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退錢!别再糟蹋中國電影了,歡迎閲讀。
雖然上半年還沒有過完,但是 2024 年度爛片已經誕生了!!!
一翻評論,都是清一色的差評。
有人憤怒到説看這部電影是:
浪費金錢浪費生命。
我探天天刷電影,爛片常常有,工傷天天得。
但這部電影真的是「年度工傷」。
131 分鍾的電影,有 131 次想站起來走人。
心中不時蹦出那句經典的破口大罵:
XXX,退錢!!!
但光説爛是感性情緒,説明白爛在哪裏才是理性分析。
今天,我探就來評一評這部令人發指的電影——
「雲邊有個小賣部」
2024.6.22
華語電影掃把星
本片導演張嘉佳。
也是知名矯情空洞作家。
這部電影便是改編自他自己的同名小説。
為了能給大家講清楚這部需要用一生來治愈的電影,我探甚至還去扒了一遍原著小説。
相當于排雷本已經把自己炸了個遍體鱗傷,還要再了解一下這顆雷是怎麼做的。
電影相較于小説,改動不大,可以説是一比一復刻。
它講述了青年劉十三(彭昱暢飾演)在大城市中迷失自我,被外婆王莺莺(艾麗娅飾演)帶回了故鄉雲邊鎮,青梅竹馬程霜(周也飾演)和外婆王莺莺陪伴着劉十三度過了一段時光。
在這期間,又以劉十三的視角展現了小鎮上生活的各色人等。
親情、友情、愛情;小鎮、故鄉、風俗。
集合了以上動人的元素,一個原本可以講好的故事,在張嘉佳的手下卻變得稀碎。
舉個例子。
看到程霜這個角色開頭説自己得了病随時都可能會死時,我探就在想,不會出現身患絕症生離死别的老套橋段吧?
再看到外婆出場時,我探又在想,結尾千萬不要是外婆得病離世啊。
可您猜怎麼着?
兩種擔心,無一幸免。
張嘉佳像是生怕表現出自己創作有新意一樣。
條條大路通套路啊。
更可怕的是,在程霜要回大城市做 " 最後一次手術 " 前來找劉十三告别。
她到了門口不讓劉十三開門,在門外説了諸如" 我不許你開門""你要好好吃飯"等此類令人腳趾能摳出寫字樓大平層的話。
哦對,同時還伴有飄落的花瓣。
慢鏡頭,輕音樂。
應到所有讓人尴尬的元素,實到所有讓人尴尬的元素。
為什麼在這裏沒有設定劇透預警呢?
因為誰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話,我探真的會傷心的 OK?
當然,這一切出自張嘉佳之手并不意外。
2010 年,張嘉佳以編劇身份進入電影行業。
選中他的是烏爾善導演。
兩人合作的作品便是《刀見笑》。
豆瓣評分 5.9。
差一點及格,好險。
張嘉佳憑借本片獲得了金 | 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的提名。
可能是那一年瞎掉的馬給了張嘉佳信心吧,讓他做出了一心一意禍害電影行業的決定。
2016 年,又以編劇身份改編了自己的小説《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導演是張一白。
豆瓣評分 5.3。
退步了倒是不氣餒,還要以導演身份接着退。
同年年末,張嘉佳自編自導的處女作《擺渡人》上映。
豆瓣評分 4.1。
這一步退得真扎實。
在背後以制片人身份為其保駕護航的王家衞一度被影迷們懷疑是不是有什麼把柄落在了張嘉佳手裏。
進入電影行業的三部作品口碑全面崩塌,甚至是僅僅以特别鳴謝身份挂名的《匆匆那年》豆瓣評分也僅有 5.6。
不及格分數打卡愛好者。
華語電影掃把星。
大導演職業生涯路上的絆腳石。
——張嘉佳。
就是這樣一個先天不該拍電影的聖體還偏偏不信邪,決定将自己的小説《雲邊有個小賣部》也搬上大銀幕。
籌備六年,掐指一算,要給 2024 年的觀眾送上一場噩夢。
不免讓人想起著名哲學家尼采的那本經典著作:
《悲劇的誕生》。
爛得不止一點點
把小説改編成電影,如果完全遵從小説,并不是明智之舉。
特别是改編自己的小説,一定要學會取舍,而不是捧着自己的書覺得删掉任何一處細節都很可惜。
曹雪芹可以如此自戀,但張嘉佳不可以。
但他偏偏如此。
小説中描寫的情節、人物,張嘉佳一股腦地塞進了電影裏。
這就導致了一種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觀感。
最要命的是還欠缺基本邏輯。
比如,劉十三在大城市賣保險業績很差,和領導怄氣打賭一年賣出去一千單。
然後被外婆接回家的他聽從了程霜的建議,開始在雲邊鎮賣保險。
一年後他真的賣出去了一千單,回到公司倍受歡迎。
請問劉十三入職的是什麼神仙公司?
