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小楊哥捐款2000萬救災被噴這事,比他所有短視頻都搞笑,歡迎閲讀。
給鳳來儀老師打 call
做生意的人,只要依法經營、依法納税,他們的義務就已經完成了。
慈善這種事,只有源于内心的善意才有價值,如果是外部壓力所致,慈善這件人類光輝的事業,就會變了味道。
無論動機是什麼,向災區捐款都不該被指責,更不該去揣測捐款人是否有避税動機。
01
看到 " 小楊哥回應捐款 2000 萬為抵税 " 這個話題登上熱搜第一,有些訝異,但仔細一想,倒也正常。
瘋狂小楊哥,是一位搞笑博主,抖音平台粉絲 9999+ 萬,快手平台粉絲 5634.8 萬,合肥三只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估計玩短視頻的人,很少不知道他的。
8 月 3 日,三只羊網絡宣布向中華慈善總會定向捐贈 2000 萬元,用于采購應急物資,進行災區救援以及支持後續受災地區的重建工作,以幫助災區人民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結果,此次捐款行動卻引來了部分網友的質疑,他們認為小楊哥此舉可能是為了抵税。
你看,難不難?不捐吧,有人道德綁架,問你為啥不捐,甚至逼捐;捐吧,又有人質疑動機。
在被質疑後,小楊哥做了回應:
8 月 4 日,瘋狂小楊哥在三只羊網絡直播間稱,自己用于防汛救災的 2000 萬捐款,交完了企業所得税,不可能説用捐款去抵税。
他表示,三只羊也是剛成立一年多的小企業,也在成長。
"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
想想也挺可悲的,一個搞笑網紅這麼一本正經解釋起自己的捐款善舉。需知通過合法路徑捐款,國家是有抵扣政策的,小楊哥壓根沒必要多説什麼,因為這政策本身,就是鼓勵民間慈善,也是世界通行的做法。
當然,也有很多網友,在為小楊哥打抱不平,畢竟人家真金白銀掏了錢,那些唧唧歪歪的人,又做了什麼呢?而且中國有老話: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迹,論迹寒門無孝子;
萬惡淫為首,論迹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這幾年,關于捐贈,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某種程度上反應了一些不那麼令人愉快的現實。
一方面,是一些用款部門,日益失去公信力,這并不僅僅是早幾年的郭美美事件,即便是近年,在這方面也爆出不少負面新聞:
注意,這可不是什麼謠言,而是審計廳發現的問題。而且不是小範圍的問題,而是上百億資金規模的問題,這些資金,僅僅是重建資金而已……
另一方面呢,大家對明星是否捐款、網紅是否捐款保持了相當高的關注,這些明星和網紅,大多也表現得很積極:
包括小楊哥在内的諸多網紅,也跟各路明星一樣,盡力捐款:
如果相信善款能夠得到善用,為何那麼多人冷嘲熱諷表達不屑?
如果不信善款能夠得到善用,又何必關注明星網紅是否捐款?
為何既不相信善款能善用,又要督促明星們捐款?答案只有一個,潛意識裏想讓有錢的人出點血罷了。
是不是挺矛盾的?
如此看來,小楊哥積極響應救災,捐款 2000 萬還被人質疑是否有抵税嫌疑,就挺好理解了。總結起來就是,人紅是非多,錢多是非多。
02
其實,關于捐款鬧出的糾紛,不是今天才有。15 年前,當時還執掌萬科的王石就遇到過類似的困境。
那是 2008 年地震的時候,很多企業都進行了捐款,但是萬科作為一個大型企業,捐款金額卻只有 200 萬。
彼時,就有人站出來講,萬科這麼大的企業,怎麼那麼摳門,别家企業都捐 1000 萬,你們家就拿 200 萬,這也太不像話了。
王石對于這樣的聲音的回應是,200 萬是一個合适的數額,也是董事會授權的最大捐款金額,搞慈善是盡自己的力量做一件善事,并稱萬科内部有規定,每次募捐,普通員工的捐款不能超過 10 元錢," 不讓慈善成為負擔。"
而王石的這一論調,當然不被輿論所接受,一些人認為他是推托之辭,甚至還有人説王石的道德高度甚至不如一座墳頭。
之後王石很快意識到自己的言論是不被接受和認同的,立刻向廣大網友 " 無條件道歉 ",道歉的理由是自己的言行影響了抗震救災,幹擾了大眾注意力。
在後來的臨時股東大會上,王石面向萬科股東再次無條件道歉,反省自己:快 60 歲了,處理大事,還是顯得很青澀。
2008 年年底,王石的聲音更加卑微,公開發表感謝宣言。感謝的對象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罵他的網友," 讓我重新認識自己,認識這個社會。"
當然,郭美美事件後不少罵過王石的人,也在反思自己是否有道德綁架之嫌。還有報紙呼籲《别讓慈善捐款成為負擔》,引用王石在 2008 年的發言,并暗指 " 部門與慈善組織勾結,強捐背後隐匿權錢交易、資源交換等上不得台面的勾當。"
時過境遷,無論是明星們還是老板們,在面對這種事的時候,都成熟得太多太多了,而今天的質疑,則由網紅們來承受了。
這恐怕是新經濟狀态下,财富向網紅轉移引發的一個新現象。
2019 年中國直播電商交易規模達到 4437.5 億元,2022 年直播電商規模 35000 億元,社交平台與電商融合程度不斷加深,包括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台均加快直播電商布局速度。
在新平台上獲得成功的網紅,一方面收獲了大量的财富,一方面也要開始學着應對各種公關事件。那個網紅捐款排行榜,就是他們日益成熟的表現。
但這種成熟,是否也意味着我們的輿論環境,多少有些不夠友善呢?如果網紅們不快速成熟,有沒有危險?
無論企業、明星還是網紅,是否捐贈,都不應該成為攻讦他們的理由。做生意的人,只要依法經營依法納税,他們的義務就已經完成了。
慈善這種事,只有源于内心的善意才有價值,如果是外部壓力所致,慈善這件人類光輝的事業,就會變了味道。
還别説,胡錫進對這事看得還挺準,他在評論中這樣寫:
由民政局和紅十字會向社會公開募集善款,與通過行政手段在社會上各個部門搞捐款不一樣,後者很容易形成大家的彼此比較,造成壓力,募捐變成某種程度的 " 逼捐 "。
向社會公開募捐,繞過各部門,更契合募捐的原有生态:它募的首先是一份真情,不帶任何鼓動和催促,更無強制,誰都沒有義務捐,完全憑自己的意願,想捐就捐,不想捐就不捐。捐的人捐得高高興興,情真意切,不捐的人可以旁觀,也可以給這項活動點贊鼓掌。
我比較贊同老胡的這一段話,讓捐贈的人高高興興,而不是表面大度内心委屈,圍觀的人呢,也對捐款的明星網紅寬容點,無論動機是什麼,向災區捐款都不該被指責,更不該去揣測捐款人是否有避税動機。
因為這種朝向普通人的惡意,會徹底摧毀社會僅存的善意。
實在關心這個話題的人,不如多關心下善款的使用,讓善款更好地用在該被幫助的人身上。
以上文章内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功夫财經無關。如因作品内容存在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功夫财經聯系。
————
最近微信改版打亂發布時間
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将 " 功夫财經 " 設為星标
不再錯過财經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