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被室温超導“帶火”的華科大: 一所潛伏在硬科技創投圈的“黃埔軍校”,歡迎閲讀。
很難想象,一項還處于驗證階段的研究,在 18 個小時内引發了全球科研圈、社交媒體乃至一、二級資本市場的狂歡。
" 好像一下就傳開了,群裏看新能源的、硬科技的甚至還有生物醫藥的投資人都在聊室温超導。上一次讓大家這麼關注的還是 ChatGPT,但也沒有這麼快。" 一位早期投資人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在韓國研究團隊宣稱發現了全球首個室温超導材料—— " 改性鉛磷灰石晶體結構(LK-99)" 後,全球掀起了制備材料、復現實驗的狂潮。其中,中國的華中科技大學(簡稱 " 華科大 ")團隊率先宣布,成功驗證合成了可以磁懸浮的 LK-99 晶體,并復現了其抗磁性。消息一出,室温常壓超導有望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呼聲席卷市場,這所中部 985 高校也被 " 帶火出圈 "。
" 火出圈 " 的華科大也成了創投圈關注的焦點。一位北京的國資 CVC 投資人對《科創板日報》表示,正在找華科大的團隊了解情況,後面可能會直接去趟學校。另外也有媒體稱華科畢業的硬科技投資者發起了一個專門的材料創投社群,計劃邀請百名華科大材料、光電領網域的研發專家、硬科技投資者。
但需要注意的是,室温超導的研究還有待驗證。最新報道顯示,韓國超導低温學會認為,目前還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先前韓國團隊聲稱發現的 "LK-99" 就是 " 室温常壓超導體 ", 因為它不具備超導體特征之一的 " 邁斯納效應 "。
" 爆火 " 的華科
對于華科大來説,這應該是一次 " 意外走紅 " 的特殊經歷。
8 月 1 日,一段由 B 站 UP 主 " 關山口男子技師 " 發布的名稱為 "LK99 驗證 " 的視頻在 B 站點擊量攀升,發布者在視頻下方的介紹中稱 " 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博士後武浩、博士生楊麗,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導下,成功首次驗證合成了可以磁懸浮的 LK-99 晶體,該晶體懸浮的角度比 Sukbae Lee 等人獲得的樣品磁懸浮角度更大,有望實現真正意義的無接觸超導磁懸浮。"
之後,常海欣教授向财聯社記者确認了 B 站 "LK-99 驗證 " 視頻正是出自他的團隊。在視頻中,發布者展示了一塊幾十微米的樣品,使用汝鐵硼磁鐵放在材料下,NS 極均可以讓材料展示抗磁性。這是國内首個宣稱初步復現 LK99 的團隊。
視頻的傳播效果可以説是異常的好。在當天下午,就有多位華科大畢業的校友對記者表示已經看到了視頻,到晚上交流時不管投行人士還是投資人也都稱看過了視頻。
不過也有華科大畢業的博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整個研究發布的過程很不常規,正常情況下如果做出了成果,應該是争分奪秒地把論文趕緊投出去,不太可能先發在社交媒體平台上。" 可能的解釋是,這次成果是開創性的,制作過程又足夠簡單,團隊才能一邊投論文一邊發動态。"
在視頻發布後,常教授的團隊已經重歸低調,但引發的熱度并未褪去。華中科技大學宣傳部工作人員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不止一家媒體找過來希望溝通采訪,不過目前常教授不接受采訪。校方也沒有可對外發布的消息,建議等第三方的意見出來再做判斷。
這座中部 985 高校雖驟然置身于 " 話題風暴眼 ",卻始終保持着謹慎的底色。這也符合它一貫的形象,在此前和投資人的交流中,他們對華科大的印象主要是低調但技術實力過硬,王牌專業比如光電可以坐上國内 " 頭把交椅 "。
在湖北,華科大的認可度尤其高,不少人把它和武漢大學并稱為中部的 " 清華北大 "。華科的前身華中工學院成立于 1952 年,那是上個世紀中國知名的四大工學院之一,建校基礎為原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的機械系全部和電機系的電力專業部分,華南工學院機械系的動力專業部分和電機系的電力專業部分。
