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巨虧16億,誰來拯救大潤發?,歡迎閲讀。
在零售業的波瀾起伏中,曾經風光無限的大潤發也走到了轉捩點,其母公司高鑫零售宣布收到潛在買家的收購意向,大潤發或将易主。在傳統商超衰退的大背景下,大潤發未來将何去何從?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豹變,作者:高宇哲,編輯:劉楊,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從風光無限的 " 最賺錢超市 " 到如今面臨被出售的命運,大潤發的故事如同一部商業劇,充滿了起伏與轉折。
經歷了 20 天的停牌後,10 月 15 日晚,高鑫零售發布公告稱,9 月 27 日公司收到了一位潛在買家的接觸函,表達了收購全部已發行股份的興趣。盡管公告中沒有透露這位神秘買家的具體信息,但這一消息還是引發市場的關注。10 月 16 日,随着高鑫零售股票復牌,其股價一度上漲超 25%。
大潤發曾是中國最賺錢的超市之一,在傳統零售業的黃金時期,它不僅超越了家樂福和沃爾瑪等國際巨頭,還穩坐國内最大零售超市的寶座。
然而,好景不長,随着電商的崛起以及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大潤發逐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2017 年,阿裏巴巴入主大潤發,試圖通過 " 新零售 " 模式重塑這家老牌零售商的命運。這場被外界視為阿裏新零售戰略的重要一步,如今看來卻未能如願延續大潤發的輝煌。
七年過去了,從昔日的傳統零售霸主到備受矚目的新零售實驗場,大潤發經歷了一系列變革與挑戰。動蕩中的大潤發經歷了什麼?如今,面對新的不确定性,大潤發還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嗎?
一、未竟的新零售變革
随着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百貨、超市等實體零售在 2016 年就已經面臨挑戰。當更多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大潤發這類傳統零售商不得不尋求轉型以應對市場變化。
2017 年,處于谷底的大潤發迎來了轉機——阿裏巴巴宣布以 224 億港元購入高鑫零售 36.16% 的股份,成為其重要股東。傳統零售巨頭與互聯網巨擘的合作引發了業界廣泛關注。随後,在 2020 年,阿裏再次追加投資 280 億港元,進一步鞏固了對大潤發的控制權,彰顯了其在新零售領網域的雄心壯志。
作為阿裏新零售戰略的重要試驗田,從入股之初,阿裏就致力于将大潤發進行線上線下融合,先後展開一系列措施進行全面的數字化更新。2018 年,阿裏将大潤發接入旗下淘鮮達、餓了麼和天貓超市等平台,通過這些線上入口獲取新的增長點。同時,為了強化生鮮業務,推出了主打一小時送達服務的 " 大潤發優鮮 "。
2018 年是阿裏接手後的首個完整财年,但大潤發并未實現預期中的大幅增長,反而出現了自 2016 年以來營收和利潤的首次雙降。
2020 年,阿裏繼續加大對大潤發的支持力度。當時,曾任阿裏副總裁的林小海加入高鑫零售,加速推進改革進程。一系列措施包括引入自助收銀機、電子價籤、刷臉支付等新技術,并與盒馬合作推出 " 盒小馬 " 項目,旨在提升門店運營效率。
此外,為迎合更高端的市場需求,大潤發還嘗試了會員店模式,推出了中潤發、M 會員店等新業态。
短期内,阿裏的新零售改造确實為大潤發帶來了業績上的增長。2020 年,大潤發以 1059.89 億元的銷售額位居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發布的中國超市百強榜榜首。但好景不長,線上流量的增長未能持續推動整體業績,2021 年以後,大潤發連續兩年出現業績下滑,盡管 2023 年勉強實現了扭虧為盈,卻依然難掩頹勢。
到了 2024 年,大潤發的财務狀況更加嚴峻。高鑫零售發布的 2024 财年業績報告顯示,在截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的财年内,公司營收為 725.67 億元,同比下降 13.3%。同時,公司年内虧損高達 16.68 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盈利 7800 萬元,虧損幅度顯著增加。
回顧大潤發的新零售變革之路,從傳統的商超模式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再到探索倉儲會員式超市的新業态,雖然嘗試了不少創新舉措,但最終未能成功蜕變。
一方面,大潤發在争奪線上流量的同時,失去了原本的價格優勢;另一方面,嘗試吸引中高端會員的努力與原有消費群體的需求并不完全匹配,難以滿足他們對服務質量和個性化體驗的高要求。
而且大潤發建立倉儲超市的時機稍晚,除了山姆、Costco 兩大國際連鎖品牌外,國内已經有盒馬、fudi、永輝等新秀,想要與一眾對手競争絕非易事。
疫情之後,消費者習慣的進一步改變,尤其是社區團購等形式的興起,給線下實體零售帶來了更大的壓力,這也加劇了大潤發業績的下滑。
二、超市之王,今非昔比
2018 年,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在接受新零售智庫采訪時表示,阿裏巴巴與大潤發正在共同塑造一個新零售時代。盡管如今看來這一判斷或許有些過于樂觀,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零售業的發展歷程中,大潤發始終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
