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極越危機,本該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歡迎閲讀。
标題裏的事情,相信你一定知道了。
這兩天,微博上幾乎一半的熱搜都給了極越。上一次汽車圈有如此的關注度,還是小米 SU7 發布。
還是簡單回顧一下,12 月 11 日下午,新能源汽車品牌極越,突然召開了一場内部會議。
會上説了什麼呢?《财經》的報道稱,極越 CEO 夏一平表示,目前公司遭遇現金流挑戰,正和股東充分溝通,想辦法共渡難關;同時,上個月員工社保暫時無法及時支付,對此表示抱歉。
到了晚上 7 點,公司人力部門給出方案:中台部門休假等待通知;門店停止銷售,員工可以拿賠償離開、或者留下。
很多人説,這種舉動是在宣布公司 " 原地解散 "。這一下可引爆了員工們的情緒。
于是,12 月 12 日上午,數百位員工來到公司圍堵 CEO 夏一平,讨要薪水和社保,并要個説法:這突然散夥,讓幾千号人怎麼辦?
有點諷刺的是,員工們圍堵 CEO 時的背景牆上,還寫着公司的标語:中國智能汽車史上,必将擁有每個極越人的名字。
圖片來源:汽車公社
目前看來,确實是要留名了,只不過是以一種不太體面的方式。
下班路上,我路過公司附近的一家極越門店,鐵門緊閉,店内空無一人。
而微信指數上,夏一平的數據猛漲數千倍,關注度遠超雷軍。
這兩天,有特别多人轉發我這條新聞,問我的看法。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供你參考。
這件事,可能要抽成兩個問題來看待。
1)極越為什麼會出局?
2)為什麼會引起如此大的風波?
第一個問題,可能并不復雜:競争力不足的品牌不斷出局,這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到 " 效率期 " 後,必然會出現的情況。
什麼叫效率期?這是一個經典的模型,常被用來描述一個行業的發展階段,看圖。
就像人分為青年、中年、老年一樣。一個行業,從興起到成熟,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紅利期、效率期、品牌期。
每個階段的邏輯都不相同,會發生的事情也各不相同。
第一個階段,叫紅利期。
紅利期,通常是新技術剛剛興起時,新玩家在不斷入局,賣家少而買家多,供需短暫失衡。
這種情況叫什麼?沒錯,紅利。紅利,就是供需的短暫失衡。
紅利期最重要的,是增長。一定要增長,拼命地增長、瘋狂地增長。增長過那個阈值,建立規模效應,你就算站住了腳跟。
至于什麼利潤,根本不重要,還遠遠沒到賺錢的時候。所以,紅利期的企業,會瘋狂地融資、燒錢,用資本杠杆驅動增長。
因此,紅利期的現象是:不斷有新玩家入場、不斷有傳統巨頭被挑戰、創新層出不窮,整個行業一派生機勃勃。
紅利期靠什麼?靠戰略。
選對了賽道、選對了用户痛點、選對了商業模式,然後你什麼都不用管,可勁燒錢,一路狂奔就行了。
前些年有一句話特别火:好管理是一家壞公司的結果。這種現象,通常就發生在紅利期。
為什麼好管理反而是壞公司的結果?因為大家都在撿錢,你到底得有多閒,才有精力把管理做的盡善盡美?
