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重磅!海關總署: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日本核污染水已排海,現場畫面曝光,歡迎閲讀。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 8 月 24 日 13 時,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啓動核污染水排海。
熱搜瞬間被該話題霸屏!
視頻來源:@CCTV 國際時訊
兩年多來,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的正當性、合法性、安全性一直受到國際社會質疑。盡管多方反對,日本仍執意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這會帶來哪些影響?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後約 1000 秒抵達大海
據央視新聞援引日本共同社報道,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約有 134 萬噸,2023 年度将把約 3.12 萬噸核污染水分 4 次排放,每次約排放 7800 噸。
根據東電計算,用海水稀釋過的核污染水将緩慢流過約 1 公裏的隧道,約 1000 秒之後抵達大海。
中國外交部強調,如果日本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沒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應該排海。日本強推核污染水排海,不正當、不合理、不必要。
排海後或将化作雨水灑遍全球
10 年後蔓延全球海網域
福島核污染水含有 60 多種放射性核素,很多核素尚無有效處理技術,部分長壽命核素可能随洋流擴散并形成生物富集效應。據德國海洋研究機構研究表明,自排海之日起相關放射性物質在 57 天内即可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網域,10 年後蔓延至全球海網域。此外,大氣循環有可能将核污染水蒸發到雲層,再化作雨水灑遍地球每個角落,潛在的危害難以估量。
核污染水影響範圍,涉及全球。
據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從排放之日起 57 天内,放射性物質将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網域,3 年後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響,10 年後蔓延全球海網域。
吃下核污染食品後果有多嚴重 ?
危害可能在數年後顯現
日本堅持強推排海計劃,後果會有多嚴重?遭遇核輻射後,人體會發生哪些恐怖變化?如果沒有直接遭遇核輻射,只是吃下被核輻射污染的食物,對人體影響究竟有多大?
" 這些核素,極有可能通過各種途徑被人體吸收。" 生态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研究員魏方欣説。
核素進入身體的 3 種途徑
1. 飲食攝入,富集了核素的魚類很可能被人類吃進體内。
2. 呼吸攝入,入海的核素可能會通過蒸騰作用進入空氣。
3. 如果特定海網域内核素含量極高,人體接觸海網域,可能被直接照射進入體内。
這些核素進入人體後會帶來多大危害?
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研究員餘雯表示:"放射性核素對健康的影響會随時間積累,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會顯現出來。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具體會造成多大影響,與排放總量、核素類型,以及個體因素都有關系。"
铯 137 易存留在肌肉中;锶 90 易積存在骨骼中;對于合成到生物體内的 " 有機氚 " 的輻射效應,目前還研究得還不充分。
高達 64 種核放射性元素
會使人類器官局部癌變風險增大
據中國海洋法學會會長、國際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國介紹,現在國際社會最擔心的是核放射性元素和物質進入海洋環境。日本一直在做出 " 問題只在于氚元素 " 的誤導,但世界上很多科學家都有一個共識,就是核污染水裏含高達 64 種核放射性元素,并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标的,多核素設備難以完全處理。
高之國表示:" 這些放射性元素進入海洋環境生态後,氚可能還不是最危險的,對人類、對海洋生物影響危害最大的是碳 -14 和碘 -129。碳 -14 的半衰期約 5000 多年,碘 -129 的半衰期更長。碳 -14 會在海洋生物體内聚集,碳 -14 聚集的豐度或濃度可能是氚的 50 倍。"
日本工程技術專家後藤政志從事核反應堆安全殼設計,一直關注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的動态。他認為,經多核素去除設備處理的所謂 " 處理水 ",不僅含有無法清除的氚,還含有多種其他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後的危害不可小觑。
後藤政志表示:" 比如铯會對甲狀腺產生影響,锶會侵入骨骼,即使微量也會對局部器官產生很大破壞,發生局部癌變的風險增大。放射性物質的輻射風險完全被忽視,這是很大的問題。"
後藤政志認為,日本政府強調排海是安全的,這很荒唐。對于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來説,應該采取更加審慎的态度。
如何保證涉日食品安全?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問題已成全球關注焦點,也引起中國消費者對自日本進口食品安全的擔憂。2011 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發生後,我國就已經開始對日本福島縣等可能遭受核污染影響的日本進口食品進行入境管理。
2011 年,原國家質檢總局發布《關于禁止部分日本食品農產品進口的公告》,公告明确指出,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縣、栃木縣、群馬縣、茨城縣、千葉縣的乳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水生動物及水產品。公告要求加強檢測這些地區生產的其他輸華食品農產品中放射性物質濃度,對日本其他地區生產的輸華食品農產品一并予以監測和風險分析,嚴防受放射性污染食品農產品進口。
