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一種重要卻容易被我們忽略的能力,歡迎閲讀。
内容來源:本文為公眾号L 先生説(ID:lxianshengmiao)原創首發。筆記俠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系原公号進行授權。
責編 | 金木研
第 8194 篇深度好文:4679 字 | 12 分鍾閲讀
思維方式
你有多久沒有「發呆」過了?
我指的不是那種偶爾的走神和分心,而是那種持續一段時間,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想,就這樣靜靜站着或坐着,讓大腦放空的狀态。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太奢侈了,我們每天都恨不得把時間掰開成兩半來用,怎麼可以這樣浪費時間呢?
有一段時間,我也是這樣想的。
但後來我發現,這種過度在意「我有沒有浪費時間」的心态,其實有點太緊繃了。很多時候,讓自己松弛下來,接受和容忍自己「什麼也不做」的狀态 —— 哪怕它只能很短暫,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休憩和療愈。
慢下來,也許才能走得更穩。
一、努力焦慮
我們這個現代社會有一個特征,那就是極其重視速度和效率。
我經常收到這樣的讀者提問。
有人問:
每天晚上總結剛過去的這一天時,總會覺得今天什麼都沒做,又荒廢了一天,很着急,也很焦慮,怎麼辦?
有人問:
每次想放松娛樂時,總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心底仿佛有一個聲音在責備自己,連帶着娛樂也沒有心情了,怎麼辦?
還有人問:
自己有不少想法,也經常會有突如其來的衝動和興趣,但總會想「做這些事有什麼用?」「對我有什麼幫助?」然後熱情就迅速轉冷,動力也失去了,這種心态對嗎?
這些情況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基點:對于效率的過度在意和追求。
我們總是對自己的付出锱铢必較:我付出了多少時間,這些時間不能白白浪費,一定要有所收獲。什麼樣的收獲呢?要麼是實實在在的利益,要麼是看得見的進步和成長,要麼是将來能派得上用場的東西……
我把這種心态,叫做「努力焦慮」。
二、被異化的現代人
這種心态,會将「努力」視為最重要的行為,把努力擺在第一位,讓一切都為它讓路。
如果它發現我們沒有在「努力」,就會跳出來對我們進行指責。從而,導致我們產生自我否定和自我批評,一直活在追求努力而產生的焦慮之下。
為什麼會有努力焦慮呢?哈特穆特 · 羅薩提出的「社會加速理論」,也許能回答這個問題。
羅薩認為:整個社會工業化和資本主義的高度發展,使得我們正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加速」。
也就是説:整個社會為了逐利,會把效率放在第一位,一切以效率為準,讓除此之外的一切都為它讓路。
這就導致了:通過提高效率來維持競争力,不僅僅已經成了生活的主題,甚至成為了社會和個人生活的唯一目的。
當你的工作的唯一價值,就是确保「效率」,保證每個環節不要在你的手上出現延誤和斷開,會導致什麼結果呢?
我們不再被作為一個人去對待,而是被作為一個零部件,一個連接件,一個按按鈕的機器。
我們構建了現代社會,而現代社會又反過來凌駕于我們之上,把每個人變成為它增添燃料的工具,讓它得以更有效、更持續地運轉。
三、習慣 " 電擊自己 ":行動成瘾
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很容易產生一種狀态:行動成瘾。
什麼叫行動成瘾呢?簡單來説就是「無法忍受什麼都不做」。對一個行動成瘾的人來説,最難熬的狀态,不是焦慮,壓力,恐懼,而是無所事事,是自己「什麼都做不了」。
你會感覺到:整個世界都在高速運轉,我無法讓自己停下來,無法忍受自己什麼都不做。因此,我必須讓自己動起來,随便做點什麼。
在這個前提下,做什麼已經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有沒有在做事」的狀态本身。
這就很容易導致:我們一直汲汲營營,一直活在忙碌和奔波之中,一直不斷給自己灌輸這麼一種信念:我并沒有在浪費時間,我是有在做事的……
但實際上,我們很有可能什麼都沒做成,只是不斷給自己一個寬慰和幻覺罷了。
就像那個經典的「電擊實驗」:2014 年的一項實驗中,心理學家把一群人分别放進一個沒有任何物品、只有一個電擊儀器的空房間裏,結果發現:與其什麼事情都不幹,人們更願意選擇電擊自己,盡管後者會帶來輕微的疼痛感。
這個實驗可能看上去很荒謬,但實際上:當我們不願意停下來,什麼也不做,而是不斷地刷短視頻、信息流、社交媒體,浏覽器開着幾十個标籤頁一個個閒逛,在群裏刷着毫無營養的話語……
這跟「電擊自己」,又有什麼區别呢?
