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淨利潤大增333%,阿裏轉身,歡迎閲讀。
中概股估值已經開啓大修復。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鄧雙琳
編輯|姚赟
頭圖攝影|鄧攀
阿裏總算 " 揚眉吐氣 " 了一回。
财報顯示,2025 年第三财季(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止季度)營收 2801.5 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 8%;經營利潤為人民币 412.05 億元(約 56.45 億美元),同比增長 83%;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币 489.45 億元(約 67.0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33%。
過去幾年,經歷了股價暴跌、電商份額被蠶食、市值被拼多多反超、業務分拆上市失敗等多重至暗事件的阿裏,交出了近兩年表現最好的一份财報。
截至發稿前,阿裏巴巴港股開盤一度大漲超 10%,阿裏巴巴港股市值超 2.5 萬億港元。美東時間 2 月 20 日,截至收盤,阿裏巴巴大漲 8.09%。實際上,今年春節至今,不到一個月時間,阿裏股價上漲了約 60%,市值上漲約 9000 億港元。
這波上升趨勢并非主業電商帶動,而是 AI 引起的熱潮。2025 年 1 月,DeepSeek 讓全球重新關注中國大模型應用,阿裏則趁熱打鐵,發布了 Qwen2.5-Max;2 月 13 日,蔡崇信更是官宣了蘋果和阿裏的跨國 " 聯姻 ",雙方将共同為中國 iPhone 用户開發本地化 AI 功能。
此外,阿裏也身體力行證明了 " 剝離新零售等非核心資產、聚焦 AI 和電商 " 并非喊口号。2024 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阿裏陸續将銀泰商業、大潤發等實體資產出售,對 AI 的重視程度也前所未有。阿裏巴巴集團 CEO 吳泳銘在本次業績電話會上多次強調,"AGI 的實現要成為我們的第一目标。"
" 重生 " 後的阿裏也借此向市場介紹了自己的身份:不再是電商公司,而是一家 AI+ 電商驅動的科技公司。
聚焦當季财報本身,有三處可圈可點:
一是電商回暖,最核心的客户管理收入(CMR)增長 9%,GMV 增長,Take rate(抽傭)也同比提升。此前,淘天電商飽受争議的一點便是 CMR 增速和 GMV 增速不匹配。去年 11 月,蔣凡回歸淘寶,阿裏電商策略調整,放棄低價競争,這份業績也算是蔣凡上任後交出的一份短期答卷。二是雲智能集團收入同比增長 13%,AI 相關產品收入連續六個季度實現三位數的同比增長。三則是大文娛、本地生活等虧損業務大幅減虧,菜鳥、海外電商扭虧為盈。
本季度财報,算是過去一年阿裏管理層 " 聚焦戰略 " 的結果呈現。
作為阿裏業務基本盤的國内電商,本季度重回利潤增長趨勢。财報顯示,淘天集團收入同比增長 5% 至 1360.91 億元,其中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長 9%。阿裏稱,主要由在線 GMV 增長和 Take rate 同比提升所帶動。該季度,淘天集團經調整 EBITA 實現 2% 的正向增長,達 610.83 億元。
此前的三個季度,淘天集團經調整 EBITA 均是負增長。其中,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的季度,淘天集團收入微增 1%,經調整 EBITA 下降 5%。
該季度内,電商行業的變量已出現。如,各平台默契地不再一味強調低價," 雙 11" 成了電商反内卷的重要驗證視窗;另一個變化,則是平台之間的壁壘打破,互聯互通。
對淘天而言,領導層自上而下帶來的變化更為顯著——去年 11 月,阿裏 " 猛将 " 蔣凡正式回歸闊别 3 年的淘天。據《晚點 LatePost》報道,春節期間,蔣凡召開小範圍高管會。會上蔣凡明确了 2025 年淘寶天貓的第一件大事是通過扶持優質品牌和商家來做增長;後續的組織、策略調整都會圍繞其展開。
淘天正在更落地、更實際踐行當初馬雲的号召," 認清自己,重回客户價值軌道 "。
阿裏雲則成為這輪 AI 浪潮下的受益者之一。該季度,阿裏雲智能集團實現收入 317.42 億元,同比增長 13%。阿裏表示,雲業務重回兩位數增速,得益于 AI 相關產品推動的公共雲收入增長。據介紹,AI 收入已連續六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阿裏雲對外商業化收入同比增長 11%。
