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最近共享經濟都開始悄悄漲價了,歡迎閲讀。
文章摘要
1.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充電樁、共享雨傘等共享經濟產品都在漲價。
2. 共享單車起步價漲至 1.5 元,月卡價格漲幅高達 50%。
3. 共享充電寶價格漲幅近 20 倍,使用體驗下降。
4. 共享充電樁充電費用分時段漲價,服務費差異大。
5. 共享雨傘租借收費漲價,歸還難度大。
6. 漲價背後是共享經濟企業大量虧損。
7. 共享經濟產品漲價主要原因是企業盈利困難和運營成本增加。
8. 是否繼續使用共享經濟產品需要考慮漲價後的性價比。
最近共享充電寶漲價的事被一次次頂上熱搜。
這些曾經街邊一伸手就能夠到的共享充電寶,居然開始悄悄漲價了。
我記得共享充電寶才出現的時候,花個五毛錢、一元錢就能充一兩小時,而現在不僅起步價每小時 4 塊。
關鍵吧,這貨還學會看街道説話了。
圖片來源:中國藍新聞
就拿杭州來説,好歹也都是一個地方,沒想到在西湖邊相隔僅 5 分鍾的路程,價格能貴個三倍。
更誇張的還是打工人趕路必備的共享單車。
圖片來源:小紅書 Jocelyn
從起步價到月卡到消費時長,主打一個全面漲價。
稍微騎個 15 分鍾就要 1 塊 5,對比上海連跨闵行、長寧、靜安、黃浦四區只需 2 塊錢的 71 路,公交車表示自己真是弱爆了。
這些曾經因便宜著稱的共享經濟們,怎麼突然就變了樣了呢?
一
讓我們先從共享單車説起。
我最早知道共享單車的概念應該是在讀大學的時候。從最早一家獨大的小黃車,到摩拜單車,再到青桔單車、美團單車 ......
但對于我來説,什麼品牌不重要,哪家便宜才是王道。
記得最開始因為每個平台都想盡可能多招攬新用户,折扣力度非常大。
0.5 元半小時的起步價,加上辦 30 天包月卡,優惠後最低價格只要 0.8 元。即使後面有所漲價,也能在 10 塊内的價格拿下。
數據來源:各單車平台公開資料
而現在,以上海為例,不僅起步價漲至 1.5 元,各單車平台的時長計費還不太一樣。
最高的青桔單車,收費标準為前 15 分鍾 1.5 元,而此後每 10 分鍾就要收費 1 元。算下來,騎行 1 小時就要花費 6.5 元。
這可比公交車貴了好幾倍,關鍵這共享單車還得靠我自己腳蹬呢。
我們再來看看單車的月卡價格調整。
數據來源:各單車平台公開資料、紅星資本局
在月卡上青桔單車倒是沒有什麼變化,反倒是美團單車和哈啰單車,漲價最高達到 50%。
就好比美團單車的 90 天月卡,從原來的 60 元漲至現在不打折情況下的 90 元,相當于一年下來花費就是 360 元。
圖片來源:淘寶
要知道一輛 ofo 單車的售價也就在 300 多塊。
當然,無論是單次的起步價還是月卡,本質上也都還是放在平台明面最容易被客户感知到的。
而還有一些潛在價格那真是不看不知道,一扣吓一跳。
比如停車調度費。
雖然最初平台的本意是為了規範停車而增加了停車調度,但是現實中要麼因為軟體定位不準,要麼費了老大勁騎到區内了還顯示不在停車 P 點。
騎車 5 分鍾,停車就得 3 分鍾,調度費還在 5 元 / 次(按距離遠近,調度費有所不同),放在以前都夠買一個月的單車月卡了。
二
街邊随手一借的共享充電寶也在漲。
説實話,以前我還蠻喜歡用共享充電寶的,尤其是對于我這種沒電會死星人來説。一個在街邊就能救急讓手機滿電的共享充電寶,實在是太有安全感了。
直到不久前我收到這樣一張訂單。
兩小時不到,花了我整整 10 塊錢。并且在計費單上還明确寫出了 5 元 / 小時,封頂 99 元。
而這并非個例,對比最開始普遍的共享充電寶價格是 0.5 元 ~1 元 / 每小時,不少公司還推出過 " 一分錢充電一小時 " 的活動。
現在大部分的一二線城市共享充電寶都在漲價。
數據整理自:時代數據、根據媒體實地調查不完全統計
并且針對不同區網域、不同商户還會區别定制價格。
在一些高級寫字樓、熱門景區、商場等地,價格高達 6 元至 10 元每小時。
圖片來源:網絡
相較最早的 5 毛 / 小時,現在的價格翻漲了近 20 倍。
大家可别小瞧這幾塊錢的收益。對于一些位于熱門商圈的商家來説,就好比這樣一家在杭州西湖 xx 廣場的中檔餐飲店老板,啥事不用做,單靠店門口小小一個充電寶,一個月的營收就超 2000 元。
圖片來源:網絡
而除了費用飛漲,更讓人糟心的是現在的共享充電寶的使用體驗。
一方面,我稱之為龜速充電。
前段時間不少小夥伴表示一小時自己的手機只能充電 30%左右,這不,已經有人在杭州人流量較大的鳳起路做起了小實驗。
數據整理自:潮新聞
