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陷入“抄襲”風波的何同學,仍舊是那個“賽博丁真”嗎?,歡迎閲讀。
" 我們專門寫了一個軟體 "
11 月 20 日的凌晨,何同學又上熱搜了。作為熱搜常客,這其實并不稀奇……只不過,這一次的熱搜卻是由 " 抄襲 " 所導致的 " 何同學致歉 "。而距今最近的一次何同學相關熱搜,還是 54 天前的那條 " 何同學説管理團隊比百萬播放還難 "。那條熱搜在榜時間不長,也并未引發群體性關注,恐怕連何同學自己都不會想到,54 天前的那條熱搜,會成為一發來自過去的子彈,從背後擊中了他——在 54 天後的道歉中,過去的那條熱搜應驗了。
事情還要從 11 月 15 日,何同學發布的最新視頻説起。在這個《我用 36 萬行備忘錄做了個動畫…》的視頻中,何同學再次致敬四年前的自己:在四年前,他使用了一萬行備忘錄制作動畫,而四年過去,他則将這個挑戰更新到了 36 萬行。
挑戰更新了,技術手段當然也要進行更新。在上一次的挑戰中,何同學純手敲一萬行備忘錄,頗有力大磚飛精神。可這一次的 36 萬行,的确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完成的事。所以,何同學購買了啞鈴,努力鍛煉手指肌肉力量……
好吧,開個玩笑。這種強化肉體的祖安底城佬操作看個樂子就好,真要弄些現代化的東西,還是得用海克斯科技。所以,何同學的團隊專門寫了一個軟體,可以把預覽動畫裏的色塊轉換成字元,提高效率。毫無疑問,這對備忘錄字元畫來説,簡直就是一次工業革命。
于是,在最終的備忘錄字元畫展示環節,一切都顯得那麼完美。説實在的,這段動畫的效果的确不錯。在内容上,像是貪吃蛇一樣的字元串輾轉騰挪,在多台手機的協作下,甚至有那麼一絲 2D 與 3D 互相轉換的意思。而在拍攝手法上,流暢的運鏡又将這些優點進一步放大,最終帶來的視覺效果确實值得你去看一看原片。
出于篇幅,我們就不放太多片段了,這裏的動圖選擇一段致敬魂鬥羅的動畫進行截取,畢竟我們還是遊戲媒體嘛
在這個視頻剛發布時,其實并未引發太大的波瀾,除了老生常談的 " 何同學江郎才盡 ",更多的人還是在感慨于這撲面而來的時空穿梭感。
如果説,何同學只是一個普通的 B 站 UP 主,那麼這個視頻所帶來的後續影響,恐怕會到此為止。觀眾滿意、工作室賺錢,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但……何同學 " 不是一個普通的 B 站 UP 主,是科普 5G 有功的 UP 主,是封過喬布斯轉世靈童位的 UP 主,這裏沒人配與他單挑…… "
正因他是何同學,所以技術問題才會受到關注。而視頻裏,将色塊轉化為字元這一最重要的技術是如何實現的呢?誠如何同學視頻中所説,旁白與字幕是 " 所以我們專門寫了一個軟體。" 但對此,有人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早在 11 月 17 日,就已經有人在何同學視頻的評論區中給出質疑,并給出原項目的 Github 地址,引發了一定的關注。
另一頭,在知乎上同樣有人指出:" 何同學 36 萬行備忘錄代碼是抄的開源項目 "。雖説該項目使用了寬松的 MIT 開源協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使用這段開源代碼,但這不代表使用項目者可以一邊将代碼中的作者名稱抹去,一邊自稱 " 我們專門寫了一個軟體 "。
圖源:知乎 @blaink
對 MIT 開源協定,有人在何同學所引用原項目 Github 的 issue 中進行了解釋,認為何同學團隊違反了 MIT 許可證的條款。要知道,在 MIT 條款中,明确要求分發軟體時必須包含原始的版權聲明和許可聲明,但在何同學的代碼中,卻将開頭的原作者名删除——從任何角度來看,這都説不過去。往小了説,這是引用他人代碼卻不标注原作者信息;往大了説,這就是通過抄襲牟利。
圖源:Github@wickdynex
于是在種種質疑聲中,何同學很快做出了反應:他先是進行了道歉,接着又對視頻進行了換源處理,将 " 我們專門寫了一個軟體 " 替換為 " 我們改了這個開源的軟體 "。最後,他解釋了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文案不夠嚴謹、沒有與相關同事做好溝通、沒有盡到審稿義務。這是團隊管理上的失誤,也正是 54 天前那條 " 何同學説管理團隊比百萬播放還難 " 熱搜中,他曾感嘆過的。
但這樣的道歉,并不能令質疑者買賬。在道歉中,何同學聲稱改動的内容在于 " 優化字元生成比例 "" 圖片裁切方式 " 和 " 傳參方式 ",可這些内容似乎并不觸及代碼核心,僅僅是修改了幾個參數就能運行,舉一條評論的例子:何同學買了一部手機,修改了亮度和桌面,最後説這部手機是經他改動而來的。説他原封不動,那确實失之偏頗,但説他改動很大,也不太符合事實。就這樣,在 " 抄襲事件 " 的讨論與發酵中,何同學就又一次以負面形象登上了熱搜。
而 11 月 20 日上午,被引用的開源代碼原作者 vietnh1009 發聲了。他在得知自己的代碼被何同學團隊不當使用後,發布了一封寫給何同學的公開信。在信中,他表示并不希望何同學通過竊取他人工作成果的方式,進行獲利。而事實上,這個商單視頻中最核心的技術部分,就是這段 Python 代碼。
圖源:Bilibili@epcdiy
