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每經品牌100指數抗跌乏力,家電復蘇行情有望延續,歡迎閲讀。
本周,A 股再度陷入調整,滬指走出三連陰,失守 3200 點,其餘主要股指除了北證 50 外無一上漲,而港股市場也持續走低,導致每經品牌 100 指數也無力反抗,退守 900 點關口。不過考慮到國常會研究提出一批穩增長政策措施,A 股未來依舊有震蕩修復的空間。
市場賺錢效應較弱
端午節前僅三個交易日,但三大指數集體收跌,其中,滬指震蕩單邊下行,走出三連陰,創業板指、深成指周 K 線亦收跌,跌超 2%。從周 K 線來看,上證指數下跌 2.3%,深證成指下跌 2.19%,創業板指下跌 2.57%,科創 50 下跌 3.10%,每經品牌 100 指數則受到恒生科技和美股周五低迷表現影響,周跌 5.12%,以 902.48 點報收。
從市場環境來看,随着經濟處于弱復蘇狀态,國常會研究提出一批經濟穩增長政策措施,LPR 利率對稱下調 10 個基點,釋放政策邊際放松信号,後續經濟有望延續持續回升的勢頭。資金面方面,北向資金小幅淨流出,央行釋放市場流動性,流動性合理充裕。不過當前市場估值仍有較高性價比,而 LPR 利率下降疊加國常會釋放增量穩增長措施落地的預期,經濟有望延續持續回升的勢頭,節後大盤有望震蕩修復。
經歷 6 月中旬一波強勁反彈後,本周每經品牌 100 指數回調幅度較大,個股跌多漲少,而港股大幅波動,造成港股成分股集體大跌,碧桂園、安踏體育以及京東集團周跌全部超過 10%,華潤啤酒、阿裏巴巴、龍湖集團、小米和美團周跌幅也均超過 8%,整個板塊僅家電板塊較強。
事實上,年初至今,全球權益市場分化,A 股市場賺錢效應較差,主動投資較難跑赢指數,但家電板塊行情整體向好,主要得益于扎實的基本面、良好的行業競争格局以及估值性價比。比如,内需方面,線下活動疊加居民消費信心修復提振需求;出口方面,外需韌性充足,出口訂單逐季改善。當前家電板塊向好趨勢延續,估值安全邊際高,家電復蘇行情有望延續。
家電復蘇行情下半年或持續
随着政策面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房地產市場已逐漸進入企穩修復階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二手房景氣指數,在 2023 年 1 月下旬升至 24 點,已超過 2022 年最高水平。基于目前房屋竣工與新交付量的顯現回升,随家裝周期逐步進入與兑現,大家電以及包括嵌入式廚電、衞浴以及其他整裝智能家電等前置化產品需求或将穩步增長。新興渠道蓬勃發展,有望打開小家電二次成長空間。
2022 年,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電商平台市場份額占比提升至約 15%,對傳統電商平台份額擠占效應進一步增強,預計 2023 年占比将提升 2 個百分點至 17% 左右。新興電商平台的快速發展,不僅為消費者帶來了更為直觀的產品購買體驗,增強購買意願,同時也為零售行業構築了新的生态環境,為各品牌以及企業間再度拓寬了增長與競争空間。
另一方面,我國智能家居行業同樣發展迅速,2016 年— 2022 年市場規模由 2608 億元增長到 6515 億元,CAGR 達到 16.5%,預計 2023 年市場整體規模将達到約 7150 億元。從智能家居產品拆分來看,智能家電占比最大約為 20%,對比其他安防系列與家居配件產品份額優勢明顯。
而對于智能家電產業而言,基于物聯網核心技術的進步,產品已逐步完成由原先的單品智能向單品互聯階段更新,未來有望在成熟技術支撐以及 AI 新技術的不斷賦能下,進一步完善全屋互聯與場景式融合。同時,随着規模與技術提升所帶動智能化成本的下降,未來也将不斷降低消費者的使用門檻,促使行業滲透提速。
中原證券分析指出,現階段家電行業内銷與出口持續恢復,其中在國内地產銷售企穩帶動下,白電與廚電市場零售逐漸回暖,相較新興品類增速放緩趨勢下,空冰洗等傳統大家電產品需求韌性突顯,特别是空調行業随進入周期旺季以來,終端市場 " 量價齊升 " 态勢明顯。此外,新興電商渠道保持高速發展,直接有效推動產品市場下沉,拓寬品牌于傳統渠道的增長上限。
龍頭公司成長優勢體現
本周,每經品牌 100 指數家電板塊走勢相對強勢,四川長虹和海信家電周漲 2.59% 和 2.11%,美的集團則極其抗跌,股價近乎收平,海爾智家則跌 1.8%。
資料顯示,海信家電是國内白電領軍企業,近年來通過 " 内生 + 并購 " 尋求業務多元化擴張,形成了 " 海信為主體的白電業務 "+" 海信日立為主體的央空業務 "+" 三電為主體的汽車熱管理業務 " 的經營路線。
展望未來,海信家電央空業務随着地產在政策托底的背景下有望迎來修復;白電外需有望在通脹緩和背景下逐步企穩,而内銷則随着疫情對線下消費場景影響減弱有望恢復需求。而其收購三電後降本工作推進良好,傳統業務企穩,新能源車熱管理訂單不斷落地,目前已與特斯拉、上汽、大眾等客户開展合作。因此,海信基于央空業務線擁有集成化熱管理的頂級方案設計能力,擁有三電技術加持後,具備成為集成化熱管理 tier1 供應商的能力。以上業務有望為海信帶來估值的修復和後續的業績持續增長。
海爾智家經過 35 年的堅持,通過收購創牌的方式完成全球化。公司 7 大自主品牌覆蓋面廣,未來在海外發達國家市場占有率有望進一步提升,全球化布局領先地位短時間内難以被超越。随着公司對新興市場的布局快速落地,仰仗品牌優勢,有望快速占領新興市場份額,營業收入将進入加速上升期。另一方面,海爾激勵機制趨于完善,公司管理層、員工積極性提升,有較強的動力挖掘公司的業績增長點并付諸實踐。公司海外市場仍有較大的份額提升空間,幹衣機、空調、小家電的突破有望為國内業務打開成長天花板。
而作為全球白電巨頭,美的集團正在從家電企業轉型為綜合型科技集團。該公司擁抱新零售,COLMO 品牌主打 AI 科技,打造年輕、高端的品牌形象。公司在海外加強自主品牌建設,通過并購海外标的的方式加強海外自主品牌建設。美雲智數則以智能制造、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為依托,提供 " 咨詢 + 產品 + 實施 " 的全流程數字化解決方案,美的通過美雲智數對外輸出數字化管理經驗。
華西證券表示,美的集團實現 ToC 與 ToB 并重,啓動第二引擎,通過 ToC 領網域產品力與核心技術的提升,帶動盈利能力改善,為 ToB 業務的轉型提供戰略支撐,不斷夯實和完善全球化能力。我們認為公司雙高端品牌将驅動 C 端業務進一步提升,B 端業務将為公司的長遠增長創造空間。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