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陷入血糖危機的中年男人,被不扎手指的血糖儀支配,歡迎閲讀。
中國糖尿病患病率一路飙升,中年男人的 " 标配 " 繼手表、皮帶、保温杯之後又多了一樣—— " 血糖儀 "。
血糖測得準,不僅可以評估血糖的控制情況,還可以指導糖尿病的治療,預防可怕的并發症。
經濟寒冬來臨,錢越來越難賺,工作越來越難找,作為家裏的頂梁柱,中年男人的壓力可見一斑,一邊擔憂着飯碗朝不保夕,一邊害怕身體出狀況。
最近,一部反映外賣行業的現實題材電影《逆行人生》讓中年人集體破防了。劇中徐峥扮演的男主高志壘 45 歲,畢業于名校,互聯網大廠的研發組長,也難逃裁員命運,失業的他要去支撐起整個家庭,不得不去跑外賣。
在被裁當天凌晨,高志壘還在點燈熬油地做項目,一進家門倒頭睡在沙發上,眯瞪三四個小時還得起身繼續拉磨。有賢妻和良母打點起居飲食,他能躲過預制菜和植脂末,但是常年作息不規律還是熬出了糖尿病,每天得在上班前打胰島素。
◎ 注射胰島素。/ 圖:圖蟲創意
飯桌上一家老小在吃早餐,只見高志壘掀起衣服,右手握住胰島素筆,對準臍周的皮膚打下去,2 個部門的藥快速進入體内,停留數秒後拔出針頭,他便匆匆出門趕地鐵去。
隔着螢幕,觀眾都可以感受到中年人的疲憊不堪。
01
血糖危機比失業危機更早來到,3.5 億人處于糖尿病前期
小卷不怡情,大卷很傷身,糖尿病就是長年累月在公司裏卷卷卷卷出來的!
張大山(化名)四十出頭,在廣告傳媒工作,他的母親是 2 型糖尿病患者。今年各行各業裁員減薪,張大山唯有比年輕人更拼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熬夜加班成常态。
加上長期吃外賣,飲料、咖啡當水喝,平時基本沒有運動,他的身材日漸發福,隆起了大肚腩,現在體重指數 BMI 高達 26.99,已經超重(成年人正常值 18.5 ≤ BMI<24.0)。
◎ 肥胖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 圖:123rf
在内分泌科醫生眼裏,張大山是妥妥的潛在糖尿病患者。科學研究證實,肥胖可以引起胰島素抵抗,過早地浪費了大量的胰島素,從而導致 2 型糖尿病的發生。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數據,中國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 1.4 億,其中 2 型糖尿病占 90% 以上。這是一種在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胰島素抵抗和胰島 β 細胞損傷造成的疾病,多數起病于四五十歲,誘發因素已經比較清楚。
北京協和醫院内分泌科主任醫師肖新華在科普直播中指出,高熱量食物攝入過多同時日常缺少運動;肥胖;抽煙喝酒、作息不規律,學習生活工作壓力大、情緒焦慮等因素都可能誘發糖尿病。
确診之後,不乏身不由己的中年人,生活、工作方式照舊,血糖會變得更糟糕。
51 歲馮肖 ( 化名 ) ,是一名銀行信貸經理,每天早上一到網點,心頭就浮現兩個問題 " 貸款從哪裏來?"" 會不會有貸款收不回來?"。縮水的業績和上漲的指标,壓得他喘不過氣來,經常失眠,近來血糖波動較大。
"降糖藥雖然天天吃,但老覺煩躁、口渴、多尿,一晚上去四五次廁所," 他上醫院檢查,空腹血糖 8.5mmol/L,糖化血紅蛋白超過 9%,結果提示血糖沒控制好。醫生説口服藥物對他不管用了,嚴重時可能會出現兇險的酮症酸中毒。
馮肖後悔沒能聽醫生的話堅持測血糖,沒有嚴格控制飲食和增加運動,但為時已晚,他已經淪為中國 1000 萬胰島素治療者的其中一員,每天要打胰島素,又要服用藥物。
◎ 飲食控制對血糖管理非常重要。/ 圖:作者攝
還有一個讓中年人無法回避的原因,随着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胰島 β 細胞功能越來越差,胰島素抵抗越來越重。由于早期症狀隐匿,不查血糖的話,可能幾十年都不會發現自己有糖尿病。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中年人想要 " 控糖 ",并不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更多的未确診的中年人可能處于糖尿病前期階段。
《全球糖尿病地圖(第 10 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糖尿病前期人群約為 3.5 億人,遠多于糖尿病患者人數。研究表明,如果不進行幹預,超過 90% 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将在 20 年間發展為糖尿病。
有人打方説,糖尿病前期就像一群人站在一個亮着黃燈的十字路口,往前一步,就是糖尿病了,而往後退一步,可以減少大概一半的發病。
糖尿病前期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糖耐量減弱,即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後血糖升高,處于 7.8-11.1 mmol/L 之間;另一種是空腹血糖受損,即空腹血糖在 6.1-7.0 mmol/L 之間。