這個階段的公司,都是一邊丢盔棄甲,管理一塌糊塗,一邊高速增長。
這種現象會一直持續嗎?當然不可能,不然就不叫紅利,而叫一本萬利了。
當紅利耗盡,就會進入第二個階段:效率期。
這時,增速放緩,大部分潛在客户都已被納入市場。創新方面,低垂的果實已被摘完,主要的創新路徑都已被探索殆盡,這就叫效率期。
這一階段,大家會瘋狂降價。而那些無法控制成本的企業,就會不斷洗牌,直至出局。
效率期的現象,就是實力不夠的中小公司不斷 " 死去 ",只留下真正的高手,進入最終的決賽。
效率期靠什麼?靠管理。
因為,管理才能帶來高效率,高效率才能帶來低成本,低成本才能帶來低價格。
降價,就像退潮。潮水退去,才能看出誰是真正的高手。
最後一個階段,是品牌期。
品牌期,就是當行業競争趨向完善,成熟的品牌已經誕生。幾大品牌各自守住各自的地盤。除非有新技術誕生,否則新來者幾乎沒有挑戰巨頭的機會。
品牌期的現象,是守住各自地,各耕一塊田。精耕細作,秋收冬藏。
品牌期靠什麼?靠護城河。
專利、品牌、規模。能活到這一階段的企業,都是靠各自獨特的本事,建立屬于自己的護城河。打不下别人的城池,但别人也動你不得。
就好比燃油車,想要安全,就買沃爾沃;想要省油,就買豐田;想要駕乘體驗,就買奔馳寶馬。
再比如,手機行業、電腦行業,都是這樣,留在牌桌上的,都是身懷絕技的巨頭玩家。
紅利期,是海選賽。效率期,是淘汰賽。品牌期,是排位賽。
極越的出局,就是新能源汽車進入殘酷的效率期淘汰賽後,若幹出局品牌的縮影。你并沒有犯什麼大錯,只是行業到這兒了,而你,跑得不夠快。
事實上,從新能源汽車這個戰場出局,極越并不是第一家。此前有威馬、拜騰、奇點,雷丁等,不知名的還有綠馳、遊俠、合創、天際汽車等。
幾年前,雷軍在造車之初,就曾在社交平台説過,他确信未來世界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前 5 大品牌會占據 80% 的市場。
因此,小米唯一成功的路徑,就是進入前 5 名。這場戰役會非常 " 殘酷 "(Brutal)。
我們幾乎可以下定論,極越,并不會是最後一家。
商場,就是和平年代的戰場。
再來聊聊第二個問題,出局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這麼多,為什麼只有極越引起了這麼大關注?
毫無疑問,這和極越的處理方式有關。
如果讓極越自己來解釋,它或許有着百般無奈。
但我始終覺得,一定有更好的辦法。現在這種處理方式,不夠真誠。
從新聞報道來看,在危機爆發之前,公司運轉一切正常。該出差的出差、該開會的開會、該見供應商的見供應商。
晚點 LatePost 的報道中甚至説,一位給極越供應 IT 設備的服務商表示,自己當天下午還在對接項目,聊着聊着突然被對面告知,暫時不推進了。
而在 12 月 12 日的現場視頻中,也時常能聽到員工們不解的質問:" 為什麼不提前跟我們説?"" 昨天還在看店!"。
我們不清楚具體發生了什麼,但這種 " 突然死亡 " 式的處理,無疑是剝奪了幾千位夥伴的選擇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公司出現危機,也絕非一日之功。如果早些告知,留出緩衝時間,大家可以思考自己的未來、尋找新的機會。
至少,你可以坦誠告知,把選擇權留給大家。
不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我們從新聞裏,看到了很多利益受損的、無奈的員工。
比如,有員工放棄了上家公司的年終獎,周一剛入職,結果周三公司就沒了。
有些員工面臨社保斷繳的危機,這将對他們在上海的落户和買房造成影響。
兩名主播甚至直接直播連線,把極越汽車變成 " 極越傳媒 ",兩位主播都趴到車上,右邊的主播一邊哭一邊喊 " 極越還錢 "。
圖片來源:三言 Pro
損失最大的,則是一些孕期的女員工。社保停繳,将意味着拿不到生育津貼。按照上海的标準,這筆津貼非常可觀。而眾所周知,一旦失業,任何一家公司招聘一位孕期的員工,都不會是一個容易的決定。
真誠不會讓你的失敗變得輕松,但會讓你的離場不必難堪。引起憤怒的,并不是公司經營失敗,而是剝奪了大家的選擇權。
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出局,或許不會是最後一次。但以這種方式出局,我衷心地希望是最後一次。
我特别喜歡羅老師的一句話:沒有任何道路通向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
所謂的真誠,就是我坦誠相待、問心無愧。你揮手作别,各自安好。
對朋友、對夥伴、對員工,都該如此。
你覺得呢?
*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主筆 / 歌平 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