2000 年,華中科技大學由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并組建而來,是國家 "211 工程 " 重點建設和 "985 工程 " 建設高校之一,也是首批 " 雙一流 " 建設高校。現在教師體系裏有院士 18 人,"973 計劃 " 項目首席科學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241 人,國家級教學名師 13 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 43 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11 個,教育部創新團隊 19 個。
硬科技 " 黃埔軍校 "
華科大的謹慎、低調,很容易讓人低估其實力。事實上,在 " 中部小清華 " 的聲名之下,是一所硬科技的 " 黃埔軍校 "。
武漢光谷的支柱產業之一——激光就是從華科大拉開的序幕。1985 年,華科大激光專業畢業的孫文,白手起家創立楚天激光,這是我國第一家激光企業。在孫文創業前一年,馬新強考入華科大激光專業。他從名不見經傳的校辦企業起步,帶領華工科技成長為 " 中國激光第一股 "。
華科人可以説是陪伴着激光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在頭部的逸飛激光、帝爾激光也是由華科大校友創建。目前光谷已經形成以激光器、工業激光設備和醫療激光設備等為主的能量激光產業集群,是全球激光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最完善的地區之一。
不只是激光,華科大在互聯網科技崛起的時代也湧現出一批風雲人物。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大概是一群華科人締造中國安防巨頭海康威視的故事。
海康威視的創始人陳宗年、胡揚忠都是華科大 1986 屆畢業生,他們的天使投資人是自己的同學龔虹嘉。2001 年,龔虹嘉出于對同學創業激情和理想的支持,出資 245 萬一同創立了海康威視。時至今日,海康威視市值已經超過 3300 億元,給龔虹嘉帶來了超過 25000 倍的回報。
" 微信之父 " 張小龍,也是華科 1987 級校友,還有高德紅外創始人黃立、PPTV 創始人姚欣、容聯雲通訊 CEO 孫昌勳、達闼科技創始人黃曉慶 ..... 都是從華科大走出來。華為和華科大也有着緊密的聯系,7 位華為現任或前副總裁,都來自華科大——鄭寶用、郭平、胡厚崑、孟晚舟、彭中陽、陳珠芳、李一男。
在創投圈,同樣活躍着不少華科人的身影。上文中的龔虹嘉憑借海康威視 " 一戰成名 ",被稱為 " 國内最牛的天使投資人 "。
此外,紅杉中國合夥人楊雲霞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在 2015 年加入紅杉中國,目前主要專注于醫療健康領網域的投資;丹麓資本創始及執行合夥人陸勤超也是華科同濟醫學院的校友,在 2005 年加入紅杉中國,十年之後升任合夥人。2018 年,陸勤超創立丹麓資本,目前已經投資數十家醫療企業。
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高翔畢業于華科大經濟學專業。2014 年,高翔與張震、嶽斌聯手創立了高榕資本,專注于早期和成長期投資,重點投資新消費、新技術、醫療健康等創新創業領網域,投出了美團、拼多多、BOSS 直聘等一批知名企業。
在湖北的本土機構裏更少不了華科人的身影。天風天睿總經理陳蘇是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曾任武漢市武昌區商務局(招商局)副局長,武漢市武昌區濱江文化商務區管委會副主任,武漢市武昌區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武漢市武昌區南湖街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名單上投資人還有很多:
嘉豪投資創始合夥人朱偉豪、方廣資本管理合夥人洪天峰、磐霖資本創始主管合夥人李宇輝、華業天成創始合夥人孫業林與楊華君……從這所硬科技 " 黃埔軍校 " 裏走出來的投資人和創業者,已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點個「在看」股票大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