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產孩子别卷學歷了,沒用,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格總在人間,作者:格總,題圖來自:AI 生成
階層固化,學歷貶值,中產們的孩子繼續卷學歷還有用嗎?除了卷學歷就無路可走了嗎?最近連續跟好幾個中產父母聊到這個話題,我跟他們講的觀點是,老路的确越來愈窄了,但是新路未必。
今天我把電話内容做一個整理,一共 4300 字,認真講講目前形勢下中產父母可以怎麼為孩子找到出路,信息量有點大,建議大家轉發給隊友一起看一起讨論。
下面我們開始。
談孩子教育前,我先介紹一個詞," 第一性原理 ",來自埃隆 · 馬斯克。
什麼叫第一性原理?
打個比方,為什麼會有汽車出現?當年的人覺得,既然有馬車了為什麼還要汽車呢?馬不是到處都是嗎?到處都有草嗎?而加油站不是到處都是,所以把馬喂好坐馬車就可以了,沒必要發展汽車。
馬斯克説,不是這樣的,你要把一個事物拆解成最基礎的事實,從最基礎的地方進行推理,這就是第一性原理。
我們人類交通最基礎的需求是什麼?是馬車嗎,不是,我們追求的不是交通工具,我們追求的是安全,速度,舒适,還包括社會身份,這就是最基礎的事實,所以馬車必然被汽車替代。
要是眼光僅僅局限于對已有事物本身做優化,那麼你将無法完成創新的突破。
再者,為什麼電車會取代燃油車?
之前人們説,電車更環保但是電池太貴,用不起,所以電車無法取代燃油車。
馬斯克説,不對,當你認為電池很貴,就陷入固有觀念了。
我們去看最基礎的事實:電池的成分是什麼?是钴,鎳,鋁這些金屬對吧,那它們現貨價格是多少?如果你不采購電池而是直接去期貨市場采購原材料,然後找到更好的電池組技術來造電池,你會發現,電池價格能打到接近當初的十分之一。
于是便宜又好用的電車就成為可能,燃油車被電車取代,這也是第一性原理的應用。
好了,現在大家應該知道所謂 " 第一性原理 " 是怎麼回事了。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教育的 " 第一性原理 "。
教育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在這裏我先做一個定義,我們不去考慮教育在精神層面的影響(雖然很重要),我們只解決功利的問題,也就是孩子未來能不能賺到錢、吃飽飯,在社會立足。
面對這個問題,大部分中產父母都在優化 " 已有事物本身 ",就是逼着孩子卷分數,未來考個好大學拿個文憑,方便找一份好工作。
這條路能不能走?
如果孩子擅長應試教育,考清北、考 985 和 211 沒啥問題,那我覺得就走老路也不錯。
不過即使如此,依然有那麼多名校出來的孩子找不到工作,更不要説不擅長應試教育,只能上一本二本專科的孩子了,對吧。
為什麼?因為優質崗位永遠有限,卷學歷到最後水漲船高卷成紅海血海,只有極少數擅長讀書的孩子勝出,其他孩子全部成為炮灰。
" 學歷是敲門磚 " 這句話現在已經不成立了,應該修改成:很高的學歷才是敲門磚,普通學歷根本敲不開門。
那應該怎麼辦?
從 " 第一性原理 " 出發,我們不如回歸到最基礎的事實去思考,什麼樣的年輕人會在未來社會立足和取得成功?
