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誰毀了蔡徐坤?,歡迎閲讀。
在蔡徐坤有權保持沉默的 7 天裏," 堕胎 " 風波愈演愈烈。品牌 " 切割 "、作品下架、綜藝延期 …… 不管他的回應是否真實,塌房已經發生。
近年來,偶像塌房并不罕見。
前有吳某锒铛入獄,後有李某多次嫖娼,還有不計其數的小愛豆各種 " 翻車 "。看客從最初的驚世駭俗,到習以為常。
以至于當蔡徐坤被曝 " 醜聞 " 時,除了仍為 " 自家哥哥 " 辯解的粉絲,更多人在扮演起哄的角色,毫無意外。
偶像的出現,重構了藝人與粉絲的關系。雙方的畸形狀态,為 " 塌房 " 創造了客觀條件。
蔡徐坤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塌房的頂流。
資本入場,飯圈橫行,偶像素質低下,才是當下娛樂圈頻頻 " 塌房 " 的根源。
2023 年 6 月 26 日,網友 "C 先生不要太勇 " 在社交平台發文,揚言要爆一個頂流的料。
按照他的説法,2021 年 5 月 20 日,蔡徐坤和 C 女士經朋友介紹認識,當晚兩人發生關系。不久,C 女士懷孕。7 月 5 日,C 女士在蔡徐坤的要求下,獨自前往醫院打胎。
蔡徐坤的媽媽得知此事,懷疑女方故意設局敲詐。她問蔡徐坤當晚是否做安全措施,得到否定的答復後,一手準備賠償事宜,一手聯系私家偵探,甚至在 C 女士家門口非法安裝針孔攝像頭監視。
文末,這位網友還配上物證—— C 女士的醫療證明。
網友爆料
爆料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一夜情、強制堕胎涉及的道德非議,讓蔡徐坤的事業大打折扣,但更抓眼球的,還是蔡母的行為。
蔡徐坤的媽媽名為徐靜,也是他的經紀人。在爆料裏,蔡母的應對措施已然違法。
當晚八點,"C 先生不要太勇 " 爆出後續:C 女士發現監控後報警,警方傳喚了蔡母、蔡徐坤、以及協助此事件的工作人員。經過調解,C 女士籤署諒解書。
此時 "C 先生不要太勇 " 公開了諒解書,無法追究法律責任,但足以坐實蔡母的違法行為,給蔡徐坤的藝人形象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外界狂風暴雨,蔡徐坤不動如山,風波持續發酵。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蔡徐坤商務代言累計達 42 個。其中,涵蓋高奢品牌 Prada、LV 集團旗下 TAGHeuer 泰格豪雅以及維達、康師傅、立白等知名度較高的國民品牌。
各個品牌持觀望狀态,暫未與蔡徐坤解約,但雀巢中國、vivo、汰漬等品牌隐藏微博的相關内容進行 " 切割 ",勸股民理智對待。
蔡徐坤和媽媽
6 月 28 日,北京市通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因 " 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 ",将北京蔡徐坤影視文化工作室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6 月 30 日,蔡徐坤常駐的周播綜藝《奔跑吧》延期,理由:因編排調整。
7 月 1 日深夜,北京廣告協會旗下的 " 明星代言規範委 ",發布關于對中國内地男歌手蔡某某輿情發酵的風險提示。
