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一次性更換63名中高層,上汽集團在醖釀什麼?,歡迎閲讀。
上汽組建 " 大乘用車 " 板塊,其核心目标在于實現降本增效,而大單品開發模式将成為未來競争的關鍵所在
文 | 王靜儀
編輯 | 趙成
2 月 19 日,一張上汽集團幹部任免的完整名單在互聯網上流傳開來。
這則題為《關于大乘用車幹部任免的通知》的紅頭檔案顯示,上汽集團(600104.SH)進行了一次超大規模的人事調整,涉及 63 位乘用車板塊的中高層,涵蓋營銷、制造、研發、财務、海外等幾乎全部崗位。該檔案由上汽集團總裁賈建旭籤發,于 2 月 12 日起生效。
《财經》記者從上汽乘用車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網傳檔案屬實,上汽 " 大乘用車 " 開展了管理層全員競聘上崗。
高管幾乎換一遍,是上汽集團正在進行的大規模調整的最新舉措。自 2024 年 7 月主要領導調整,王曉秋任上汽集團董事長、賈健旭擔任上汽集團總裁以來,後續上汽所屬企業也開始對管理層密集換防,涉及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車、華網域汽車等,涵蓋研發、銷售、管理等多個關鍵領網域,幾乎将旗下所屬企業的管理層換了個遍。
各路調整,都指向一個方向:發展自主品牌乘用車。賈健旭在 2024 年内部幹部會議上明确提出,要把自主品牌業務視為主攻方向,"5 個手指捏成 1 個拳頭,對市場打過去。"
五個手指指的是五家企業:上汽乘用車公司(榮威、飛凡、名爵)、上汽國際、創新開發研究總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他們構成了上汽正在組建的 " 大乘用車 " 板塊,被這家中國第一大汽車集團視為決勝未來的法寶。
中高管幾乎換一遍
從幹部調整名單可以看出,此次主要是對乘用車板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梳理,涉及國内營銷部、海外營銷部、產品部、制造部、成本工程部、研發部、财務部、人力資源部、信息系統部、黨群工作部等多個部門。
這源于上汽開展的大乘用車板塊管理層全員競聘上崗。此前 2025 年 1 月 13 日,上汽名爵剛上任不久的總經理周钘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已提交材料,競聘上崗。
有媒體報道,上汽内部在推進 " 大乘用車 " 重組時,不僅整合榮威、名爵、飛凡等品牌資源,還引入了華為 IPD(集成產品開發)體系,優化研發流程與市場響應速度。據悉已有 40 餘位華為技術人員進駐上汽,推動技術融合與項目落地。
事實上,這輪大規模人事調整始于 2024 年 7 月 10 日,當時上汽集團宣布主要領導調整的決定:原董事長陳虹到齡退休,辭去董事長及其他職務,王曉秋任上汽集團董事長,賈健旭擔任上汽集團總裁。
後續上汽所屬企業也開始對管理層進行密集換防。包括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車、華網域汽車等,這一系列變動涉及研發、銷售、管理等多個關鍵領網域,幾乎将旗下所屬企業的管理層換了個遍。如陶海龍接替任賈健旭成為上汽大眾總經理;盧曉接替莊菁熊擔任上汽通用總經理。
之後,新任總裁賈健旭在上汽集團 2024 年年中幹部大會上關于 " 跪着做人 " 的内部講話引發業内關注,他強調 " 慢 " 是上汽過去競争中的短板,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企業需要更靈活的機制和每周調整的模式來搶占市場先機。
人事調整只是上汽大規模調整的一塊拼圖,業務架構的調整也在同步進行。
2024 年 10 月 28 日,榮威與飛凡兩大汽車品牌正式合并,打響了資源整合的第一槍。在品牌内涵上,飛凡脱胎于榮威 R 标,未來會承擔榮威品牌高端新能源汽車系列的角色。
在研發層面,2024 年,智己、飛凡研發業務并入上汽集團創新研發總院。研發總院主要為智己、飛凡、榮威、名爵四大品牌提供基礎開發。經調整後,智己和飛凡的新產品從立項到整體開發,均由研發總院統一負責。動力電池、智能駕駛、底盤等技術項目也會集中遷移到上汽研發總院統一管理統籌。
上汽研發總院院長蘆勇表示," 我們确定了構建 ' 大單品 ' 的開發模式。所謂 ' 大單品 ' 開發模式,就是通過平台化、規格化,把單品規模做大,把成本降低。"
得自主品牌得天下
所有調整,都指向一個方向:發展自主品牌乘用車。
在去年的上汽集團年中幹部會議上,賈健旭就提出,要把自主品牌業務視為主攻方向,"5 個手指捏成 1 個拳頭,對市場打過去。"2024 年,上汽集團圍繞《上汽集團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2024 — 2027 年)》,提出了 " 五大戰略任務 " 和 " 五大關鍵舉措 ",其中就包括以自主品牌為核心。
這是基于合資品牌下滑的行業背景。上汽集團 2024 年實現整車批發銷量 401.3 萬輛,比上年同期減少 20.07%,旗下多個子公司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銷量下滑。
其中,上汽通用銷量下降最為顯著,2024 年銷量為 43.5 萬輛,相比 2023 年的 100.1 萬輛下降了 56.54%。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五菱的銷量下滑幅度相對緩和,分别為 5.51% 和 4.49%。自主品牌板塊的銷量也出現了 28.3% 的降幅,從 2023 年的 98.6 萬輛降至 2024 年的 70.7 萬輛。
針對此," 大乘用車 " 是上汽力推的改革新概念,過往 " 上汽乘用車 " 以榮威和名爵為代表,發展的步伐已經跟不上快速的競争趨勢," 大乘用車 " 應運而生。
根據上汽的規劃," 大乘用車 " 将乘用車板塊、國際業務、研發總院、零束科技等五大板塊整合,通過打破部門壁壘和提升運營效率,以更快速反應的機制占據市場高地,實現資源集中、提升效率、技術突破和強化品牌矩陣四大目标。
近年自主品牌在上汽集團整體銷量中的占比連年攀升。數據顯示,2024 年,上汽自主品牌終端銷量達 274.1 萬輛,在整體銷量中的占比達到 60%,較 2023 年提高 5 個百分點。
根據上汽集團發布的最新銷量數據顯示,2025 年 1 月上汽實現終端交付 35.3 萬輛,其中自主品牌終端交付 20.6 萬輛,占集團整體銷量的比重較上年同期提升近 6 個百分點。
賈健旭強調,在新能源轉型的壓力下,公司需要實現整零協同,降低成本,同時通過燃油車業務的利潤來支持電動車的發展。
作為蟬聯中國汽車銷冠十幾年的龍頭車企,上汽集團近年處于持續轉型陣痛之中,利潤下滑明顯。
最新公告顯示,預計 2024 年歸母淨利潤 15 億元到 19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将減少 122 億元到 126 億元,同比減少 87% 到 90%;預計 2024 年歸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 -41 億元到 -60 億元,與 2023 年同期相比,将減少 141 億元到 160 億元,同比減少 141% 到 160%。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上汽集團解釋稱,主要是因為燃油車市場下滑、價格戰空前激烈,公司銷售收入減少,毛利下降,現金流入減少。
而此番人事調整的規模之大、效率之高,體現出上汽轉型的決心,中國第一大汽車集團吹響向自主品牌加快進攻的号角。
責編:王祎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