來源:視覺中國
阿裏雲在近幾個季度保持穩定盈利,經調整後 EBITA 利潤率為 10% 左右。該季度,阿裏雲調整後 EBITA 增長 33% 至 31.38 億元,主要得益于產品結構向高利潤率的公共雲產品轉變以及運營效率的提升,部分抵消了在客户增長和技術方面的投資增加。
近期,阿裏全新開源新一代多模态模型 Qwen2.5-VL,并推出基于 MoE 架構的旗艦模型 Qwen2.5-Max,在多項權威基準評測中處于業界領先水平。截至 2025 年 1 月底,通義千問的全球衍生模型已突破 9 萬個,在主流組織中排名第一。吳泳銘透露,阿裏還會在近期發布基于 Qwen2.5-Max 的深度推理模型。
業績電話會上,吳泳銘強調,未來 3 年,阿裏将圍繞 AI 這個戰略核心,在 AI 基礎設施、基礎模型平台及 AI 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 AI 轉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
海外業務方面,該季度阿裏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實現收入 377.56 億元,同比增 32%,主要由跨境業務的強勁表現所帶動。不過該季度,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虧損進一步擴大,經調整 EBITA 為 -49.52 億元。阿裏表示,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在海外購物季期間投入環比擴大,并持續在特定的歐洲市場和海灣地區進行投入以獲取用户,導致虧損增加。
本季其他業務,菜鳥收入為人民币 282.41 億元,同比下降 1%;本地生活集團收入同比增長 12% 至人民币 169.88 億元,由高德和餓了麼的整體訂單增長,以及市場營銷服務的收入增長所帶動;大文娛集團收入為 54.38 億元,同比增長 8%。
這是一個關鍵視窗期——由 DeepSeek 引起的中國資產價值重估,能否成為一個轉捩點,如同 2023 年由 ChatGPT 開啓的美股科技牛市?
阿裏是這一輪中國科技資產重估的焦點。在科技中概股中,阿裏一直是風向标之一:中概大跌,反應最強烈的是阿裏;價值重估,阿裏率先開始反彈。
如果以估值視角來評價,曾經的阿裏,成也電商,敗也電商。
過去阿裏電商業務盤龐大,被外界幾乎視作一家電商公司。2020 年阿裏股價達到歷史高點,正是主要受益于電商業務的強勁增長。而估值下跌的内在邏輯,則是近幾年核心電商業務增長乏力,甚至股價一度被拼多多反超。阿裏必須找到其他增長支柱,向市場證明,阿裏不等于電商。
來源:視覺中國
為此,阿裏在戰略、組織架構上進行多輪重大調整,最終确立了 " 用户為先、AI 驅動 " 兩大戰略重心,成為一家 AI+ 電商驅動的科技公司。
但市場是現實的,戰略調整與規劃中的藍圖需要時間和階段性結果。
目前來看,阿裏确實在往 AI 與科技這一方向發力。如,一直在開源技術上持續投入,從 2023 年 8 月起,阿裏雲通義千問相繼開源 Qwen、Qwen1.5、Qwen2、Qwen2.5 等 4 代模型。公開信息顯示,在海内外開源社區中,Qwen 的衍生模型數量已突破 9 萬,超越 Meta 旗下的 Llama 系列開源模型。此外,阿裏也投資了月之暗面、智譜 AI 等多家熱門 AI 創業公司。
2 月,馬雲現身阿裏巴巴杭州西溪園區,先後去了閒魚和誇克所在的阿裏智能信息事業群辦公區。這兩項業務均屬于阿裏巴巴首批戰略級創新業務 " 四小龍 "。
而阿裏将為中國版 iPhone 開發人工智能功能,也是推動本次股價回升的重要引擎。
知名數字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告訴《中國企業家》," 阿裏有了蘋果這個大客户,一方面可以将 AI 嵌入到蘋果設備當中,嵌入更加多元的蘋果 APP 當中,也能和蘋果共同打造 AI 手機;另一方面,阿裏有可能和蘋果在數據學習上進行互動,以數據來訓練通義千問,讓 AI 更成熟,也增強阿裏的數據優勢。"
盤和林表示,中概股估值已經開啓大修復。驅動力來自《哪吒 2》,以及 DeepSeek、通義千問等中國科技產品的成功——它們在歐美掀起了新一輪中國科技企業價值重估,從而使得中概股估值開啓修復。
中國科技巨頭的 AI" 軍備競賽 " 已拉開序幕,字節、華為、騰訊等科技大廠勢必會持續加碼。DeepSeek 降低技術成本後,也會帶來一波新的黑馬選手擠進賽道。
" 阿裏還沒到慶功的時候。" 盤和林強調," 國内依然有很多在 AI 領網域的競争對手,如今的人工智能商業模式也不夠明朗,算力依然受限,要做的事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