這一年不打卡不坐班,畫了個餅就跑回老家,公司竟然不辭退他?
類似這種槽點在影片中可以説俯拾皆是。
并且,以劉十三為核心展開的主線本就沒有講清楚。
正疑惑落點在是在親情還是在愛情上的時候,又通過他展開了三條更加雜亂的支線。
三條線有三組人物:
王勇和球球(父女關系)
牛大田和秦小貞(情侶關系)
毛婷婷和毛志傑(姐弟關系)
能理解張嘉佳是想要織一張小鎮人情網,以豐富文本内容,但這裏面的人物動機全部存在問題。
比如最典型的牛大田(孔連順飾演),常年暗戀秦小貞(張藝凡飾演)卻不被待見。
秦小貞想看一場劇院演出卻沒有買到票。
劉十三幫忙搞到了演出票,牛大田于是邀請秦小貞來看演出。
(在這裏插播一條消息:這場一票難求的演出的名字叫《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自戀的人真可怕。
言歸正傳,牛大田在劇院門口等秦小貞。
本以為姗姗來遲的秦小貞是要來告訴牛大田不要再騷擾自己,沒想到卻來了一段深情表白。
她説自己也喜歡牛大田,但是父母完全不同意。
然後全片最令人費解的十大場面之 NO.1 出現了:
牛大田振臂高呼説給自己十分鍾,本以為他是要用這十分鍾跟秦小貞父母好好溝通。
但沒想到,他跑回了自己開的賣假貨的工廠,一把火把廠子給燒了,順便放了場煙花 .......
再跑回來就給秦小貞父母突然下跪,表示自己不會再做不光彩的生意。
秦小貞竟然也跟着下跪,表現一種嫁雞随雞嫁狗随狗的愛之深沉。
人物設定之虛浮、情感來源之莫名其妙。
無論是在另外兩條支線,還是主線當中,都随處可見。
包括程霜對劉十三的感情。
就因為小時候相處過一個月,劉十三送給自己一罐螢火蟲,長大後的程霜就要無私分享陪伴劉十三渡過難關?
都 2024 年了,張嘉佳能不能别再意淫這種田螺姑娘式的角色了。
人物不合理,演員的表演一定不成立。
無論是流量明星,還是一些不入流的喜劇演員,本身表演就存在問題。
再碰上這種難以理解的角色,最後就只剩浮誇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以及時不時的大呼小叫。
如果不是老演員艾麗娅還能通過自己的細膩表演來維持一下局面。
後果真的難以想象。
當然,難以想象的還有大量不合時宜的配樂。
張嘉佳濫用音樂來制造他認為的幽默,實則是尴尬到完全笑不出來的 " 笑點 "。
也濫用音樂來煽情,頗有一種把切開的洋葱往觀眾眼前硬推的感覺。
于是,原本可以兼具温暖與悲涼的底色。
被張嘉佳親手塗抹掉了。
但是,影片也确實欺騙到了一些觀眾的眼淚。
看哭的觀眾并沒有錯,他們可能是代入了個人經歷。
但張嘉佳一定有錯,因為這樣的創作的方式太過投機。
他不止是給外婆王莺莺這一角色安排了悲劇的結尾。
亦有程霜的絕症、王勇突然發瘋後被警察擊斃。
以上人物,均被塑造得非常平面。
外婆任勞任怨、程霜也任勞任怨。
王勇雖瘋癫卻可憐。
人物完全沒有弧光可言,全部都是工具。
到了尾段,就用突如其來的病症、情緒失控或死亡來制造一種心理暗示:
如此善良的人卻要經歷如此悲慘的結局,不哭會不會不人道?