對于中年男性來説,只要上述有一種情況符合,都應該積極調整生活方式,預防變成真正的 " 糖人 "。
02
血糖儀成為男人必需品,青睐免扎手指測血糖
超标的血糖,會像温水煮青蛙一樣損害人的血管,可以導致下肢截肢、失明、心梗、腦卒中、腎功能衰竭、痴呆、陽痿等并發症。我國每年有 83.4 萬人死于因糖尿病引起的各種并發症。
" 上周,我們小區一個 76 歲老頭因糖尿病引發心梗沒能救過來," 這個消息讓張大山着實緊張自己的血糖了。醫生説,糖尿病高危人群應該定期測血糖,而糖尿病患者最好天天測血糖。
" 説到底還是要控制血糖 ",但動不動就去醫院驗血太麻煩,加上每年一次體檢周期太長,張大山網購了一個動态血糖儀,貼在手臂上,開始随時觀測血糖。
越演越烈的血糖危機,促使越來越多的中年人配置血糖儀。
據中新經緯研究院發布的《"618" 消費洞察報告(2024)》顯示,家庭診療儀器品類漲勢驚人,其中血糖儀的銷售額增長超過了 40%。
39 深呼吸在多家電商平台搜索發現,除了常規的指尖血糖儀外,還有以" 免扎手指 "、" 無創血糖監測 "、" 不扎針測血糖 "為賣點的新型高科技血糖儀受到消費者的追捧,不少商家已經開始為智能手表、智能戒指标注 " 無創測血糖 " 的關鍵詞。
◎ 電商平台搜索 " 無創血糖儀器家用 "。/ 圖:網絡截圖
這類不扎手指無需采血的血糖儀,價格從幾十元到大幾千元不等。其中一款售價 2988 元的激光血糖儀,不僅可以測血糖,還可以測血氧、血流速、心率。
測血糖看似一個很簡單的小事,但是長年累月進行下去也不容易。
作為一名 5 年的老糖友,馮肖深有體會説,一般用指尖血糖儀定期監測血糖,需要每天扎一次手指。
" 剛确診 2 型糖尿病,住院期間,血糖不穩定的時候,一天要測五六回,手指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小血點,很疼。" 那時他就想,如果有一種固定在手上、不用扎破皮膚的可穿戴設備就好了。沒想到,如今網上符合他想象的一搜一大把。
不扎手指測血糖,對糖尿病患者來説是一種難以抗拒的誘惑。背後的原因,不全是因為扎針疼痛體驗不好、不夠便捷,還因為長期使用指尖血糖儀,涉及的耗材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 三樣必需品,針頭、測血糖的試紙和酒精棉都要求一次性的,網上可以購買套裝,50 套大概 40 元左右,能用一個多星期,那麼一個月材料費要 200 多元。" 馮肖稱,加上降糖藥、胰島素,他每月花在糖尿病的費用至少上千元。
今年上半年被降薪,醫藥費對他來説是不小的負擔。如果能用可穿戴設備監測血糖,相當于前期投入一筆資金,但為後期節省了一筆錢。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内分泌科主任徐谷根教授表示,門診經常有病人來詢問可不可以用無創血糖儀來監測血糖。不管是哪一類血糖儀,數據準确才是最重要的。
在現有的多種監測血糖手段中,靜脈抽血是最準确的,需要到醫院進行,指尖血糖儀可以在家測,是最常用的快速監測方法,但這兩種方法的缺點都是有創傷。
對于新興的無創血糖監測技術,徐谷根認為,相較而言,貼敷式的血糖儀通過皮膚接觸的方式可能要準确一些,而手表這種佩戴方式對血糖的監測沒那麼準确。無創血糖儀通常都要定期手動校準,才能保持它的準确性。
據了解,北京、廣州、上海已經有一些社區衞生中心開設了 24 小時動态血糖監測項目,他們為病人使用的動态血糖監測儀,就是通過敷貼将傳感器佩戴至手臂,其體積小還防水,糖友的正常生活、洗澡、遊泳、運動、工作等皆不會受到影響。
◎ 準備給病人的手臂貼上動态血糖監測儀。/ 圖:北京永定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
動态血糖儀安裝一次建議佩戴 7 — 14 天,每 5 分鍾記錄一次血糖,患者及其家屬可以通過手機 APP 随時查看患者本人的血糖動态。若患者覺得有偏差,需要手動校準。
2024 年 2 月 21 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警告稱,使用聲稱無需刺破皮膚即可測量血糖的智能手表或智能戒指存在風險。FDA 尚未授權、通過或核準任何旨在自行測量或估算血糖值的智能手表或智能戒指。
一篇發表在期刊《傳感器》(Sensors)的綜述文章指出,無創血糖監測技術包括光學法、微波法和電化學法,目前均是間接評估血糖水平,因此測量的數值和實際血糖水平之間相關性不高。
徐谷根提醒病人,"使用動态的無創的血糖儀進行監測,主要看它的血糖趨勢,而不是看具體的血糖值。"
通過連續記錄呈現的血糖趨勢,可以反映病人的血糖控制好壞,對于血糖相關風險有一定警示作用。當血糖一路趨高,應該及時上醫院,在醫生指導下更好地去管理血糖。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除專家外均為化名)
作者|葵葵
排版|深深
封面|veer
首圖|鋭景視覺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