當然了,在原作者的公開信中,同樣提到了觀眾們對何同學創意與努力的欣賞,只不過技術層面上對他人工作成果的不正當利用,确實會落人口舌,收獲 " 抄襲 " 的罵名。説到底,這次 " 抄襲風波 " 所反映出的,也正是何同學相對貧瘠的技術内容與炫酷的表現形式間的矛盾。正因這種矛盾,外界才對何同學產生種種質疑。而類似的質疑,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早在 2022 年,在何同學的視頻《我做了一個自己打字的鍵盤…》中,就已經有網友發現視頻所展示的 C 語言代碼存在相當嚴重的錯誤,這樣的錯誤極有可能導致整個項目無法運行。即便其能夠運行,如此嚴重的錯誤也不該被忽略,這不是一個合格的工程師應犯的錯誤。在那次事件中,何同學本身的專業性就已經受到了嚴重的質疑。
圖源:知乎 @養貓的哈士奇
與本次 " 抄襲風波 " 相同的是,那時的何同學同樣迅速來到評論區進行道歉,并更正錯誤代碼。可兩年後的今天,相似的問題又再次發生了。
更巧的是,道歉評論的回復中,再次出現了在這次 B 站開團 " 抄襲風波 " 的 epcdiy
而在 2023 年 3 月,何同學又制作了一款 " 中文打字機 "。在這個視頻中,他講述着中文打字機與中文輸入法的歷史,充滿了歷史感與情懷感,最後還花費大量時間去嘗試復原這款 " 明快打字機 "。
可到了最後,何同學卻因種種原因,先是用電控的手段強行還原機械結構,再是用拼音輸入法代替了開頭所講述的中文輸入法排布,這便很難不令人質疑整個視頻的虎頭蛇尾。
圖源:3DM 遊戲網 @Marvin
面對這樣的情況,何同學當然做出了不少改變。他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不斷招攬技術方面的人才——同樣,也引發了團隊管理問題。而在 2024 年 10 月何同學工作室最新的招聘公告上,就能夠看到 " 結構工程師 "" 產品工程師 " 這樣的專業職位。同時,招聘公告上也存在 " 喜劇編劇 "" 創意編導 " 這樣的創意職位。
從工作的描述上來看,其主旨并非專業性。當然,這不是説專業性不重要,而是要在保證專業性的基礎上做出 " 有意思 " 的視頻。也就是説,何同學想要轉型制作的視頻,主要以創意為導向。事實上,他也的确這樣做了。在 2024 年,何同學幾乎所有的視頻主題都可以歸納為一個詞:" 好奇心 "。這些視頻或許沒有什麼意義,或許沒有什麼價值,但是這些視頻能夠滿足觀眾的好奇心,能讓觀眾圖一樂。正如何同學主頁上的籤名那樣:" 目标是做有意思的視頻 "。
但外界對何同學的期待,顯然不止于此。許多觀眾對何同學的期待是 " 科學技術與人文情懷的完美結合 ",而這樣的期待從何而來,你我的心中應該早已門兒清,正是那個徹底改變了何同學生活的視頻——《有多快?5G 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實體驗》 。
這個爆火的視頻,始終刻印在每一個聽聞過何同學的觀眾心裏,也牢牢烙印在何同學自己的身上。自這個視頻起,他一直在嘗試維持這個具有專業性的技術人設——最巅峰時,又是采訪蘋果 CEO 庫克,又是做了蘋果放棄的產品,其整體的風評愈發高漲。但或許是物極必反,又或許是到達巅峰後必然要經歷的衰退……總之,何同學後續發布的許多視頻,逐步暴露出他專業能力不足的問題,不斷偏離那個 5G 視頻給觀眾帶來的震撼,塌房也就随之而來。而另一方面,即便何同學認識到自己技術上存在的不足,但如此巨大的粉絲量,也令其積重難返:視頻的内容仍需以科技為主,即便發散創意、改變形式,也只能做個添頭。可專業性的缺失,還是令其無法面面俱到地審核專業性内容——這次的 " 抄襲風波 ",便是由此而產生的。
也正是在觀眾們過高的期待與何同學難以令人滿意的表現間,產生出一個巨大的鴻溝。這樣的鴻溝導致評價上的錯位,也令與何同學相關的讨論常常偏離方向,出現 " 你跟他聊技術,他跟你聊創意;你跟他聊創意,他跟你聊意義;你跟他聊意義,他跟你聊人文;你跟他聊人文,他跟你聊技術 " 的無限循環。而對何同學來説,科技的内容與創意的形式,究竟何為本,何為末呢?
倘若以娛樂向數碼博主的角度去看何同學,他目前視頻的質量與獲得的關注不成正比,稍顯德不配位;而以專業技術博主的角度來看,何同學又确實常常暴露專業性問題。所以,何同學其實有些騎虎難下。或許可以打個比方,在科技類博主中,何同學就是白銀段位。這個段位很尴尬,白銀黃金再往上一點白金鑽石,比較專業的科技類博主,就比如 epcdiy,可能説有點實力,能操作一下。白銀往下,黃銅一到五,比如手工耿,人家是純整活的,也不搞什麼技術人設。所以何同學很尴尬,卡在這裏了,卻又獲得了巨大的曝光量,成了 " 賽博丁真 "。所以,何同學本質上還是一個自媒體,我們無法在技術上對其奢求太多。
不過往好處想,何同學的轉型會讓他自己開創出一條新賽道,也未嘗沒有可能。至于他究竟能否真正把握技術與娛樂的平衡,真正避免專業性問題的再度發生,就還是要拭目以待了。而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那個為他帶來無窮收益的 5G 視頻,已然為何同學鎖定了 " 科技 " 的錨點," 科技 " 方面的 " 内容 " 是他無論如何轉變拍攝 " 形式 ",都絕對繞不開的話題。
這既是祝福,也是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