今年 7 月 7 日,中國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表示,為防範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中國海關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 10 個縣(都)食品,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特别是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嚴格審核随附證明檔案,嚴格實施 100% 查驗,持續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檢測監測力度,确保日本輸華食品安全。
10 個縣(都)包括日本福島縣、群馬縣、栃木縣、茨城縣、宮城縣、新潟縣、長野縣、埼玉縣、東京都、千葉縣。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日本進口食品時,應選擇有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市場信譽度較高、經營狀态穩定的商家,并妥善保存消費憑證。
海關總署: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8 月 24 日,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為全面防範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确保進口食品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有關規定,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衞生與植物衞生措施協定》有關規定,海關總署決定自 2023 年 8 月 24 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
排放時間可能遠超 30 年
生态環境部最新發聲
對于日本啓動核污染水排海的決定,我國生态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首席專家劉新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由于福島第一核電站退役需要數十年,這個過程中還會持續產生大量核污染水,排放時間可能遠超 30 年,核污染水排海将會對海洋生态產生長期影響。
據生态環境部官方微信公眾号消息,生态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相關負責人就日本啓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答記者問。
問:今天,日本啓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您怎麼看?我國在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方面有哪些針對性安排?
答:日本政府強行啓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将一己私利凌駕于全人類長遠福祉之上,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我們敦促日方傾聽國際社會聲音,切實以科學、安全、透明的方式處置核污染水,接受嚴格國際監督。
生态環境部高度重視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2021 年、2022 年先後組織開展了我國管轄海網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摸清了目前相關海網域海洋輻射環境的本底情況。監測結果表明,我國管轄海網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總體處于歷年漲落範圍内。
當前,生态環境部按照監控重點區網域、覆蓋管轄海網域、掌握關鍵通道的思路,正在組織開展 2023 年度我國管轄海網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後續生态環境部将持續加強有關監測工作,及時跟蹤研判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我海洋輻射環境可能的影響,切實維護我國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外交部發言人就日本政府啓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發表談話
8 月 24 日,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強行啓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這一錯誤行為。
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是重大的核安全問題,具有跨國界影響,絕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自人類和平利用核能以來,人為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沒有先例,也沒有公認的處置标準。12 年前發生的福島核事故已經造成嚴重災難,向海洋釋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日方不應出于一己之私利,給當地民眾乃至世界人民造成二次傷害。
日本政府沒有證明排海決定的正當合法性,沒有證明核污染水淨化裝置的長期可靠性,沒有證明核污染水數據的真實準确性,沒有證明排海對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安全無害,沒有證明監測方案的完善性和有效性,也沒有同利益攸關方充分協商。海洋是全人類的共同财產,強行啓動向海洋排放福島核污染水,屬無視國際公共利益的極端自私和不負責任之舉。日方所作所為是将風險轉嫁給全世界,将傷痛延續給人類的子孫後代,成為生态環境破壞者和全球海洋污染者,侵犯各國人民健康權、發展權和環境權,違背自身道義責任和國際法義務。日方将核污染水一排了之,同時也将自己置于國際被告席,必将長期受到國際社會譴責。
中國政府一貫堅持人民至上,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食品安全和中國人民的身體健康。
自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以來,這 10 多年日本做了什麼?一讀懂日本核污水排海有哪些危害↓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 宋佳遙
21 君薦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