我個人覺得,這個孩子必須做到以下 4 件事:
1. 有能力直接創造價值;
2. 進入和了解價值網絡;
3. 學會交易價值;
4. 吸引資源和人脈。
這 4 件事分别對應了:技能、行業、商業認知、人際關系。
接下來我一個個講。
一
首先第 1 個,叫做技能。
這個技能大家注意啊,不是學歷,也不是文憑,也不是某個證書,而是 ta 真正具備一項能力,可以解決社會上某個問題。
舉個簡單例子,比如説修車。
修車這個技能是體力勞動,看起來很低端,但只要你有一技傍身,只要汽車還需要修,你就可以養活自己。
而且大家要知道未來的趨勢,體力勞動會越來越值錢,就像現在的歐美和日本。
還有,修車這種體力勞動需要跟用户直接打交道,它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提供情緒價值。也就是説,修車的人,只要他願意,通過學習和訓練,就可以為用車的人,也就是客户提供很多情緒價值。
在業務價值之外還有情緒價值,AI 就無法取代你,因為 AI 無法提供真正的情緒價值,反而是腦力勞動者容易被 AI 取代,因為 AI 現在會思考了。
為什麼現在的人才市場 " 月薪 3000 可以請大學生,月薪 5000 請不到農民工 ",就是因為農民工可以直接上手幹活,大學生你招來以後還要培訓他。
活兒好嘴甜會來事兒的農民工,哪哪都要,很多包工頭當年就是個農民工。
所以你作為父母,好好想一想,不一定是修車這種體力技能,腦力技能也可以,你身邊有哪些資源可以為孩子提供直接的技能培訓(而不是考證,除非證書是這個行業的硬性要求)。
在未來的就業市場,必然有相當多一部分孩子回歸 " 學徒 " 時代,學一門實用的手藝本身就是解決飯碗的途徑。
但是僅僅學會技能就夠了嗎?
不夠,于是要講到第 2 點。
二
孩子通過技能的掌握進入到一個價值網絡,這個網絡就叫做行業。
大家不要覺得一項技能可以保證一輩子高枕無憂,不是這樣,因為行業一直在變化。
正确做法是,孩子通過一項技能進入到一個行業,成為創造價值鏈條的一環,得以有機會了解交易架構是什麼樣,最賺錢的環節在哪裏,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如何。這個技能會不會被某種新技能取代,技能可不可以往周圍做延申,如何接觸到一些人脈資源 …… 這些都是他入行後該做的探索。
如果父母已經在行業裏了,很好,不管你是打工的,還是當老板的,你比周圍人是不是更了解這個行業?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利用現有優勢去引導孩子了解行業呢?
你説你的行業很爛,沒關系,把它作為孩子的備胎總可以吧。而且,了解行業這件事屬于一通百通,孩子了解過 A 行業,下一回了解 B 和 C 行業會上手更快。我當初入行做投資就是這樣,一開始學得很苦,後來基本上一周認識一個行業。
以上這些方式,早就有人這麼做了。剛説的馬斯克,最近的新聞是他老帶着 4 歲的小兒子去各種場所,包括他的火箭發射基地,這是他作為老板的便利。
我們普通人也可以,即使你沒法帶他去公司,也可以多跟他分享工作上的事,把他當作 " 學徒 ",你的水平再低,比起外行也是高手了,孩子了解行業、對行業敏感,這種培養越早越好。
拿我自己來説,我對自媒體肯定要比大部分人更懂,有時候我就會拉着兒子探讨,兒子問:哎,爸爸,你這個短視頻怎麼沒人點贊呢?我就啓發他,你覺得原因是什麼?如果是你來拍,怎麼做點贊會比較多?
孩子如果很小就開始對某個行業有了解,這就意味着他可以早早接觸到真實世界,而不是被封閉在象牙塔裏,成為書呆子。
三
我們再來説第 3 點,如何交易價值,也就是常説的商業認知。
認知是技能和行業之外的更大的東西,在所有認知裏,政治和藝術屬于屠龍之技,門檻太高,不是每個人都有使用的機會。
而商業認知的門檻足夠低,實操也更容易,對孩子的立足也最重要,不管 ta 以後是打工還是創業。
比如我有一次帶兒子出門,看到路邊廣告就問他,哎,你覺得這個廣告是打給誰看的?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裏?它的時間有多長?比如説 10 秒鍾,為什麼是 10 秒,不是 20 秒,也不是 3 秒鍾?你給我分析一下。
還有一次我開車在路上,又問他:
城市裏這些路都是免費的,憑什麼我的車有資格開上這個路呢?路是誰修的?兒子説是政府修的,很好,那政府為什麼要修這個路?它希望通過修路得到什麼好處?如果你是政府,你會怎麼去計算它到底有沒有虧本?