7 月 2 日,《法制日報》轉發 " 明星代言規範委 "。此時網友發現,央視頻、央視新聞下架與蔡徐坤相關的内容。
直到 7 月 3 日,蔡徐坤終于發表聲明,澄清 " 強制堕胎 "" 女方為未成年人 " 都是謠言。聲明回避了蔡母的違法行為,強調他與 C 女士自願交往,卻突兀地出現 " 教訓 "" 懊悔 " 等字眼,讓網友感到不解,且缺乏誠意。
神奇的是,在蔡徐坤默認 " 談戀愛 "、不否認 " 一夜情 " 的同一時間,汪峰發了張 " 錘子 " 照片,宣傳上海站的巡演。
熱搜名為:汪峰發了個錘子。
蔡徐坤和汪峰同時發文
蔡徐坤回應後,當天狗仔繼續爆料——
W 女士是蔡徐坤的粉絲,在 2022 年 2 月 24 日的活動上給他拍圖頻。兩人加微信後,雙方進展神速。蔡徐坤邀請 W 女士去他家,雙方發生了關系。重點是,W 女士 13 歲開始追蔡徐坤,發生關系時,她才 17 歲。
然而,此爆料很快被戳穿,蔡徐坤團隊立馬報警。
狗仔爆料時間為 12 點 38 分,蔡徐坤團隊報案時間為 13 點。被第一次爆料,蔡徐坤準備了 7 天才回應。等到第二次被爆料時,反應時間僅為 22 分鍾。
蔡徐坤第二次回應
這一次,蔡徐坤反而因為反應迅速,引發全網震怒。
有律師發現了關鍵點,蔡徐坤 11 點 30 分首次回應,IP 顯示在廣東。蔡徐坤的律師在上海報案的時間為 13 點,而委托律師報警必須本人親筆寫授權轉讓書。蔡徐坤是如何在 90 分鍾裏從廣東到上海?假設提前籤好的,那他怎麼知道狗仔爆什麼料?
于是,該律師給出三個推測:1、蔡徐坤的微博不是本人所發。2、授權委托不是蔡徐坤親筆書寫。(違法)2、蔡徐坤方事先知道狗仔的料。
随着疑點增加,網友們相當憤怒,認為這是一次公關行為。有人記憶力好,想起了上一位頂流:這招籤玩過,先自己爆出一個假料,再把假料辟謠。這就是小 G 娜事件。
事情爆發後,粉絲呈現不同的态度。他們如同失戀一般,有人憤怒,有人心死,有人要好聚好散。在蔡徐坤超話裏,也有人仍舊相信蔡徐坤,目之所見非真相。
粉絲仍然相信蔡徐坤
每一位頂流的誕生,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蔡徐坤也不例外。
2017 年,鹿晗與關曉彤公布戀情,洶湧的流量衝垮微博。鹿晗是第一代頂流,戀情曝光導致大量女粉脱粉,進入 " 空窗期 "。
三個月後,《偶像練習生》打響互聯網選秀第一炮,流量流向偶像選秀節目。與頂着公司光環的選手不同,蔡徐坤是為數不多的 " 個人練習生 " ——沒有公司撐腰,沒有宣傳、拉票,也沒有庇佑。
不過,憑借亮眼的舞台表現、獨特的黑馬特質,他人氣高漲,幾乎一路 C 位。最後他成功出道,擔任組合 NINE PERCENT 的隊長。
《偶像練習生》
2005 年,李宇春在 " 超級女聲 " 總決賽勝出,得票量是 352 萬條短信。到了 2018 年,蔡徐坤将記錄刷新為 4764 萬,是第二名陳立農的兩倍。
艾漫數據顯示,自 2018 年初《偶像練習生》播出以來,蔡徐坤人氣高漲,8 月達到活躍粉絲 450 萬,人氣遠超于鹿晗。
那一年,蔡徐坤出席時尚活動,登晚會舞台,在音樂圈屠榜——獲得亞洲新歌榜 2018 年度盛典最受歡迎潛力男歌手獎、第十二屆音樂盛典咪咕匯年度最佳彩鈴銷量歌手獎等多項大獎。
按照粉絲的説法,他的 " 帶貨 " 成績同樣突出,圍繞他的各類銷售實績總金額超過 4 億。
此時,蔡徐坤接棒鹿晗,成為第二代頂流。有趣的是,兩年後,鹿晗與陳赫、鄧超離開現象級綜藝《奔跑吧兄弟》時,蔡徐坤二度頂替鹿晗,成為節目的流量擔當。