這家創建于 1996 年的企業,最初是由台灣的一家紡織企業轉型而來。大潤發成立之初,國際連鎖超市如家樂福和沃爾瑪已經在中國站穩腳跟,但黃明端并沒有因此退縮,他采取的第一策略是 " 模仿 ",在經營上對标家樂福,将高挑的重貨架改為面向普通消費者的輕貨架,以更好地适應當時的市場需求。
當家樂福和沃爾瑪專注于一線城市并在繁華商業區選址時,黃明端則巧妙避開了與這些國際巨頭的正面競争,選擇大規模進駐二三線城市,針對注重性價比的消費群體。直到 2009 年,大潤發才在北京開了第一家門店。
這種 " 農村包圍城市 " 的策略讓大潤發迅速占領了空白市場。同時,大潤發敏鋭地捕捉到消費者對價格和便利性的需求,推出了 " 一站式購物體驗 " 的大賣場概念。通過源頭采購、控制運營成本以及頻繁的促銷活動,大潤發在低線城市赢得了廣泛的消費者基礎。
在中國零售業剛剛興起的時期,大潤發很快成為行業黑馬。進入市場的第三年,其營業額就達到了 200 多億元。2000 年,會員數量高達 150 萬的大潤發仍在高速發展。黃明端立下了超越沃爾瑪和家樂福,成為中國第一零售企業的宏偉目标。
之後,大潤發進行了本土化改造,使不同地區的消費者更加适應門店節奏,并在内部管理上實行分紅制度,将員工收入與門店銷售業績挂鈎,從而增強了員工的積極性。
2009 年之後,大潤發進入爆發期,以超過 400 億元的營業額取代家樂福,成為中國大陸市場的頭部零售商。2011 年,大潤發與法國歐尚集團合并成立高鑫零售,并在香港上市。其股價最高曾達到 13.4 港元,市值最高時達到 1278 億港元,市場份額超過了沃爾瑪,被譽為 " 最賺錢的超市 "。
自此,大潤發甩掉了國際零售商超的競争者,真正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
然而,正當大潤發乘風破浪之時,一場互聯網技術變革悄然來臨。在大潤發剛進入中國市場時,京東和阿裏巴巴等電商巨頭已經開始嶄露頭角。經過十餘年的發展,這些互聯網公司迅速崛起,改變了人們的購物和消費習慣,給傳統零售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大潤發并非沒有意識到這場危機。2014 年,他們推出了自有電商平台 " 飛牛網 " 以應對挑戰,但在三年内投入超過 10 億元後,很難與淘寶、京東等電商巨頭抗衡。
2016 年,大潤發位于濰坊的一家門店因物業問題關閉,打破了其進入大陸市場 19 年來從未關閉門店的記錄。此後,面臨轉型壓力的大潤發被阿裏巴巴收購,但未能從根本上扭轉局面。到了 2024 年,高鑫零售不僅創下巨額虧損,還關閉了 20 家大賣場,大潤發的零售神話似乎難以延續。
三、誰來拯救大潤發?
近年來,國内外零售巨頭紛紛面臨收縮。
2019 年,蘇寧易購收購了家樂福中國 80% 的股份,标志着家樂福集團正式退出中國大陸市場。另一零售巨頭沃爾瑪也未能幸免,據聯商網報道,從 2016 年到 2020 年,沃爾瑪在中國關閉了約 80 家門店;僅在 2024 年上半年,就至少關閉了 15 家門店。
今年 9 月 23 日,國内商超第一梯隊的永輝超市被名創優品以 63 億收購。盡管名創優品創始人對此表示樂觀,但業界普遍對這一接盤行為持保留态度。
如今,繼永輝之後,大潤發也面臨着 " 被賣 " 的命運。相比大潤發本身,外界更關注的是潛在買家。除了多次傳出收購意向的中糧集團外,德弘資本、高瓴投資、潤泰集團也被列為可能的買家,其中高瓴和潤泰被認為可能性較大。
高瓴之所以成為傳聞中心,與其豐富的投資經驗和成功案例密不可分。值得注意的是,在阿裏巴巴入股大潤發之前,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曾個人持有高鑫零售 5% 的股份。
另外,高瓴在零售連鎖行業也有過 " 起死回生 " 的成功投資案例。2017 年,高瓴以 531 億元人民币高價收購了破產的鞋業巨頭百麗國際。當時,百麗的前景并不明朗,高瓴總裁張磊做出的決定,一度被外界不解。
在高瓴的運營下,百麗國際被拆分為滔搏國際和百麗時尚,前者作為國内最大的阿迪達斯和耐克經銷商,掌握了多家運動品牌的經銷權,并于 2019 年成功在香港上市。如今,百麗仍在衝擊上市,而高瓴則有望成為幕後赢家。
另一位潛在買家潤泰集團則是大潤發的老東家。黃明端至今仍是潤泰集團的副主席,與潤泰集團總裁有着深厚的淵源。無論最終誰接手,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昔日的商超霸主已經被阿裏擺上了待售的 " 貨架 ",但這并不意味着失敗。
只不過,傳統商超仍面臨着整體趨勢下的重重挑戰。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自 2017 年起,國内超市門店數量持續下降,尤其是大型連鎖商超的減少速度更快。從 2012 年的 11947 家降至 2020 年的 5340 家,降幅超過 55%。
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國内商超或許需要對标倉儲會員制超市。這類超市通常具有更低的價格和更高的性價比。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倉儲會員超市行業市場規模達到 364.1 億元,預計 2024 年将達到 387.8 億元。
在傳統超市衰退的大背景下,無論誰接手,大潤發仍然面臨着諸多不确定性和挑戰。大潤發能否掙脱當前的困境,重振昔日輝煌,這将是新主人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豹變,作者:高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