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最美的畫面,拍出了最毀三觀的劇情,歡迎閲讀。
一部電影可以美成什麼樣?
7 年前,有一部叫做《至愛梵高》的電影,找來數百位藝術家,逐幀創作出 56800 幅油畫,形成了油畫風格的動畫長片。
Sir 随便截一張圖——
要知道,當年在大銀幕上看,效果更震撼。
沒想到 7 年後,《至愛梵高》團隊又帶來了新作,他們找到了 60 位畫家,照例先拍真人電影,再進行手繪,完成了電影 79000 幀的畫面。
風格復雜性增加了許多。
于是你可以看到這樣的光線——
一個非常古典的油畫構圖,陽光照射在少女身上,而她的母親經過她身邊時,陽光與影子,在少女身上形成了明暗對比。
甚至于。
當光線流轉在人物面孔上時,每一絲的微表情,都在光影中顯得靈動起來。
你可以非常明顯地感受到少女臉上的悲傷。
沒錯,這部 Sir 期待已久的電影終于出了——
農民
The Peasants
好消息是,本片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小説。
故事有了一定的保證。
但壞消息是。
影片推出之後,口碑兩極分化相當嚴重。
豆瓣 8.1,尚在 Sir 的預料之中,可在爛番茄上,我們看到了專業 59% 新鮮度,和觀眾 94% 好評的強烈反差。
又一部受大眾追捧的爛片?
未必。
很多人會義憤填膺地把這當成是一個 " 知三當三 " 的故事。
如果真的如此理解,可能小瞧了它。
01
紅
這部電影在本質上來説,是極具 " 波蘭血統 " 的。
和《至愛梵高》致敬大量名畫一樣,《農民》在繪畫風格上,有許多場景致敬了 19 世紀波蘭畫家,約瑟夫 · 瑪麗安 · 切沃文斯基的作品。
△ 《迎接陽光》 上圖,約瑟夫 · 瑪麗安 · 切沃文斯基畫作
△ 《鶴》 上圖,約瑟夫 · 瑪麗安 · 切沃文斯基畫作
而且,電影故事也是改編自波蘭小説家萊蒙特在 1924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農民》,這本被譽為 " 偉大的民族史詩式 " 的作品。
書裏是将農户與大地主之間的鬥争與妥協作為故事主線,但,在電影裏,導演們将叙事重點集中在了一個女孩身上——
賈格娜。
一名年輕的,對愛情懵懂無知的純真農村少女。
在她身上,擁有着這個村子裏所有女人都嫉妒的美麗,她遊走在市場裏,身上的一襲紅色連衣裙,吸引着所有男人的注意力。
她擁有着毫不自知的天真與美麗。
而這份美麗,在眾人眼裏,就是她身上最值錢的東西。
賈格娜身上,那一抹紅色就是她生命力的體現。
她一雙如火一般的紅色嘴唇彰顯着自己的欲望;
常常在陰暗的場景裏,她的紅色外套與紅色長裙格外突出。
在舞蹈時,火紅的裙子,又如火苗一般。
照亮了整個房間。
但,她的火熱在這個閉塞、封建的落後村子裏。
并不是一件好事。
母親用 6 塊地的聘禮,就把賈格娜 " 嫁 " 給這個村子裏最有錢的鳏夫老地主。
而,這個故事注定與現在的 " 三觀 " 背道而馳的是。
這個地主的兒子,安托什,是賈格娜婚前的情人。
直到她成為他的 " 後媽 " 時,他們倆還常在一起約會。
而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
安托什是有家庭,有孩子的男人。
這簡直就是國產劇 8 點檔的狗血劇嘛!
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的價值觀,賈格娜都被看成是一個知三當三的 " 婊子 "。
但,這個故事真的要去講一個女人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故事嗎?