還真沒冤枉它,不少充電寶充 20% 的電都要約半小時。
充電的時間延長了,不也就相當于間接漲價麼。
此外,另一方面你以為在街邊借到充電寶就完了嗎?更難的是充電寶帶來的歸還焦慮。
圖片來源:小紅書 @倪沒事吧
不少小夥伴為了不超出 1 小時的計費标準,甚至提前設定了 59 分鍾的歸還鬧鍾,充分展示了什麼叫街頭版《速度與激情》。
結果氣喘籲籲還了充電寶,一看扣費标準,得,晚了 25 秒,還得是按照 2 小時 8 元計費。
三
不僅是日常跟我們更緊密聯系的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充電樁、共享雨傘,都在悄悄漲價。
我們先來看看共享充電樁。
我想不少小夥伴當初投入新能源汽車懷抱的一大原因,就是看中了電車比油車更便宜。
而如今不少城市都出現了充電費用上漲的情況。
圖片來源:橙柿互動
就拿上海來説,據橙柿互動報道,近日上海的公共充電樁充電開始分時段漲價了,尤其中午後上漲幅度比較大。有的漲了六七毛錢,以前 1.15 元,現在漲到 2.05 元。
至于為什麼會漲價,一來是因為現在正值夏季用電高峰,因此不少充電樁都在分時段調整電費。
以特來電 App 的充電标準為例。
數據整理自:特來電 app8 月 4 日,實際價格以結算為準
可以看到根據不同時段的收費标準各不相同,将 24 小時抽成高峰、谷底、平段等時段。
最高的時段還是在中午尖峰時段 12:00-14:00 之間,充電單價為 2 元 / 度,用電價格較平谷時段電價上浮約 54%。
第二,也是因為第三方的服務費差異。
我對比了兩家充電平台的服務費,可以看出不僅平台間不同,就連同一平台的服務費都可能分時段收費,在 0.2~0.6 元 / 度不等。
而之所以平台間會調整服務費,或許也和如今充電樁的爆發式增長有關。
2015 年至 2022 年,中國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從不到 10 萬台增長至 521 萬台,年均增長超過 70 萬台。數量多了,各平台之間自然也就有了競争。
這也就是為什麼以前大家單價卷得太低,難以保證利潤,現在要漲價才能賺到錢的關鍵原因了吧。
再來看一個,共享雨傘。
作為下雨天才拿來應急用的共享雨傘,這應該是共享經濟裏大家不太常接觸的一類。這些共享雨傘們,一般都分布在地鐵、公車站、或是商區便利店等。
其實真要説起來,從早期收費 1 元 / 小時到部分收費每小時 3 元,單就租借收費漲價,倒也還好。這貨最 bug 的點就在于使用完後比充電寶還難歸還。
圖片來源:魔傘小程式
如果超出歸還時間,不少商家就會直接默認為用户把傘買下來。費用直接從最初借傘的押金中扣除,押金 19、30 塊都有,而一把共享雨傘的成本大概也就在 20 元左右。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充電樁,還有共享雨傘,為什麼這些本該是便宜共享的東西都在漲價?
四
漲價的背後是大量的虧損。
現在回想起來,從 2016 年共享經濟快速崛起,到後面的遍地開花,共享經濟這幾年确實稱得上是劃時代的產物。
我至今都還清楚記得自己第一次知道花 5 毛錢,就能在馬路牙子上随便騎上一輛自行車的驚豔。5 毛錢的價格,可能連一根雪糕都買不到。
曾經的共享經濟可不就是靠着優惠和低價在迅速占領市場。尤其是伴随後期大量競争對手入場,比的就是誰先搶得客户的心。
但是後來當企業開始想要盈利的時候,發現本身就沒怎麼賺到錢。
數據整理自:哈啰出行招股書
共享單車方面,根據哈啰出行招股書,2018~2020 年哈啰出行都處于虧損狀态,三年累計虧損近 50 億元。
而要説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還要數小黃 ofo 了。前段時間我還看見有消息稱 ofo 創始人戴威赴美創業開咖啡店去了。
企業虧本不説,甚至後期的運營成本還在增加。
街道上四處停放的共享單車,經常需要大量的人員去維護。據 ofo 數據統計表明,每輛共享單車每天日常運維和折舊成本大概為 2 元。假設在城市投放 5 萬輛共享單車,一年的運維成本就能高達上千萬元。
高成本的運營費,加上前期巨量的單車投放,造成了非常多的資源浪費。
一來企業賺不到錢,二來還要繼續負責後期大量的運營開銷,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麼多共享經濟都在漲價了 。
那麼各位面對現在共享經濟的大量漲價,你還願意掏錢包使用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