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在家被兒子氣,上班還要看網紅演戲,歡迎閲讀。
許久未見演繹競技類的節目,褲今年倒是做了一個,叫《一拍即合的我們》。
到目前為止,這節目最大的熱度來源于施柏宇跟張藝凡吻戲的羅生門。
所有的重點動态,就是這樣的了 ↓
第一回,施柏宇忽然親一下,張藝凡愣住向後仰。
第二回,施柏宇親了張藝凡一下。女方整個人僵硬後仰,抗拒的狀态更為明顯,雙手被施緊緊抓住動彈不得。
大概是感受到了張藝凡被親的時候過于勉強,粉絲就開始質疑這是職場性騷擾,開始替妹妹打抱不平。
事情不復雜,但輿論上場就掰不清了。整個流程是這樣的:
女方粉絲:劇本沒有説親嘴 ----- 男方:曬劇本,裏面有親嘴 ---- 女方粉絲:他親多了一次他多親了一次。
施博宇的公司發了聲明和劇本分鏡頭文檔。從他現有的證據來看,他是按照劇本走的。
作為女生,我是可以理解忽然被迫做了親密舉動的膈應。可話説回來,一旦代入演員身份,那就是專業度的問題。
好比我接受了一份工作,劇本上明确了要親的,正常情況就是按照劇本走。如果有難以接受的部分,我就提前説,談得攏談,談不攏換個本子換個搭檔,這才是正常合作的狀态。
市面上有大把不接受吻戲的女演員,也都是大大方方亮明底線,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非要揪着我有我的權益 balabala 硬掰扯呢,也行,扯着敏感話題吵架是能吵赢的,但這麼矯情就基本别幹這行了。
這一下一下算,跟這兒中考考跳繩呐?
在這之前都是網友質疑輿論發酵,都還談不上正面剛,但女方公司加入混戰就非常離譜了,這也意味着兩家公司正式開撕。
關鍵是女方經紀公司放出來的視頻也沒啥實質性内容,也僅僅是説施柏宇加了句台詞 " 你要不要做我女朋友?",也沒説親的事。經紀公司就試圖按頭給男方扣猥瑣男的帽子,可不地道。
當然女方經紀公司下場,還有一種可能是不想把張藝凡的銀幕初吻祭給綜藝。但這玩意兒在私底下可以大大方方溝通,藏着掖着最後大家都别扭。
要知道最開始張藝凡跟施柏宇很聊得來,前緣是 2020 年張藝凡參加創造營那會兒,施柏宇作為主演嘉賓跟她們組一起合作過《怪女孩》。到了這節目,這倆是抱團的狀态。
後來,張藝凡就解除捆綁了,想了解下其他人。
這種熱度把,就挺上不了台面的。一看導演,是吳彤,害。現在能保雙方的法子,只有節目組扛下這口鍋,説自己給兩個人的是不同的劇本了,不然這茬過不去。
相比上不了台面的熱搜,關于這檔綜藝的其他評價幾乎都是——打着表演的幌子,擦邊戀綜。
這個節目撈了十幾二十名演員,有演過不少戲的大家夥認得出的演員,有接受過系統訓練剛從專業院校畢業的學生,有搞唱跳的老秀人,有時尚博主。
來做一檔演員搭檔研習進階真人秀。從這個官方定義看,它事情就很多。
為數不多打眼的選手像阿嬌張一山,錄到第三集就已經離場了,換成了新鮮血液(dddd)。
而這個節目的最終目的,是找到一個合适的搭檔,然後就有機會出演平台的網劇,關錦鵬的新作。
這個操作,是不是很熟悉,十六七年過去了,當年《加油好男兒》就説要創造電視奇迹,井柏然也是那一年奪冠籤的華誼兄弟。2023 年了還在搞這一套,只是選手從素人,變成了不温不火的藝人。
我對跨界表演,肯定不會有太多期待。畢竟這個節目裏,歐陽娜娜都被宣傳成 " 踢館新人 "。
你説這節目是想給新人機會吧,可它又沒門檻。易夢玲都要開始演戲了。
她要是演戀綜問題不大,先不説接沒接受過系統訓練哈,光是硬體擺在演員堆裏都夠嗆。
吳鎮宇看完易夢玲的另一個表演,是這個表情。
怎麼説呢,如果這個綜藝不摻演戲 pa,純社交還能有點看頭。
節目組給選手們提供了 2 個月的時間來彼此熟悉。
果然我們的時間不值錢,青年演員光一個【相互熟悉】,就能一面賺勞務費一面圈圈性格粉),不然你們看隔壁浪姐,不充會員 social 都沒得看。
話説得好聽,先相互了解,再選擇搭檔,等到實操了上來就直接開始選人,結果就是大家都選自己熟的人。到底是要折磨誰??
當然了,也因此有了社交 part 片段,類似于《桃花塢》捕捉 i 人的局促。整體感覺就是 i 人除非遇到善解人意的天使,不然很難得到好結果。
要麼安靜如雞,最後因為優越的外形被青睐。
要麼回回都落單,委屈巴巴。
有個環節是 " 網友奔現 " 一起吃飯,有兩個男生選了阿嬌。餘承恩先到,老實巴交,給阿嬌剝了不少蝦。
這頭蝦剛剝完,谷嘉誠就來了,特别不拿自己當外人。二話不説 kuakua 吃了好多蝦仁。嚴格説起來,這個場景下谷嘉誠跟餘承恩可是競争對手的關系。
阿嬌跟餘承恩都看到了,心裏不約而同地咯噔一下,就笑着吐槽兩句。
事兒都不是什麼事兒,也沒啥好上升的。
但我對谷嘉誠有點有怨氣的。早幾前,他的網紅前女友爆他裝逼的料,大家順着網線就發現了一個肥皂梗。説這個香皂好聞到男朋友切了一半走。
我就是信了他們的邪!!!!入了兩塊!!!!!打開那一瞬間,我你腦海裏就蹦出倆字兒——完了,就是極其非常古樸的香皂而已。扯遠了哈。
選個表演的搭檔而已啊,氣氛搞那麼暧昧,場外還設定觀察團,深度嗑 cp。
兩個男生都想選蔣依依做搭檔,敖子逸明明跟她更熟,但因為吳俊霆更大方直接錯失機會。
敖子逸只是不好意思争且嘴硬。
蔣依依離場了,他開始公布自己選的是人家。後期還有什麼偷偷摸摸塞紙條,卻沒有被看到這種遺憾梗。
事實上,這個節目明明有大把的素材可以剪,偏偏貪心,根本找不準自己的定位,臨了出來的效果就是一個亂七八糟。
搞不懂為什麼觀察團 cue 嘉賓來講哪位選手的表現更像自己。
你也不知道男演員為什麼忽然開始做平板支撐。
白天戀綜,晚上研習,一秒鍾前才定好本子,下一秒就已經換好戲服正式演了。有 action,有卡,有現場點評的那種。也不知道人家私下練沒練,練了多久。
白瞎了蘇可好好一老師,要把這些亂八七糟合理化。
流量魔法漸漸散退的今天,影視節目能不能少給觀眾添點堵,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