蔡徐坤參加《奔跑吧》
李宇春是電視選秀時代的全民偶像,蔡徐坤是互聯網選秀的既得利益者。
正如年輕的粉絲無法理解當年李宇春的劃時代意義,老一輩的藝人同樣無法區分眉眼、輪廓、裝扮都高度相似的流量明星。
2019 年 3 月,潘長江在節目中玩看圖片猜人名的遊戲。看到一張 " 小鮮肉 " 的照片時,他猜了李易峰、張藝興 …… 唯獨沒有正确答案——蔡徐坤。
事後,潘長江很快嘗到頂流的影響力。粉絲衝到他的微博評論區,肆意攻擊。迷茫的老同志非常不解,耿直地發文解釋:
" 我真的不認識,不能因為不認識就黑我吧,我違法了嗎?活了 60 多年沒記錯的話,姓蔡的只認識蔡明。"
這是一場實力不平等的碰撞。
潘長江猜錯蔡徐坤
另一場衝突,或許更能直觀體會到娛樂生态的劇變。
2019 年 7 月,有網友發文:周傑倫的微博數據這麼差,為什麼演唱會門票還難買啊?理由是,演唱會一般是粉絲去看,而微博數據是流量的證明。
該網友的一句 " 他的粉絲真這麼多嗎 ",像砸入池塘的巨石,破壞了平靜,那些默默支持的歌迷跳出水面,決定用當下的遊戲規則——刷數據,去證明老牌天王的号召力。
歌迷們像模像樣地進入超級話題主頁,通過籤到、發帖和評論等賺取積分,然後貢獻給明星本人,以增加他的排名。
除了素人歌迷,明星、大 V、KOL 聞訊後紛紛支援。彼時《親愛的,熱愛的》熱播,火得一塌糊塗的李現,仍然趕來 " 朝聖 "。
李現為周傑倫衝榜
周傑倫的排名原本在 200 名之外,常年霸榜的是一群大家不熟悉小鮮肉,而當時的第一名,正是蔡徐坤。
此事與蔡徐坤無關,但作為流量的代表,他自然成為被攻擊的對象,承受大眾對流量原罪的不滿。無論是否是周傑倫的歌迷,都加入了 " 反抗 " 的隊伍。
僅用一天時間," 周傑倫 " 的排名衝上榜單前列,再經過一整天的鏖戰,他們終于在 7 月 21 日凌晨取得了勝利。
周傑倫本人壓根沒開通微博賬号,數據對他毫無價值。但對流量藝人而言,數據就是一切。
時代變了。
自鹿晗宣布回國," 流量 " 的概念出現,數據成為衡量影響力的标準。内娛的生态、藝人和粉絲的關系,在秩序被重構時,慢慢開始迭代。
這是一場事先張揚的破局,但在早期,沒人知道破局者是誰。
2013 年,鹿晗還在韓國發展,先後發了 5 條微博,最後一條微博評論突然超過 100 萬。彼時,作為 " 微博女王 " 的姚晨爆出熱點時,評論也不過 40 萬。
有人問新浪副總裁," 這是單條微博評論量最大的了吧?"
他發了一個 " 汗 " 的表情," 幹嘛的這人?"
2014 年,鹿晗宣布回國。粉絲在百度貼吧發起 " 百萬回帖,力挺鹿晗 " 蓋樓活動,同時在北京線下立起高 3.2 米的大型鹿晗公仔,随着回帖數增加而亮燈,回帖一達到百萬,公仔就會徹底揭開面紗。
15 分鍾破 10 萬,29 分鍾 20 萬,159 分鍾後,貼吧的回帖數量突破 100 萬。位于東直門來福士商場門前的鹿晗公仔手持國旗完整亮相,線上線下歡呼雀躍,宛如慶祝新年一般。
公仔
籤下鹿晗的經紀人楊天真如是評價:" 以鹿晗回國為标志,一種全新的追星模式拉開序幕 "。
雖然鹿晗沒有出圈的作品,但粉絲可以通過大數據為他在公眾領網域刷存在感——
鹿晗做封面的雜志預售 7 分鍾賣出 1 萬本;鹿晗的單條微博評論陸續突破 1000 萬、1 個億,自己打破自己創下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那一年,鹿晗僅憑熱度斬獲百度的 " 男星品牌數字資產 " 冠軍,在男星搜索指數排行榜,鹿晗超過一眾前輩。這次輪到百度用户問:鹿晗是誰?
