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最低月租421元!深圳、成都、昆明等多城打響“六折租房戰”,歡迎閲讀。
每經記者 陳榮浩 每經編輯 陳夢妤
租金最低可達市場價六折。
2025 年以來,深圳、成都、鄭州、昆明、荊州等多個城市陸續發布保障性租賃住房配租公告。
這種為特定群體提供住房保障的房源,一般租賃價格遠低于市場價。以深圳為例,近期深圳市南山區住建局公示了 10404 套房源,其中,保租房(政府組織配租類)一般為市場租金的六折,可以同時排隊公租房,而社會房源類保租房租金為市場價的九折。
在今年 2 月 18 日召開的推進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輪候庫建設工作現場會上,住建部相關負責人提到,今年将部署加快推進輪候庫建設,加大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
據住建部數據,截至 2024 年末,全國已累計籌集 172 萬套(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公租房。
" 保障性租賃住房近期集中入市有兩個重要背景,一是各地為完成‘十四五’規劃的重要任務,此前‘十四五’規劃全國将供應 870 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二是加快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也是推進房地產新模式的重要一環。這類房源加速推進的内在邏輯在于,用保障房留住人口和人才,降低住房消費門檻,讓一部分人能實現先租後買。"2 月 24 日上午,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
加速入市
2025 年以來,多個城市加快推出保障性租賃住房。
2 月 21 日,成都市成華區發布有巢公寓・成都昭覺寺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二批次)選房公告,2 月 22 日~24 日進行選房工作。
2 月 16 日,深圳市南山區住建局官宣 18 個保租房項目、共 10404 套房源入市,涵蓋粵海、西麗、桃源等熱門片區,租金最低僅為市場價六折。
鄭州也同樣動作頻繁。2 月 20 日,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披露 2025 年第一批人才公寓配租方案,2 月 22 日 8:00 已對 1416 套房源上線 " 鄭州市保障性租賃住房(人才公寓)系統 " 進行配租。
2 月 12 日,昆明市公有房屋管理中心發布 2025 年第一批保障性租賃住房分配有關事項的通知,分配工作于 2 月 14 日開展。
到 2 月 21 日,昆明又傳來消息,2025 年第二批保障性租賃住房分配工作将于 2 月 25 日開啓,涉及雲能・聚力欣居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申請人可于 2 月 25 日 10:00 開始在昆明安居網或昆明安居網微信公眾号預選房源,2 月 28 日 10:00 正式選房。
每經記者注意到,在申請條件上,各地多向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傾斜。
其中,深圳要求申請人在當地無自有住房;成都要求申請人在當地穩定就業,且收入符合一定标準;鄭州則對申請人的户籍、收入和住房情況都有相應規定;昆明重點關注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當地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荊州主要針對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
房源分配方式上,深圳采用輪候、抽籤等方式,成都通過公開搖号等方式,鄭州通過公開登記、搖号、選房等程式進行分配,昆明采取公開搖号、順序選房等方式。
" 各地推出的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是為了解決當地的住房需求。預計未來各地通過保障房輪候庫的方式,将可以較為精準地獲悉一個城市潛在的需求量,從而對需求、供給和分配等全鏈條多維度進行分析。"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説。
月租 421 元
市場比較關注的是價格。
其中,深圳的保障性租賃住房租金優惠力度較大,政府組織配租類最低至市場租金六折,社會主體出租類房源通常為市場價九折。
以深圳今年入市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安居高新花園為例,該項目位于南山區粵海街道,臨近深圳灣科技生态園,月租金為 57 元 / 平方米,按這個價格算,其 64 平方米的兩房户型,月租金約 3648 元,加上物業管理費 268 元,總計約 3916 元。
而鏈家網數據顯示,在深圳科技生态園附近,60~70 平方米的兩房户型,月租金普遍在 7000 元~9000 元。
成都按評估價确定租金,在一些區網域,保障性租賃住房租金能比市場租金低 20%~30%;鄭州綜合多因素确定租金,租金明顯低于市場水平;昆明一般會比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低 30% 甚至更多。
比如,今年昆明剛入市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嚴家山沣潤雅庭,月租金僅為 12.07 元 / 平方米,面積在 34.88~60.2 平方米,換算下來,其中一居室最低的月租金僅 421 元。
" 當前,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大規模供應直接增加了房源的供給,為租客提供了更多租住選擇機會及議價空間,有望推動所在房源區網域住宅租金的下調。"2 月 24 日下午,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總經理曹晶晶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李宇嘉則指出,預計未來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應還将繼續增大,且覆蓋範圍也會逐步擴大。
" 但保障性租賃住房持續入市,以後主體可能不單純是政府機構了,讓國企、地方城投市場化運作,将是一個大的趨勢。" 李宇嘉分析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