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嫁富豪逃不過“母職”,消失8年,50歲想為自己活?,歡迎閲讀。
文 | 伊姐(周桂伊) 葉子姚
最新一季 " 浪姐 " 開播,看到了孫悦。
今年 50 歲的她,出場狀态好清爽。
她一露面,姐姐們就齊唱《祝你平安》。
初舞台上,她選擇了更有難度的唱跳,《大家一起來》。話説小學文藝匯演沒逃過這首歌的請舉起手來。
想起孫悦之前接受采訪時就説過,更喜歡嘗試與挑戰,不然她就能一首《祝你平安》唱 30 年。
自我介紹,她説大家叫我 " 悦姐 " 就好(這屆姐姐們年紀最大的是瞿穎,52 歲),眼睛眯着,笑起來的弧度和二十多年前一樣。
後台備采,孫悦像個很 " 虎 " 的新人一樣 " 哦,還要打板是吧?!"
被問及想選什麼樣的隊員,她直言:" 性格好的,别作的。"
但最打動我的一句話卻是,她被追問為什麼 50 歲再復出?
她説,因為兒子長大了。
孫悦,的确好久不見。
去年音樂綜藝《時光音樂會》,因上了熱搜,突然回到大眾視野。大家驚嘆于她多年未變的容顏和可圈可點的衣品。
也是那時候才知道,她是為了兒子,主動離開了樂壇 8 年," 消失 " 于各大晚會舞台。
兒子六歲時得了哮喘,看兒子每天咳嗽得厲害心疼,孫悦退回家庭,全職當媽,陪伴兒子。
兒子現在已是 16 歲的少年,她才終于放心 " 出山 "。
兒子勸她:" 媽,我長大了,去做你自己喜歡的事吧!"
差不多 30 年前,我對孫悦的童年初印象,這女歌手不漂亮,但出鏡率是真高。
記得當時我們老家有一檔電視節目叫點歌台,被高頻點播的《祝你平安》就經常出現在電視上。
那個時期的女歌手,還有那英、毛阿敏、韓紅、田震。
話説孫悦的這首成名曲背後還有一段非常有 " 獨立女性 " 氣質的勵志故事。
當年這首歌是電視劇《都市平安夜》片尾曲,那英唱的,沒火。孫悦聽了,覺得非常适合自己,想唱。
為了拿到版權以及推廣成功,北漂捉襟見肘的她跟父母哥哥以及親朋好友湊借了 12 萬,買版權,拍 MTV。
這筆錢在當時不是個小數目。孫悦 " 賭 " 了一把,赢了。
" 當時歌曲只有一個出口,MTV 大賽。我就要拍最好的,我借錢拍,借完我再還。如果這歌沒火,我就去歌廳駐唱。"(來自《南方人物周刊》)
在彼時唱将雲集的歌壇,孫悦又拐進 " 唱跳 " 賽道,成了内地初代唱跳女歌手。
她去韓國拍廣告,接觸到韓國舞曲,就買版權翻唱,包括改編自酷龍樂隊《弓大力夏巴拉》的《快樂指南》。
對,就是大 S 現任老公之前的樂隊。倆人也同台演出過。
韓流來襲的日子裏,孫悦還與韓流鼻祖李貞賢合作過。
歡快的曲風,前衞的造型,口口相傳的經典曲目,讓孫悦在樂壇站穩腳跟。
去日本演出,參加中韓音樂會,做韓國旅遊代言人,甚至還曾在拉斯維加斯連辦了三場演唱會。
2004 年,孫悦 " 相親 " 認識了老公吳飛舟,身家過億的科技公司老板。
結婚生子,心随己願,而且她并沒有停下事業回家相夫教子。老公也支持她事業,會低調地做個觀眾,出現在演唱會現場。
真正讓她離開的,是兒子生病。
43 歲,孫悦全面離開台前,把家搬到上海,陪伴兒子;走到幕後,創業開了家新媒體公司。
她過上了看起來 " 歲月靜好 " 的日子—— " 時間大多花在生活和養育。"
生活優渥,女明星的育兒也不缺幫手,但即便如此,從孫悦的三言兩語,也能捕捉到這些年作為一個母親的不易。
去年復出,是合夥人問她 " 要不要出來放松玩玩 "。
太人間真實了好麼。
工作哪有帶娃難啊!