百度搜索團隊告訴經濟學家吳曉波," 他是自己從大數據裏跑出來的 "。
2015 年,吳曉波寫下一篇名為《大數據造就的小鮮肉鹿晗》的文章:
" 過往的明星制造路徑,基本上延續了‘演藝產品——大眾媒體關注——話題營銷’的三部曲,可是‘鹿晗們’則大大縮短了發酵的過程,他們首先是在社交媒體裏實現精準粉絲的聚集,而其渠道則是貼吧、QQ 群、微信朋友圈、微博名人排行榜等等,在形成了相當的粉絲群體後,再反向引爆于大眾媒體。"
演唱會現場
對于沒有成熟作品的問題,粉絲表示認同,但他們同樣認為自家偶像可塑性強,需要靠 " 愛 " 來供養,即使這些愛含有虛假的臆想成分。
粉絲和偶像之間,達成一個不成文的契約:粉絲支持偶像,偶像扮演完美人設,為粉絲提供幻想。
所以鹿晗和粉絲的互動花樣百出,不管 " 生日季 "" 願望季 "" 運動季 " 活動,還是舉辦見面會、為粉絲發布感謝視頻,都鼓勵粉絲們更加 " 努力 " ——只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錢,就有可能換來偶像的青睐。
流量創造商業價值,數據等于一切,這些賦予了偶像至高的權力。
2021 年,頂流吳某陷入輿論危機,恰逢某制片主任向某綜藝維權讨薪。據該主任爆料,2017 年某節目組為了拉攏吳某錄制節目,花了 8000 萬的片酬,同時還專門到機場接機,請吳媽到 SKP 消費刷卡 600 萬。
不加節制的權力,使欲望無限制膨脹,也為偶像失格埋下鋪墊。
劇照
2019 年,奢侈品牌 Prada 選擇出道一年的蔡徐坤為品牌代言人。官宣第二天,Prada 的熱門話題曝光量超過 7 億,官微發布的蔡徐坤相關視頻播放量達 3000 萬。
Prada 集團執行長缪西亞 · 普拉達甚至公開表示," 粉絲不是通過我們,而是通過 KUN(蔡徐坤)認識了 Prada"。
2023 年,Prada 和蔡徐坤再度完成了續約。蔡徐坤于 5 月身着 Prada 特别定制禮服亮相 2023 紐約 Met Gala 時尚慶典紅毯。
一個月後,蔡徐坤東窗事發。而在這之前,Prada 其他中國代言人還有:柯震東、PGone、鄭爽、吳亦凡和李易峰。
流量的雙面性,可見一斑。
飯圈在擴大化。
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年輕粉絲,意識到金錢可以購買熱度時,他們比任何時代的追星族都具有主動權。
他們建立起新的評判體系,改造了娛樂圈的生态,以及互聯網的風氣——
想分蛋糕的明星必須尊崇流量經濟的邏輯,向 " 偶像 " 看齊,趨向 " 完美 "。而普通網友受到影響,變得狹隘、侵略性強,導致網暴的觸發條件越來越低。
漸漸的,明星不敢發聲,把人格隐藏于 " 客氣 " 背後。
2019 年,面對流量藝人屠榜," 搖滾中年 " 鄭鈞氣急敗壞:好壞的标準已經沒了,現在音樂榜單上都是屎。
這兩年參加真人秀,他已經适應了遊戲規則,一團和氣。
而李現在微博上滿滿正能量,大喊 " 奧力給 "。同樣一張圖發到 ins,配文卻是:錢難掙,屎難吃。
