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美國B-52H飛近俄羅斯 白俄羅斯邊境“波羅的海三國”面臨危機?(附視頻),歡迎閲讀。
根據在線飛行跟蹤數據,美國空軍 B-52H" 同温層堡壘 " 戰略轟炸機 2 月 24 日飛越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距離俄羅斯邊境約 80 千米。
此前,B-52H 轟炸機曾出現在塔林上空,以紀念愛沙尼亞獨立日,即波羅的海國家的國慶日,但該地區更廣泛的地緣政治發展使這次飛行有了不同的背景,在塔林上空,這架戰略轟炸機加入了由四架 F-35A 隐形戰鬥機和兩架 F/A-18" 大黃蜂 " 戰鬥機組成的編隊。F-35A 很可能是荷蘭空軍的戰鬥機,目前正在愛沙尼亞的阿馬裏空軍基地執行波羅的海空中警戒任務,而 F/A-18 則來自芬蘭空軍。
本文為美國 " 戰争地帶(War Zone)" 網站評論文章,作者 Thomas Newdick,本人翻譯并編輯給大家分享。
B-52H、F-35A、F/A-18 組成混合編隊,飛越愛沙尼亞。
雖然 B-52 的這次飛行是按照預定計劃進行的,但在社交平台上仍然引起了很多猜測,尤其是因為此時恰逢俄烏武裝衝突爆發三周年紀念日。值得注意的是,愛沙尼亞獨立日之前也曾有 B-52 飛越塔林上空,并且不止一次。
另一方面,這種飛行表達的信号不能完全被忽視。現在美國總統唐納德 · 特朗普上任後不久,美國和俄羅斯以及北約之間的關系有所改變。
2 月 18 日,完成轟炸機特遣隊 25-2 部署任務後,地勤人員在英國費爾福德基地對一架 B-52H 進行飛行後檢查。
這架 B-52H 來自北達科他州邁諾特空軍基地第 5 轟炸機聯隊,是目前部署在英國皇家空軍費爾福德基地的兩架戰略轟炸機之一,它們是例行轟炸機特遣隊(BTF)部署任務的一部分。
此類部署通常涉及波羅的海及其周邊地區,該地區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尤其是俄烏武裝衝突爆發,導致東西方局勢緊張之後。
B-52H 在愛沙尼亞上空的復雜航線。
2 月 24 日,B-52H 轟炸機飛越塔林之後,繼續向東飛行,方向直指聖彼得堡。根據在線飛行跟蹤網站的公開數據,這架轟炸機在距離俄羅斯 - 愛沙尼亞邊境約 80 千米的地方轉向南方。
B-52H 飛越蘇瓦烏基走廊的航線。
B-52H 返航時,飛越拉脱維亞和立陶宛,通過所謂的蘇瓦烏基走廊進入波蘭領空。根據在線飛行跟蹤數據,在飛越蘇瓦烏基走廊時,B-52H 距離白俄羅斯邊境約 16 千米。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戰略轟炸機并非第一次飛越該地區。
B-52H 戰略轟炸機的大部分航線。
蘇瓦烏基走廊是白俄羅斯和軍事基地高度集中的俄羅斯飛地加裏寧格勒之間最短的陸路通道,距離約 64 千米。所以,這裏已經成為一條咽喉要道,也是北約和俄羅斯具有重要戰略和軍事意義的地區。如果該地區爆發衝突,俄羅斯控制蘇瓦烏基走廊之後,将切斷 " 波羅的海三國 " 立陶宛、拉脱維亞和愛沙尼亞與歐盟其他國家的聯系,并将形成通往加裏寧格勒的陸路通道。
立陶宛邊防警衞在維斯蒂蒂斯監控俄羅斯半飛地加裏寧格勒邊境攝像頭拍攝的視頻,該地區位于具有戰略意義的蘇瓦烏基走廊内。
同樣,B-52H 飛越蘇瓦烏基走廊具有象征意義,這一點很難被忽視。對于波羅的海三國來説,2 月 24 日 B-52H 的飛越行動可以視為美國在日益好戰的俄羅斯面前,對其繼續保持獨立地位的承諾的一個提醒。
B-52H、F-35A、F/A-18 組成混合編隊,飛越愛沙尼亞。
到目前為止,美國國防部尚未就此次飛行發表官方聲明。2023 年,當兩架 B-52 轟炸機同樣飛越塔林,慶祝愛沙尼亞獨立日時,美國空軍上将、美國駐歐洲空軍 - 非洲空軍和北約盟軍空軍司令部司令詹姆斯 · 赫克爾(James Hecker)表示:
" 美國和愛沙尼亞是親密盟友,在對民主、人權和法治的共同承諾的基礎上,建立了牢固的夥伴關系。我們堅定不移地致力于愛沙尼亞和我們所有波羅的海盟友的自由和主權,以阻止和防御對我們共同安全的任何威脅。"
飛越塔林的 B-52H 戰略轟炸機。
這種承諾現在越來越少了,至少就特朗普政府現在發布的信息而言是這樣的。
最近幾周,特朗普将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 · 澤連斯基稱為 " 獨裁者 ",并指責烏克蘭挑起了俄烏武裝衝突。與此同時,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突然出現了恢復關系正常化的迹象。
2 月 14 日,美國副總統萬斯在第 61 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講話。
美國副總統 JD · 萬斯在本月早些時候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指責歐洲領導人壓制言論自由、未能制止非法移民,并背叛了其 " 最基本的價值觀 "。
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長皮特 · 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表示,美國 " 不再是歐洲安全的主要保障者 "。這些話對于波羅的海三國來説尤其令人擔憂,因為它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北約盟友進行防御。
飛越波羅的海三國的 B-52H 轟炸機進行空中加油。
當然,傳統上,北約在歐洲的态勢得到了核威懾的保障——可攜帶核彈頭的 B-52H 和定期的 BTF 部署進一步加強了這種威懾能力。在美國外交政策重點進行全面調整,以及美國對北約的期望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這一保障能力現在看起來更加令人懷疑。
考慮到這一點,此次武力展示不僅向俄羅斯發出了強烈信号,也向波羅的海三國以及更廣泛意義上的北約其他成員國發出了強烈信号,這些成員國無疑對特朗普政府最近向歐洲發出的信息感到震驚。
譯者按:
翻譯完這篇文章,不禁想起 2020 年 12 月 6 日發布的《》一文,在文中,本人将波羅的海三國與越南進行橫向對比,算是捅了好些把 " 反俄 " 當 ZZZQ 的人的肺管子。後台各種留言真是火藥味十足,還有不少被系統删掉的,想必是觸發敏感詞了。現在看一下美國特朗普政府最近的表态,是不是覺得當年本人説的小國處世之道有那麼一點道理?一個 ID 留言 " 波羅的海三國時刻面臨俄羅斯的吞并 ",不知道最近 TA 看到美國逼着烏克蘭還 5000 億美元,有何感想?你現在想不通不要緊,這位美國作者也沒想通呢,他在表達上還有點前後矛盾。關鍵是,他會很快想通的,而某些人一輩子都想不通,這就是區别。至于某 ID 留言 " 要説地緣政治你還嫩 ",本人連話都不想説,直接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