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張雪峰17999的課,AI能98平替嗎?,歡迎閲讀。
出品|虎嗅科技組
作者|齊健
編輯|苗正卿
頭圖|視覺中國
3 小時賺 2 億的張雪峰,可能要成為歷史了。因為,AI 已經瞄上了高考志願這條細得不能再細的小賽道。
随着高考志願填報工作正式開啓,抖音、百度等平台的高考相關欄目,都開始售賣 "AI 模拟報志願 VIP" 服務,目前抖音平台顯示的銷售情況是 " 超 1500 萬考生開通 ",百度 App 則顯示 " 超 1000 萬考生成功的選擇 "。
兩家平台的 "AI 模拟報志願 VIP" 标價均為 98 元,有效期到 2024 年 8 月 31 日。
猛一看,AI 大模型第一個落地賺錢的行業就是高考志願填報無疑了。1500 萬考生付費 14.7 億元,1000 萬考生付費就是 9800 萬元。
兩家平台的 AI 模拟報志願 VIP 購買頁面(截圖時間為 2024 年 6 月 28 日)
當然,平台口中的 " 千萬考生選擇 " 應該并非 2024 年高考一屆的數字。教育部數據顯示,2024 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 1342 萬人,比去年增加了 51 萬人。
艾媒咨詢在一項調研中指出,88.1% 的高考生願意選擇高考志願填報服務。2022 年,中國高考志願填報市場的付費規模為 8.8 億元,2023 年達到 9.5 億元。
目前張雪峰團隊的 App" 峰學蔚來 " 中展示了兩款志願規劃服務,分别是 " 夢想卡 " 和 " 圓夢卡 ",售價分别為 11999 元和 17999 元,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受到 AI 的衝擊,相對較貴的 " 圓夢卡 " 目前并未開售。
高考在中國被譽為 " 普通人改變命運的第一次機會 ",那麼把握這次機會的成本到底是 17999 元更加穩妥,還是 98 元更加超值?
AI 填志願,難過技術門檻?
AI 填志願可信嗎?
首先,AI 報志願主打一個大數據,但數據量太大對于高考志願填報也未必是好事。AI 模型本身存在一定的算法局限性。很多 AI 填報志願工具聲稱使用了 AI 大模型(或大語言模型 LLM),然而 LLM 在實際訓練數據中,由于很難控制數據樣本,常會造成樣本不均衡的情況,從而可能會學到一些 " 偏見 "。
假如,某學校或專業經常出現在搜索引擎的信息中,甚至在網絡信息中作一些搜索優化,那麼這些學校很有可能會在訓練數據中出現的頻率較高,LLM 可能會傾向于推薦這些學校或專業,而忽視其他同樣優秀但數據較少的選項。
此外,AI 搜集到的數據也要看樣本大小。在某高考志願填報工具中,虎嗅發現,專業對比功能中有 " 薪酬由高到低 " 的排序選項,其中平均薪酬最高的是 " 船舶電子電氣工程 ",随後 5 名是荷蘭語、波斯語、葡萄牙語和印地語,皆為小語種專業。如果将平均薪酬作為參考标準的話,則填報建議很可能出現一些看起來比較 " 反 * 共識 " 的結果。
某平台的專業對比功能
其次,大數據、大樣本給出的建議,通常是 " 最好 " 的選擇,但對于志願填報來説,很難 " 體貼 " 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雖然 AI 填報工具可以根據考生輸入的信息提供個性化建議,但這種個性化程度是有限的,很難全面提供給 AI,從而使 " 大數據 " 分析造成偏差,或者無法提供符合學生需求的個性化推薦。
另一方面,在理解和處理復雜需求方面,也有一些不足。尤其在理解考生的情感、動機和復雜背景方面仍然存在局限。例如,考生的家庭背景、個人愛好、職業理想等復雜因素,LLM 可能難以全面理解和綜合考慮。
語言模型缺乏完全理解人類動機和行為決策背後復雜背景的能力。清華大學在 2023 年發表的一篇論文《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中提出,雖然 GPT-4 的情商已經超過 89% 的人類水平,然而 LLM 對人類情感理解的機制與人完全不同。
對于志願填報來説,學生的家庭背景、興趣愛好和個人潛力,很多都是體現在細致的 " 小數據 " 中,而 AI 很難通過理解這些個性化數據在全部數據中的 " 權重 ",從而做出符合真實需求的判斷。
最後,AI 的大數據分析通常會傾向于推薦 " 熱門 " 或 " 主流 " 選項,這很可能會忽視一些冷門但更适合特定學生的選項。
萬元人類規劃師,重點提供情緒價值?
