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多省曬“過緊日子”賬單,有的節約幾十億,今年将這麼做,歡迎閲讀。
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斷加劇的大背景下,今年繼續過緊日子是 31 省份共同的選擇。
第一财經記者梳理 31 省份 2024 年預算執行情況和 2025 年預算草案報告發現,所有省份都強調 2025 年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降低行政運行成本等,以騰出更多資金用于支持民生和重大戰略任務。
自财政收入轉入中低速增長後的十餘年,中國各級政府更加強調過緊日子。去年各地過緊日子情況如何,究竟騰出多少資金?今年各地又如何繼續過緊日子?
多省騰出幾十億
所謂政府過緊日子,一般是壓減行政開支、非必要、非急需支出等,勤儉辦一切事業。而民生等支出并不在壓減範圍内,反而是上述過緊日子騰挪資金的重點保障領網域。
近些年各級政府過緊日子新規不斷出台,一些規定甚至一度上了熱搜。比如安徽提出檔案資料一律雙面印制,會議不發筆、本等辦公用品等;蘇州要求高鐵沿線公務出行原則上不安排公務用車保障,公務接待安排在機關食堂的,原則上提供同餐次職工餐菜品等。
部分省份預算報告,揭示了 2024 年地方過緊日子成績單。
重慶預算報告稱,去年當地推動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出台 " 六減六控 " 過緊日子舉措,持續壓減一般性支出、" 三公 " 等經費,嚴控節慶展會論壇活動、新上建設項目和編外聘用人員等,全市壓減一般性支出 54 億元,有效降低行政運行成本。
天津預算報告表示,去年天津實施更為嚴格的過緊日子措施,按 10% 比例壓減公用、會議、信息化運維等行政經費,實施 " 三公 " 經費撥款限額管理,執行機關事業部門人員 " 退一進一 "" 多退少進 " 政策,全年壓減非必要支出 87.6 億元。
吉林預算報告稱,去年當地落實 12 條過緊日子措施,明确各地各部門委托業務費和 " 三公 " 經費等限額,全年一般性支出減少 65 億元,下降 16%,其中委托業務費支出壓減超 40 億元,下降近 50%。
另外,遼寧去年預算執行中壓減全省非急需非剛性支出 2% 以上,壓減 4.3 億元,騰出更多資金保障 " 三保 "、債務還本付息等剛性支出。廣西壯族自治區本級 " 三公兩費 " 支出 5.01 億元,較年初預算壓減 2.33 億元
為了讓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近些年各地将過緊日子制度化,形成長效機制。僅 2024 年,山東、河南、湖北、湖南、陝西、福建、黑龍江、北京、山西、重慶、貴州等十多個省份發布過緊日子相關規定。
比如,黑龍江預算報告稱,去年在全國率先出台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政策,細化推出嚴控一般性支出 14 個方面 45 條硬措施,配套建立 27 項标準化評估指标。
湖南預算報告稱,當地在全國率先以省委、省政府兩辦名義出台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 15 條措施,将編制人員管理、政府購買服務、政府性投資、政府采購等行為納入約束範圍,勤儉辦一切事業。近三年省級一般性支出壓減 31%。
當然,落實過緊日子也仍有一些挑戰。多省預算報告提到當前财政運行面臨的問題或挑戰時,涉及過緊日子問題。
比如,浙江預算報告稱,一些地區緊日子過得還不夠緊,個别領網域存在浪費現象。江蘇預算報告指出,少數部門落實 " 黨政機關堅持過緊日子 " 要求不到位,還存在突擊花錢和資金浪費現象。江西預算報告稱,部分地方 " 三保 " 保障能力較為脆弱,貫徹過緊日子要求還不夠嚴格。
多位财税專家告訴第一财經,黨政機關多年過緊日子成效明顯,一般性支出等都得到明顯壓減。但一些地方出現 " 突擊花錢 ",無預算、超預算、超标準支出會議、培訓、" 三公 " 經費等,違規發放津補貼等老問題,也反映出預算的法律約束較弱等現狀。未來應嚴格執行預算相關法規,樹牢過緊日子的思想,健全過緊日子常态長效機制,強化監管,真正将過緊日子落到實處。
讓過緊日子成為習慣
去年 12 月份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記者梳理發現,2025 年 31 省份均要求繼續過緊日子。這包括嚴控 " 三公經費 "、供養人員在内的行政開支等。
行政開支依然是财政支出一大主要支出類别。比如某省 2024 年超 1 萬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民生支出占比約 65.7%,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占比約 18.5%,行政成本支出占 15.8%(約 2122.2 億元)。
廣東預算報告稱,今年黨政機關堅持過緊日子把緊預算關口,嚴控部門和部門運轉性經費、政府履職輔助性服務等一般性支出,開展成本預算績效管理試點,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
除了壓減或嚴控一般性支出、" 三公 " 經費等方面,在壓降行政成本方面,天津預算報告提出,嚴控财政供養人員規模。吉林提出,合理壓降财政供養人員支出。湖北預算報告稱,要加強信息化項目管控。内蒙古預算報告稱,今年嚴控黨政機關節慶、論壇、展會、培訓等活動,培訓費按照 50% 壓減。江蘇預算報告提出,今年切實防範和糾治 " 新形象工程 "。
另外,健全過緊日子長效機制仍是今年地方财政工作的一個重點。
比如浙江預算報告稱,今年嚴格落實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要求,健全預算支出标準體系,從嚴從緊控制非重點、非剛性、非急需支出,勤儉辦一切事業,完善過緊日子評估機制。
财政部部長藍佛安此前公開表示,黨政機關過緊日子,是黨中央明确要求,各級政府都要帶頭落實,勤儉辦一切事業。俗話説,精打細算才能油鹽不斷。黨政機關少花一分錢,民生事業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錢。當然,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不是捂緊錢包不花錢,而是該花的花,該省的省,做到大錢大方、小錢小氣,集中财力辦大事。
黑龍江預算報告稱,今年秉持 " 小錢小氣、大錢大方 " 理念,嚴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分類壓減一般性支出,努力做到中央規定配套項目、民生政策性支出、支持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和產業更新的生產性投資、科技人才等創新領網域支出、防範化解重點領網域風險支出等 " 五個必保 "。
從多省預算報告來看,今年民生等重大支出得到保障。
比如,根據山東預算報告,預計今年山東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 13340 億元,增長 2%。其中加大基本民生投入力度,确保全省民生支出占比穩定在 80% 左右。比如支持适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城鄉居民醫保财政補助标準等。
江蘇今年預算報告稱,今年江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省定标準按不低于 8% 增幅提高至每人每月 247 元。
(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