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阿裏收購一家創業公司,只為讓前釘釘總裁回歸,歡迎閲讀。
3 月 31 日晚間,從阿裏集團獲悉,阿裏集團拟收購陳航(無招)創辦兩氫一氧公司的投資人股份, 交易完成後,陳航(無招)将出任阿裏集團釘釘 CEO。葉軍(不窮)将回到阿裏巴巴集團,另有任用。
這代表葉軍(不窮)四年的釘釘生涯告一段落,而釘釘又将回到無招的時代,只是事随時移,彼時的釘釘和如今的釘釘,要面對的内外部環境早已大有不同。
離開
無招是釘釘的創始人,也是釘釘的靈魂人物。在阿裏内部,無招是典型的 " 連續失敗創業者 ",之前的一淘和來往都沒有成功。2014 年,一款企業 IM 產品 " 釘釘 " 随之誕生,操盤手依然是陳航,起初無人看好釘釘的發展,但是釘釘走出了一條逆風翻盤之路。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就在無招打算繼續在釘釘大幹一場時,2020 年 9 下旬,阿裏内網公開一篇全員郵件,阿裏巴巴将釘釘更新為大釘釘事業部,與阿裏雲全面融合,無招調任集團,擔任時任阿裏巴巴集團主席兼 CEO 張勇(逍遙子)的助理。
這對于無招來説不是一個好消息,無招并非自己主動想離開,更多是服從集團的安排。無招離開釘釘時,一同出走的骨幹包括原阿裏釘釘副總裁任卿(花名:易統)、原阿裏釘釘市場部負責人甘聰(花名:克琳)、以及原阿裏釘釘首席架構師、CTO 朱鴻(花名:一粟)等。
無招在一次對外采訪時表示," 當年集團要雲釘一體化,我只能離開。公司的目标客户變成了各種大企業,而釘釘的使命一直是為中小企業而生的,在戰略方向上我和集團有些不一致。但釘釘始終是集團的,以集團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
目标不一致,是無招出走的主要原因,而實際上,無招不見得離阿裏有多遠。
無招創辦的 HHO 公司距離釘釘辦公地點只有一路之隔,無招創業之後的第一次公開露面,選在了馬雲在杭州開的酒吧,現任阿裏巴巴集團 CEO 吳泳銘是無招實習期間的領導,2023 年釘釘的生态大會,無招以驚喜嘉賓的身份出場。
也正是在當時,即有消息傳出,阿裏正在與 HHO 進行收購談判,意在收編無招及其核心團隊,不過此事一直未落地,直到此刻,無招還是重新回到了釘釘。
回歸
如果説無招離開,是因為阿裏雲和釘釘需要商業化,那麼現在,則是因為在阿裏集團全面 AI 化的大背景下,釘釘需要成為一款面向 To B 的拳頭 AI 產品,做產品恰恰是無招更擅長的部分。
2 月份,在阿裏巴巴 2025 财年第三季度财報電話會上,吳泳銘透露了對于釘釘的期待,他表示,AI 技術對于集團的 ToB 和 ToC 業務都會帶來效率的提升以及用户時長和用户價值的巨大提升。
" 集團内非常重要的 ToB 資產——釘釘,未來在企業端會有非常多用 AI 重塑企業内協作協同的場景和機會,而釘釘是我們最重要的面向 ToB 領網域的 AI 應用。"
他還提到,未來在釘釘上的企業,其企業協同的諸多操作将更多地借助自然語言,通過類似釘釘的聊天界面來完成。而背後的 ERP 軟體則主要承擔數據庫功能。
例如,企業内部會議中的許多決策,在很多情況下都能夠通過自然語言在釘釘上得以處理,這便是 AI 與釘釘的良好結合範例。同時,在釘釘上有大量企業,它們擁有豐富的内部私有化資料和流程,這些都需要私有化模型部署或私有化的 AI 智能體來實現更高效率。因此,AI 技術的積極應用将給整個企業軟體市場和企業協同市場帶來巨大變革。
AI 時代叙事下,無招要給釘釘換一個新故事了。(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 | 張帥,編輯 | 蓋虹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