AI 報志願軟體的基礎功能大多是根據考生的省内排名區間列出可選學校,并結合性格分析和學業測評,給出衝擊學校、較穩妥學校和保底學校的建議。不僅如此,AI 還會給家長詳細分析為什麼選這些學校和專業。
不過,AI 的 " 認真負責 " 并不一定是考生家長需要的," 家長更喜歡張雪峰式的直給式答案,不願意花時間聽 AI 的長篇大論。" 某高考心理輔導從業者告訴虎嗅,家長的心态就是要一個 " 答案 ",而廉價的 AI 答案,又不能取得家長的信任。
人類專家給的結果不僅更直接,而且更可信。填報志願就跟上課一樣,家長更相信貼着 " 專家 " 标籤,具備豐富經驗和成功案例的老師。
" 相對于 AI 來説,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過程也是建立信任的基礎。" 前述心理輔導員認為,由于 AI 提供的建議大多是基于文本的,缺乏與用户的實時互動和深入溝通。而人類志願規劃師可以通過面對面的溝通,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疑慮,提供更為個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務。
以張雪峰團隊的 " 夢想卡 " 和 " 圓夢卡 " 為例,其服務内容包括四次志願填報溝通、日常視頻課程、模拟預案和最終方案确定。視頻課程大綱涵蓋填報技巧、專業介紹和院校規劃等方面。
一位高考志願規劃機構銷售顧問告訴虎嗅,在規劃過程中,規劃師會參考學生的職業前景、專業适配性、興趣愛好以及新高考科目的選擇等因素。許多家長對各個專業的了解有限,只能依賴高考規劃師的專業意見。
不過,如今家長對于填報志願的關注點,明顯已經被張雪峰 " 帶跑偏 " 了," 畢業後能幹什麼是很多家長最關心的,張雪峰把志願規劃師這個工作變成了就業指導。" 前述高考志願規劃機構銷售顧問表示,很多家長請志願規劃師,并非為了獲取專業指導,而是希望獲得一個 " 權威 " 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 有的孩子想選興趣專業,但家長希望孩子選計算機,這時候規劃師的作用就是説服孩子。" 在志願規劃服務過程中,規劃師會詳細講解各專業的利弊,幫助家長和考生做出最終決定。
雖説張雪峰等規劃師主打的就是幫家長在選報專業及職業規劃過程中 " 消除信息差 "。但這些信息在孩子未來的職業規劃中,仍存在大量變數。
2023 年以前,國内多家開設了 " 人工智能 " 專業的院校中,人工智能都并非高分專業。在中國互聯網剛剛崛起的幾年中,計算機專業在很多 985 院校中也不是考生的優先選擇。
高考志願規劃師相比于 AI,未必會給出更好或更合理的建議。但與規劃師溝通的過程,卻為考生和家長提供了大量的情緒價值,達到了 " 花錢買安心 " 的目的。在這個充滿壓力的過程中,規劃師的專業意見和心理疏導同樣重要。
AI 打壓市場空間?
在張雪峰剛剛嶄露頭角的時代,高考志願填報在很多教育機構眼裏,是一門能 " 賺到些小錢 " 的好生意。
然而,AI 大模型入侵之後,市場格局似乎已發生改變。
前面提到過的艾媒咨詢報告認為,高考志願填報市場潛力巨大,2023 年達到 9.5 億元,是 2016 年的 7.3 倍。不過,這一增長似乎正在放緩。艾媒咨詢預測,到 2027 年這一市場将增長到 12.2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在 6% 左右,并沒有保持之前的快速增長勢頭。随着 AI 的介入,高考志願填報市場的增長似乎摸到了天花板。
包括誇克、優志願、掌上高考等平台在内,原本收費都在 1000-2000 元之間的志願填報服務。今年以來各家紛紛将收費标準下調了 10 倍,降至 200-300 元。這讓很多平台不得不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利潤空間大幅縮減。
與此同時,在數字化技術的推動下,根據教育部也推出了免費的 " 陽光高考 " 平台。相比于免費、教育部背書,高考志願填報機構的付費服務吸引力大幅下降,生意也變得更像 " 野路子 ",更難做了。
不過,國家提供的免費服務也并不是要把高考志願規劃市場一棒子打死,更多的應該是要促進各家平台提升自身服務質量,探索良性商業模式。
短期來看 " 陽光高考 " 平台的出現,可能會壓縮一定的市場空間,但長期來看,市場仍存在大量的差異化服務需求。在這個過程中,誰能在激烈的競争中脱穎而出,将取決于其對用户需求的把握和技術的持續創新能力。
大語言模型在高考志願填報服務中雖然具有高效、數據驅動的優勢,但在數據質量、算法偏差、個性化需求、情感理解、用户信任、互動體驗以及倫理和隐私問題上仍存在明顯的局限性。
目前高考志願規劃平台主推的服務大多是 AI+ 人類專家結合的模式,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提供更全面和可靠的志願填報服務。
被 AI 盯上的張雪峰,今年可能會少賺點,但明年張雪峰自己開發了 AI Agent 的話,沒準會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