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2024年,什麼國產二遊能空降Steam差評榜第三?,歡迎閲讀。
跟風不可怕,盲從才要命。
文 / 依光流
8 月 20 号,全中國玩家都在玩最好的國產大作,而我在玩最差的(嚴謹點説,是倒數第二差)。
前不久一款名為《失樂星圖》的國產二遊新作在 Steam 上,以 EA 模式開啓了新一輪測試,然後幾天下來,它以 13% 的好評率,成為 Steam 評分全球第三差、中國第二差的遊戲,僅以 4% 的差距排在第一位的《三國殺》之後。
這都 2024 年了,一款二遊要做到什麼地步,才能讓 2000 多名玩家打出這麼低的評價?我是越想越好奇,最終沒忍住也試了試這款遊戲,然後得出的評價是:它把國產二遊能踩的坑,幾乎都踩了一遍。
01
把玩家當傻子
在上線前,《失樂星圖》小火了一把。
這款遊戲雖然挂着太空題材和宇宙空戰的标籤,但嚴格來説是一款主打限制級内容的網遊。今年上半年,幾個官方号放出的宣傳視頻,幾乎都離不開擦邊,有的甚至是直球。大多數剛接觸這款遊戲的吃瓜群眾,基本上很容易把它跟 R18 劃上等号。
官方視頻
上個月,一張官方宣傳圖,更是因為不低的暴露程度、直白的體位,在貼吧、Q 群等社區裏,引起了不小的傳播度。
這個基礎上再添一把火的,是 B 站 UP 主鲸魚娘西絲特的一則「反向宣傳」視頻:
而「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視頻雖然明面上是貶低遊戲的尺度,但通過打碼的朦胧濾鏡,反而讓 LSP 們對這款遊戲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因此随着視頻的傳播,《失樂星圖》在二遊圈裏多多少少打響了聲勢。
不僅如此,遊戲在 Steam 的官方頁面也是充滿了暗示和明示。
宣傳的大尺度,再加上 Steam 更寬松的環境,一來二去便讓更多人笃定,這款新作就是打着 R18 的旗号,來拯救大齡二次元魔法師的新作。
然而進入遊戲才知道,實際上遊戲内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圍繞着空戰玩法、劇情,以及各種雜七雜八的系統在轉,真正澀澀的内容,不僅量沒有多少,質的層面也遠達不到 R18,頂多是擦邊。
一類是劇情裏看看建模過下眼瘾。
另一類是休息區的家具自帶的互動。
怎麼説呢,體驗下來給人一種説不出來的空虛。
于是絕大多數玩家都有種被「宣傳欺詐」「當傻子」「赤石」的感覺:
花了 1h 體驗到了宿舍劇情,結果只是一些擦邊的軟 O 情,完全是欺詐宣傳,讓我有一種花了一個小時喂了狗的感覺。尺度小的可憐,這種擦邊球遊戲在 Steam 上根本毫無競争力。
這裏是 Steam,nmlgb 是當大家夥沒見過好貨還是怎麼的,敢放這種東西出來?
你也想學 Mirror2,擱這賽博仙人跳?
嚴格來説宣傳欺詐談不上,但宣傳誤導是肯定的。遊戲用次要内容當主打宣傳,UP 主批判尺度反而放大了玩家的預期,于是預期與實物錯位,難免讓人產生「被耍了」的情緒。
不論起因、目的、過程,站在玩家的角度,結論就是遊戲把玩家當傻子:在 Steam 這個大染缸裏,對着一群什麼都見過的老油條,玩起了騙萌新的低級套路。
就應了玩家那句「不噴你噴誰?」
02
沒學會走路,就想上天了
如果只是因為宣傳誤導,玩家的怨念還不至于這麼高。更要命的是,遊戲本身的素質也讓人頭皮發麻,到處都是扣分點。
先説核心玩法。
遊戲的戰鬥設定是宇宙空戰,按道理説宇宙中上下左右都可以移動,但遊戲的視角鎖定機制,可以説把 Y 軸搞沒了。
整個戰鬥過程,都像是在平地上前後左右橫跳,但如果是在平面戰鬥,攝像頭應該與平面拉開一定角度,方便玩家觀看戰場。而《失樂星圖》當中,攝像頭絕大多數時候處于角色背後,這導致敵人很容易被角色擋住。
敵人容易被擋視角,也進一步破壞手感。比如主角大劍重擊有多個變種,判定機制是與敵人的相對距離,而鏡頭被模型擋住的時候,基本沒法判斷距離遠近,就只能硬蠻。
而且有些時候鏡頭還會莫名其妙亂跳,尤其是角色模型花裏胡哨的時候,整個戰場打起來就是一片光污染。
除了鏡頭和視角的問題,戰鬥的手感也做得很差,一方面打擊感不夠強,這受限于鏡頭細節和動作細節的打磨;另一方面敵人攻擊抬手、彈道,受限于視角都很難判斷,預警标識也不明顯,導致攻擊、受擊的反饋都很弱。
再説劇情。
這款遊戲的世界觀設定還算有意思,但劇情演出做得非常糟糕。
