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女裝集體縮水,優衣庫也走起了“女團風”,歡迎閲讀。
文|彭倩
編輯|董潔
今年夏天,走進優衣庫門店的女孩們可能會發現,無論是 T 恤、開衫還是小背心,滿牆都是露腰小短款,一股濃濃的 " 女團風 ",令人有種置身于 BM 門店的錯覺。
優衣庫内小碼女裝陳列貨架,圖片來自小紅書
一年前,優衣庫門店貨架上都還是各類大碼基礎款和阿姨鍾愛的碎花款的天下。但随着 BM、No one else、chuu、UR 等主打小碼女裝逐漸風靡,明星和博主紛紛加入帶貨,女裝界刮起了一股小碼風潮——幾乎所有涉足女裝的品牌都開始遵循 "extra small" 的設計趨勢,上衣和裙子集體變短,與曾經盛行的 oversize 風格大相徑庭。
優衣庫之外,Gap、耐克、Dickies、薩洛蒙等各類快時尚、運動休閒品牌都推出了不少小碼女裝單品,它們此前均以 " 舒适、寬松 " 著稱。
Gap 門店内的許多今夏新款也都是 " 小碼女裝 ",圖片為記者本人拍攝
往往能夠最先感知時尚變化的小紅書上,大量素人和博主也都成了小碼女裝的忠實粉絲。
但這也引起了大量小紅書用户的反彈,他們紛紛指責這類擁護小碼女裝的用户和博主在制造身材焦慮—— " 女裝尺碼 PUA 我 "、" 成年人穿不上 XL 号是正常的嗎?"、" 今年的女裝都瘋了嗎?"。
小碼女裝深陷審美輿論風暴的中心。
向時尚 " 投降 "
開發和陳列大量小碼女裝,對優衣庫算是向 " 辣妹風 " 流行審美的妥協,适應時下的流行趨勢。
作為一個依靠基礎款起家的服裝品牌,優衣庫宗旨一直都是滿足消費者日常生活所需,做最廣泛普通人的穿衣生意。基礎款不僅意味着不容易過時、不需要時時更新,也能适應絕大多數普通身材消費者的穿衣需求。
縱觀優衣庫每年上新的產品,除了與部分設計師和 Marimekko 這類設計獨特的品牌進行聯名,幾乎不摻雜過多時尚元素,一直堅持 " 不盲目追求流行、無邊界開發產品 " 的原則。
由于不追求時尚潮流,優衣庫将更多精力放在了面料技術研發和更新,還在設計、剪裁、顏色和版型上提升,讓服裝不斷貼合每個普通消費者的生活穿衣場景。
但 " 小碼女裝 " 的需求卻一直存在。部分身材嬌小、愛逛優衣庫的女孩(尤其亞洲女孩普遍身材嬌小),由于無法在優衣庫找到合适尺碼的衣服,往往會選擇購買童裝。
但也存在一部分消費者,穿着童裝,凹着造型,只為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進行分享,炫耀自己好身材——短小的童裝襯托出姣好的身材,塑造出一種 " 可愛、甜辣 " 的風格,能夠引發許多用户的模仿,也為曬照的博主賬号帶來流量和收益。
但随之而來的不良結果是,成人試穿童裝不僅會留下各類污漬,還會把童裝撐大,導致更需要童裝兒童用户沒有足夠的衣服試穿。
曾經,為了抵制這樣的風潮,優衣庫的許多門店内的許多店員都會阻止成人試穿童裝。
優衣庫此番向時尚妥協,有着諸多無奈。伴随品牌在中國市場發展逐步深入,消費人群更加細分,優衣庫需要在原有陣地之外尋找新的增量。
自疫情發生以來,優衣庫在中國受到較大衝擊,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 2022 财年在大中華區的收益同比僅增長 1.2%,經營溢利則同比下滑 16.8%。大中華區之外的其他海外市場收益及經營溢利卻雙雙大幅增長。
但好在但随着疫情影響逐漸消除,大中華區第二季度業績回升,收益小幅下降但溢利大幅增長。加上集團整體業績表現向好,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提出了 5 年内營收翻番的目标,這意味着優衣庫必須在全球加速拓展。
苛刻審美和商業的合謀
從 oversize 到小碼女裝,對女性身材審美的讨論從未停止過。
事實上,即使是曾經一度流行的 oversize 的審美風格,也并不是出于為普通乃至微胖身材的女生提供舒适服裝為目的。
在社交媒體和購物平台,穿上 oversize 和大碼女裝的模特和博主均是身材苗條的 " 瘦子 ",他們穿搭 oversize 也并不是為了舒适,而是出于凹造型的需求,追求時尚。評論區效仿的用户和消費者也都是出于同樣的目的。
事實上,在東亞社會整體對男性身材寬容,對女性身材苛刻的情況下,大碼小碼都成了偽命題,"body shame" 始終伴随着年輕女性,而 " 白幼瘦 " 的審美也時不時引爆社交媒體,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背後,是越發苛刻的審美環境以及想要趁機賺取利潤的商家合謀,專為女性設下的 " 圈套 ",刻意制造身材焦慮。這也是針對女性消費者心理的一種藝術,早在二戰後的歐洲,虛榮尺碼(vanity sizing)的商業手段就曾上演。
為了适應這樣的審美和商業環境,不少工廠也開始大量按照小碼女裝的尺碼生產服裝——這在于大碼銷售不佳,庫存積壓,成本壓力增大,工廠也轉而細分小碼尺寸,放棄部分大碼尺寸。
反應到消費端,則造成了許多成人穿不上 XL 号的窘境。衣服越來越小的苛刻審美,甚至引起了部分對身材嚴格管理的女明星的反彈。以瘦高知名的女明星張馨予在其微博直言:" 有個牌子的衣服我很喜歡,可我連他家的大号都穿不上。"
這帶來的不良後果是,衣服售賣的對象不再是想買或者需要買衣服的女性,而只服務于 " 紙片人 " 或 " 完美身材 " 的女性。
" 辣妹 "" 純欲 " 成為一種造夢手段,被不少年輕女性奉為圭臬,她們紛紛以能穿上這樣的衣服為榮。但這也成為合理化不标準尺碼的障眼法,實際上,小碼女裝的尺碼并不符合國家标準尺碼。
女裝的縮水風潮在引發新的風潮,帶火一批品牌的背後,也導致了更為嚴重的身材焦慮和身材霸凌,女性魅力的美名之下,也產生更大的痛苦和壓抑。
事實上,穿得舒服比穿得漂亮更加重要,從購物網站和社交媒體的反饋來看,許多女性消費者也正逐漸跳出身材焦慮,小碼女裝的大風還能刮多久?