這完全是對善良的一種利用和消費。
讓觀眾陷入道德綁架式的共情,從而換來經不起推敲的認可。
真正打動人心的影視作品,是無論過去多久再拿出來都是可信的。
而不是一種刻意為之的刺激手段。
比如《漫長的季節》,同樣包含親情、愛情、友情等情感元素。
但辛爽導演和他的幾位編劇非常尊重人物,也尊重現實。
以一場命案為引,給出每個人物的發展脈絡,豐富但不冗雜。
最後震撼人心的是命案背後、時代車輪下每個人無常的命運。
所以我們看範偉老師飾演的王響最後追逐火車跟年輕時的自己説:往前看,别回頭。
短短六個字,包含了太多情感。
往前看,看的是和解與新生。
别回頭,是不要回望苦痛與磨難。
能體會到時間的長河從每個人身邊緩緩流過。
可《雲邊有個小賣部》所做的是什麼,用與影片内容毫無關聯的節氣營造一種一年四季變幻無常的假象。
春天、夏天、秋天均是一潭死水。
到了冬天就突然要求一切流動起來,要求命運急轉直下。
這完全不可信,甚至非常可恥。
又要在剛煽完情後馬上接一些做作的 " 一切都會好 " 的意象。
一邊切洋葱逼着觀眾流眼淚,一邊又要熬一小耳朵沒有營養的雞湯逼着觀眾喝下去。
再看 " 雲邊鎮 " 這一設定。
張嘉佳曾解釋説 " 雲邊鎮 " 是把自己的故鄉江蘇南通的一個小鎮和貴州山區小鎮結合起來虛構的地網域。
在影片中,用了大量空鏡來展示 " 雲邊鎮 " 的風貌。
可是一旦深入内裏,并沒有讓人感覺到 " 雲邊鎮 " 的獨特之處。
除了設定了一個為逝者點燈籠的所謂 " 傳統習俗 "。
其他均乏善可陳。
" 雲邊鎮 " 無非是張嘉佳販賣的一種 " 詩與遠方 " 的廉價想象。
但生活這首詩,張嘉佳完全沒有讀懂的天賦。
只可謂 "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漫長的季節》同樣是虛構出一個東北工業小城 " 桦林 "。
可 " 桦林 " 被辛爽打磨得有血有肉,有停滞不前亦有時光飛逝。
導演能力之差距顯而易見。
但可悲的是,我們的影視創作環境中卻不止一個 " 張嘉佳 "。
諸如郭敬明等同樣從作家身份轉行進入電影行業的導演。
把他們在文學領網域養成的 " 無病呻吟 " 的毛病繼續培植進電影當中。
依靠流量制造出《爵迹》《小時代》《悲傷逆流成河》等曠世垃圾。
更可悲的是," 張嘉佳 " 之輩卻能屢次獲得高票房。
《雲邊有個小賣部》截至目前票房竟然已過 2 億。
不禁想起《功夫》中鳄魚幫老大的那句天問:
還有王法嗎?
不過看到豆瓣開分 5.4(倆數字倒過來分都高),再次不及格。
想必還是有王法。
這樣劣質的作品屢屢產出且能獲得高票房,必然是對華語電影的一種侮辱。
但是口碑上的反饋又會使其暴露出真實面目。
俗話説:"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拉出來一看:
全是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