李現發動态,相同照片不同文案
微博如今成為明星純粹的宣傳工具。但在早期,這裏是他們嬉笑怒罵的大廣場。
" 微博女王 " 姚晨為社會議題、熱點事件奔走,大 V 之間因意見不合線下 " 約架 ",粉絲還沒習慣性地被立場左右,重拳出擊,反而喜聞樂見地看着雙方互掐、對線,看誰能更勝一籌。
那英留下那句 " 我最煩 xx 的人 ",吳京和段奕宏互稱 " 死鬼 ";章子怡面對造謠,在微博正面回應," 回去問你媽,你媽在,我就在 "。
吳京微博
微博之外,明星不憚于袒露七情六欲。
張曼玉在節目中大談與爾冬升尚未穩定的戀情,流露出熱戀中小女生的純真。關之琳被問是否甘心做情婦,她直言:
" 結婚離婚都試過,有女友的男人我試過,結過婚的男人我也試過,我想做就去做,沒考慮那麼多東西。但是我會顧慮到對方太太是怎麼想的,希望對方太太不要知道咯,我會珍惜那段時間,但是我不會有什麼期望。"
早期張國榮拍過三級片,成為歌壇霸主後,這成為他的污點,時常被惡意提起。有人建議他将影片全部回收,張國榮笑着拒絕:
" 管它呢,好讓大家看到我以前受過不少委屈,挨過不少苦。"
張國榮
當飯圈席卷互聯網的各個角落,娛樂圈變得死氣沉沉。明星盡可能完美,致力于維護與粉絲的契約,即:扮演符合想象的假人,避免落下話柄和道德瑕疵。
2020 年,楊超越曬了一張居家照後秒删。即使這樣,粉絲仍然發現照片背景裏有個煙盒,引起非議。大家争論的不是女孩抽煙或女星抽煙,而是抽煙不符合楊超越的 " 清純 " 人設。
事後,她不得不出來澄清,煙盒不是自己的。
楊超越家裏被發現煙盒
幾年後再回首,鹿晗位于事業巅峰時主動打破契約,舍棄權力。他頂風與關曉彤公開戀情的魄力,在理應沉默的環境裏,顯得彌足珍貴。
至于接班鹿晗的蔡徐坤,不知道能否挺過此次 " 堕胎 " 風波。對于大多數人來説,答案或許并不重要。一個頂流倒下,還會有新的頂流崛起,接力撐起當下無聊的娛樂圈。
2022 年,被稱為 " 懷舊年 "。
王心凌、劉畊宏等老牌藝人迎來事業第二春,線上演唱會主打情懷路線,崔健、孫燕姿、周傑倫等标志性歌手,反復擊中觀眾的情緒。
綜藝《聲生不息》更是成為大型懷舊現場,節目集結了 CoCo 李玟、林子祥、葉倩文等重量級嘉賓,改編經典港樂。節目的成功,昭示了觀眾對當下流行文化的不滿,以及對經典的渴求。
另一方面,10 年前的梗再度被重温。海清向歐豪單膝下跪,高喊 " 你是我的神 "。袁立為了轉移記者火力,主動提起斯琴高娃打羊胎素,留下金句 " 這是可以説的嗎 "。
過去的人和事重新爆紅,或許正因為人們懷念那個明星有才華、鮮活立體的生猛年代。
2023 年 7 月 5 日晚,李玟的二姐在微博宣布,李玟因抑郁症輕生去世。
突然的噩耗震驚了所有人。李玟一直通過勁歌熱舞給歌迷帶來快樂,燦爛的笑容像夏日傍晚的陽光般温暖,但在她出道的第 30 年,我們永遠地失去一位 " 千禧天後 "。
有位網友感慨:這麼多年好像她一直洋氣,時尚,性感,一如千禧年。
那個時代,真的過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