不。
它沒有你看上去的那麼簡單。
02
欲望與舞蹈
在許多經典西方文學作品裏,出軌着實是一種不倫,但它并非是一種要接受批判、審慎的兩性關系。
有時,它反而會是一種真實的,人性的映射。
少女賈格娜正值花季,對于愛情有着強烈的憧憬,這一點也無可厚非。
而安托什的出現,他的健壯與温柔,讓賈格娜徹底淪陷了。(并不是 Sir 在推崇出軌啊)
你可以在他們身上,看出彼此欲望的糾纏。
在他們第一次的約會裏,他們二人在月光下温存地舞蹈,将耳鬓厮磨的柔情化作他們之間默契的舞姿。
在賈格娜的一生中,歷經的三次舞蹈,讓她的人生徹底改變。
與安托什在月光中的約會是她初次經歷激情。
第二次,是在她的婚禮上。
那一場舞蹈,是在醉酒與慌亂中,被男人們玩弄、掌控式的一次舞蹈。
賈格娜在婚禮上,如小鳥一般,在年邁的丈夫身邊圍繞、起舞,仿佛自己成為他值得炫耀的新鮮玩物。
接着,男人們開始紛紛成為她的舞伴。
舞姿也越發瘋狂。
甚至,在他們的掌控之下,賈格娜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任憑男人将自己拉向他們,與自己的身體產生碰撞。
她在操控中并不自在,反而變得無所适從。
在她新婚夜裏,酒精的作用下,賈格娜表現出混沌又狂野的一面。
也就是這樣糊裏糊塗的選擇之下。
她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在婚後,她也一直安靜地做好一位妻子。
但,年邁丈夫生活的一潭死水,永遠無法滿足熱情的妻子,她的某種渴望,正在慢慢浮現出來。
直到,她再一次在酒館裏遇到安托什。
他們的這一場舞蹈,比之前樹林裏的夜晚,還要熱情。
我們完全可以将她與安托什的兩次舞蹈,視為他們肉體上的酣暢淋漓。
但,這幾場欲望背後隐藏的,是對賈格娜的情感掠奪。
安托什引導着賈格娜的欲望,甚至,化身為節日裏的 " 怪獸 ",徹底對她的身體進行 " 掠奪 "。
這都像是安托什引導着賈格娜天真的欲望,而對她進行激情誘惑的一場全面圍剿。
在這幾場舞蹈之下,賈格娜就是一個完全的弱者。
甚至,在命運裏,她也是一個弱者。
她在母親的教育下順從了自己的命運;
在男人的引誘下,順從了自己的欲望;
在周圍人的虎視眈眈之下,又順從了這個村子對她的審判。
這也是這部電影,為什麼三觀并不那麼容易被人接受,也是賈格娜這個角色讓觀眾產生疑惑與不解之處。
她怎麼就能如此順從所有的安排?
她為何一點反抗能力都沒有?
但,如果将她,變成 " 它 " 呢。
03
土地
為什麼要将這個故事叫做《農民》呢?
圍繞的關鍵點,就是這片 " 土地 "。
波蘭,曾經被沙俄、普魯士、奧地利三國連續瓜分,戰亂之下,民不聊生。
在萊蒙特的小説裏,寫下了許多當地農民與沙俄之間反壓迫的抗争。
在電影裏,也有一處重要轉折,地主率領自己的村民們前往沙俄貴族未經農民允許,就被随意砍伐的森林。
一場地主與貴族的戰役,在此時打響。
土地,是成為他們必争之地,也是維系他們生命之地。
在缺少生活資源的農村,農民只能靠土地的恩賜,維持自己一年的生計。
土地,它不單單是居住的空間,食物的來源之處。
而是,如安托什對賈格娜求愛時的一番話:
在我眼中你就像這塊聖潔的土地
這塊喚醒萬物生機的土地
是你喚醒了我的生命
土地也是女人。
有了土地,就可以以此獲取求婚的權利。
土地,也是衡量一個女人價值的砝碼。
她不過帶來了三摩根的沙地
現在就敢在這裏跟我發号施令
在《農民》中,男人的意識裏,女人一如腳下的土地。
她可以孕育萬物,是生命的起源,但,她們也是他們擁有的一部分資源。
男人對待女人的态度,便是農民與土地的關系。
女人的地位,也如土地一般,只能被迫永遠地停留在這裏,接受自己的命運,任人瓜分、處置。
沒錯。
他們是對土地有感情的,一如農民對土地的渴望。
可以為它争奪,為它豁出自己的生命,直到在臨死前,還是想着該為這塊土地播種了。
但。
就像土地可以遺棄一樣,遇到困難,他們也同樣可以遺棄女人。
因為幹旱收成不好,農場缺錢,有着被抵押的風險,于是人們将問題怪罪到賈格娜身上,指責老農場主在她身上大手大腳。
并要将其驅逐出境。
蒙昧嗎?
蒙昧。
但這蒙昧之下,還有一種對人性的踐踏與殘忍。
一個細節。
當賈格娜被扒光,扔在雨裏的泥巴地裏時。
我們可以看到,象征着她生命力的紅色頭繩,被雨水衝走了。
此時。
女人的地位,又遠遠低于了土地。
所以。
這個故事僅僅是關于一個 " 小三 " 的悲劇麼。
不。
賈格娜的悲劇,是她命運的悲劇。
也是曾經在這片充滿了戰争、悲傷的土地上,渴望得到自由,卻難以實現的女性的悲劇。
數千年來,有無數女性就如那片土地一樣,困守在同一個地方。
任人宰割。
沒有選擇的餘地。
且不説當時有沒有現代文明思想灌輸的可能了。
即便是那些女性想要尋找一點自以為自主的自由,想要憑身體本能尋找愛情,也往往會被認為是罪過。
人們認為,順從才是美德。
而在這樣的環境下。
這片土地上所發生的悲劇故事,用諸如 " 知三當三 " 的簡單道德觀,又如何概括得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