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特朗普為何對美國科學界揮出“大棒”?将發生什麼?,歡迎閲讀。
" 今年博士申請形勢明顯比往年更加嚴峻。"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祖克曼研究所博士在讀的馮同學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受到特朗普政府大力削減科學機構資金等政策的影響,美國多所大學博士招生名額鋭減,一些高校甚至撤銷了一部分已發放的錄取通知書。
除了美國高校博士招生形勢嚴峻,特朗普政府在科學界掀起的 " 風暴 " 已經波及美國乃至全球科研的多個方面。
據新華社,約 1900 名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學院成員當地時間 3 月 31 日發布公開信,呼籲特朗普政府 " 停止對美國科學事業的全面攻擊 "。
公開信説," 特朗普政府正通過削減研究資金、解雇數千名科學家、取消公眾獲取科學數據的權限以及迫使研究人員出于意識形态原因改變或放棄工作 "," 重創美國的科學事業 ",為此,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學院的成員們不得不聯合起來,向公眾發出 " 求救信号 "。
據悉,多達 19 位諾貝爾獎得主在信中籤名。
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全民閲讀教育研究院院長郭英劍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也曾在哈佛大學做高級研究學者。他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 科研之所以受損,不是因為科技不重要,而是因為高校作為科技載體,不符合特朗普主義的政治與文化傾向。" 他進一步分析稱,特朗普政府對科研的打擊,并非 " 否定科技 ",而是将科研去制度化、去高校化、去自由探索化,轉而變成國家競争的定向工具。
" 特朗普主義對科學的工具化利用 "
美國科學界對特朗普政府的打壓或許并不陌生,在線數據庫 " 沉默科學追蹤(Silencing Science Tracker)" 記錄了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聯邦、州和地方政府對科學采取的限制性舉措。據統計,從特朗普首次當選美國總統到拜登就職期間,僅聯邦政府就采取了 346 項行動。美國物理聯合會(AIP)2021 年初發布的對特朗普第一任期科學政策的總結稱,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特朗普及其核心圈子對科學的态度是漠不關心,而非敵視。
特朗普第一屆政府的具體做法包括否認氣候科學研究結論,将氣候變化相關信息和報道從聯邦政府官網上撤下,限制科研人員獲取數據;解散多個聯邦政府部門的科學決策委員會,此舉被認為将科學從政府決策中 " 邊緣化 ";裁撤研究人員,例如美國農業部兩個科學研究辦公室從華盛頓特區遷至堪薩斯城以 " 迫使 " 政府雇員辭職;以及對不支持特朗普政府議程的研究結果進行攻擊和否認。例如,特朗普 2020 年曾批評一項發現羟氯喹對治療新冠無效的研究為 " 虛假的 ",由 " 顯然不是政府的朋友 " 的科學家進行。
另一方面, 第一任特朗普政府發布了《國家量子計劃法案》和《國家人工智能研發戰略計劃:2019 年更新》以推動量子信息科學發展和人工智能投資,并将上述領網域和先進制造、無線通信以及合成生物學并列為 " 未來產業 "。在任期中,盡管特朗普政府希望削減預算,但國會增加了對許多機構的資金支持。美國能源部先進能源研究計劃署(ARPA-E)項目未被終止還獲得了創紀錄的預算,特朗普所重視的軍事和國防領網域也獲得更多預算。
郭英劍教授分析稱,這種 " 看似反常 " 的政策組合,反映的是特朗普主義對科學的工具化利用、意識形态過濾與去制度化治理傾向。他進一步解釋稱,科學界,特别是高校科研、氣候科學、社會科學等領網域,被視為 " 自由派精英堡壘 ",而氣候變化研究與環保政策,被貼上 " 政治正确 " 和 " 全球主義陰謀 " 的标籤。" 簡言之,科研不被看作是‘國家競争力’,而被看作是‘政治對手的知識話語’。" 他稱。
特朗普 2.0 對科研有何影響
而在第二任期, 特朗普政府對科學界的打擊則力度更大、影響更廣。
據《科學》雜志統計發現,基礎學術研究的主要資助者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NSF)新發放的資助項目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近 50%,其中工程、教育、計算機科學受到顯著影響。該機構年度預算為 90 億美元,盡管聯邦法官已下令暫停有關凍結資金行政令,特朗普政府已經開始審查 NSF 所有資助項目,一些研究項目甚至被暫停經費。