四、培養一種 " 什麼也不做 " 的能力,至關重要
所以,我想給你的一個建議就是:培養一種讓自己「什麼也不做」的能力。
也就是説:從忙碌的事務裏面抽離開,放下想要去行動的衝動,放下内心對自己的批判和責備,試着讓自己什麼也不做,感受時間靜靜流逝的狀态。
可以是把注意力放在内部,感受大腦洶湧澎湃的念頭,觀察大腦浮浮沉沉的想法;也可以是把注意力放在外部,感受自己的感官,感受外部世界的顏色、聲音、氣味、温度……
不妨給它一個名字,就叫作「靜息力」吧。
我們總是非常關注行動力,認為只有具備高效行動力的人,才是滿足社會要求和價值規範的人。但很少有人能意識到:培養「靜息力」,其實也同樣重要。
它不像行動力一樣,可以幫助你達成目标、產出價值,但它能幫助你平靜下來,讓你能夠跟自己的内心對話,能夠重新梳理内心的感受、念頭和想法,重新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思考自己與他人和外界的聯系。
它就像是給你疾馳的生活按下減速鍵,讓你能更好地關注自己每一步的方向和感受。
這是一種給自己關懷和照顧的生活方式。
也是一種讓我們重新思考跟世界的關系,對抗這個世界的加速和異化的方式。
五、如何培養 " 靜息力 "?
那麼,如何培養靜息力呢?
分享我自己的幾個實踐心得,也許會對你有幫助。
1. 試一試散步
我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也很少運動。日常最常用、堅持得最久的活動方式,可能就是散步了。
在我工作非常忙的時候,我也會見縫插針,抽出一點時間下樓去散步。通常在午飯、下午和傍晚時分,在公司附近走走,曬曬太陽,看看周圍的景色,觀察是否有什麼變化。或者,主動讓思維放空,沉浸在安靜而暖洋洋的想象裏。
每到周末和節假日,我最常用的娛樂放松方式就是出門散步。一般會到離家稍微遠一點的地方,随便選一個區網域閒逛。走累了,就鑽進一家小店坐坐,跟店員和老板閒聊,順便記錄一下途中有趣的所見所聞。
這是一種非常舒服的放松方式。閒逛的過程中,許多萦繞在腦海裏的問題和思考,會跟眼前的景象奇妙地碰撞、結合起來,產生新的火花和靈感。實際上,我許多產品和文章的點子,都是在散步中產生的。
原理很簡單:當你的思維徹底放松下來時,你會暫時關閉外界的信息輸入,而任由思緒在後台随機地、踴躍地激活各種不同的節點。這時,就有幾率產生「遠距聯系」,把原本無關的節點聯系起來。反映在外,就是產生創意或靈感。
與此同時,散步也是一種正念。它能夠讓我們從注意力的牢籠中掙脱出來,讓我們疲憊不堪的注意力得到放松和喘息,從而重新恢復精力。
尤其是當你把呼吸放緩下來,把全身的肌肉舒張開來,整個人一步步地「打開」時,你也許就會感受到:
曾經的自己蜷曲在一片小的天地裏,是多麼逼仄;自己之前的呼吸是多麼急促,肌肉是多麼緊繃,身體是多麼僵硬,思維又是多麼凝澀。
你也許會發現,随着腳步在陽光下延伸,許多糾纏在心上的煩惱,也會自然而然地解開。
2. 偶爾獨處
很多時候,一個人安靜待着,什麼也不幹,其實不僅僅是一種休息,也是一種對大腦的重新整理和「布線」。
21 世紀初,愛丁堡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做過一項研究。他們發現:在學習知識後,經過休息的人,比沒有經過休息的人,記憶效果和内化效果都要好很多。
他們請兩組患了失憶症的患者聽一些故事,并在一個小時後回答問題。A 組患者需要談話,不斷攝取新信息;B 組患者則單獨待在房間裏,避免入睡,也不和外界接觸。
結果令人驚訝:A 組對故事信息的回憶正确率是 7%,而 B 組則達到了 79% —— 幾乎比正常人能做到的成績還好。
針對兩組正常人的實驗,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休息組的記憶效果,比非休息組高出 10-30%。
甚至,在後續的調查研究中發現,當休息組單獨待在房間裏時,大多數人什麼都沒有做 —— 他們只是單純地發呆、神遊而已,僅僅如此,就帶來了極其顯著的認知效果提升。
因此,如果你覺得自己生活節奏太快、太喧嚣了,不妨試試養成這麼一個習慣:
定期給自己抽出一段時間,讓自己安安靜靜地待着,什麼也不幹,哪怕是坐着發呆也行。
享受這種難得的平靜,讓忙碌的思緒沉靜下來,讓躁動的大腦平和下來。
這或許能給我們繁忙的大腦一個喘息和整理的機會,讓思緒和記憶變得更有序、更整齊。
3. 設定黃金時間
進一步,不妨把這種獨處的時間,安排到每天或每周裏面,讓它成為一個慣例,成為自己的「黃金時間」。
在這段黃金時間裏面,你可以做些什麼呢?