首先是生僻詞。遊戲雖然配音很齊全,但台詞功底、演出搭配拖了後腿,新手引導階段就會出現海量的專屬名詞,比如星系類的詞匯、風水類的詞匯、封建王朝類的詞匯、勢力類的詞匯……一堆接一堆,讓玩家幾乎沒有消化的時間。
其次是反復橫跳。剛開始劇情走的是女主視角,接着又跳到男主視角,然後還要跳到過去男主的視角,配合各種專屬名詞的轟炸,非常容易讓人看的雲裏霧裏,到後面只想跳過劇情。
最後是叙事節奏特别碎。遊戲前期劇情裏,故事線上聊的東西挺有緊張感的,既有女主入套,男主英雄救美,又有回憶裏的大場面;而實際體驗上,幾句話一個加載過場,再來幾句話進一個戰鬥小教學,再走幾步路過一個功能引導,節奏非常緩慢。
這導致遊戲前期玩起來非常煩悶,很多基礎功能是個人都會用,犯不着強制引導,而最重要的劇情、系統教學、戰鬥教學又分割的太碎,揉到一起給人感覺全都不上不下的。
再看建模。
單從人設的角度來看,《失樂星圖》的角色确實夠澀,服裝設計、物理效果、人物動作之類的,都挺戳 LSP 的,但優點也就這些了。
在細節處理上,比如模型精度、描邊處理、畫面清晰度、穿模優化、手指處理等方面,就能看得出明顯的瑕疵。戰鬥場景裏,機甲模型整體看上去挺帥,但要論細節表現,就有光污染、動作浮誇等問題了。
可以説,這款遊戲的人設和模型在往一線靠攏,但細節的高低決定了,它下限還沒達到一線水準。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讓玩家吐槽的細節,比如 UI 對端遊的适配不到位、經常性的黑屏加載、對話裏重復出現的「1」……可以説到處都在消磨玩家對這款遊戲的耐心。
所以「想得美、做得差」這個觀點放到整款遊戲上都适用。看得出《失樂星圖》非常想做到一線的品質,更想把二次元的 XP 和澀澀、宇宙空戰、機甲等要素全部抓住,然而就目前測試版本的表現來看,它既滿足不了玩家的 XP、又沒打磨好戰鬥,品質更達不到一線。
對于一個 30 人的新興團隊,第一款遊戲就想直接登天,我只能説二次元裏啥都有。
03
盲從米哈遊
宣傳讓人憤怒,細節讓人抓狂,那麼《失樂星圖》對米哈遊的盲從,就直接讓人無語了。
這款遊戲的抽卡和養成的底層設計,基本上沿用了米哈遊最喜歡用的那一套。首先是毒池。低概率,外加武器、角色、家具三色混合池,高度稀釋玩家的抽卡獲得價值。
然後是标準養成套件。人物等級、武器等級、聖遺物(内天體)、技能、命座(星位)全部都有,UI 布局也差不多,米系玩家無門檻上手。
很多遊戲公司總認為成功的就是對的,就是玩家想要的,這就很離譜。米哈遊确實用《原神》收割了市場,但站在玩家的角度,在四年前的市場上,這款遊戲的不可替代性太強,所以玩家那時候是沒得選。
這些年下來,盡管米系套件運用越來越廣,但市場上明顯能看到,玩家的反彈也越來越強。前段時間,連米哈遊自己都在回調。
可見并非所有人都喜歡這一套。那麼如今在產品沒有達到不可替代級别的時候,再去用同樣的商業化設計,玩家會選它嗎?正常邏輯下的答案都是不會吧,難道現在大家都喜歡「米式養成 + 抽卡」全家桶嗎?
如今《失樂星圖》和很多跟風二遊一樣,并沒有解決「玩家憑什麼認可這套付費 + 養成機制」的問題,只是理所當然的就這麼用到遊戲裏了。
只是擦個邊大家就願意用 30 美金抽一發概率只有 1.8% 的十連?别説 Steam 用户氣笑了,精明點的手遊用户現在恐怕也會不吃這一套。
于是到頭來,在抽卡養成這塊《失樂星圖》唯一的加分點,就是抽卡結果制作成列車送貨的樣式,比較有新鮮感。只是自從官方補償 1000 抽以後,一發十連就要硬控玩家 10 秒的漫長抽卡過程,也消耗了他們最後的耐心。
04
脱離玩家訴求,
一切都是空談
很難想象,這款《失樂星圖》是 2024 年的二次元遊戲。
他有很多條正确的路可以走,比如找準目标用户,去手遊圈子裏淘金,不來惹更挑剔的 Steam 玩家。
又如 R18 走到底,給玩家上點幹貨,并且早點潤走,至少能保證這筆買賣有大把人樂意買單。
或者學《驅動妖精》,把手遊那一套掐掉好好做個單機,起碼能精準收獲一批付費粉絲。
再不濟,也有以前的失敗案例《Mirro2》作參考,好好把控一下宣傳的口徑,避免輿論崩盤。
哪怕是遊戲細節打磨得再好一些,起碼也能走得體面些。
但《失樂星圖》想要的太多,反而避開了各種正确答案,屬于是給二次元遊戲們做了一次「反面教材」。
到頭來,也只有可愛的《三國殺》玩家,會給它打好評了。
遊戲葡萄招聘内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