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手機廠商内卷殺紅了眼,能否“卷”出銷量?,歡迎閲讀。
文 | 陸玖商業評論
當下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支撐 AI 背後的芯片的全面更新,或将為整個手機行業帶來了更多新的思路。
" 金九 " 高端機," 銀十 " 旗艦機,手機廠商在今年秋天又殺紅了眼,卯着勁用新品吸引用户換機、搶占更多市場份額。
僅以 9 月來看,華為和蘋果兩個宿敵又是同天的新品發布會。簡單而言,雙方各自的亮點分别是,蘋果首款 AI 手機;而華為則是靠外形優勢,發布首款三折疊手機,而最新的麒麟芯片有望在 10 月發布的 AI 手機 Mate70 系列上首次亮相。
結合過去一年多各大手機廠商推新的賣點,可以看出,折疊屏和 AI 似乎已成為行業相對确定的競争方向。
一位資深行業觀察者向陸玖商業評論表示,盡管手機廠商幾乎都将折疊屏設定為高端路線的切口,但他同時認為,廠商跟随華為步伐加速推出三折疊的概率并不算太大,畢竟就品牌心智層面,華為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 未來,廠商們更多還是會向着 AI 方向發力。"
AI 驅動,混戰更新
如果用 " 混戰 " 來形容今天的手機行業,一點也不為過。
除了 9 月宣布首推三折疊的華為,以及首推 AI 手機的蘋果之外,在 10 月的新品發布會上,最受關注的則是小米 15。特别是,小米集團總裁兼手機部總裁盧偉冰在抛出的最新言論稱,小米 15 的 AI 體驗更加貼近中國用户,與蘋果產品可以形成鮮明對比。
榮耀同樣動作頻頻。小米 15 雖為骁龍 8 Elite 首發機型,但有消息傳出,即将面世的榮耀 Magic7 系列同樣也搭載了骁龍 8 Elite。發布會在即,恐怕雙方都繃緊了神經。
陸玖商業評論在與手機廠商的交流中發現,盡管多數廠商還是會專注于自己的戰略規劃,并不會刻意追随華為步伐推出三折疊,但以折疊機拓寬中高端市場的目标仍在推進。特别是,随着新品不斷湧入市場及價格逐漸下探,折疊屏手機正從嘗鮮走向常用。
在行業公認的另一個方向是,AI 手機方面,無論是作為初步探索還是正式進軍市場,眾多手機廠商自 2023 年起已紛紛踏入 AI 賽道。
梳理市面上已有的号稱 AI 手機的產品,可以看出,廠商們所定義的 AI 手機,不僅具備高效的計算能力、強大的感知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創作能力,還能提供持續的靈感和知識支持,成為個人用户的智能助手,而這或将成為 AI 手機的最終形态。
但現在的 AI 手機還在探索階段,通過視覺和聽覺實現部分的 AI 智能。
目前來看,iPhone16 主要的 AI 功能集中于 App 之間的協同工作、siri 智能語音識别、文字語音編輯以及圖片視頻編輯等。但這對于真正的 AI 手機來説還只是管中窺豹。
而此前三星發布的 AI 手機功能差别和蘋果此次發布的并不大,核心功能包括實時翻譯、語音助手、智能相機、場景識别、健康管理等。此外,三星 AI 手機還具有一些特色功能,如即圈即搜、立式自由拍攝系統、筆記助手、同傳功能等。
可以看到,雖然各家廠商也希望能在 AI 手機上打出差異化,但是核心功能同質化依舊比較嚴重。
潮電智庫董事長孫燕飙向陸玖商業評論表示,從產品本身來講,AI 手機同質化是必然趨勢,無論是手機大廠還是電信運營商的產品功能基本是相似的,無非是側重于手機端的 AI 處理還是雲端的 AI 處理。對消費者來説,他們最終會根據哪種方式處理更方便來進行選擇。
現階段,誰的用户更多,誰在未來的 AI 手機賽道上就更強。在孫燕飙看來,AI 手機最終影響的是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因此,現在影響用户消費習慣的能力越強,就越能在 AI 手機領網域占有一席之地。現在來看,小米和蘋果是比較有機會的。
重自研,也重合作
但需要強調的是,雖然 AI 方向已經明确,但是手機計算能力依舊是有局限性的,AI 硬體端真正拉動的其實是雲伺服器。
國際數據分析機構 Canalys 在近期發布的《AI 手機的現在與未來》報告中預測,AI 手機正引領移動通信行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作為 AI 手機現階段最大的應用模式,生成式 AI 手機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将在 2024 年達到 16%,到 2028 年這一比例将上升至 54%。
為了抓住這個風口,各家廠商開始與大模型公司合作。
