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存量房貸利率調整越來越近,何時降?怎麼降?,歡迎閲讀。
" 繼續引導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 指導商業銀行依法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
在市場對降低個人存量房貸利率滿懷期待的當下,8 月 1 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的 2023 年下半年工作會議中,以上表述尤其引發關注。
資料圖:中國人民銀行。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 支持鼓勵 " 變 " 指導 "
近期以來,已有多個部門在不同場合針對優化房地產政策密集發聲,央行更是在時隔半個月後再次釋放出存量房貸利率調整的信号。
7 月 14 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币政策司司長鄒瀾在發布會上表示:" 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我們支持和鼓勵商業銀行與借款人自主協商變更合同約定,或者是新發放貸款置換原來的存量貸款。"
從用詞上,可以看出兩次的表述有了變化,從 " 支持鼓勵 " 變為 " 指導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這就意味着政策改革進入到實操層面,也意味着一些銀行在實操中可能有困惑,需要央行來定調。
" 所以下半年調整存量房貸是房地產領網域非常重大的一件事。從金融風險角度看,有助于減少房貸違約的風險。對購房者來説,每個月還月供可以減少,真正實現減負。" 嚴躍進稱。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也表示,和上一次的表态相比,這次央行提出的要求更加明确,回應了市場呼聲,傳遞出更加積極的信号。預計央行将出台指導意見,或者通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引導商業銀行下調利率偏高的部分存量房貸利率。
至于推進存量房貸調整的基本原則,央行強調了 " 依法 " 和 " 有序 "。董希淼認為," 依法 " 即存量房貸合同由銀行與借款人籤訂,利率條款變更也應在指導意見之下,由借貸雙方依法協商一致;" 有序 " 即存量房貸利率調整不會 " 一刀切 ",可能主要針對利率明顯偏高的部分存量房貸,可根據利率高低分别确定不同的下調幅度,也可以是階段性下調。
銀行落地情況如何?
" 現在各個銀行内部還一直在研究政策,協商期限、調整幅度、是否允許跨行‘轉按揭’等都是需要讨論的問題。對外我們只能表示會積極跟進,但還沒有具體方案。" 某國有銀行工作人員對中新财經記者表示,近來每天都會接到客户的電話和微信 " 轟炸 ",但确實還沒有接到具體的通知。
他提到,雖然過去有過存量房貸利率 " 打折 " 的先例,但這畢竟是一個涉及家庭、法律、盈利、風險等多方面的復雜問題。尤其是面對新的客户體量、按揭貸款定價機制變化,和細化至 " 因城施策 " 甚至 " 一城一策 "" 一區一策 " 的政策環境。業内普遍認為,如推行上述調整,需要監管部門進一步落地相關細則指引。
資料圖:商品住宅高樓 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央行 7 月 28 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二季度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 38.6 萬億元,同比下降 0.7%,增速比上年末低 1.9 個百分點。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直言,個人住房貸款餘額連續兩個季度減少是十分罕見的,這也意味着房貸進入了存量時代。
争搶存量時代優質資產的競争下,銀行之間、銀行和客户間的 " 博弈 " 已鋪展開。對于購房者而言,目前只能選擇以提前還貸來應對較大的利差。
" 新購住房貸款利率的持續下調,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 2022 年以來,5 年期以上 LPR 僅下調了 45 個基點,也就是説存量房貸利率随 LPR 下調點數遠小于新購房貸利率,因此造成存量房貸利率偏高,疊加去年理财收益下降,居民提前還款現象明顯。" 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總經理曹晶晶解釋稱。
從個别銀行的行動來看,此前有消息稱興業銀行廣州分行已率先試水,針對存量按揭客户給予 1 年期的利率優惠券。但後被證實只是該分行在部分支行開展的一項創新試點,只針對少數優質客户,并未在當地大量推廣,且早在央行發聲前即已開始試推該項優惠。
如何兼顧多方利益?
事實上,夾在調整存量房貸利率和提前還貸現象間的商業銀行,也面臨兩難處境:一是目前存量房貸規模較大,且是商業銀行的優質資產,調整利率勢必會利潤空間壓縮;二是不下調利率,就會面臨提前還款和客户流失的問題。
更大的客户體量也為實際推進帶來了更大考驗。中泰證券復盤 2008-2009 年的存量利率調整情況發現,國内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由 2008 年末的 3 萬億上漲至 2023 年 3 月末的 38.9 萬億,存量規模是當年的 13 倍。
" 預計存量房貸利率下調比例不會很大。鑑于目前的按揭貸款體量和規則與 2008 年有較大差異,預計針對不同地區、不同信用主體的政策也将不同,相較當年要更加復雜和個性化。" 中泰證券認為。
董希淼進一步指出,考慮到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可能影響銀行息差穩定,進而影響銀行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的持續性,人民銀行可通過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對影響較大的銀行給予階段性支持。
申萬宏源也表示,居民存量房貸的利率下調将開始啓動,而考慮銀行和居民之間的博弈,調整的時間會拉長,而非 " 一蹴而就 "。但随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商業銀行的淨息差修復仍需有賴于負債端成本的下降,降準仍是較優選擇,本次會議央行也傳達出這一信号。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