波伏娃早就一語道破—— " 幾乎沒有什麼工作能比永遠重復的家務勞動,更像西西弗斯所受的折磨。"
我無比理解孫悦,成為母親,意味着所有本能都會指向怕孩子 " 受苦 ",孩子任何一點外人看來并不重大的病痛折磨,都是這個母親的 " 漫長季節,無望折磨 "。
在婚姻裏,如果養育孩子需要讓渡個人職業發展,現實是,縱然是火遍大江南北的明星、背後沒有夫家逼迫退圈,甚至還有老公支持,但那個主動或被動做出讓渡的,大多依然是女性。
有一幕真實刻畫着,孫悦自我回歸的喜悦。
那一天,站在初舞台的她表演結束後,一個人站在那激動地説:" 要不我再來一遍吧,我還沒唱夠。"
這屆浪姐,好幾個姐姐都已為人母。
盧靖姗帶娃錄制節目,孩子剛六個月,她在母乳。這邊剛下舞台,就跑去那邊奶娃。
哄着哭了的女兒説 " 媽媽已經盡力了 "。
縱然兒時就被習武的父親當男孩子一樣調教摔打,為人妻母的她,要面臨的人生課題,還是如何平衡工作與做好一個新手媽媽。
家有仨娃的蔡少芬説自己上節目也猶豫,先征求孩子的意見,是大女兒鼓勵自己參加。
想想蔡少芬作為演員的上一個角色,還停留在皇後娘娘。她目前曝光度全靠綜藝,因為時間更靈活,賺錢更快,不會耽誤太多陪孩子的時間。
三胎後的謝娜也直言,如今能讓自己下得了決心離開家一段時間的,一定是非常非常非常喜歡的工作,才可以。
這種考量,是大多數女性的選擇。
你不大會聽到哪個男性,為了養育孩子對個人職業發展做出權衡和取舍。
因為整個社會也從沒有對他們這般要求。
電影《婚姻故事》裏女主的離婚律師揭開殘酷真相:" 好父親 " 這個概念大概三十年前才出現,他們的缺席、沉默、自私都是被默許的存在;而不論從生理上還是精神上," 母親 " 都不被允許這種 " 不可靠 "。
熟悉我的老讀者應該清楚,我從來不是一個鼓動 " 不婚不育保平安 " 的博主,我自己的人生選擇,本身也在踐行我的觀點:" 人生的本質是關系,而關系本身就是錯綜復雜又千瘡百孔的。任何關系都不會完美,但不要因為它不完美就拒絕進入它,如果這樣,你會把自己活成孤島。"
但我的确很被孫悦這句 " 現在才出來,是因為孩子大了 " 戳中,孫悦孩子的問題是哮喘,如果孩子遇到的是更大挑戰,她的人生下半場劇本會被進一步深刻改寫。
我也理解這些參加浪姐的女明星表達的,孩子沒過哺乳期要帶着孩子工作,孩子大了出來工作要征求孩子意見,對一個身心健全,承擔責任,又順應本能的母親而言,現實就是這樣,無解。
我有時侯會深刻地思考 " 男女平等 " 到底能多大程度實現。
首先可以在物質上實現,比如女性普遍接受教育、出來工作、社會職場環境平等,女性普遍能謀生了,就有感情選擇權了。
然後可以在制度上實現,比如一夫一妻就是制度保護,畢竟百年前我們還三妻四妾常态化。比如離婚讓男性付出高昂的物質成本,增加不忠的成本,保護女性等。
但我們無法從動物性上實現,只要生孩子這件事上,子宮長在女人身體承擔生育巨大的生死成本,男人只需要付出一次 " 性快樂 "," 男女平等 " 就無法實現。
退一萬步,假如未來,科技發展讓生育變成了雙方都不需要如此痛苦的 " 機器化選擇 ",我依然覺得,從母性本能而言,媽媽天然會被孩子牽絆得深得多。
你看,有些無法解決的不公,一定程度是上帝賦予的。
寫這個推送,我不是推廣什麼悲觀論,而是凡事清醒,才能主動承擔代價。不抱怨的人,是想得很透徹的人。
你一定要在生育前權衡和明确,作為女性," 生育 " 這件事你要去做,不是父母或者夫家要求的 " 傳宗接代 ";不是 " 拴住丈夫的心讓關系更穩定 ";不是 " 别人有了我也要有的基本配置 "。
如果是這樣,巨大的代價引發的 " 不公平感 " 太容易把你擊碎了。
生育對于女性的意義必須是自發的,是 " 我想要一個或者多個孩子 ",在明确代價,做好了各種預案和統籌甚至風險管理後,我依然 " 希望有一個生命,讓我體會到做母親的巨大喜悦,甚至帶着我,以全新視角重新活了一遍,得到了巨大修復和治愈 ",OK,去生孩子。
事實是無法改變的,心境卻重新定義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