寫到這裏我想到,投資了京東的徐新就講過,她小時候父親(中國重汽的董事長)總在家裏接待客人聊工作上的事情,她就在房間裏聽着,客人走了就去問父親各種問題,不知不覺間培養起了對商業的興趣。
有些父母會説,我的工作沒那麼高端,沒啥好教給孩子的。
這個想法就局限了,你以為我跟兒子聊的全是工作中學到的嗎?有些是,有些并不是,很多是我從商業書籍、課程、文章裏學到的。
不要擔心講得不對,父母講得對不對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培養起以 " 生產者 " 的視角去觀察周圍的習慣,而不是永遠把自己當作 " 消費者 "。
當孩子接觸到更多商業認知,他們就會很清楚别人如何通過利他的行為來達到利己,未來有一天他也可以這麼做。
這不是雞湯,而是實實在在的交易思維。
當然,這些認知都是一些碎片,它指導不了孩子去做某一個具體生意,但是别忘了,一旦孩子有了" 我也可以通過分析需求找到解決方案 "的想法,進入商業世界的心理門檻就已經跨過去了。
可能是因為引導得比較早,兒子之前從校外帶東西進學校賺差價,我覺得就很好,雖然後來被學校叫停了。
後面我會鼓勵他繼續去做一些商業上的探索,親身體驗 " 賺錢 " 的感覺,去接觸用户,去説服合作方,去算賬。
賺錢要從娃娃抓起,等到大學畢業就遲了。
四
最後來説第 4 點,吸引資源和人脈的事兒,就是孩子的人際關系能力。
還是舉我自己的例子吧,有一次我兒子在學校跟一個同班男生發生衝突,我跟另外一個父親被請家長,讓老師狠狠批評了一頓,批評後,兩個父親握了握手,領着各自的兒子離開了。
回去路上我就跟他講。
今天你給我添麻煩了,但是我不責怪你,我只要求你回答我一個問題,就是跟你發生争端的這個男孩,你認為他身上有什麼優點?不用説多,一個優點就可以。
兒子想了半天説,我覺得他,呃,人還是挺真誠的,有時候説話雖然挺傷人,但是很真誠,不假。
我説非常好!你發現沒有,為什麼你會和他發生争端?就是因為他很真誠,所以你願意跟真誠的人在一起玩,一起玩就可能發生矛盾,别的同學沒有跟你發生矛盾,不是因為他們人都很好,而是因為你都不想跟他們玩,對吧。既然如此,如果你們一直是很好的朋友,未來到社會上打拼,能夠結伴而行互相幫助,是不是比起那些單打獨鬥的人要強得多啊?
兒子想了想説,對,還真是。
大家看我在幹啥,我在教他人際關系能力,特别是人際關系裏的領導力。
有一天你的孩子也會進入社會,不管是做基層也好,當高管也好,當老板也好,他們都需要交朋友。
職場裏,交朋友的前提是必須學會欣賞領導,欣賞同事,欣賞下屬,欣賞那些未來可能和 ta 并肩作戰的人。
職場外,交朋友的方式在于擴展社交圈,影響力,讓自己成為不同資源和信息流的交匯點。
他們要成為别人信得過的朋友,成為貴人希望栽培的後輩,有一天歲數大了,還要成為優秀年輕人願意追随的前輩。
從吸引資源,到自己成為吸引别人的資源。
很多中產父母完全沒有這個意識,為什麼?因為你自己從小就沒人教你,比如你想一想,除了老同學,除了公司和前公司的領導同事,你在社會上是不是基本上不認識幾個人?是不是很多人一直單打獨鬥,還對周圍的人處處設防?
所以,你希望你的孩子未來也單打獨鬥嗎?你自己靠單打獨鬥到今天混成什麼樣,心裏沒點數嗎?
既然如此,人際關系需要掌握的這些東西,你的孩子就應該提前掌握好,對不對。
好了今天就聊這麼多,總結一下:
1. 有能力直接創造價值:技能;
2. 進入和了解價值網絡:行業;
3. 學會交易價值:商業認知;
4. 吸引資源和人脈:人際關系。
這 4 點,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引導 ta 開始學習和準備。
學校裏的分數和名次固然重要,但是你也清楚,不是孩子努力就一定可以提高的,不是家長使勁兒雞娃就一定可以改善的,你家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大家不要自欺欺人。
而我提到的這 4 點,孩子越早掌握對未來幫助就越大,而且你們都可以做到,真的,比起雞娃容易多了,這才是給孩子真正的托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格總在人間,作者:格總(前華為銷售;前投資公司總監;《職場的邏輯》書作者;影響 120 萬人的職業規劃咨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