三星堪稱吃上 " 百家飯 " 大模型紅利的代表。以 7 月 17 日發布的第六代折疊屏手機 Galaxy Z Fold6 與 Galaxy Z Flip6 為例,除了此前已經與百度智能雲、美圖、金山辦公達成的合作之外,又新增了火山引擎,為最新款折疊屏手機的智能助手和 AI 視覺接入豆包大模型。
蘋果經過長時間的籌備與談判,終于與 OpenAI 達成了戰略合作,有消息稱 2024 年底前其将 ChatGPT 引入 iOS 18 系統。與此同時,蘋果也傳出将加入百度的文心大模型,不過亦有消息稱,不止百度,蘋果也在同時接觸其他大模型供應商。
再來看國產手機廠商在大模型方向的動态。
早些時候,華為就将自有的盤古大模型接入手機,使得手機可以執行文本生成、知識查找、資料總結、智能編排、模糊、復雜意圖理解等復雜任務。
雷軍在年度演講中透露,今年 4 月小米已經組建了大模型團隊,手機端側大模型也已初步跑通。在此之前,雷軍就已明确了小米研發大模型的方向,是輕量化和本地部署。
幾乎同時 OPPO 也宣布基于 AndesGPT 打造的全新小布助手,即将開啓大型體驗活動。AndesGPT 是 OPPO 安第斯智能雲團隊打造的基于混合雲架構的生成式大語言模型。
緊跟着,vivo 則推出了藍心大模型,同樣主打輕量化,利于進行手機本地化的數據處理。而榮耀推出了自研端側 70 億參數平台級 AI 大模型。
為了通過擴充訓練數據以提高 " 聰明度 ",進入 2024 年以來,各大廠商紛紛選擇引入外部大模型服務商。
今年初,榮耀通過 YOYO 接入文心一言,都是用 AI 助手調用大模型能力;5 月,火山引擎宣布攜手 OPPO、vivo、榮耀、小米、三星及華碩等,宣布成立智能終端大模型聯盟;次月,小米旗下人工智能助手 " 小愛同學 " 也已與火山引擎達成合作。等等。
根據市場一些公開資料統計,小米、OPPO、vivo、榮耀均不同程度的接入了阿裏通義、百度文心以及字節豆包三家大廠的大模型產品。業内人士認為,手機廠商接入不同服務商的直接目的,就是希望借助不同大模型之力,快速提高手機 AI 性能的表現。
底層同樣卷 " 芯片 "
當 AI 成為手機廠商們拼殺的主要方向,其背後的芯片能力,同樣也是各大廠商們内卷的核心。
諸如華為三折疊之所以能将起售價定為 19999 元,其背後在于采用了自研的麒麟 9010 芯片。據悉,10 月上新的 Mate70 系列不僅有望配備這款最新的麒麟芯片,還搭載了全新的 HarmonyOS NEXT 系統,利用了 AI 算法,實現了影像識别、語音助手等多種智能功能。
新出的蘋果 16 作為蘋果首款 AI 手機,搭載了 A18 芯片,這是蘋果的第二代 3 納米芯片,A18 芯片運行速度相較上一代提升了 30%,GPU 也快了 40%,并且為運行 AI 大型生成模型進行了優化。
不過在 AI 的加持下,iPhone 16 系列能否助力蘋果開啓新的 " 超級周期 " 也被打上了問号。陸玖商業評論注意到,發布會進行到介紹 iPhone 系列產品以及 Apple Intelligence 時,蘋果股價由漲轉跌,跌幅一度擴大至超過 1%,發布會結束後股價逐漸回升。
安卓旗艦機上,由于行業第一梯隊的兩家芯片廠商——高通與聯發科都堅定地選擇了 " 雙超大核 " 并發布新品,也坐實了盧偉冰説的 " 今年将是芯片行業拐點 " 的觀點。
按照目前的情況,高通和聯發科都已經官宣将于 10 月發布下一代旗艦手機芯片——高通發布骁龍 8 Gen 4,聯發科發布天玑 9400,并且随後手機品牌馬上就将發布首發機型。
其中,搭載天玑 9400 的 vivo X200 系列将打響旗艦機新品第一槍,該機将在 10 月 14 日發布。
而高通骁龍 8 Elite,也已确定将由小米 15 系列首發。雖然小米 15 發布時間還未公布,但已知骁龍峰會将在 10 月 21 日~10 月 23 日舉行,所以小米 15 肯定也是在 10 月中下旬發布。
骁龍 8 Elite 的亮點在于,首次全部采用定制的 "Phoenix" 核心,CPU 最高頻率直接拉到了 4.32GHz,就連大核也達到了 3.52GHz。具體來講,是由兩顆 4.32GHz 超大核 + 六顆 3.52GHz 大核組成。
目前,網上已經曝光了骁龍 8 Gen 4 的跑分,單核 3216 分,而多核則達到 10051 分。多核已經超過了蘋果 A18 Pro,單核接近,只要這次發熱 / 功耗能穩住,那它就會成為今年的性能王者。
"2024 年是芯片行業的拐點,在未來的一個多月時間裏,大家就會看到拐點的出現。" 盧偉冰曾在 9 月初的微博直言今年手機的内卷方向。
當下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支撐 AI 背後的芯片的全面更新,或将為整個手機行業帶來了更多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