全球最大的生物醫學研究資助機構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NIH)也被要求削減資金,用于設備維護、行政管理及合規審查的間接費用從平均 40% 被降至以 15% 為上限,但這一決定遭到了聯邦法官的阻止。據 NIH 官網,該機構年度預算為 480 億美元,其中約 94% 用于為美國大學、醫院、研究機構、生物制藥公司和實驗室提供生物醫學研究資金。在過去的一個月裏,NIH 終止了對 700 多項研究的資助,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性别和多樣性、新冠疫情、對疫苗的猶豫以及環境問題。
3 月 11 日,美國國防部宣布将取消 91 項社會科學領網域研究項目,涉及全球移民模式、戰争叙事與身份重構、氣候變化對社會發展趨勢的影響等主題。此外,據報道,特朗普政府還終結了對美國能源部的一些清潔能源項目的資助,此前已有報道稱約 300 個清潔能源項目正在接受審查以優先考慮化石燃料。
特朗普政府還加強了對大學的聯邦資金審查,特别針對被指存在反猶太主義問題的機構。特朗普政府 31 日宣布将因反猶太主義問題審查對哈佛大學的 90 億美元聯邦撥款和合同,此前哥倫比亞大學因類似問題已被取消 4 億美元的聯邦資助。受經費削減影響,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已被迫裁退超 2000 名員工。
郭英劍分析稱,特朗普并非不知道科研的重要性,而是重新定義了 " 什麼是有用的科研 " ——只有對國家安全、產業鏈以及和國家競争有直接貢獻的科研項目才值得支持,其餘皆可砍掉,這與傳統美國科研邏輯的 " 自由探索 + 政策激勵 + 高校承載 " 模式形成強烈衝突。
特朗普新政在美國科學界掀起的風暴也波及了與美國有合作的其他科研機構和學者。
" 全球的科研事業極其復雜,并且高度地相互依賴。如果其中一大部分開始出現故障,整個進程就會放緩。" 墨爾本大學神經科學家斯科特(Ethan Scott)稱,他同時是 NIH 資助的一項研究的調查員。
據媒體 3 月 20 日報道,一名法國科學家被拒絕入境美國,原因是海關官員在檢查他的手機時發現了批評特朗普政府的聊天記錄。
或導致美國科研人才外流
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雜志對 1600 多名科研人員和科學家進行的調查顯示,超過 1200 名受訪者正考慮離開美國,歐洲和加拿大是首選。這一趨勢在處于職業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員中尤其明顯。在 690 名回復調查的研究生中,有 79% 人考慮離職,340 名博士生中有 75% 的人有同樣的想法。
對于是否會繼續留在美國,馮同學表示目前尚未确定," 我畢業的時候可能他不是總統了 "。但他同時表示,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對于正在找工作的博士後和剛剛入職的老師有不少影響。
" 我們實驗室的一位博士後研究員此前向 NSF 申請科研基金,希望用于建立自己的實驗室,所有流程幾乎已經完成,申請内容也得到了專家認可。但最終因資金壓力被拒絕,這對博士後研究員的職業發展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馮同學表示,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變化給博士後和教研申請帶來一系列障礙。此外,他所在的實驗室原本計劃購置更多 GPU 等計算資源,但由于經費緊張,目前該計劃也被擱置,對深度學習和腦影像數據分析等依賴大規模計算的研究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當前,歐洲一些國家正利用這一機會吸引新的人才,扭轉科研人員持續流向美國的局面。歐洲多地高校表示,近期收到越來越多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求職申請。歐盟科學部長呼籲歐盟委員會做好準備,歡迎受到特朗普系列政策影響的美國研究人員,并為他們提供開展工作的具體機會。
歐盟的新興創業、研究和創新專員扎哈羅娃(Ekaterina Zaharieva)近日表示:" 我們正在努力吸引頂級研究人員。" 她介紹稱,除已有的吸引處于職業生涯早期研究人員的瑪麗居裏行動(MarieSk ł odowska-Curie Actions)之外,歐盟還将發起 " 選擇歐洲 " 倡議,為頂級年輕研究人員提供永久職位,并将縮短籤證流程。
" 不想離開,但還有什麼選擇呢?" 一位接受上述調查的生物醫學領網域研究生表示。
(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