回想自己今天做的事情,想象自己的目标和遠景,把自己的當下跟未來做一個「目标對齊」。
整理、翻閲自己的筆記,把零碎的想法和記錄進行梳理,讓它們變得有序。
給自己一個安靜的環境,讓思緒自由地遊走,任由它們編織出一個個想法和火花。
把那些讓自己感到壓力和焦慮的事情,一條條寫下來,并用理性去一條條分析和判斷。
或者,做一下簡單的正念,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和身體上,觀察思緒浮浮沉沉、起起落落。
不需要很長,半小時到一小時就可以,隔幾天來一次也行。
關鍵在于:有意識地放下手頭的事情,暫時關閉信息的輸入,摒棄外界的打擾,把注意力轉向自己内部,讓自己跟自己獨處。
這也許會成為一種幫你「回血」的恢復方式。
4. 回憶美好事物
我們很多時候都在忙碌奔走,很容易忽略生活中許多微小而美好的事物。
那麼,試着讓自己「靜息」下來,有意識地回顧和感受曾經打動過你的美好點滴,既是一種有效的療愈,也是一種對洞察力和感受力的訓練。
比如:打開相冊,翻出一張照片,問問自己:這張照片是在什麼場景下拍攝的?你還能不能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感受到當時的畫面、聲音、氣味和心情?
或者,翻開日記和資料,找到自己第一次獲獎的經歷、被公開表揚的經歷、第一次約會的經歷……
也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意地留意和記錄一些讓自己感動的細節,然後拿出來回味。
這些事情可以非常小、非常瑣碎。比如:
讀書時,發現作者的觀點跟自己一致,并且講得非常到位;
看到一個令自己捧腹大笑的視頻;
刷到一個令自己神往的景點,計劃找個時間去逛逛;
聽到一首令自己能暫時放下壓力和煩惱的音樂;
解決了一個困擾自己許久的小問題;
甚至,哪怕只是片刻的感受,也可以記下來。比如:運動後,疲憊一掃而空,腦子特别清醒;讀到一段文字,心有所感,腦海中有許多想法飄蕩;提出的一個想法被采納了的小小雀躍和成就感……
然後,在疲憊的時候,忙碌的時候,不妨讓自己靜下來,暫時忘掉工作和生活中的焦慮和煩惱,回顧自己曾經這些充滿成就感和幸福感的經歷。
這是一種為自己注入能量的極好方式。
5. 到自然中去
如果有機會,不妨試着到郊外、水邊或森林走一走,或者近郊的公園,讓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當然,要注意安全)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進行自上而下的注意力控制,這會不斷地消耗資源和能量,讓我們感到疲倦。
而在自然界之中,這種自上而下的路徑被消解,我們更多使用的是自下而上的發散模式。從而,得以讓大腦得到休息,恢復能量。
試着暫時關閉城市裏的喧嚣,關掉手機、電腦和無窮盡的瑣事,打開自己的感官,讓它們在自然之中慢慢被治愈。
試着閉上眼睛,去感受風吹過樹葉的響動,鳥撲動翅膀的聲音,空氣濕潤的味道,陽光曬在石頭上的熱氣,四野無人的寂靜……
想象自己是一棵樹,長出根和枝葉,向四面八方延伸,與每一棵樹奏響共鳴的低語。
想象自己是一只鳥,從林間掠過,從山裏掠過,乘着風來來去去,落在一朵花上。
這可以撫平我們的疲憊和壓力,讓一切變得寧靜下來,重新出發。
願每個人都能擁有「靜息力」,
能從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忙裏偷閒,
讓自己享受難得的平靜和安寧。
也願你的生活,除了有一往無前,
還有從容淡定,細嗅薔薇。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