是微微扯動嘴角,笑容淺淡如同蜻蜓點水,甚至帶着幾分勉強。禮貌性的回應裏,明顯透着疏離。
陳德容似乎并未察覺到葉童的冷淡,依舊興致勃勃地介紹自己的優勢。她自信滿滿地説道:" 我出過三張專輯,擅長抒情歌,希望有慢歌舞台能展現(自己)慢歌的實力。"
從眼神中的光芒來看,此刻的陳德容是真誠的,她滿心期待葉童能認可自己的實力,從而将自己納入麾下。
但葉童的态度十分堅決,直截了當地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我想要挑戰跳舞。"
短短一句話,卻不啻于一盆冷水,澆滅了陳德容心中的希望。
不過,葉童也并未把話説得毫無餘地,她又補充了一句:" 給我一點時間。" 這句話讓事情似乎有了一絲轉圜的可能,但其實只是一句場面話。
遭到如此明确的拒絕,陳德容略顯失落。她默默地回到待選區,嘴裏喃喃自語道:"(葉童)想法變了,怎麼辦呢?"
一場自由成員與心儀隊長之間的短暫交流,由此落下了帷幕。
二、唱功不足
葉童之所以拒絕陳德容,固然不能排除有陳德容性格的原因,其業務能力不足應該也是重要因素。
説白了,陳德容引以為傲的唱功,其實不太拿得出手。從她在二公《本草綱目》裏的表現就能看出端倪。
當初 Vava 説要給陳德容安排戲腔時,筆者還小小地期待了一下,想着陳德容也許會帶來驚喜呢。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真開唱的時候,陳德容的唱腔跟 " 戲 " 字基本沒有關聯,音色毫無明亮度可言。公演時有後期修音,都能唱成那個樣子,小考的時候更是慘不忍睹。
再看三公小考,陳德容終于有機會表演自認為适合自己的歌曲《在雲端》。
平心而論,這一次陳德容真的沒有拖後腿,但也談不上多麼優秀。
她的隊友侯佩岑、鄧萃雯、管樂在聲樂方面都是業餘選手,四個人同樣的平平無奇,與這些隊友打成平手實在沒什麼值得稱道的。
三、專輯不能為唱功背書
陳德容用 " 出過三張專輯 " 為自己的聲樂實力背書,卻沒提那都是什麼年代的事了。
《心軟》1994 年出品,《愛你愛好多》1995 年出品,《情海》1998 年出品,三張專輯的問世時間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
這一階段也是陳德容劇集大火的時期,1993 年的《梅花烙》《水雲間》、1996 年的《一簾幽夢》都在其列。
劇火了,人紅了,出專輯了,很巧是嗎?并不巧。
出專輯無非是借着當時的人氣實現個人商業價值的最大化罷了,三張專輯基本都屬于玩票性質。
為什麼專輯數量只有三張,1998 年至今的 20 多年間在音樂方面毫無建樹,原因可想而知。
退一萬步講,即使 30 年前的陳德容真的很會唱,這麼多年下來,如果沒有持續的視唱訓練,演唱水平也難以保證。
根據她在《免我蹉跎苦》團和《本草綱目》團訓練時不怎麼積極的樣子,很難相信她會有毅力進行長期的訓練和聲帶保養。
結語
看看葉童二公選擇的都是什麼人。
黃英,專業歌手,演唱《映山紅》非常出圈。
李勝,雖不是專業歌手,但初舞台的《當》和一公的《野人》都唱得不錯,音色好,氣息足。
可以想見,有這樣的隊友珠玉在前,葉童很難看得上陳德容的聲樂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